心声 课件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心声 课件和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1-06 19:03:00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欢迎光临指导心声黄蓓佳黄蓓佳 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她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捻 噗 蜷 簪     发窘 抽噎     恍惚 抽泣   棱角 琅琅
窸窸窣窣 妒忌
嘟囔 毛毛剌剌niǎn
quán
jiǒng
huǎng hū
léng
xīsū
dū nang

zān


láng
dù jì
là là
读准下列字音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及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思考:
本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各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整体感知 ①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②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③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④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怯场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了课文,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小说的情节真情 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想读?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段落)
讲述情感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渴望倾诉
从程老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选读相关叙述和描写,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
?
?
1、程老师对李京京是“另眼相看”的,持的是 不平等的态度;
2、程老师不在乎学生感受,对学生不信任,不尊重;
3、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的还是教师个人的表现、学校的荣誉,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4、在孩子心中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平时的教学不是民主的教学。
品读有关段落,探究“心声”
课文以“心声”为题,你认为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李京京什么心声?(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依据来说)1.执着地要求在公开课朗读小说 ;
2.要求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 ;
3.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
环境里。
程老师最后明白了李京京的心声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你认为她还是个好老师吗?       
请用精练的语言,讲述你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表达你的心声。(一时说不了,可以先形成文字)
互述心声《心声》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蓓佳的小说《心声》发表于80年代初期,是反映中小学基础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学生分析:
学生刚学完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对小说相关常识已有初步了解;本课反映的是当代的基础教育问题,学生们身处其中,对故事中的情节有一定的生活感受。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小说主要情节,理清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通过对人物、情节进行的分析,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3、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人物、情节进行的分析,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概述故事情节导入
二、检查预习:主要是字词
三、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思考: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四、真情讲述
1、你从哪里看出京京非常想读课文?
2、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想读课文?(请找出有关段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然后概括明确
五、品读相关段落,探究心声:
1、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2、程老师最后明白了李京京的心声了吗?你认为她还是个好老师吗?
六、合作探讨:
从程老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请找出文中的相关叙述和描写来分析)
七、互述心声
请用精练的语言,讲述你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表达你的心声。(一时说不了,可以先形成文字)
八、教师小结
具体内容(略)

附:板书设计
开端 想读课文 家庭
练读课文
发展 关爱、尊重、理解
听读课文 心声 学校
高潮 青少年
终读课文
结局 社会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在处理重点时有点偏,而且整堂课没有出彩的地方,比较传统。总之,这是一堂不太成功的课。
我在处理教材时,原本是想把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作为重点的,但在其他班试教了以后,发现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导致学生无法很好的配合,所以我就把本堂课的设计改动了一下。这样一改,课堂的完整性是有了,但教学重点有些偏离了或者说挖掘不深。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我太在意这堂课的完整性,太赶时间了以至于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点。很多问题都没有深入讨论,拓展不够。
总之,课堂教学是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课的确很不容易,非得下番苦工夫不可(当然也得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