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他的诗重视讽喻,崇尚简易。他做诗总是读给年迈的老人和没有读过书的人听,如果他们听得懂,就可以了:如果听不懂就改,直到懂了为止。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白居易为什么做《钱塘湖春行》?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1.《钱塘湖春行》写景的层次如何?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特别精当?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
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从诗句中可看出具体是什么季节?根据是什么?早春水面初平、几处早莺、谁家新燕、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1.《钱塘湖春行》写景的层次如何?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特别精当?1.《钱塘湖春行》写景的层次如何?抢答问题首联大处着笔,勾勒西湖早春的廓。
中间两联分写。颔联写莺歌燕舞,颈联写草长花开。
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陶醉于湖光山色。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1.《钱塘湖春行》写景的层次如何?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特别精当?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勾勒西湖早春的轮廓注释:孤山 贾亭 水面初平 云脚低“孤山寺北”和“贾亭西”是两个固定的落脚点,点明
诗人观景的游踪。此句是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
山光水色。“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云脚
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歌燕舞注释:
早莺:早春飞来的黄莺。
暖树:向阳的树。几处:不是“处处” 谁家: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莺、燕少 。是“早莺”,所以抢
着向阳的暖树,莺是春的歌手;因为是“新燕”,
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幅图表现出
大自然刚从秋冬沉睡中苏醒的春意,能引起人
一种乍见的喜悦。 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草长花开乱花:零乱的花。
浅草:此指春天初长的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
“浅草”有什么用意?
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 “乱花迷眼”眼前一片
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暗切题中“行”字。草初
生,故“浅”, “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自己陶醉于湖光山色
注释:不足 白沙提dī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风光的赞美、热爱以及游赏
时的愉快之情。 诗 作 赏 析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诗人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