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上)语文试卷
1.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构成。答题时,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书写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学校、班级、姓名等分别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一、书写5分(卷面清楚,没有涂改得5分,卷面不清楚,有涂改,酌情扣分。)
二、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shùn( )间 jué( )别 wǎn( )如 chú形( )
2、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名句。(8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②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 ,志在千里
④兄女曰:“ ”,公大笑乐
⑤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 ;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⑥《次北固山下》中表明作者思乡心切的诗句是 ? 。
3、“110报警台对社会的承诺是:有警必( ),有灾必( ),有难必( ),有求必( )。”括号中依次应填的词是 ( ) (3分)
A、应、帮、救、出 B、出、救、帮、应
C、应、救、出、帮 D、出、帮、救、应
4、15、 仿照所给例句,任选下面的一个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3分)
〔例〕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答: 风筝:
友情:
5、对曹操的《观沧海》全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是曹操北征乌桓班师途中所写。
B、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C、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在写景的十句诗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将眼前的景物与奇特的想象融合在一起,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6、阅读下列一则短文,写出你的两点发现。(4分)
本报讯 《合肥市中小学礼仪常规》昨天正式出台。该礼仪常规是在1998年制订的《合肥市中小学礼仪手册》基础上修订的。对于中学生,新增了“健康上网,使用文明网络语言”,并把“经常主动地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一项改为“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尤为明显的是,“礼仪手册”中带“不”的语句达几十处,而“礼仪常规”没有出现一出“不怎么样”、“不要”等语句更易让青少年接受。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爱就一句话 (14分)
出门前,舅妈狠狠数落了舅父一通:“全怪你!要你呆在家里烤火享福你不肯,这下好,病了,还害我跟着活受罪……”
确实是舅父的不该。顶着暴雨硬要上山挖坑栽树,结果一不留神冻病了。
舅妈在小诊所门前使劲跺脚,想将沾满雨鞋的烂泥颠个一干二净。伴随着跺脚声,舅妈对着小诊所里近着火炉煨暖的医生喊:“孟郎中,来几片药,我家老头子病了。”
问明症状,孟医师从简陋的玻璃柜里取出药来。
舅妈揣着药兴冲冲踏上回家的路,她走得很急,她惦记着家里的“老头子”正咳嗽得紧。意外,就发生在回家的路上,湿滑的路,轻易将舅妈掀翻在地上。见鬼了,狼狈不堪的舅妈想从地上爬起来,却惊慌失措地发现,自己的左脚左手竟全不听使唤,就像两截与她无关的木头。
舅妈孤零零地躺在一地烂泥里,先用右手将怀里的那包感冒药使劲摁了又摁,发现它还稳稳地呆在怀里,就放下心来。然后,她开始高声叫喊……
天寒地冻,风又大,乡亲们都窝在家里烤火,没人听到舅妈的呼救声。是舅妈手上那柄旧红伞救了她。远远地,一个急匆匆赶去别人家杀猪的屠夫被地上晃来晃去的红伞吸引了……
孟医师上门来了,不消几句话,就得出结论:高血压中风,半身不遂。
村里高血压中风的已经有了两个,都肥胖,尽管都瘫痪了,可都活得挺韧劲,“赖”在床上,在儿女的服侍下能吃能喝,一年有余了。可我的舅妈,在几个女邻居帮着洗净身子刚躺到床上,就病情加重,先是连睁眼都困难,接着哑了嗓子。凌晨时分,62岁的舅妈静悄悄地永远闭上了眼睛。
在外打工的儿女们,也就是我的表哥表姐们得了消息,都赶回来了。邻居们带着些许羡慕安慰号啕大哭的表哥表姐:“你妈心地善良,走得快,没病没痛,一路上走得挺顺。”
这是山村人古老的“传统”,如果哪位老人“走得快”,就是“有福分”的象征。可再多的安慰,也无法抑制住表哥表姐们的伤心,他们眼泪汪汪的问:“我妈妈,走之前,最后说了什么?”他们担心,母亲有什么未了的心愿遗留在人世间。
几个邻居异口同声:“她只说了一句话,‘按时吃药,每天三次。’其他的,啥也没讲。”
舅父此时就站在舅妈的床边,他默默地擦了一把泪。他的手正握拳插在衣兜里,拳头里,紧紧攥着的,正是那沾了几滴泥印子的白色薄纸包着的感冒药。他知道,舅妈虽然眼睛都没有睁开,可她,她的唯一一句临终遗言,明明白白是在叮嘱他。
这样,我的舅妈,一生中没有任何闪光故事,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与舅父拌嘴吵架,并且非得要占上风才肯罢休的舅妈,以一句话,凝结了万千牵挂,浓缩了万千恩爱的八个字,作了最平常又最深切的爱的表白,作了结束43年夫妻生活的谢幕辞。
7、题目“爱就一句话”是指文中的哪句话? (2分)
8、当你阅读了第一段文字后,你认为这位舅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当你读到最后时,你对它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4分)
9、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加点词语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 (2分)
舅父此时就站在舅妈的床边,他默默地擦了一把泪。他的手正握拳插在衣兜里,拳头里,紧紧攥着的,正是那沾了几滴泥印子的白色薄纸包着的感冒药。
10、文中划线部分的内容与描写舅妈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3分)
11、一位很平凡的农村妇女,一件平常的事,一句简单的话却让我们产生无尽的遐想,究竟怎样才是生活?有人说“ 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有人说“人生能有几回搏”……你又是怎样经营自己的生活的呢? (3分)
(一)小巷晚雨(12分)
黄飞
搬入这条小巷已有一年多了。
大约是临近中秋节的一天,傍晚下起了小雨。从报馆出来,我撑开雨伞,匆匆绕过霓虹闪烁的闹市,步入了长长的小巷。小巷两边是清一色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拙朴典雅,古色古香。雨丝无声地飘洒在伞布上,又无声地落在石板路面,白白的石板路面便晶莹透亮。
是谁家的玫瑰忘收了?在墙头红红地燃烧,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味。
我的脚步不由慢了下来,在玫瑰花下站定,细瞅。雨中的玫瑰格外生动,昂然勃发,鲜润纯粹。梗是笔挺的梗骨,叶是墨绿的叶脉,花是绝艳的花魂。雨珠在绒绒的花瓣上滚来滚去肆意嬉戏,像情人忘情地亲昵,静听,似有笑语溢出,温馨得让人心醉。
忽然,一片花瓣在轻摇,我的心一沉,爱是有代价的,自然界亦不能幸免。目睹坠落的过程无疑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花瓣像两只情侣的手,依依不愿松开。分离后的花瓣并非直落,绕花盆飘荡半圈后才哀哀离去,缠绵在一尘不染的石板路上。一朵花瓣和母体的离析过程竟如此艰难如此痛苦,我的心惊颤不已,那分明也是一场生死离别。我将花瓣轻轻拾起,紫红的叶窝里还卧着几粒泪珠。我忽然想,这多像爱女出嫁,新娘是火样的花瓣,新郎是温柔的小雨,淡雾是娘家请来的傧相,巷陌是婆家迎亲的长队,天地间充满浓浓的情谊。
就在这时,听到“扑通”一声,好像有人摔倒了,扭身看,是位戴着斗笠的中年汉子,和中年汉子一同摔倒的,还有一筐圆圆的月饼。散开的月饼在白白的石板路上滚落了一地,中年汉子呆愣着不知所措。便有人围上来捡。我也匆忙走了过去。月饼很快拾到筐里。那汉子十分沮丧,原来是给一家超市送的货。
“还好,没碎多少。”
“没关系,只是包装纸湿了点,干了就好了。”
“……”
人们热心地安慰着,可他总不开心。这时一位大妈说:“咱小巷的月饼跌落在咱小巷的路上,我看呀,是咱小巷的福分。肥水不流外人田,咱小巷的人一家买两斤不就完了么?”大妈的倡议立即得到热烈回应,三下五除二就把月饼买完了。我也买了两斤。戴斗笠的中年汉子十分地感动,向每人深深鞠了一躬。这时,大家才发现他腿有残疾。
人群很快四散了。小巷又恢复了方才的宁静。
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人心。
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墙头的玫瑰愈发燃烧得迷人。
我举着伞慢慢地走着……
清丽、淡雅、朦胧,雨中小巷宛若一幅水墨画。
(选自《齐鲁晚报》)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的一件事,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情义。(3分)
13、文章前半部分对雨中的玫瑰花进行了深情的描绘,请摘录其中你最欣赏的一句,并作简要赏析。(3分)
摘录:
赏析: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人心”这句话的理解。(3分)
15、小巷晚雨中发生的那一幕,那样和谐,那样温馨。读完此文,你一定也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了吧,请简要记叙其中的一件事,并说说那次经历给你的感悟。(3分)
四、文言文阅读(1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③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有汗?”毓对曰:“______A _______。”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______ B _____。”
【注】①令誉:好的名声。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③敕:皇帝召见。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16.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句填入文中A、B两处。(2分)
A. B。
17.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2) 相委而去 ( )
(3)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 )
(4) 卿何以不汗 ( )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19.甲乙两文 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五、写作(30分)
20.根据要求作文。(30分)
一树金灿灿的迎春花下,几位幼儿园的小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一个说:“春天从天上 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地里来。”一个说:“春天从南方来。”一个说:“不对, 春天从东边来。”又一个说:“春天从花骨朵里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我小姨家来,我小姨家在春城。” 阿姨听得乐了,心里说:“多可爱呀,这些花一样的孩子!春天不就写在他们的脸蛋儿上、眼睛里、心灵中么?”
是啊,春天究竟从哪里来呢?
——请以“春天从哪里来”为话题,自选角度,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七年级(上)语文试卷答题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1.(4分)( )( )( )( )
2.(8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3分)( )
4.(3分)
。
5.(3分)( )
6.(4分)(1)
(2)
7.(3分)
8.(4分)
9.(2分)
10.(3分)
11.(3分)
12.(3分)
13.(4分)
14.(3分)
15.(3分)
16.(2分)( ) ( )
17.(4分)( ) ( ) ( ) ( )
18.(1)
(2)
19.甲文:
乙文:
语文答题卷第 1 页 (共2页)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上)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瞬 诀 宛 雏 (4分)
2、①-④略 ⑤人不知而不愠,不也君子乎 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分)
3、B(3分)
4.风筝:你是我飞向蓝天的梦想,放飞你,就是放飞生活。
友情:你是冬天里的一盆炭火,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奉献上你的温暖.(3分)
5、B(3分)
6、示例:(1)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礼仪又有了新的内涵;(2)父母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平等地对待孩子。(每点2分,4分)
7、 答案:“按时吃药,每天三次。” 写出该句即可。(2分)
8、答案:第一段读了后觉得是一个泼辣、冷淡甚至无情的人,但后来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她对丈夫深深的爱,从她去世时的情景可以看出她也很受子女的敬重和爱戴。 (4分,前后各2分,意思对即可。)
9、参考答案:(舅父虽然没有一句话,但那一把伤心的泪中既有悔恨又有难以割舍的爱,他攥着的药成了遗物,心里的忧伤全系在手心里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2分)
10、答案:不可以。通过对比,强调舅妈离开人世太突然。(3分)
11、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但要求积极、健康,向上。(3分)
12、答案:小巷人帮一位腿有残疾的为超市送货的中年汉子捡月饼,并买完了他的月饼(1分);体会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情义。(2分)
13、答案示例:摘录:雨珠在绒绒的花瓣上滚来滚去肆意嬉戏,像情人忘情地亲昵,静听,似有笑语溢出,温馨得让人心醉。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珠在玫瑰花瓣上滚动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3分,只摘录不赏析不得分)
14、答案:月饼被摔破了,但是在小巷人的热心帮助下,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中年汉子不必为月饼的破碎发愁,小巷人也不用为中年汉子担心了。(3分,意对即得分)
15、答案示例:还记得那天,也是这样的一个细雨蒙蒙的放学。我正想冒着小雨回家。可是在我走到校门口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妈妈。她站在那儿应该很久了吧,头发上已经蒙了一层细细的白雾,她正焦急地盼望我的出现呢。不知怎的,我忽然有了流泪的冲动。这种充满温情的画面,虽然看起来很平凡,但里面却寄予了多少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啊。(3分,写出经历2分,写出感悟1分)
16.A.战战惶惶,汗出如浆(1分) B。战战栗栗,汗不敢出。(1分)
17.(1)约定 (2)离开 (3)小时候 (4)出汗
18.(1)陈太丘的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道歉),元方朝家门走去,连头也不回一下。(2分)
(2)钟毓、钟会13岁时,魏文帝听到了他们的名声,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您的儿子一齐到大殿上来。”(2分)
19.陈元方小小年纪对友人的批评十分中肯;兄弟二人在大殿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且语言风趣诙谐。(4分,各2分,意对即可)
作文评分参照中考标准,可适当降低标准(30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