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山东省周村蒲松龄书馆
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人,他一生不得志,十九岁参加科举考试,中过秀才,此后却屡试不第,始终没有考上举人。中国文学史上的古典名著《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
是一部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你对狼和屠夫分别有什么评价?(联系课文)
狼
屠夫
贪婪 一狼得骨止,一
凶狠 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
狡猾一狼洞其中,意将 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惧
投以骨
复投之
迁就退让
奔倚积薪
弛担持刀
果断抉择
暴起
刀劈狼首
刀断狼股
勇敢警觉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段是作者发表的评论,结合全文,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启示
***要勇敢的斗争
***要勇敢,更要机智
***一味退缩,只会助长敌人气焰。
***要冷静,利用有利地形和条件,予以反击。
***……
介绍有关狼的成语、谚语和你所知道的有关狼的故事,并概括一下这些成语、谚语、故事中狼的形象(“聪明”、“勇敢”、“凶残”······),从成语、谚语、故事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尊崇”、“惧怕” ······)?
忠诚、感恩图报
在一偏远地区,有一对夫妇和两个儿子住在他们自己搭的小木屋里。这一家庭还包括他们养的两匹狼。当初它们的母亲被人开枪打死,两只嗷嗷待哺的狼崽只有死路一条。这家人从狼窝中把它们抱回了家。一天,夫妇俩离家伐木,这时一个孩子不小心打翻了家里一盏煤油灯,熊熊大火开始吞噬小木屋。屋里的两个小男孩吓得呆住了,被困在里面。两匹狼立即向烈火肆虐的木屋冲去。两匹狼挣扎着奋力冲进小屋,把两个孩子拖到屋外的安全地带。孩子得救了,两匹狼都被大火严重烧伤了
专注与耐心
狼在长达几天的捕猎行动中,它们丝毫不对自己的任务感到厌倦心烦,它们从不毫无目的地追逐或骚扰猎物。看上去它们好像只满足于做观察者,实际上却在对正追捕的兽群中每个成员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加以综合分析。
狼是最善交际的食肉动物之一。它们并不仅仅依赖某种单一的交流方式,而是随意使用各种方法。它们嚎叫、用鼻尖相互挨擦、用舌头舔、采取支配或从属的身体姿态,使用包括唇、眼、面部表情以及尾巴位置在内的复杂精细的身体语言或利用气味来传递信息。
善于交流
众狼一心: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而攻之。同进同退: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
团结
公狼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
钟情
一身傲骨
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向主人摇头晃尾。狼(蒲松龄)
教学目的
情感目的:
1、 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对于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坚决斗争去夺取胜利。
2、 认识狼的另一面(忠诚、团结、坚持不懈……),让学生意识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
知识目的:
1、 顺畅地朗读全文。
2、 了解一词多义现象。
3、 掌握作者的一般情况及本文的出处。
能力要求:
1、 会自主探究学习,理解本文内容。
2、 写作
教学重点:
1、 理解本文的意思,掌握重点字、词、句。
2、 掌握本文所寓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狼好的一面,改变一贯对狼坏的评价。
教学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导入新课
先请同学说说“狼来了”的故事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则有关狼的故事,看看从中我们又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显示幻灯片,出示课题)
(二)、作者介绍
1、 显示作者图片。
2、 文字介绍: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人,他一生不得志,十九岁参加科举考试,中过秀才,此后却屡试不第,始终没有考上举人。中国文学史上的古典名著《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部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3、 有关评价:
郭沫若对他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三)、课文朗读
1、 听课文录音
注意课文中一些字的读音及句子的停顿。
2、 自由朗读
3、 整体朗读
(四)、课文疏通
1、(课前预习,自己试着对照下面的解释翻译,有问题的标出,课上讨论)
2、师生共同解决。一节一节依次按以下步骤:
a、 学生有问题提。
b、 学生答,如不能,则由教师答。
(五)、人物评价
在对课文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对狼和屠夫分别有什么评价?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同时落实字词)
辅助问题:1、你认为狼狡猾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2、狼和屠户的关系从开始到结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屠户的机智勇敢体现在哪些地方?
(六)、启示
结合全文,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七)、拓展延伸
介绍有关狼的成语、谚语和你所知道的有关狼的故事,并概括一下这些成语、谚语、故事中狼的形象(“聪明”、“勇敢”、“凶残”······),从成语、谚语、故事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尊崇”、“惧怕” ······)?
(八)、作业
1、课后收集狼的其他资料,互相交流,以加深对狼的了解。
2、在上面交流的基础上,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350字左右的小练笔。狼
作者:( )朝代 ( )选自《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浪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身已半人,止露夙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②矣,而顷刻③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能③?止增笑耳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