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浙江省温州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答谢中书书(浙江省温州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1-18 19:37:00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同学们,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答谢中书书
谢中书即谢征,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著名高道、炼丹家、医药家、文学家、学者。《答谢中书》中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名句,这是他一生品格的写照。他道儒释三教兼收,上识天文地理,下晓物产人事,琴棋书画,经书文学,无所不通。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曾隐居永嘉楠溪江畔和瑞安陶山多年,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所描绘的景色,过去人们以为这是陶氏写茅山的景色。现经查考,谢灵运的游踪并未涉及茅山,而他在永嘉却写过《登永嘉绿蟑山》、《石室山》、《过白岸亭》等多首诗篇。可见陶氏所云“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实指楠溪江。 传说陶弘景尝在安固(今瑞安)福泉山结草为庐,采药种药种甘蔗(药用),为穷人治病,不取分文。群众感其思德,将他住过的地方称“陶山”,种药的地方称“药齐”,山称“药齐项”,甘蔗称“陶蔗”。他练功的地方常有白云缭绕,陶诗有云“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故这一带旧称“白云乡”。如今,陶山寺尚留有清人撰写的楹联:“六朝霸业成誓水,千古名山犹姓陶”。怪不得会有山川之美这一篇美文啊。
陶 弘 景 与 温 州
楠溪江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百 丈 瀑
七 级 瀑
大 若 岩
乾隆《温州府志》、光绪《永嘉县志》均有述及陶弘景在天下第十二福地大若岩,将广泛搜集到的杨、许三君(杨义、许谧、许*)的遗迹,进行整理,编撰成道教最著名的经典《真诘》7篇20卷,故大若岩又名真诰岩。
丽 水 古 街
陶 公 洞
大若岩陶公洞,道书称“天下第十二福地”,是全国著名的道教活动场所。胜地自然,道气常存。
陶公洞千仞绝壁,一洞中开,洞高56米,深79米,宽76米,洞内可容数千人。拱形的石壁上白石嶙嶙,夜间烛光相映,有似浮云,昏明异象,景色万千。洞分两层,洞中有洞,有溜米洞、白鲞洞、赤水井等名胜,颇受游人赞赏。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
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 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
欲颓, 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自古以来
交相辉映
四季
具备
清晨
消散
快要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
确实
人间
指谢灵运
欣赏
这种
全都
即将
争相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东晋诗人。谢灵运世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永初三年(422年),他被贬为永嘉太守,在任一年,游遍永嘉各地,先后创作了《登江中孤屿》《登池上楼》《北亭与吏民别》等著名诗篇。
谢灵运多写山水诗,诗歌清丽自然、浑然天成,被称为“谢灵运体”,标志着中国山水诗的正式诞生,所以谢灵运被称为“山水诗鼻祖”
怀 谢 楼
康乐坊
阁鲜澄
乱流趋正绝,
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
空水共澄鲜。
谢灵运 (东晋)
《登江中孤屿》
因为突然发现了江中孤屿,我便截流横渡十分迅疾,那孤岛巍然耸立江中,是多么妍美悦人。一个“趋”字,传神地写出登屿探胜的急切心情,回应前文;一个“媚”字,又活画出孤屿的妍美魅力和诗人的喜悦之情。“云日”二句则是对“媚”字的具体描绘:白色云朵沐浴在金色阳光之下,交相辉映,何等明媚秀丽;湛蓝的天空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之中,水天一色,多么澄澈鲜明!这四句可谓“以丽情密藻,发其胸中奇秀,有骨、有韵、有色”。(钟惺《古诗归》)
池 上 楼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
(东晋)谢灵运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仕途坎坷的诗人久病初愈,初登池上楼,看到潋滟的池水边已吐出了嫩绿的青草,花园中的柳林间,春鸟乱飞,鸣声上下。这种新鲜而美丽的景色,确能使一直被苦闷和忧虑缠绕着的诗人的胸怀得到暂时的开豁,这种富有生意的新鲜感受与一时的愉悦心情融为一体,情韵兼胜,臻于化境。
课 文 翻 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啊。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不再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想象文中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体会文章的意境。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 文 解 读
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如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总领全文
描绘景色
感慨、议论总括全文
一、理清文章思路
二、赏析景物,体味感情。
1、找出文中写景句子,体会其写景特点。
提示: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写景的视角、什么时间的景物
高峰入云
仰视
俯视
清流见底
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视线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早晚
时间
时间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赏析
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一个“将”字,活画出轻纱似的晨雾逐渐消散,于是山水从朦胧中依次显出绰约的丰姿;着一“乱”字,充分写出了猿鸣鸟叫的群动之欢;一个“欲”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鲜明的色彩和动感;一个“竞”字,有力地表现了鱼跃清波的无限乐趣,使整个画面显得生机勃勃,明朗耀眼。
高峰如云 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相配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意境美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山 川





清流见底
高峰入云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动静相衬之美。
作者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小结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谢灵运登池上楼感受满园春色
陶弘景
游楠溪江
描摹
秀美山川
“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
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运用或仿用本文的写景句来写一段话描绘一处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巧。
总结写法,练笔实战。
能力训练:美丽的风景勾起了我们的暇思。让我们拿起笔,书写心中流淌而过的乐曲。
能力提升:
你敏感的心灵发现自然的生命美了吗?好吧,下载一幅你喜欢的风景图片,用今天学习的景物描写的技巧与方法,用优美的文字、心灵的感受描绘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表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的画面,空气里只有快乐的气息,什么烦恼都随着微风飘走了。湖面像镜子一样平静,岸边的小船好像睡着了,一动也不动地躺着。整个天空都映在湖里了,蓝天碧水融合为一体。两岸连山围绕着湖,似乎为这里的宁静而感到喜悦。茂盛的小草依傍着山,虽然天空只有白云,可蓝天下还有美丽的景象陪伴着,才不至于感到寂寞。偶尔有几声鸟叫声,犹如为这宁静增添欢乐。

能力提升:
你敏感的心灵发现自然的生命美了吗?好吧,下载一幅你喜欢的风景图片,用今天学习的景物描写的技巧与方法,用优美的文字、心灵的感受描绘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表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能力提升
你敏感的心灵发现自然的生命美了吗?好吧,下载一幅你 喜欢的风景图片,用今天学习的景 物描写的技巧与方法,用优美的文字、心灵的感受描绘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表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