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清华实验学校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建英 审题人:酋午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每组字词,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兑(duì)现 下载(z?i) 谛(dì)听 神州五号
B.江堤(dī) 笑靥(yǎn) 恸哭(tòng) 坚如磬石
C.解(jiě)甲 揾(wèn)拭 瞋(chēn)目 别出心裁
D.諗(shěn)知 刀俎(zǔ) 分蘖(niè) 赅下之围
2.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请放心,你的事情我一定鼎力相助。
B.对今年NBA季后赛的形势以及总冠军的最终归属,中央电视台的两位资深评论家见仁见智,作出了相当一致的判断和预测。
C桃源居人人乐商场百货店炫彩开业,不少女装打折销售,抢购场面非常火爆,很多妇女慷慨解囊。
D.胡同口,人挤得水泄不通,英子找了个空隙钻了进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人才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年知识分子用好。
B. 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C.汶川余震频繁,滑坡和泥石流不断发生,这既影响了道路抢修的进度,也威胁着现场人员的安全,但抢修人员打通道路的决心没有改变。
D.今年住房供求关系平衡,国家政策相对稳定,同时受到广州、深圳等外地房价下降,济南的二手房价不会大涨。
4.将下面三组短语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还是那只白鹭,守着那一方寒塘, ① ,想是 ② ,故而徘徊不已,把一双钢翅 ③ 。A.①不忍离去,也不肯离去②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③合了又张,张了又合B.①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②见过复兴,也见过劫难③合了又张,张了又合C.①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②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③张了又合,合了又张D.①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②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③合了又张,张了又合
二 .文言文阅读。共20 分
(一)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而远 ,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5.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3分)
A. 险以远,则至者少?? B.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 火尚足以明也
6.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用法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
余于仆碑,又以悲古书之不存
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盖其又深,则其至则又加少矣
D.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7.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A. 险以远,则至者少:因为道路险阻而遥远,想去的人就少。
B.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昏惑的地方是没有景物可以来观看的。
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世上奇特雄伟、瑰丽怪异、不同寻常的寺庙观宇,常常在险远的地方。
D.此余之所得也:这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8.下列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3分)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二)
子贡问政(管理国家的事)。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
三.古诗文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移家,搬家。湖上亭,地名。
11.“啼”字精妙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12. 本诗二、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⑴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⑶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兵法》修列。
⑷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 , 人命危浅 , _________________ 。
四、(一)课内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小题。(16分)
[合众社新得里1948年1月30日电]①甘地今天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噩耗使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甘地刚被刺,孟买就爆发了骚乱。
②这位被人民尊奉为“印度的伟大灵魂”的领袖,与当日下午5时45分(即美国东部时间早上7时15分),在他16岁孙女玛妮怀中死去,享年78岁。
③就在半小时以前,一个名叫拉姆?纳脱拉姆的狂热的印度教徒用左轮手枪向甘地连开三枪,子弹射进了他那由于多年苦行和经常绝食而边的衰弱不堪的身躯。
④甘地是在波拉宫的华丽花园中遇刺的。当时在场的有他的一千名追随者。他正带着这些人来到一座塔前,这里是他经常做晚祷的地方。
⑤甘地穿着平日爱穿的口袋一般肥大的土布印度袍。他在离那座小塔几步远的地方遭到枪击。
⑥甘地当即摔倒在地。他用印度教徒常用的双手加额表示宽恕凶手。三颗子弹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身体,一颗命中右腿,一颗击穿腹部,第三颗则射透了胸膛。
14.把上面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4分)
15.本文是消息,开头有何特色,试分析。(4分)
16.甘地是在他16岁的孙女玛妮怀中死去的,她对着悲痛的人群说:“巴普(父亲)死了!”
为什么甘地的孙女称他“巴普(父亲)”?(4分)
17. 第⑥段为何做这样细致记叙?请分析。(4分)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那一夜,我们没有采访
李安江 郭晋嘉 杜 远
(中新社成都五月十八日电)“我的孩子已被埋了十小时了”、“你们快点想办法啊……”
五月十二日,我们作为中新社报道灾情的第一梯队在行至绵竹汉旺镇时,第一时间目击到东方汽轮机厂中学垮塌校舍的惨状。“救救我!”垮塌的房屋中,不时透出被埋学生凄惨的呼救声。天一直飘着小雨,焦急的家长无助地围在废墟前,哭成一片。
前来采访的我们,面对那一张张泪脸,面对他们哀求的目光,一时不知所措。采访还是救人?这个新闻课堂上的道德问题,从未像现在这样来得如此突然。我们放下了手中的相机,此时任何的采访行为都和这里的气氛格格不入。“救人,十万火急”,但在坍塌的钢筋水泥面前,我们也束手无策。
“快点救人,快把这里的情况报告出去”,有人向我们喊着,我们一路狂奔,终于走到了一个有手机信号的地方,立即用已经拨得发烫的手机发出了求救信息。
一夜折腾,已近黎明,我们这时却找不到返回的路,盲目前行中又遇一灾民安置点,我们正准备下车采访,一对焦急的夫妇直扑过来,“救救我们的孩子,求求你们”,急切的话语近乎哀求。窝在妈妈怀中的小孩满脸是血、双眼微闭,只能喃喃发出不明呓语。情况紧急刻不容缓,顾不得采访任务,我们又即刻开车送他们前往绵竹市区寻找医院。
副驾驶座的记者不停催促司机“快点,再快点”,坐在后座的女记者一只手紧握男孩母亲发抖的手,一只手轻抚男孩的额头:“坚持住,会好的。”三公里路程,我们知道,这是在和死神赛跑。
已经停电的绵竹市内一片漆黑,我们将男孩送到当地一个医疗点门前,司机打开汽车大灯照亮进入医疗点的道路。此时,我们突然发现,刚才忙着救人,把我们的一个同事丢在了路上。
经过近一小时寻找,终于在绵竹市人民医院门口一条躺满伤者的街道上看到了同事熟悉的身影,此时的他,已将相机和笔记本放在一旁,正和几名护士将一名满身是血的重伤者抬上救护车。
那一夜,我们没有感到孤单,我们搭车的的士司机,就是来自绵竹的前往灾区献血队伍中的一员。
这一夜,我们几乎没有完成一个采访。
【新闻背景】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据中国地震局通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时,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北京等地均有震感。
18.文章开头“我的孩子已被埋了十小时了”、“你们快点想办法啊……”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9.为什么说“采访还是救人”是一个“道德问题”?请结合文本说明。(4分)
(该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20.作者认为人他们“几乎没有完成一个采访”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5分)
21.这篇新闻在细节描写上很有特色,请举出两个例子并简要分析。(5分)
五、语言运用。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2.下面是某位同学在竞选学生会干部时的竞选发言,读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5分)
①尊敬的评委,对各位聆听我的竞选答辩表示欢迎。②我竞选学生会主席。③我当过班长,工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④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⑤因工作成绩突出,经班主任推荐,在高一时我被选入学生会。⑥如果能当选,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⑦如果不能当选,我会为没有遇到伯乐而深感遗憾。
(1)重复多余需删除的一句是: 。(序号)
(2)不得体需修改的是:A (序号) 修改: 。
B (序号) 修改: 。
23.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15字内。(5分)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于2008年3月1日至2009年1月31日在全国开展。整个活动围绕四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春节,以公众参与和主题晚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突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大主题。清明、端午和中秋的诵读晚会分别主要由江苏、湖南和山东承办,以专业人士朗诵为主,同时展示群众诵读的成果。通过诵读中华经典的活动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传统文化的底蕴,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同时还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
答:
六.作文。(60分)
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个让人成功的理由,也有无数个让人失败的原因,在人生关键的几步,或许命运就掌握在你的手心里。
阅读上面材料,以“命运与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中答案
一.1C 2D 3C 4B 5A 6A 7D 8A 每题3分
9. 断句: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评分:每处0.5分,共6处.,共3分。)
10翻译: 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评分:酌情 共5分)
三
11.“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联想到诗人离别时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情景两面,传神精妙。(4分)
12. 第二句和第三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2分)“柳条”“藤蔓”仿佛伸手牵扯主人的衣服,实际表现了诗人惜别的情思;黄莺住得久了,也把我视为挚友,难舍难分。表现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2分)
13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4)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评分:每空1分,有错字此空不给分。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四. (一)
14.圣雄甘地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残忍行刺身亡,国内不安。(4分)
15.开头用倒叙手法(2分),开门见山写出甘地被刺,国内恐慌,扣人心弦。(2分)
16.从血缘关系上看,甘地确实是玛妮的祖父,但从印度民族独立的事业看,他却是民族运动的领导者,是先驱,被称为国父,因此,甘地的死去也是国父的逝世。玛妮说这话时,不仅是一个孙女的身份,更是以一个印度国民的身份。这句话体现了她的悲痛心情,又体现了祖父被尊为国父的自豪感。
(4分)
17.细致描写三颗子弹射中的位置,充分显示了刺客的残忍和将甘地置之于死地的险恶用心。(4分)
(二)
18.这两句话的作用:一方面引出下文;另一方面渲染了救人的紧张气氛。
(共4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意思对即可)
19.作为记者的责任是采访,但在面临生命受到危险的时候,又首先要救人,先救人就展示了人的道德,而见死不救就是不道德。作者于是放下相机先救人体现了道德的观念。(共4分,意思对即可)
20.原因是:(1)采访行为与当时紧张的救人场面“格格不入”;(2)参加到救人和运送伤员的队伍中,没有时间进行采访;(3)看到灾区的惨状,记者没有心情进行采访。(共5分,答对一条得2分,答对三条得5分,大意对即可)
21.细节:拨得发烫的手机,说明打电话繁忙,信息不畅;女记者一只手紧握男孩母亲发抖的手,一只手轻抚男孩的额头,表现了记者与人民心连心,焦急与疼爱;司机打开汽车大灯照亮进入医疗点的道路,表现爱心与关爱的心态;将相机和笔记本放在一旁和护士抬满身是血的重伤者上救护车,表现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但同时又惦记着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细节表现了对受灾群众的无私救助与深厚感情。(意思对即可)(5分,答对细节得2分,分析得2-3分)
五
22.(1)需删除的:④(1分)
(2)不得体的句子修改:
(每处指出句子1分,修改正确1分,共2分;2个句子共4分)
A:① (1分) 修改:能向您陈述我的竞选意愿,我感到非常荣幸。(换掉“聆听”“欢迎”且语言得体各1分,意思对即可。)
B:⑦ (1分) 修改: 我会为失去更好地为同学服务的机会而深感遗憾的。(换掉“伯乐”且语言得体,意思对即可。1分)
23.答案示例:“中华经典诵读”围绕传统节日开展 (共5分 酌情)
六.作文略.(共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