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

文档属性

名称 猫(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2-12 22:33:00

文档简介

?《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2、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情感变化
2、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
情感目标: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
教学方法:“初步感知 细节赏析 疑难探讨,三个步骤组织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养过小宠物呀?(生:有/没有)那就先请一位同学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养小宠物时的感受吧。(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养小宠物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情趣。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小宠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体会一下他养猫的经历。
二、背景及作者介绍
三、初步感知文意
1、师:请同学自读课文,并思考本文讲了作者几次养猫的经历,分别位于文中的哪些段落?它们的来历、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生:三次养猫的经历:第一次(1 —— 2)
第二次(3 ——14)
第三次(15——34)
四、细节赏析
过渡:作者在叙述这三次养猫经历时,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把每一只猫的性情、动态都表现的栩栩如生。下面请同学们用“从 中,我读出这是一只 的猫”的句式,分析这几只猫的情态.。
1、从 中,我读出这是一只 的猫。
学生自由回答:
A:“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活泼、可爱)
师总结:很好,第一只猫非常活泼可爱,请同学们一起把表现第一只猫情态的句子读一遍。(学生齐读)那么第二只猫又是怎样的呢?
B:“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有一次,居然捉了一只很肥大的老鼠。”(更活泼、更有趣)
师总结:从这引起些句子可以看出,第二只猫更活泼、更有趣,请同学把这些句子读一遍,再体会一下第二只猫的活泼、有趣。(学生齐读)请同学们再看一下第三只猫的动态。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可怜)
第二课时
一、情感体味
1、(过渡),看来,作者养的这三只猫真是各具情态。随着这三只猫的得失,我们作者的情感也经历了一番复杂的变化。首先对于前两只活泼可爱的猫,,我是怎样的情感?(喜爱,受宠),对第三只猫呢?( )
对于它们的亡失,我是怎样的情感呢?
(找一名学生读出表示作者酸辛、愤恨的句子并提问作者为什么会感到……?)
然后全班齐读表示忏悔难过的语段(30-34段)
2、你认为周家丫头代表了怎样一种人,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东西的人”又代表了怎样一种人呢?
3、作者说“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冤枉了它,主观臆断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伤出逃后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4、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我究竟是怎样酿成了这个无法补救的过失的。
分角色朗读(17-29段) 分别找学生朗读妻、张婶、我、三妹、李嫂和旁白的语句。
提问:我根据什么断定芙蓉鸟是被猫咬死的?
5、讨论: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第二只猫丢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此两句一前一后,首尾呼应,是作者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这两句话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的两次震动。前一句是当别人夺去自己所爱之物,伤害了自己感情时而发自内心的气愤。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后一句抒发的是自己伤害了无辜,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二、写法探讨
1、看了这三次养猫的经历,同学们认为作者想重点强调的是第几只猫?(学生回答3)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还要在前面描述第一、二只猫呢?(学生回答:对比、衬托、铺垫……)
教师总结: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前两只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前两只猫是要来的,活泼可爱,深受主人的喜爱,与第三只猫是捡来的,难看,生性忧郁,大家都不喜欢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难看出,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第三只猫遭冷遇,而第三只猫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它的悲剧的直接原因。因此,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
作者用大量细节描写及对比手法,把三只猫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并描述了自己的复杂的情感变化历程,这是我们在今后写作中也应学习的。
三、疑难探讨
从芙蓉鸟事件真相大白后,“我”的忏悔中,你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回答:善良、严于自省、富有良知……)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错怪他人或被人误解的经历呢,对此,你想给大家一些什么忠告,来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呢?
“我”——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对人不能有偏见,要宽容、仁爱。
“猫”——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因而,要免遭厄运,也必须自我完善。
四、板书设计

郑振铎

课件12张PPT。猫郑振铎襄樊学院附属中学
刘凤感知文意本文讲了作者几次养猫的经历,分别位于文中的哪些段落? 三次养猫的经历
第一次:1-2段;
第二次:3-14段;
第三次:15-34段。精读赏析1、 “从 中,我读出这是一只 的猫”。 A:“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活泼、可爱)
B:“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有一次,居然捉了一只很肥大的老鼠(更活泼、更有趣)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可怜)3、作者说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这是为什么?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冤枉了它,主观臆断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伤出逃后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我究竟是怎样酿成了这个无法补救的过失的。 分角色朗读要求:朗读(17-29段) 分别找学生朗读妻、张婶、我、三妹、李嫂和旁白的语句。 4、讨论:第二只猫丢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5、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还要在前面描述第一、二只猫呢?疑难探讨1、从芙蓉鸟事件真相大白后,“我”的忏悔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人?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错怪他人或被人误解的经历呢,对此,你想给大家一些什么忠告,来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呢?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努力完善自我!2、用 “从 我体会到作者对猫的 之情”。
“这只猫最终 ,对于它的亡失,我感到 ”两个句式体会一下 “我”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