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命题:初中语文命题组 审校:王书月
亲爱的同学,进入初中学习已有两个多月,中学语文给你展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徜徉其间,你一定很有收获。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请自信地握起你的笔,我相信,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更远!
第Ⅰ卷(12分)
一、选择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憧憬(chōng) 酣睡(hān) 负载(zǎi) 浩淼(miǎo)?B.皎洁(jiǎo) 履行(lǚ) 沉淀(diàn) 阖家(hé)?C.惆怅(chóu) 踱步(dú) 吆喝(yāo) 怪僻(pì)?D.诠释(quán) 中彩(zhōng) 摒弃(bìng) 稚气(zhì)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B.你不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纠缠的树根吗??
C.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
D.今年8月1日,我国《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来限制竞争的行为将被视为违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老师对大家历来都是一视同仁的,同学之间就不要胡乱猜疑了。?
B.“神舟七号”飞船气象万千,让全世界的人们眼前为之一亮。?
C.当看到翟志刚经过努力终于使“神舟七号”舱门茅塞顿开的那一刻,人们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D.制造出售三聚氰胺的犯罪分子面对公安人员的审问,一开始还不屈不挠,但不久就彻底败下阵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 分) ( )
A.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应该加强饮用水源防治的宣传教育。?B.美韩进行联合军演,令朝鲜半岛的气氛更加紧张。?
C.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
D.在“毒奶粉事件”发生后,“三鹿”奶粉对婴幼儿妈妈们已经失去了兴趣。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宁信度(宁可) 而忘操之(拿,携带) 而置之其坐(同“座”,座位)?
B.求剑若此(寻找) 明察秋毫(明亮) 我欲乘风归去(想)?
C.故时有物外之趣(假如) 徐喷以烟(用) 常蹲其身(自己的)?
D.何不试之以足(指“履”)无自信也(不,不要) 二虫尽为所吞(因为)
6.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院门外是一大片的杂树修竹, 。呆呆倚门的时候特别多,那日正在犯痴,忽听得一阵歌声,心便随歌飞离。 ?
①一任思绪掠过绿海,翻越群山 ?
②为我挡去了世间的嘈杂、喧嚣的人声和飞扬的尘埃 ?
③春日里,一片摇摇摆摆的绿便映在了我的眼前 ?
④在闭目冥想中上天入地 ?
A.③①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第Ⅱ卷(138分)
二、积累运用(36分)
7.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写在田字格里。(4分,书写工整、规范、美观可另加1分)
(1)豁达 (2)欧斗 (3)潜移默化 (4)失魂落魄?
(5)荟萃 (6)殆慢 (7)惊慌失错 (8)怡然自得?
(9)跌宕 (10)镌刻 (11)陈辞滥调 (12)冥思苦想
改正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9分)?
(1) ,各领风骚数百年。 (2)东隅已逝, 。?
(3) ,一枝红杏出墙来。 (4)沉舟侧畔千帆过, 。?
(5) ,不耻下问。 (6)奇文共欣赏, 。?
(7) ,鸟鸣山更幽。 (8)但愿人长久, 。?
(9)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成功的花》)
9.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题2分)
?(1)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10.诗歌欣赏(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2分)
泛吴松江①
宋·王禹偁
苇篷②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③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
注释:①泛:泛舟。吴松江又名吴江,即今苏州河。此诗写于宋太宗至道元年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②苇篷:苇草编织的船篷。③鹭鸶:水鸟名,即鹭。?
(2)诗歌第三句说“唯有鹭鸶知我意”,这里的“我意”具体指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3)诗歌三四句不直接抒发内心感情而去描写鹭鸶这一形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1.请你根据所学对联的知识,删改下面句子,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
12.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4分) ?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1)
(2)
13.观察右边漫画《劳务费》,如果你是小梦,你怎样与你的同学小明交流你的想法?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要符合人物身份,用语文明得体)(3分)
14.名著阅读(4分)?
(1)汤姆当“海盗”回来后,依然没有和蓓姬和好,但当蓓姬在教室内身处险境即将遭受老师惩罚时,他挺身而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这一情节。(2分)
(2)汤姆身上不仅有儿童调皮的一面,更有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一面,请举出一例加以说明。(2分)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12分)
? 【甲】万历中,钱若赓守①临江,多异政②。有乡人持鹅入市,寄③店中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乡人讼④于郡。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无不惊讶。已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 答曰:“未。”少顷出,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因指一鹅曰:“此乡人鹅。”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主鹅食谷粟,粪色黄。店主伏罪⑤。 (《钱若赓断鹅》)?
【乙】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⑥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⑦背之物。惠⑧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⑨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人有负盐负薪者》)
注释:①守:做郡的太守。②异政:优异的政绩。③寄:存放。④讼:打官司。⑤伏罪:低头认罪。⑥释:放下。⑦藉:垫、衬。⑧惠:李惠,北魏壅州刺史。⑨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主簿。
1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使人问鹅供状否( ) ②惠令人置羊皮席上( ) ?
③盖乡人鹅食野草( ) ④以杖击之( )
16.翻译句子。(4分)?
(1) 因指一鹅曰:“此乡人鹅。”?
译文: ?
(2)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译文:
17.(甲)(乙)两段文字中,钱若赓和李惠为什么能够断案如神?请你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4分)
(二)(14分)
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
李雪峰?
①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 ;担忧的是 。?
②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 ”?
③不会开花的草 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是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汪汪的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 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我们想来想去,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④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⑤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躁过。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
18.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话。(4分)
?兴奋的是 ; ?
担忧的是 。
19.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优美生动,请你用自己的语言从两个角度简要加以赏析。(4分)
20.校长要我们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他要告诫“我们”什么?(4分)
21.乡下的教育条件和城里相比,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这对乡下孩子的成长果真没有影响吗?请你谈谈看法。(2分)
(三)(16分)
又到春节
翟慎晔 ?
春节快要到了,大街小巷流动着节日的色彩,甚至连空气中也弥漫着喜庆的气息。走在这热闹的人流中,我问10岁的女儿,想买件什么样的新衣服过年。她淡淡地说.你要是给我买过年的衣服,不要跟别人一样的,我最讨厌和其他同学穿一样的衣服啦。不知怎的,我的心里忽然有一种纤细而酸酸的断裂感,虽然我眼前的色彩越来越绚丽,可在我的心里,那个遥远的小山村,那个初一早晨的鞭炮和黑暗却渐渐地清晰起来。 ?
那时候,一进腊月,每当家门口的石磨忙碌地转个不停时,我总有一种激动的感觉,在我的眼里,冒着热气的锅永远充满了诱惑。那只有在过年才能见到的年糕,嵌着红红的枣,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让我不知流了多少的口水。我也曾不止一次向往着初一早上那顿热乎乎的猪肉馅水饺,和那套在破旧棉袄外边的新褂子。那时,我对过年的盼望实在是现在的孩子们无法想像的。 ?
我记忆最深的是1972年的春节。那年我10岁,刚好是女儿现在的年龄,不同的是我已有了弟弟和妹妹。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辛劳一年的父母总也无法满足我们对新衣服的向往,但以往过年能穿上新衣服的大多是我,而妹妹总是穿我的旧衣服。临近春节的时候,一向过日子节俭的父亲从供销社买回来一块不使用布票的花布,这么漂亮的花布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说今年看谁干活多,就用它给谁做春节穿的新衣裳。我听了满心欢喜,因为我肯定比妹妹干得多。 ?
第二天天不亮,我就偷偷地起来碾玉米,天明的时候满满一篮子玉米已让我碾完了一大半。那几天,就连晚上做梦,我都梦见自己穿着漂亮的花褂子,出现在小伙伴们的面前。为了这个梦,只有10岁的我瞒着家里的大人,到村边的水库里去刷盖垫。砸开厚厚的冰层,冰凉冰凉的水寒彻透骨,不多会儿,我的手就冻得像红萝卜一样,手指也变得麻木了,可一想到那块漂亮的花布,我就兴奋得忘记了寒冷。我继续在冰凉的水里不停地刷着,直到把所有的盖垫都刷洗得干干净净,才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
遗憾的是我的梦真的成了梦,那块花布为妹妹做了新褂子,因为妹妹的衣服太旧了,连补也没法补了,那也是妹妹的第一件新衣服。我失望极了,忍不住哭了好几场。看着我委屈的样子,父亲拿出家里仅剩下的几元钱,想再给我买一块那样的花布,可惜那花布早就卖完了。初一的早晨,我躲在被窝里不想起床,可当噼噼啪啪的鞭炮响起来的时候,在母亲的呼唤声中,我还是起来了,不声不响地穿上自己的旧衣服。望着忙碌的母亲,我突然想起奶奶讲过的一件事。她说小孩子要是有啥向往,就在初一的早晨,天不亮的时候,到村头那棵老槐树下许个愿,来年初一准能实现。在呼啸的寒风中,我来到村头的老槐树下,摸着那干裂的树干,我在心里呼喊着:明年初一,也让我有一件新衣服吧! ?
让我有一件新衣服吧! ?
童年远去了,儿时的梦想永远地挂在了故乡那棵高大的槐树梢上。
(选自东南大学出版社《语文早读课本》七上)
22.文章开头从我与女儿谈论买新衣服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3.为了得到一件新衣服,“我”做了哪些努力?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24.有人认为文章第二段与全文关联不大,可以删去,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6分)
25.文章题目可否改为“春节回想”?为什么?(4分)
四、作文(60分)
26.请以“心灵深处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秘密”、“回忆”、“烦恼”、“快乐”、“伤痛”……;(2)说真话,抒真情;(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5)书写分另计,分值±3分。
题目:心灵深处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姜堰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B(A负载:zài;C踱步:duó;D中彩:zhòng)
2.C(问号用错,这里是陈述语句,应用逗号)
3.A(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B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这里适用对象错误;C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领会。这里望文生义,用错; D不屈不挠:形容坚强不屈。这里使用感彩错误。)
4.B(A不合逻辑,“报刊、广播、电视、网络”都属于“媒体”,不能并列;C成份残缺,句末加“的神情”;D主客体颠倒)
5.A(B明:眼力;C故:所以;D为:被)
6.C
7. (2)殴(6)怠(7)措(11)词
8.(1)江山代有才人出(2)桑榆非晚(3)春色满园关不住(4)病树前头万木春(5)敏而好学(6)疑义相与析(7)蝉噪林逾静(8)千里共婵娟(9)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9. (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2)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10.(1)①“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么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时序交替,触景生情)②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语言上炼字炼句)③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有哲理意味)(答到任意两点得2分)(2)诗人遭贬后处境孤寂,内心孤独。(3)越写鹭鸶有情,越反衬出人世对他的无情;越写他有鹭鸶相伴,越反衬出他孤寂的处境。
11.示例:心似大海,纳百川可以容人。
12.示例:(1)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2)矿石,如果害怕焚烧,那它永远不能成钢。(3)蜡烛,如果害怕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4)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前后句要对应好,要能扣住事物特征来写。)
13.略。提示:交流要注意自己的同学身份,劝说有情有理。例:小明,作业是检查我们学习情况的,自己完成才有效果,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我来帮你,好吗?再说,同学之间的友情怎能用金钱来衡量呢?你说是不是?
14.(1)蓓姬偷看老师的书,被汤姆发现后撕破了插图,在老师追问时,汤姆说是自己撕的,从而接受了留堂两小时的处罚。(2)汤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勇敢地站出来在法庭作证,揭露印第安人乔杀人的事实,解救了波特。
15.(1)派(2)放(3)原来是(4)用
16.(1)于是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2)有背盐和背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
17.他们都能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善于思考。前者从鹅的粪便推知鹅的生活环境,后者能从垫背之物来推断羊皮属于谁的,这都是基于以上两点。
18.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
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荠荠草的花描绘成晶莹的露珠,很有美感。运用比较的手法,形象描绘出荠荠草花的颜色和大小。一个“镀”字描绘出花的色泽,很有美感。(以上答到任意两点,大意符合即可)
20.不论是乡下人城里人,也不论是穷人富人,只要努力都能作出一番成就来。而作出了一番成就也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其实你也是一位很普通的人。(意思对即可)
21.提示:逆境可以出人才——逆境造就强者;优越的条件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从以上任一方面答,言之成理即可)
22. 文章通过女儿过春节要买标新立异的新衣服而引起作者对童年往事的辛酸回忆,巧设悬念,引发了读者的兴致,激发了读者的思考,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联想进入“那个遥远的小山村,那个初一早晨”的情境中。
23.偷偷碾玉米;冒寒刷盖垫;向老槐树许愿。
24.不能删。第二段从吃穿两方面写出我对过年的盼望,突出了当时生活的贫困,为下文描写我对新衣服的向往作了铺垫。
25.不能。文章主题虽然是回想我童年过春节时一个真实而又令人感伤的动人故事,但是却匠心独运地安排了女儿现在的生活需求和生活现状,题目中一个“又”字,正暗含了过去和现在的两相对比,引发了对当今新生活的赞叹与感慨。?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 7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