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实验学校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靖江市实验学校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1-27 13: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靖江实验学校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九年级 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拟卷人:hgzxzx
第一部分 选择题(12分)
将1—6题的答案依次填入下面的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污垢(gòu) 地壳(qiào) 五行(xíng ) 贮藏(zù)
B、吝啬(lìn) 褒贬(bāo) 攒聚(cuán ) 恣睢(zī)
C、栈桥(jiàn) 涟漪 (yī) 干涸(hé) 执拗(niù)
D、精髓(suǐ) 古刹(chà) 恬静(tián) 瑰宝(guī)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究竟从哪年哪代传下来这么多故事 谁也说不清。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由于它是黄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之一,在群峰的环抱中,好像是天国的都会,所以取名“天都峰”。
D、说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下列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约不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中国央行再度作出了降息的决定,政策力度之强历史罕见。
B、“问题奶粉事件”后,政府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检测,把监管工作做到位,广大企业自觉以诚信的努力来取得消费者的信赖,这些是能否恢复消费者信心的关键。
C、我们的孩子正普遍受到圣诞节、麦当劳等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渐渐丧失了自己主流文化的阵地。
D、卫星遥感数据表明,28日漫天呛人的烟雾是因为焚烧秸秆造成的结果。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顶是 (2分)
A、我国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期间,通过电视直播,地球上的观众对航天员在空行走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B、“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D、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欲穷其林(尽) 猛浪若奔(奔跑) 长烟一空(全)
B、以啮人(如果)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用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C、云归而岩穴暝(表并列)弛然而卧(表修饰)苛政猛于虎也(比)
D、互相轩邈(比高远) 去国怀乡(国家) 佳木秀而繁阴(秀丽)
6、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虽然我不可能到现场去,但是我是否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①我只知道这是真实的,
②就在今夜,我坐在舒适的房间内,第一次意识到我是否应该做些什么,
③而且,在现在,在震中地区,这样的事情还在重复地发生着,
④我无法想象这在电话中已经如此惊心动魄的情形在当时是怎么样一个悲壮的场面,
A.②④①③ 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138分)
1、 按要求答题(37分)
7、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一一找出,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空格里。(4分)
萧索 新陈代谢 不计其数 千峰竞秀 驰名中外
遐想 清奇峭拔 翩然而至 郑重其是 玲珑剔透
糟塌 分道扬镳 万籁具寂 浮想连翩 理直气壮
错别字
改正
8、默写。(13分)
(1)我劝天公重抖擞, 。 (2) ,壮心不已。
(3) ,其实难副。 (4) ,并怡然自乐。
(5)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 。
(6)无可奈何花落去, , 。
(7)而或长烟一空, ,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8)《与朱元思书》中作者由景生情,含蓄表达厌弃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的句子是:
9、阅读李白的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此诗写于天宝十二年,李白离开长安后。清溪源出石台县,汇入长江;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
(1)全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怀?
(2)诗中是如何描绘出清溪水的清澈的?
(3)诗中“猩猩啼”营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古诗词中能渲染这种意境的还有哪些意象?试举两例。
10、仿写(2分)
例句:生活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只船,有时遇到风平浪静,有时碰到惊涛骇浪。
生活
生活
11、专题和综合实践活动。(8分)
(1)学习了专题《气象物候》,请你回答:
当秋天到来时,你们当地会有哪些气象物候的现象发生?(不少于两种)(2分)
(2)丰富多彩的初中语文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九年级(6)班组织了一次“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其中有主题为“话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交流会。在这次活动中,请你完成以下任务:(6分)
①请为本次交流会的场地布置拟一副对联,要求所写内容切合活动主题。(2分)
②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评价。(结合作品内容,50字左右)(4分)
祥子 格列佛
12、分析图表,回答问题。 (5分)
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规定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此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在规定发布之前,某民意测评机构做了“你更喜欢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目还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目”的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调查对象调查项目 中 老 年 青 少 年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73.8% 95.5% 58.3% 70.1%
更喜欢过西方节日 26.2% 4.5% 41.7% 29.9%
(1)根据上表得出结论: (2分)
①在我国, 。
②在我国, 。
(2)对国务院的举措,你所持的态度及理由:(3分)
态 度:
理由(至少两点):
2、 阅读理解:(41分)
(一)宋太祖善待赵普(11分)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会车驾至( ) (2)但取之 ( )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
(2)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因 命 韩 王 谢 而 受 之
16、宋太祖为什么要如此善待赵普?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对宋太祖这种做法,你如何评价?(3分)
(二)谈谈地震预测(14分)
①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了震撼。
②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长期以来,地震带给人们的威胁就如同夏天午后的雷阵雨般威力强大且令人走避不及。遗憾的是,气象预报有能力告诉我们雷阵雨即将发生,但是对于地震,人们至今仍束手无策。究竟地震能不能预测?从7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美国、俄国的科学家们都急于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研究的过程中,各种探测技术,例如观测地壳变动、地磁及地电流的变化、地下水位及水质的变化等方法纷纷被提出。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析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前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地震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例如, 1984年 3月 19日中亚帕兹利地震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理位置在移动。如 1989年 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的位置在向南移动到震前2-3天,位移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离原来的位置13.6匣来。此外, 1989年 10月 17日美国旧金山地震前半个月,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频无线电波。
④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⑤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及分布广等特点。在四川地震局的一份统计资料上看到,不算古代文献,四川从1933年起,共发生5级以上大地震32起,其中6级以上地震13起,7级以上地震4起。地震发生频率位居全国第五位,属于地震发生较频繁地区。
⑥应当指出,尽管我国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及几代人的努力,地震预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上一个活跃期,对海城等地震的成功预报,并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审,作为世界上惟一对地震作出了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位居国际先进行列。但由于地震预报的复杂性,我们的预报还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经验性和局限性。目前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不能够完全认识;对某些类型的地震能够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够预报所有发生的地震;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概率还较低。换句话讲,海城地震的预报成功和唐山地震的惨重教训,就反映和代表了我国当代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和状况。因此,减轻地震灾害必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
17、文章重点说明了地震预测的什么方法?(2分)
18、选文第③段举“亚帕兹利地震”“伊东地震”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4分)
19 、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
(2)对某些类型的地震能够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20、阅读选文后,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试向当地提几条有效的综合防御的方法。(内容不少于两点)(4分)
(三)
柳侯祠(16分)
①客寓柳州,住舍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②柳宗元到此地,是公元八一五年夏天。当时这里是远未开化的南荒之地,进行贬放罪人的所在,一听地名就叫人惊栗,就像后来俄国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还有那分开阔和银亮,这里却整个被原始野林笼罩着,潮湿蒸郁,暗无天日,人烟稀少,瘴疫猖獗。去西伯利亚的罪人,还能让雪撬划下两道长长的生命曲线,这里没有,投下多少具文人的躯体,也消蚀得无影无踪。面南而坐的帝王时不时阴惨一笑,御笔一划,笔尖遥指这座宏大无比的天然监狱。
③柳宗元是赶了长路来到这里的。他的被贬,还在十年之前,贬放地是湖南永州。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④照理,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永州归还给他一颗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这年年初,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他还是按捺不住,欣喜万状,急急赶去。
⑤结果,他又一次被一纸诏书发送到比永州更远的柳州。
⑥屈原自没于汩罗江,而柳宗元则走过汩罗江了。幸好回来,柳州、永州无所谓,总比在长安强,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中国,太寂寞。
⑦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业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小于地,如果多一些,该多好。
⑧时间增益了柳宗元的魅力。他死后,一代又一代,许多文人带着崇敬和疑问仰望着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辙的贬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平适一点。柳州的历代官吏,也会因他而重新检点自己的行止。柳宗元不断地引发着后人苦苦思索。
⑨我在排排石碑间踽踽独行。中国文人的命运,在这里裸裎。
⑩但是,日近中天了,这里还是那样宁静。游人看是一个祠堂,不大愿意进来。几个少年抬起头看了一会石碑,他们读不懂那些碑文。石碑固执地怆然肃立,少年们放轻脚步,离它们而去。
静一点也好,从柳宗元开始,这里历来宁静。京都太嘈杂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学子,都曾向往过这种嘈杂。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襟。唯有在这里,文采华章才从朝报奏摺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并蔚成方圆。它们突然变得清醒,浑然构成张力,生气勃勃,与殿阙对峙,与史官争辩,为普天下皇土留下一脉异音。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气,三分自信。华夏文明,才不至全然黯喑。朝廷万万未曾想到,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
好吧,你们就这么固执地肃立着吧。明天,或许后天,会有一些游人,一些少年,指指点点,来破读这些碑文。(录自《文化苦旅》,有删节)
21、作者将柳州与西伯利亚对比的目的是什么?(2分)
22、根据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的含义。(4分)
⑴永州归还给他一颗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
⑵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
23、第④段中划线句 “实现自己的价值”是指什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又是指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24、文中说“灾难也给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不错的,灾难在给人们带来艰辛的同时也带来收获。你对灾难是如何理解的呢?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验和感受。(3分)
25、文章结尾两段集中赞美了柳宗元的人格及对他的景仰。他政治失意,但文化人格没有失落。中国封建社会中不乏这样拥有“一成傲气,三分自信”的文人,请结合他们的作品或事迹作简要分析。(3分)
3、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但你只是一颗星辰;也许你想成为大树,但你只是一棵小草;也许你想成为大河,但你只是一泓山溪。点亮心灯,星辰也能成为太阳;点亮心灯,小草也能成为大树;点亮心灯,山溪也能成为大河。点亮心灯,你也是一片风景。
(1)以“点亮心灯”为题,自定中心,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C C C B D
7、
错别字 是 塌 具 连
改正 事 蹋 俱 联
8、略
9、(1)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2)“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以衬托手法突出地刻划清溪水色的清澈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3)例:梧桐、霜、猿……
11、(1)略(2)①示例一:综合学习视通中外,人物评述心系古今。
示例二:忠奸智愚百家名篇常浏览,嬉笑怒骂千古人物任评说。
12、(1)中老年人比青少年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城镇青少年比乡村青少年更喜欢过西方节日。(2)赞同①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培养亲情;
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丰富百姓的生活。
13、恰逢、正赶上; 只
14、(1)皇上回头看见这些东西,便问那是什么,韩王按照实际情况来回答。
(2)如果知道是这样,应当上奏皇上并且退掉它们。
15、 因 ∕命 韩 王∕ 谢 而 受 之
16、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如答赞成,可从尊重人才角度来谈;如反对,可从滋长不良社会风气角度来谈
17、通过人造卫星观测地震区域分析资料预测地震。
18 、地震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地震前震区的地理位置会发生移动,从而可以预测地震。
19、(1)“之一”说明了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的灾难不止一个,地震只是其中的一种。
(2)“一定程度”起限制作用,削弱了肯定的语气,说明对地震的预报还不能十分充分准确,突出地震预报的难度。
20、搞好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地震科学和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围绕这些方面的具体方法也可)
21、作者用“俄国的西伯利亚”来衬托当时柳州环境的极度荒凉。
22、(1)进入仕途的想法;(2)听人摆布、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文化人格)的人(此类意思即可)
23、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24、苦难能磨练我们每个人的意志,能提高我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经验,是我们的导师
(观点2分,结合实际2分,略)
25、举例要体现人物敢于揭露社会弊端,拥有傲气;如陶渊明、李白、韩愈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