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7
福建省福州一中 曾华庆 供稿
教学活动类型4 即兴发言与讨论
讨论的主题: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教学目的:提高说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和连贯性,增强语感
适合级别:7-8级
教学过程:
1. 导入:大家对“网络”这个词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吧。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就跟网络有关。“网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 全班分成两方,一方持“利大于弊”的观点,另一方持“弊大于利”的观点。两方又分成3组进行交流讨论。
3. 两方各小组组长汇报各自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4. 两方分别针对对方的观点再进行讨论。
5. 最后两方各派一人作代表反驳对方观点。
6. 教师对讨论过程和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表扬和鼓励。
7. 教师对学生讨论中的不足之处或不够充分的地方或未涉及到的方面做出提示,促使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例如,可用如下方式:(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作“抛砖引玉” 式的引导,引发学生的新一轮思考和讨论。)
More things to think about or talk about:
1)Do you like to buy things on the Internet What if all of the shops in the world have closed down, and everyone must buy everything over the Internet
2)What might be a problem with everyone relying on the Internet
3)………
4)………
5)………
8.学生受到教师的启发,拓宽了思路和视野后,也提出了他们自己的More things to think about or talk about. 例如:
1)Do you like to learn your lessons on the Internet
2) Would you be happy or unhappy if you have to learn all your subjects on the Internet
3) Are you sure that you will learn better by yourself on the Internet than you do with the help of your teachers at school
4) ……….
5) ……….
9. 教师再次对讨论提出评价,特别着重指出前后两次的对比以及第二次学生的进步和提高的表现。尤其对学生自己提出的新思路和新问题给予表扬和肯定。
说明: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述个人观点的能力。讨论结果可以是开放性的,不必追求某种统一的或标准的答案。另外,由于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因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发表观点,较易展开热烈的,饶有兴味的讨论。
福建省福州一中 曾华庆 供稿教学案例 10
福建省福州一中 庄慧蓉 供稿
教学活动类型4.即兴发言与讨论: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理解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辨证地、客观得分析问题的能力
适合级别:6-7级
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北京申奥形象大使杨澜在第29届奥运会申办大会上的陈述及中国最终取得申办权的片段,重温那个举国欢庆的光辉时刻。让学生思考 Why are we Chinese so eager to win the right of hosting the Olympics in 2008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What does the hosting of the 29th Olympic Games bring to our Chinese people
3. 以小组活动形式,6人一组,每个学生各抒己见,每组有一名同学作记录。教师要参与其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学生的回答可能有:Many sports fans will visit the city. It is expensive to host the Olympics.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ill learn the city and its people. The venues and buildings may be wasted after the Olympic Games.
4. 各组选派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各组提及的观点,看哪一组的观点更新颖,更有创造力。
5. 引导学生对所有观点进行归类,分为利弊两个方面。可能出现某些现象有既有利又有弊,主要取决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把握,而这些往往可能成为接下来辩论的争执点。需在黑板上体现出来。
6. 再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一场辩论赛。第一组坚持举办奥运会利大于弊。第二组则持相反的观点。辩论采用两大组轮流发言形式,教师主持,控制发言时间。辩论者可充分利用黑板上的观点。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表演现象,教师应不断鼓励其他同学的参与,教师可以在辩论的插空时间内,点名让某些同学谈谈他们观点。此外,还需要避免辩论过程中出现离题,在某个方面绕弯等现象。
评述:这个活动从举办奥运会的意义这一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辩论的形式,既促使学生充分利用之前已准备的语言知识,又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个人观点表述能力的提高。
福建省福州一中 庄慧蓉 供稿教学活动案例 3
福建省福州一中 罗凌凌 供稿
教学活动类型2:探究活动
教学目的:运用所学语言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重点训练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适合级别:7-8级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向学生播放一段短片,内容是国内几个大城市公共汽车停靠站点的现状,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优缺点。
2)请几位学生说出对所在城市公共汽车停靠站点的印象,对比刚才播放的短片内容,谈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分组讨论:根据刚才学生提到的若干需改良之处,分相应数量的小组分别讨论所在城市公共汽车停靠站点的优化设计方案,并要求学生在分组讨论的时候,选一名同学进行相应的文字记录。
比如,可以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分为四个小组进行讨论:
1)Taking safety and convenience into consideration, how should we locate bus stops
兼顾安全和便利,停靠站点的位置该如何设置?
2)How can we design the signs of bus stops to make them clear at a glance
停靠站点的站牌应如何设计,可令人一目了然?
3)What hardware should be offered in bus stops to make things convenient for the disabled
停靠站点应设置哪些硬件设施为残障人士提供方便?
4)How can we design the appearance of bus stops, such as the color, the awning and the waiting chairs to make them in harmony with the whole city
停靠站点主要外观的规划设计(比如颜色、顶棚和候车椅等),如何能更好地与城市形象融为一体。
3.各组推选一位同学,根据本组所记录的文字材料进行总结,向全班同学阐述本组的建议,并提供相应的图形展示与说明。
4.每个小组介绍后,其他组的成员可以对这个小组的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商榷。
5.四个小组在课后,对其他组成员给出的意见,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构想,并做出一份具体的方案设计(附图)。
6.组织班上文字和美术功底好的同学,根据各组提交的方案设计,做出一份正式的讨论成果报告。
7.将各班学生的成果报告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览,甚至可以鼓励他们将最优的设计方案送达城市建设的相关部门。
福建省福州一中 罗凌凌 供稿教学活动案例 5
福建省福州一中 肖仙德 供稿
教学活动类型3:合作学习活动
教学目的:通过对一篇科普文章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早期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训练阅读、交流和表达的技能,并且学会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如构词法)角度及前后文语境判断新词汇的含义,养成学习词汇的良好方法。
适合级别:7—8 级
1、 导入:教师提出几个简要问题,如:人类在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中占据什么地位?作为强者还是弱者而存在?等等,收集学生不同的答案
2、 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学生阅读一篇科普文章(后附)
要求① 学生通过构词法及前后文语境判断画线的生词;
②找出文章中心,并从中找出论据进行论证,进而理清文章结构。
3、 全班分为7组,每组6-7人(以各成员以ABCDEFG作为编号),完成阅读后
①各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如构词法)及前后文语境判断生词的含义,进行交流,并且记下最终结论,对于讨论后仍不太确定的或者无根据可循的词汇可以各个组员分配任务查词典再得出最终答案。
②组员间交流文章的中心,并以图文形式理清文章结构。
操作如下,
co-(联合、伴同)+ operation(操作)
合作
die out extinct 灭绝 灭绝
evasivemore likely to escape
hypothesis
4、把学生第二次分组。把具有同一编号的学生编为一组,如,A组为具有A编号的所有学生,B组为具有B编号的所有学生,以此类推形成ABCDEFG七个全新的组,每个新组员代表原先的组跟其他六个组的代表进行交流。
5、教师进行点评。
Ancient Man was not a hunter but the hunted,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that suggests that human intelligence and social co-operation evolved to allow our ancestors to escape predators rather than to catch prey.
Studies of fossil teeth and bones from human species that lived millions of years ago indicate that meat did not play a significant part in diet, and that at least one in twenty met their end in a predator’s jaws.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idea that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group living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Homo sapiens evolved as defensive measures against lions, crocodiles and eagles.
If the predation hypothesis is correct, it might explain why ancient humans of the genus Homo, such as Homo erectus, survived to give rise to modern humans while other relatives such as Paranthropus, that lived alongside for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years, died out.
If Homo erectus and Paranthropus were threatened by the same predators, but the former's social skills made it even a little more likely to escape, the small difference would have become a great advantage over time. Predators would have taken more and more of the less evasive species, which would eventually have been driven extinct.
Research by Robert Sussman, of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has identified that teeth belonging to an older species of ancient humans, 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were poorly adapted for meat eating, suggesting that it was not a hunter. About 6 per cent of all A. afarensis bones, however, show tooth mark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predation, indicating that this was a major cause of death.
说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者,整个学习过程主要都由学生自己掌握,这样可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推测生词的能力,而且把阅读能力与口头表达有机结合。
福建省福州一中 肖仙德 供稿
有规律可循的词,如构词法
推测词的含义
生词
可根据前后文语境做出判断的词汇
虽经过小组讨论,但对最终结论还是不具太大把握的词汇
各组员分配任务查词典求证
无判断依据的新词汇
确定并记录下词汇的含义
课文中心:原远古人不是捕猎者,而是被捕食者;人类的进化并非为猎取而是为逃脱被捕食
对远古人牙齿及骨骼化石的研究表明:肉类食物在远古人食物中不占重要地位;相当一部分的远古人死于肉食动物之口
晚期智人具备的两个特征----思想交流能力和过群体生活是为防范食肉动物的攻击而进化来的
直立人Homo erectus具有逃跑的优势所以生存下来,而傍人Paranthropus不善于逃而灭亡
原始人类--阿法南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的牙齿并不适合吃肉;许多骨骼化石上都留有其它食肉动物的牙印教学活动案例 4
福建省福州一中 李喆 供稿
教学活动类型3:合作学习活动
教学目的:小组合作学习便于与其他教学策略配合使用,以弥补其他策略的不足。小组合作教学过程: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按各自的能力和专长分工合作,发挥各人的优势,相互学习。
教学过程:在教授 “ The Olympic Games”一课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授课前,教师就可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设立几个任务:
一、Pre-reading Questions:
1. How many events are there for the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s List some of them.
2. When and where was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held Tell some stories about it.
3. What’s the Olympic motto
4. When did China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for the first time What’s the result of the game
5. Why do you think so many countries want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
6. 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 is a great honour and a great responsibility. Being the host of the Olympic Games will have good and bad effects on the host city. Work together and write down some of the effects. What preparations should be made before 2008
二、各个小组的学生可以分头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 回顾奥运会历史;
2. 了解奥运知识及内涵,如国际奥委会及各国奥委会,奥运会火炬,奥运会记录等;
3. 中国参加奥运的历史历程,历史上中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 ;
4. 北京申奥的历程和申奥成功的喜悦
5. 为迎接2008奥运会,中国政府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们可以为奥运会做什么?
学生或上网查询或翻阅报刊杂志,下载信息,做奥运剪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对课内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这几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环节对奥运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互相交流信息。更重要的是,它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使每个学生能够评价自己的工作和对团队的贡献。
三、Reading
在课文阅读时,小组学生可轮流朗读单词、短语或段落。一个学生朗读时,其他组员可以记下他(她)发音或语调的错误,并帮忙指出。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可以形成融洽的氛围,并培养团队精神。
在单词学习环节,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一人说某一个单词或短语的英文解释,其他同学间开展猜词竞赛。如,对于 “gold”, 学生可以问: “precious yellow metal used for making coins, jewellery, etc.” 另外又如:“ each of the main land masses of the Earth( Europe, Asia, Africa, etc” 学生可以猜 “continent”。学生还可以互相利用生词造句,巩固新知识。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因为学生水平有限,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纠错。
四、Post- reading
每个小组成员根据收集的材料,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对于第一阶段布置的任务作出总结。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作陈述。
福建省福州一中 李喆 供稿教学活动案例 6
福建省福州一中 王蓁蓁 供稿
教学活动类型3:合作学习活动
主题:Table Manne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教学目的:运用所学语言分析研究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指出问题所在,并予以纠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训练探究问题的能力,判断能力,口头表达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适合级别:6—7 级
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短片,内容涉及餐桌上因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引起的不愉快,如:劝酒、加菜等
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从某种程度上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并学会运用正确的餐桌礼仪,是提高自己礼仪修养,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建议同学们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媒介查找与中西方餐桌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中西方的餐桌礼仪。
2. 活动实施:
⑴ 活动时间:3—4天
⑵ 活动步骤:
准备阶段:① 1—2天时间,学生们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媒介查找与中西方餐桌文化相关的资料,例如餐具的摆放、餐中礼仪、谈话礼仪、饮酒礼仪等
② 在老师的指导下,由两组学生(3—4人/组)编排两个短剧,一个以中国餐桌为背景,另一个则以西方国家的餐桌为背景。短剧要求能体现中西方餐桌特点,并有意设计一些与该地方餐桌礼仪不符之处,如:餐具的使用、餐桌上的谈话、饮酒礼仪等
实施阶段:① 两个用餐短剧的表演
② 每个短剧表演完毕,请观看的同学指出该剧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纠正
③ 两个短剧都表演完毕后,请学生们对比中西方餐桌文化,如:桌子形状、主客就座位置、用餐礼仪等
④ 请学生们根据自己查找资料,补充说明中西方的餐桌礼仪
福建省福州一中 王蓁蓁 供稿教学活动案例 8
福建省福州一中 邱天华 供稿
教学活动类型4:即兴发言与讨论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引导学生在一种相对独立而又相互配合的环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适合级别 / 年级:高一、高二学生
教学过程:
1、 导入
1)Question: What do we have in mind when talking about pollution
2)Chart: asking students to list their questions and making a chart
2、 小组分工和活动
1) 把班级分为三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个组长,每组分别负责解决一个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阐述和问答。组长负责组内的分工和协调,老师负责统筹和奖励,比如:小组每发言一次则加一分,每回答一个他组提出的问题加两分,每做一次总结发言加三分,最后按照得分高低给予相应的奖励。
2) 小组长再把小组成员分成若干分队,每队3-4人,各自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分队长负责记录和总结,其余队员可以负责发问和应答。这样,就做到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每一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但是,任务的完成又需要集体的配合和协调。小组长还要负责登记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例如:可以把问题一分割为如下:
a)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industry
b)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agriculture
c)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people’s daily life
3、 全班一起活动
1) 在本环节中,先由各小组长或分队长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与此同时,别的小组可以记下阐述的要点并准备提问的题目。
2) 各小组自由问答,并对问答的内容做记录。
4、 各小组根据讨论和问答的结果做一份简单的报告。
5、 老师发言总结以及评分表扬,例如:
发言 问答 总结 总计得分
1组 3 3 2 15
2组 4 2 2 14
3组 3 2 2 13
课堂结束,教室可以根据学生的随堂表现给予表扬和奖励。
福建省福州一中 邱天华 供稿
1.the situation of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
pollution
3.What we can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2.the effect of pollution教学活动案例 12
福建省福州一中 王美华 供稿
教学活动类型6:思维训练活动
教学目的:通过对照个人与课本所提出的观点及叙述,思考不同的行为对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融知识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于一体。
适合级别:7~8级
教学过程:
1、导入:由教师提出一个具体事例(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为了资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还要去拉板车。亲人及周围的人们都不理解,称他为“大傻瓜”)
2、分组:分小组针对所提事例进行讨论,阐述个人观点(你怎么想?你会怎么做?为什么?)由组长负责记录讨论结果。
3、汇总:全班一起活动。各组长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简要列出各组的观点。(表格形式)
看法 做法 理由
一组
二组
三组
文中人
4、阅读:个人活动。全班同学阅读课本文章,找出文中人物的看法、做法、理由。
5、比较:教师完成表格中作者的看法,做法及理由之后,引导全班同学对比各种观点及论述,找出不同想法,不同作法的道德观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思考人生的意义。
6、反思:全班活动。假如我是一名失学儿童,我会怎么想?我有什么愿望?通过这样的思考理解文中人物的做法,认同作者的观点和论述。修正错误的观点,努力将正确的观点内化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观点,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加强:要求每位同学复述课文。加强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复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学习课本论述中的层次、逻辑、连贯等重要的写作方法。
8、深化:要求每位同学以文中人物的身份,准备一篇演讲稿,讲述自己的行为,阐明自己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优秀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加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化力度。
福建省福州一中 王美华 供稿教学活动案例 11
福建省福州一中 曾华庆 供稿
教学活动类型6: 思维训练活动
教学目的:通过对一篇关于Helen Thayer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适合级别:7-8级
教学过程:
1.导入(Lead in)
Give student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wo great women and then ask them to guess their names. Then introduce to them another well-known woman---Helen Thayer
2.略读(skimming)
After the students skim the story, go to the next step:
True-or-False statements
F 1) She went to Antarctica with the dog team pulling her sled.
T 2) Everything went all right during the first few days.
F 3) One day, within a few minutes, the winds grew so strong that it blew away her tent.
T 4) She had a special birthday at 60.
T 5) It was all her training that helped her out of danger.
T 6) At last she gave up and went back home.
T 7) She will never forget her solo travel in the South Pole.
3.找读(scanning)
Get students to look through the text while listening to the tape and fill in the form
Time Weather What happened to her
November1, 1997 The journey of challenge and danger began
The first days good ;icy; stormy weather traveled and struggled through stormy weather
November 12th The storm died down celebrated her birthday
A few days later self rescue
The next morning Cold wind a bad accident and her decision
4.讨论;①What kind of woman is Helen Thayer Describe her in a few sentences
②Who do you think is a great woman Why
评述:这个活动主要是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也为主人翁的意志品质为折服,使他们个人品质也得到提升。
福建省福州一中 曾华庆 供稿
PAGE
1教学活动案例 9
福建省福州一中 叶贵荣 供稿
教学活动类型4:即兴发言与讨论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了解手机作为倍受欢迎的通讯方式的利与弊,以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适合级别 / 年级:高一、高二学生
教学过程:
1. 导入
放映周杰伦 Panasonic 手机系列广告,并且播放my zone手机铃音,激发学生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
Then, ask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o has made the advertisement for panasonic cellphones in the picture What is the music (Zhou Jielun; My zone.)
2)Have you ever used a cellphone or mobile phone Do any of your classmates or friends have cellphones
3) Why are cellphones so popular among teenagers
利用学生追星心理,用明星,手机广告和音乐导入,必然会使班级气氛更热烈,学生反应更快。
2. 分组活动与讨论
学生以组为单位,分成四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组长负责将本组分成小队,组员相互问答,自由活动,灵活分工。这样有利于讨论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最终由组长或小队长记录组员的讨论结果。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以下问题分成四组讨论:
1)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ellphones, what new functions are being added to modern cellphones
2) What troubles will cellphones cause in both school and at home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using cellphones
3) It is said that cellphones are the most useful invention ever. Give your opinion and reasons.
4) If you are a designer or an inventor, which kind of cellphone do you want to design Why
可由学生自主选相关问题,其设置要求紧扣话题,并且有话可谈。
3.全班活动与讨论
1) 各小组自行将讨论结果汇总。
2) 先由各组长或小队长上台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乘此记下对方讨论结果,如发现纰漏或有异议,可以准备些针对性的问题;
3) 组间自由问答,以组长或队长为代表,其他组员也可以积极表现,参与组间讨论。组长或另一名同学对问答的内容做记录。
这一环节比较灵活,类似于答记者问,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专长,包括知识面和辩论能力等。
4.四个小组根据讨论和问答的结果做一份简单的英文书面报告。
5.教师对本次讨论做总结,分析其中的优缺点,表扬积极表现的学生和小组,并且鼓励学生今后积极参与到类似的活动中去。
福建省福州一中 叶贵荣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