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忆读书》教学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1-09 10: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忆 读 书 作者:冰心图片冰心简历: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
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主要作品:《两个家庭》、诗集《繁星》和《春水》、《小橘灯》、《再寄小读者》等。作品选登: 《春水·一O五》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的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这首小诗典型地反映了冰心的哲学和思想:童心、母爱、自然,三位一体。诗中的“我”、“母亲”、“小舟”、“大海”所构成的,是宇宙中最美好也是最和谐的一幅图景) 冰心妙语录: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季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
给下列词注音、释义:悬念:
笸箩:
酷爱:
消遣:
津津有味:
若有所失:
索然无味:(xuán niàn)(pǒ luo)(kù ,ài)(xiāo qiǎn)(jīn jīn yóu wèi)(ruò yǒu suǒ shī)(suǒ rán wú wèi) 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它在文中的地位是?想一想: 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思考:1 冰心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觉得怎么样?写了哪些具体的事情? 1《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3《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2 读《聊斋志异》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4 回忆读《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的往事。5《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6《茶花女遗事》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思考:2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年时读书经历的?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表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同时” (幼时) 、 “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少年时)。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忆读书的;“读书好 ”——吗?读书有助于写作
(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柳州风骨,长吉清才)读书有助于扩大知识面
(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读书的好处读书可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想一想: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好书的标准 比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对下烦琐的《风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就“从脑中抹去”,对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就会“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
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
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
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
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
须充满真情实感而有质朴浅显。 第一部分(1段)总说。 第二部分(2—11段) 第三部分(12—13段) 第四部分(14—15段) 课文可分成四部分:(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激起了读者往下看的兴趣。) 第二部分(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动动脑:这部分可分几层?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 11段)总结一辈子“多读书” 的情况及“读书好”的感受。(总说) 这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先分说后
总说。(2—10段)回忆幼时、少时自己是如
何“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
(分说) 冰心图片 (13段)总结要做到“读好书”的体会,那就是牢牢抓住个“比”字,有比较才有鉴别。 第三部分(12—13段)侧重谈“读好
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
挑选、比较、选择好书。(12段)在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
路”,仍能“读万卷书“情况后,分别从古
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
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 第四部分(14—15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意思是在人物描写方面《水浒传》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好得多了。拼凑而成的意思;将就凑合;凑满;连用这三个词的含义均在强调指出:虽然
《水浒传》中着力描写的人物林冲、武松
等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但作者要
凑满一百零八将,因此,就不能将每个人
物都写得像林冲等十多个叱咤风云的英雄
人物那样有性情气质、个性鲜明了。凑成:写满:勉勉强强:强多:忆读书第二部分—多读书、读书好(以时间为序)第一部分(总说)第三部分—读好书第四部分—概括全文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思考: 文中关联词“一……就”对于作者表达读书感受起到什么效果? 由这个关联词构成的句子,让人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文学常识 作 者 朝 代 作 品??
??
??
???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聊斋志异》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蒲松龄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明代清代清代《荡寇志》 一部《水浒传》歌颂农民起义,把朝廷、官府写得可憎可鄙,道义不在君临天下的统治者,而在奋起犯上的作乱者。
清道光年间产生了这部以小说反小说的《荡寇志》,以攻杀剿灭梁山泊众头领为故事情节。是为封建经济效忠的政治宣传。但在编织故事、虚构情节方面却不乏生动有趣的片断。《封神演义》简介: 一部科学幻想神话故事,许仲琳根据评话《武王伐纣》创作而成。以其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 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结束。其中的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还有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这一系列的故事,将民间传说中的各种神仙,如喜神、财神、风神、雨神、土地神、灶王爷、灶王奶奶等,都穿插在其中。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状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