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湖心亭看雪
执教: 鹃湖学校 八年级 吴建海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文言文朗读的习惯。
2、文言字词在文本教学中积累,从而实现整体把握与感知。
3、品味作者所描绘的雪景及描写方法。
4、感受作者在写景叙事背后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在写景、叙事中感悟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 1.5课时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法。(文言字词比较简单,加之文下大部分有注解,可放在解读文本中进行。)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2、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利用课件,出示图片。(《江雪》图)
二、朗读感知:
1、出示不加标点原文(部分),请一名同学来朗读。(个别难读字给出注音) 2、教师强调文言文朗读中特别要注意音节的停顿。
3、学生齐读。注意停顿和字音。
三、默读体会
在默读中,结合注释,试找出一个字:你认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个性的一个词是哪一个? (痴)
四、研讨课文
由“痴”字入手,三方面解读文本: 行------景------遇
(一)行
2、哪里可以看出:作者行为的“痴”。 “大雪三日,--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
(时 天气环境 的相关句子并朗读疏通)
3、从这一行为中你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怎么样的个性:清高,孤傲。(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4、有人认为“独-----”一句与下文“舟中人两面三粒”一句相矛盾,你认为呢?
(是一种心灵上的“独”,舟子等人是俗人,不懂自己)
(二)景
这么一位清高,孤傲,不随世俗的作者到湖上看到了怎样景?
(学生分别朗读)
1、去掉“与”字体会第一句。(体会景的苍茫浩大)
2、这句中用了许多量词,有什么特点?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来帮助学生理解。
(体会人的渺小)
4、把握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
出示课件感受作者心情。
教师的个性解读。
(三)遇
1、在苍茫浩大的天地之间,作者来到亭上又有怎样的“偶遇”呢?请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一说。
2、他们的相遇,心情怎样?(学生读此句。并体会)既然是知音相遇,当然得“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大家注意了没有。他们喝酒之前不问对方姓名,之后再问,问了又只说“是金陵人,客此”这又是何意?请结合“金陵”一词和作者的思想个性说说。
3、用舟子的话作结,真正的用意是什么?(把握“痴”这个字地理解。)
五、小结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课后阅读张岱的有关作品
附板书: 行 独往 不随世俗
自然的苍茫浩大
痴 景 人物的渺小 情
遇 山水之爱 恋国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