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秋七年级(上)半期检测语文试卷(四川省绵阳市)

文档属性

名称 08秋七年级(上)半期检测语文试卷(四川省绵阳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1-17 20:33:00

文档简介

08秋七年级(上)半期检测语文试卷(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共16分,每小题2分):
1.带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脸颊(jiá) 哽咽(yè) 憧(tóng)憬 不辍(chuò)劳作
B迁徙(xǐ) 溺(nì)爱 执著(zhuó) 煞(shà)费苦心
C毛坯(pī) 蓦地(mùdì) 戏谑(xuè ) 苦心孤诣(yì)
D 滑稽(jī) 酷(kù )爱 诽谤(bàng) 乳臭(chòu)未干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汗马功劳 刮目相看 风尘仆仆 怨天尤人 B 寥寥无几 展露头角 大动肝火 人情事故
C 趾高气扬 猝不及防 含辛茹苦 言简意骇 D 望洋兴叹 消声匿迹 盛气凌人 任劳任怨
3.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1)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 得十分温暖。
(2)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 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3)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防止灾区疫病流行和水源污染已经到了 的地步。
(4)美好的东西常常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 有利于事物的成长, 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A 弄 打 迫不及待 即使/也 B 闹 构 刻不容缓 虽然/却
C 闹 打 刻不容缓 虽然/却 D弄 构 迫不及待 即使/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B 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北京奥组委最终确定“福娃”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C 天渐渐转暗,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顿时从空中倾泻下来。
D 当奥运圣火在广西首府南宁传递时,让我们看到了感人的画面。
5.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 记叙文,就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叙事。记叙文中,可以用一两句话直接点明中心,也可以不点明,而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B 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序、倒叙、插叙三种。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C 《忆读书》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作者海伦﹒凯勒,美国作家。《风筝》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三篇文章都侧重叙事。
D 李白、杜牧、杜甫、贺知章、李商隐、王勃、刘禹锡都是唐代诗人。王安石、欧阳修都是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阅读文言文答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6、带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但微颔之 颔:下巴颏 B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C 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同“勺” 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放下
7、带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康肃忿然曰;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泯然众人矣
B尔安敢轻吾射;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C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久而不去;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D康肃笑而遣之 ; 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借旁近与之
8、对文章理解表述有错的一项( ):
A 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卖油翁对陈尧咨高超的箭术不屑一顾,“睨之”“ 但微颔之”,为下文两人的碰撞埋下伏笔。
B 卖油翁说的话共有三处。第一处,说话显得轻描淡写,一点儿也不骄傲。第二处,说话显得不卑不亢。
C 文章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1)熟能生巧;(2)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 主人公是卖油翁,作者主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人物描写方法塑造了卖油翁这一人物形象。
二、(14分)
9、解释句中带点的词(2分):
(1)陈康肃公尧咨善( )射 (2)但( )手熟尔
(3)尔安敢轻( )吾射? (4)公亦以此自矜( )
10、翻译(3分):
(1)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译: (2)翁曰:“以我酌油知之。”译:
11、欣赏《江南春》答题(4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一、二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江南春色?(2分)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
12、名著阅读。在所提供的篇目中,选一部按要求答题(5分。最后一空2分,其余各1分):
篇目:《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童年》《鲁宾逊漂流记》
作品 作者 你喜欢的人物
与人物相关的故事(简洁概括)
三、背诵默写(10分):
13、(1)、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登飞来峰》中富有生活哲理的句子是: , 。
(3)、《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登攀、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 。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观沧海》)
(5)、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君问归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 (7)、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三峡》)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一)(12分)
……
(1)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2)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地头发在苍老地脸颊旁飘着。我看到了她深凹地眼,布满青筋和黑斑地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地竹埲。
(3)“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4)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埲,竹埲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5)“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6)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节选自林莉的《小巷深处》)
14、文段中哪些文字具体描述了盲母亲对养女的爱 找出来体会,并抄下来。(2分)答:
15、品味词句。按要求答题(6分):
(1)第二段写母亲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字里行间蕴含着“我”怎样的情感?(2+1分)答:
(2)“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蕴含着“我”怎样的情感?(2+1分)答:
16、第二段与第五段中都描写了母亲,比较这两段的描写分析,第五段的描写中突出地显露出母亲怎样的精神状态?(2分)答:
17、“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母亲憧憬什么,又等候什么?(2分)答:
(二)诊(8分)
周海亮
流感说来就来了。好像城市里每个人都在流鼻涕。这让他的诊所里,总是堆满了人。
诊所不大,靠墙放着两个并排的长凳,人们挤坐在那里,有秩序地,一个挨一个的地,等着他开出药方,或在头顶挂一个吊瓶。这场面让他稍有些欣慰。他不喜欢有人插队,正如他不喜欢有人生病,尽管,他是一个大夫。
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比如现在,,他已经忙了一上午,面前依然晃动着没完没了的病人,这样他就有些烦躁。后来他更烦躁了,因为他看到一个没有排队的女人,身子有些伛偻、头发已经花白的女人。女人紧抱着叠成筒的被子,踉踉跄跄、慌慌张张地直接挤到他面前。他看到女人在皱纹间顽强地挣扎出一双浑浊的眼,吸盘般吸附着他的脸。女人说,看病,感冒了。声音沙哑。
他皱了皱眉,用手指着长凳上等候着的那些人,说,都看病,都感冒了。
女人说,我给你钱。
他的眉毛马上打结,他说都给钱,这里没赊账和赖账的。
女人并不理会他的话,她把沾满灰垢的干枯的手伸进自己的胸脯,摸啊摸啊,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女人说,孩子感冒了,很严重,你快给他看看。女人轻轻拍打着怀里的被筒,露出焦急和紧张的表情。
女人递过来的,是一张破旧的两毛钱,他认为这张钱的年龄,应该不会比女人小多少。
女人小心翼翼地揭开包得紧紧的被筒的一角,他歪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他便愣住了……
你不要理她。坐在凳子上的一个男人说,我认识她,这附近所有的国营医院和个体门诊,没一个理她的。
他摆摆手,示意男人不要说下去。他轻轻地问女人,孩子病得很重吗?
是的,很重。女人说,你快给他看看,他们都不给他看 ……他很可怜,他整夜咳嗽。
还有呢?他问,把听诊器小心地塞进被筒。
不吃饭,有时候发高烧……夜里总是哭哪!女人说。
还有呢?他继续问。
就是咳嗽,发高烧,不吃饭,夜里总是哭!女人重复着。
啊,知道了。他抽出听诊器,是感冒,没什么大问题,开些药吧?
不行呢。女人说,他怕哭,他会吐药的。
那么打个吊瓶?他说。不行不行!女人说他很怕疼的。
你别理她!坐在凳子上男人又说话了,还有这么多人等着呢!
你闭嘴!他冲着男人吼。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变得很激动,你闭嘴行不行?让你等一会儿不行吗?男人撇撇嘴不说话了。
那给他打一针吧。他朝女人笑笑,马上就好,不会疼的。他站起来,把椅子让给女人。他从药架上取下两瓶针剂,仔细看了看标签,摇匀,将封口割开,然后把药液抽进一个小的针管。你抱着他,别让他动,打一针很快的。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地揭开被筒,缓缓将一管药液推进去。不疼不疼的,他轻哄着。
现在你摸摸看,是不是不烧了?过一会儿他对女人说。
好像是呢。女人的表情终于平静下来,嘴角有了些笑。
回去的时候,把被子包严实点,别让他受凉。他叮嘱。
那谢谢你了……不过明天我还想来,你再给他看一看,行吗?女人说。
当然行。他收下女人推过来的两毛钱。以后呢,女人说,我想每个月都来给他看看……
绝对没问题的。他笑着,你什么时候来都行。
女人终于走了,心满意足。走到门口,女人回过头来朝他笑笑。笑得他心酸。
他开始给下一位病人开药,挂吊瓶。他心里想着那个故事:单身的母亲和17岁的儿子……儿子辍学打工……摔下脚手架,死去……母亲疯了,每天抱一个被筒,到处找人给儿子看病……她总说,儿子刚满两岁……可是没有人理她……一个也没有……没有……
他想,被子里包的那个干瘪的、脏兮兮的枕头,应该是她儿子枕过的吧。
他流下一滴眼泪。
他想,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他答应过女人的。哪怕,他仅剩下女人一个顾客。
18、文章开头写“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结尾又写“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谈谈“他” 产生这两种想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答:第一种想法的原因:
第二种想法的原因:
19、在塑造人物方面,本文运用了 、 、 、 等描写方法。请选择一处你认为描写人物最精彩的一句,指出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1+1分)
精彩的语句: 描写方法及作用: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一段插入性的文字,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一下这段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1分) 答:
五、作文(40分) 21、题目:(1)我的 (2)一件 的事
要求:1、任选一个题目; 2、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3、写一篇记叙文,有真情实感;
4、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08秋七年级(上)半期检测
语文答卷(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共16分,每小题2分):
1.( ) 2.( ) 3.( ) 4.( ) 5.( )
阅读文言文答题
6、( ) 7、( ) 8、( )
二、(14分)
9、解释句中带点的词(2分):
(1)善( ) (2)但( )
(3)轻( ) (4)矜( )
10、翻译(3分):
(1)译:
(2)译:
11、欣赏《江南春》答题(4分):
(1)(2分)答:
(2)(2分)答:
12、(5分。最后一空2分,其余各1分):
篇目:《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童年》《鲁宾逊漂流记》
作品 作者 你喜欢的人物
与人物相关的故事(简洁概括)
三、背诵默写(10分):
13、(1)、 ,
(2)、 , 。
(3)、 , 。
(4)、 , 。
(5)、 。
(6)、 。
(7)、 。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一)(12分)
14、(2分)
15、(6分):
(1)(2+1分)答:
(2)(2+1分)答:
16、(2分)答:
17、(2分)答:
(二)诊(8分)
18、(3分)
答:第一种想法的原因:
第二种想法的原因:
19、 、 、 、 。(2+1+1分)
精彩的语句:
描写方法及作用:
20、(1分)答:
五、作文(40分)
2008年秋2011级二学月检测 班____ 姓名_____ 考号_______
 
――――――――――  密  ―――――――――  封  ―――――――― 线  ―――――――――――参考答案
1.b 2.a 3. c 4.a 5..c 6.a 7.d 8.b
9.(1)擅长 (2)只是 (3)轻视 (4)夸耀
10.(1)卖油翁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只不过手熟罢了。”
(2)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
11.(1)千里江南,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生机勃勃。
(2)对美丽江南的无限眷恋和热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隐含着对晚唐统治者的深刻讽喻。
12.略 13.略
14.“这三年。。。。。。摸上汽车。。。。。。”
15.(1)外貌(肖像)、神态。 情感:“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深感动,对自己无知、爱虚荣的深深自责。
(2)排比。 情感:对家和母亲深深的爱和依恋,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戴。
16.坚定、憧憬、等候。 17。憧憬和女儿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等候女儿悔悟、情感回归。
18.第一种原因:作为大夫,“他”不喜欢有人生病,有时没完没了的看病让他烦躁。
第二种原因:后来被女人的母爱感动,为人情的冷漠、不同情弱者的社会现象所震动,为遵守诺言,给女人心里和精神上以安慰和支撑。
19.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20.(答对一点即可)(1)内容上:解开故事悬念,蒋女人的不幸遭遇呈现出来,唤起读者的同情。(2)结构上: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