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解读策略
常山三衢中学 陈 伟 明
解读说明:
我们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从儿子角度领会一位父亲无私而又理性的爱:无论儿子的处境有怎样的变化,父亲的爱不变——无私而又理性。
虽然说现在崇尚多角度解读文章,但本文显然不是很合适。为了在短短的一课内解读两则家书(教材将两则放在一起,显然的有目的,有比较的),又为了使课堂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层层深入的,就如钓带鱼式的语文课——所以我想从一个角度(或者说一条思路)着手。另外,家书总是饱含情感的,本文亦是如此,从这一角度入手,自然而又准确。但是这堂课容易泛泛而谈,甚至可能会成为情感教育课,那就背离了让学生自己体验的原则。因此在操作时必须要细化,必须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要具体到具体的词句,理解感悟父爱的理性,而且要将之分解下去,这种爱包括消沉时的理解、关爱、叮嘱、鼓励(第一则);成功时的激动、喜悦、自豪、骄傲(第二则);还有无时不在平等、尊重和激励、忠告(两则皆有)……
教学操作时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否则就会有人评价说是用教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感悟了。那么就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可以调动他们的已知经验:你的家长是怎样鼓励\安慰\理解你的 ),而且这堂课内容会比较多,注意时间的掌握。
解读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两封家书。
2、在读中品味语言,理解深沉的父爱。
3、感知作者对儿子殷殷期望,进而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深情。
(二)、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感受那份浓浓的舔犊情深。
2、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
1、 话说“家书”、导入课文
1、 聆听“家书”(如《一封家书》
2、 话说家书(如《背影》中的家书、杜甫“家书抵万金”等)
3、 导入
2、 诵读“家书”、感知文意
1、 朗读
2、 讨论: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课文?
3、 范读、学生朗读
3、 解读“家书”、感悟父爱
1、 介入背景
2、 激疑:不同背景下的文章中,你能不能读出一些不变的东西?
3、 情感体会:针对儿子不同的境遇,作者分别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从这两则书信中读出怎样的情感?)
(说明:这是整堂课的重点,结合文中的语言进行分析,切忌抛开书本空谈,还可以一起探讨文中较难理解的词句:如“太阳太强烈”“凭吊古战场”等等)
4、 小结
(这部分教师讲述,主要是表现父爱的伟大,语言要精彩些,感人些,这儿要形成一个情感小高潮)
4、 拓展“家书”、升华情感
1、 选择名家的家书,如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或刘墉的文章。
2、 课堂写作: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一定要注意发掘一些情感丰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展示,那么可以形成课堂高潮,给听课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