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文档属性

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1-17 16:30:00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 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 背诵全文。
一、走近作品: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分国别编辑。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叙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邹忌:齐国人,善鼓琴,有辩才, 后来被封侯。
讽:用含蓄的话语暗示或劝告。
邹忌讽齐王纳谏,兼语句,齐威王兼语成分。即邹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劝告齐威王,齐威王接受谏言并广开言路。
二、 题目解说
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兼语
『听朗诵』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感知课文:
四、掌握字词:
一 字音 昳( )丽  窥( )镜 谤讥( )燕( )国 期( )年 间( )进 朝( )服衣冠( ) 朝( )于齐 二 通假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Yì kuī jī yān jī jiàn zhāo guān cháo
(“有”通“又”)
(“孰”通“熟”)
三 古今异义词
1 今齐地方千里
2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3 明日,徐公来
古义:土地方圆(纵横)。 今义:泛指空间的一部分,处所,地点。
古义:侍卫人员。 今义:大致范围(方位词)。
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5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古义:隔一段时间。 今义:常常
古义:所说的。 今义:多含不承认的意思。
(身高)
(早晨)
(朝廷)
(朝见)
四 实词 1 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2 朝 ①朝服衣冠
②于是入朝 见威王
③皆朝于齐
(名词“面”作状语,表示动 作行为的方式,当面)
(名词“服”用作动词,穿戴。)
(形容词“私”用作动词,偏爱)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听到)
(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美。)
五 词类活用 1 面刺寡人之过者
2 朝服衣冠
3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4 闻寡人之耳者
5 吾妻之美我者(
五、分析课文:
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课文思路。
娘子,我问你,我与城北徐公,哪个更美
那还用说,你,当然是你!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徐公,徐公哪能比得上你
有件事问你,你得如实回答我.我与徐公哪个更美
不好意思,想问你一件事,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
徐公嘛,比不上你美.
我确实不如徐公美……
为什么我明明没有徐公长得美,而妻子小妾客人却都说我比徐公美
喔,明白了,我明白了!妻子说我美,是偏爱我;小妾说我美,是畏惧我;客人说我美,是有求于我!
大王,跟你说一件有趣的事,前些天我问我妻子小妾客人,我与徐公谁更美 他们都说我美!可事实上,我与徐公相差很远.大王可知何故
何故
因为我妻子偏爱我,小妾畏惧我,客人有求于我.大王,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城池一百二十多座,宫女侍从莫不偏爱大王,朝庭之臣莫不畏惧大王,普天之下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你的.如此说来,大王恐怕比我受到的蒙蔽还要多呀!
说得有理.看来,得采取措施!这样吧,从今往后,臣民百姓,能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上书进谏的,得中等奖;在公共场所议论并被我听到的,得下等奖.
六、讨论概括:
三比
妻私我
妾畏我
客求我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家事喻国事
王之蔽甚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莫不有求于王
面刺寡人
上赏
三变
令初下,门庭若市
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三赏
上书寡人
谤讥市朝
中赏
下赏
数月后,时时间进
期年后,欲言无可进
七、人物形象:
邹忌
善思:小中见大
善谏:足智多谋
求实:实事求是
齐王
善听:从善如流
善做:改革创新
一代忠臣
一代明君
八、再进一步,深入理解: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九、讨论与思考:
比较一下课文中“三问”、“三答” 在表述上有无区别;若有,说出原因。
(1)、三问: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问其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点架子;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
(2)、三答:其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她肯定为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骄傲,又是结发夫妻,恩爱之情溢于言表。而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从“妾”字构成上可以看出,妾,立女也),只是附和着学说了半句:“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对邹忌不如妻那样发自内心的赞美。客只是一句讨好主人的话,语气比其妻妾的回答 平淡多了。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人物心理、神态,但每一处回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使读者描摹出来,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十、作业:
背诵课文
收集《战国策》的相关知识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