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谈散文(安徽省巢湖地区巢湖市)

文档属性

名称 散文家谈散文(安徽省巢湖地区巢湖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1-10 09:31:00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
2、了解本文的 写作特点及其好处。
晓 雪——
1935年生,原名杨文翰,白族,云南大理市喜洲人。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诗人论专著《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诗集《祖国的春天》,诗论文集《浅谈集》,散文集《雪与雕梅》等20余种。有些作品曾翻译成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缅、泰、韩等国文字和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他担任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获得过意大利蒙德卡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走近作者
郭沫若先生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白鹭诗一样的美,那么评论家又怎样评价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散文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
1、找出作者对《白鹭》的评论文字。
2、此外,你从文中还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自学指导1:
1、作者对《白鹭》的评论有哪些?
2、你从文中还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文字上:“非常精彩、极其简练”。
感受上:“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和独到的认识”
散文的特点:随意性和多样性。
作家的不同的写作风格
郭沫若的散文风格




2
1、你认为文章从散文的 多样性落笔有什么用
意?
2、在评价郭沫若的 作品时为什么要列举其他作
家的艺术风格?
3、怎样看待评价时对原文 的 引用?
1、你认为文章从散文的 多样性落笔有什么用意?
这不仅是作为评价《白鹭》的 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对散文的 一种整体评价。正因为散文 的文体形式最自由自在,才会在不同的作家身上表现出迥异的 风格。
2、在评价郭沫若的 作品时为什么要列举其他作家的艺术风格?
作者 信手拈来一些作家为证,一方面有力支撑作者的观点,同时为概括郭老的 风格作一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 郭老的 风格有更准确的 把握和 理解。
3、怎样看待评价时对原文 的 引用?
最后一段引用《白鹭》的原文,作为评价的 文字,看起来是一种偷懒的方法 ,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弄“拙”成“巧”的 技巧,看似轻而易举,实则匠心独运。
想一想:
文中姚鼐和莱辛的话是什么意思?引用这两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课文的引文着重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作者引述这段话是说明《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是郭沫若的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位,否则是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莱辛:好文章应耐人寻味,阅读好的文章也应该反复品味。
文学评论是一种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
作者 通过写作评论,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启发和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 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正确而有益的批评和建议。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批评是科学。批评是 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
在随意性的文字中又蕴含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道理
以大写小 以小见大
根据你的理解,试给晓雪的这篇欣赏文字重拟一个题目,要求生动形象,能揭示出白鹭的独特之美。
根据课文填写:
1、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 )、巴金的( )、矛盾的( )、冰心的( )、也喜欢林语堂的( )、徐志摩的( )、汪曾祺的( )、秦牧的( )。
2、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 )、
( ),也有的写得( )、( )。
当堂训练:(共18张PPT)
你能猜出来吗
霜衣雪花青玉嘴,
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晚风。
郭沫若
郭沫若
1、感受白鹭的 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写法:抓住对象“神”的 特点加以表现而不拘泥于具体实在的 描写 。
学习目标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
留世。
作者简介
自学指导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作 者刻画了白鹭怎样独特的美。(5分钟)
白鹭之美,美在……
“是一首精巧的诗”
“一切都很适宜”
被人忘却的常见的美
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
自学指导2:
1、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 结构。
2、文章5、6、7、8四节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体会?
3、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钟)
《白鹭》是一篇诗性的散文。全文10段,可分四个部分:
一(1)用比喻写白鹭“精巧”的特点。
二(2—3)通过比较写白鹭形体“适宜”的特点。
三(4—8)通过几幅画面表现白鹭被人忘却的美。
四(9—10)通过对“有人”的意见的否定,进一步突出白鹭的“优美”。
白鹭形象图
白鹭钓鱼图
白鹭瞭望图
白鹭飞行图
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提示: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
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带给人无比的快乐。
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讴歌了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自学指导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白鹭》
的写作艺术。
关于《白鹭》的写作艺术

(一)、贵神韵勾勒、疏据实描写
提示:如“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究竟怎么
适宜,却没有从正面作具体描写。再如:”那雪白的蓑毛······
黛之一忽则嫌黑。“除”铁色的长 喙,青色的脚“有具体的描写外,其他都是虚的、抽象的、概括的描述。这样的写法显示了文章的个性,表现了作者重在抓住歌颂对象的 神韵而不拘泥实在描写的独到风格。
(二)、巧用衬托比较的方法
提示:把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比较、突出白鹭的适宜
白鹭
白鹤
朱鹭
苍鹭
语言品味
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歌”,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想一想,结尾句中“实在”能不能删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结尾句表达上为什么与开头句不一样?
“实在”不能删,它是对上文描写的 一个总结,既突出了作者的 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 白鹭的 喜爱和赞美;又呼应了开头,是文章首尾圆和,浑然一体。
“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
开头的 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 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 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当堂训练:
1、给划线的字注音:
蓑毛( )长喙( )黛( )嵌( ) 嗜好( )
suō
huì
dài
qiàn
shì
2、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有下列四种表述,不正确的一种是( )。 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句、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c
作业、搜集有关白鹭的诗歌。
关于“白鹭”的诗歌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杜牧《鹭鸶》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