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兴泾回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语 文 试 卷(审题人:李希华 2008.11.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nà( )凉 bì( )益 shè( )足 jī( )身
2.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订正。(4分)
自吹自雷 风雨如晦 白驹过隙 穿流不息
浅偿则止 名符其实 得意忘形 开天辟地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句子。(每空1分,共7分)
①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②天边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只身躲在你的怀里(冰心《母亲》)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B.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
C.我用了整整一个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文章。
D.语言通顺,这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5.选出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为你打开一扇门》标题中的“门”在文中指“文学之门”。
B.《嫩绿的芽儿》一诗中,作者抓住芽、花、果的色彩特征形象地进行了描绘,全诗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
C.《社戏》中对江南美好风光和农家子弟美好品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
D.《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中的三首诗词均是吟咏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天各一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6.邻居对你说:“你家小华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睡觉了,还听见她在弹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若是你,你会怎么说?(4分)
邻居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使语言连贯。(3分)
①书籍正是由无数智者用心血浇铸成的一个大千世界。
②“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句名言如果借用到书籍上,就会显得趣味独特。③这就是说,要用“心”读书。
④在这机关报世界里,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自如地驰骋。
排列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只写句子序号)
第二部分 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20分)
爱的礼物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球、纸剪小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送的礼物!”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胶小人是霍丽芬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
这时,一张薄薄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地拿起它,______________。
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走来:“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是吗?”我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住处而焦躁起来。
“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喏,送给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给我。
“哦……谢谢。”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再说,我也没处放。”
“哦。”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开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她准备送我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那是只有在孩子的眼光中才能找到的纯真;而且我同样无法忘记我拒绝后她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她看着我,面无表情:“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
“你喜欢吗?”
“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十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种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
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
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
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2分)
①稚拙: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沮丧: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请在过渡处第4自然段横线处写一句能衔接上下文的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生动描写了小女孩的神态,也传神地表现了她的心理。表现她对老师的爱并期待老师收下礼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她自信老师一定会喜欢礼物的词语是“________”;表现她遭拒绝而失望、沮丧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而“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一句则表现她________的心理。(4分)
4.小女孩画的“小仙女”像“夜叉”,并不美,可为什么老师还说那是张“好看的画”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望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一句中,“不同”之处在于:大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她”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选出对本文最后一句“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这一比喻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2分)( )
A.表明这种爱的价值 B.表明这种爱的意义
C.表明这种爱的珍贵 D.表明这种爱的热烈
7.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表达方式,从内容和结构上看起了①________,②________的作用。(3分)
8.全文的标题“爱的礼物”蕴涵了怎样的深刻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12分)
乡 色 酒
舒兰(台湾)
三十年前
你从柳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乡色正好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柳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诗人将 比喻为“乡色酒”,表达了 。(2分)
2、诗中的“你”指的是 ,是 修辞手法。(2分)
3、“人圆/你也圆”中的后一个“圆”字是 意思。(2分)
4、同样是圆月,为何上节说“圆”,下节说“满”? (3分)
5、你怎样理解乡色酒的?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13分)
沙之聚
张抗抗
(1)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2)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城。
(3)也许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场无意的游戏。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捏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举过头顶。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是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我读不懂鸣沙山。
(4)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己身后扔下一长串荡逸的脚印……
(5)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6)沙山的温情别有一种表达方式。它从来没有外衣包装,没有树林没有青苔,只有金沙连着银沙,一无遮拦地铺陈开去,裸露的身体无需任何一点覆盖,从从容容地展示着它优美的体态和曲线。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冷峻中含着几分柔韧,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从春到冬,永远敞着胸怀,呵护着来往西域的路人。
(7)我惊异我惶惑。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
(8)夕阳已完全沉落。月亮从大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中的沙山,如海上漂流的冰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回望沙峰之顶,沙坡笔陡如削,四壁悬空。山上还有用木头和竹片做成的滑板,人坐在上面,可以从沙坡上溜溜地滑下来,如同离弦之箭,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滑到了山下。只见每个游客滑到山脚,都削下一层沙子。
(9)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于是伙伴们都索性纵身跃入沙海……
(10)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那个地方。可是,这鸣沙山它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它低矮下去呢?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11)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鸣沙山重又恢复了原状——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
(12)是月牙泉的神女,在黑夜里辛苦而奇巧的创作吗?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又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整合、磨砺。每日每日,风都在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它手中不朽的雕塑。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而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13)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临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响它的琴弦。
(14)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1.依据文章(3)到(6)节的内容,简要概括第(7)节中“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的原因。(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观全文,概括出文章所写“神奇的鸣沙山”的三个“神奇”之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三次写到读不懂鸣沙山,综观全文,感悟作者最终读懂了鸣沙山的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主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写道:“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请你结合实际谈谈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风”来凝聚人心。(不超过6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11分 )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语段中加粗的字。(2分)
于( ) 齐( ) 盖( ) 鞭( )
2.语段第1节的第一句叙述了进行观察的________、身体的________。作者用“定”“细”二字来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所选语段描述了几件趣事,第1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之趣,第2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趣。(2分)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作文(40分)
我们都是在爸爸妈妈的搀扶下成长起来的。这一“扶”便是十多年呢!成长的路上,有爸爸妈妈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有思想工作上的精心呵护。这中间,你是否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又应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请以《给妈妈(爸爸)一个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3)字数要求在500-600字之间。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800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纳、裨、涉、跻
2.雷-擂、穿-川、偿-尝、符-副
3.此情无计可消除、却上心头;青山郭外斜;使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它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朗润,涨,红。
4.A 5.D
6.言外之意:你家小华练琴时间太晚了,影响了邻居的休息。可以这样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们休息了,以后我会叫她早点练琴的。
7.②③①④
第二部分
《爱的礼物》答案:1.①幼稚、笨拙 ②灰心失望
2.示例:①往事又浮现在眼前。②回忆的门打开了……
3.“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得意(地)”“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因老师喜欢她的礼物(或:理解她的感情)而高兴、兴奋。
4.老师称赞学生稚拙的画,并不是针对画的水平,而是表示珍惜学生对自己爱的感情,并鼓励学生继续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有所图的(或:有个人目的的;有功利思想的;自私的) 纯洁无邪。
6.D
7.议论 ①揭示中心 ②照应前文(开头)
8.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真挚的爱,而这种爱,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体会到并珍惜它。
《墙》答案:1.略。
2.①纵容罪恶(或是自然的破坏者;或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②庇护人类(或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3.善恶、美丑、得失相距微小。
4.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5.①答案中有“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或“多余”“不必要字样即可。(或答: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或答:使人与人之间发生误解、仇视、纷争,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长、更远)。②对人与人之间真诚沟通的向往和追求。
6.为下文作铺垫,既和有形之墙形成反差,又隐含着对无“墙”境界的追求。
7.略 8.略 9.略
《沙之聚》答案:1.原因是鸣沙山既有“西北汉子”坚实、刚硬、有棱、有角的阳刚之美,也具有女性般的柔软、优美、坦率的温柔。(或原因是鸣沙山既有“西北汉子”雄伟威武,同时也具有女性般温柔(温情)。
2.①一座由一粒粒沙子聚成汇拢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②原本应是荒凉的沙山,却表现出柔软、优美、坦率的温柔。③鸣沙山虽不断受损,它竟没有低矮下去,却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或:①它坚实刚硬、雄伟威武。②它温柔羞怯、温情脉脉。③它屡屡受损,却依旧巍峨。)
3.是风的力量塑造了鸣沙山,并使它保持着原状。
4.作者借写沙之聚写人心之聚,揭示沙之聚需要风,人心之聚需要一种力量。
5.观点清楚,言之成理、有据即可。
四、1.于,在;齐,一样高;盖,后来;鞭,鞭打
2.地点,姿势,角度;强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注意力是心与目并用的。
3.排比
4.神游山林;鞭打虾蟆。
5.(1)经常蹲下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2)心神安定下来,赶快捉住虾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