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祈祷图片两组(浙江省杭州市)

文档属性

名称 和平的祈祷图片两组(浙江省杭州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2-20 21: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奥斯威辛集中营 是德国纳粹在二战期间修建的一千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 纳粹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建立于1943年,1945年获解放。在集中营存在的短短两年间,纳粹在此采用机枪扫射、毒气、鞭笞、警犬噬咬等手段,共杀害了约7万名被关押者,平均每天约100人。《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朗克就死在这里。
图为1945年4月,贝尔森集中营里的女性囚徒准备埋葬死难者的尸体。 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侵略,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朝鲜战争中,成千上万的儿童失去了母亲。 阿富汗战争中躲避炮火和追杀的群众。“和平的祈祷”专题
图片两组
1、摄影作品:
它用画面来表达主题,用形象来发言 .2、看第一组图片结合前面图片,谈谈你心中的感受,你能否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你此时此刻的心情 (一)如何来读图1、要注意图片发生的背景,这个图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被摄影师拍下来的。
2、这个摄影师他所要表现的那图片中中心的人物及事物是什么?
3、每幅图片里最具有震撼力的细节是什么? a、孩子坐在地上孤独无助地哭泣; 孩子血迹斑斑
b、地上的拐杖;
c、离别父子哀伤的表情; (一手握枪一手抱孩)
d、孩子走在尸体旁边麻木的表情…… (二)、给作品加小标题,进一步研读作品 请同学根据对背景材料的阅读,对图片的研讨,给这四组图片加小标题,揭示出图片所表现的内涵。 a?《永不磨灭的呼喊》、《妈妈,你在哪里》
?b??《战争的烙印》、《无言的瞬间》
c??《伤离别》、《无奈的亲吻》
?d??《孤独的旅程》、《煎熬》、《失色的心灵》(三)、给图片写解说词,发掘图片的内涵。 解说词,就是口头解释说明的词。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起到宣传的效果。
为图片写解说词,其语言风格要符合图片本身所创设的情境和氛围。在具体写解说词要注意: ●想象发生在图片背后的故事
●描绘图片所表现的场景
●抓住震撼人心的细节
●表现图片所传达的人物的心声 (1)图片的背景与氛围?
(2)可能是什么原因使男孩没有走在远离尸体的一边?
(3)孩子的步态、表情和常理下应有的反应有何不同?为什么?
(4)他为何独自走在这可怕的路上?
(5)他原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集中营里的生活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6)这幅图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涵?宁静的中午贝尔森集中营内,道路旁横陈着被纳粹折磨之死的无辜的尸体。小男孩走在路上对于散发阵阵恶臭的尸体早已麻木,当他尚处幼时就已接触死亡,死亡对他来讲已不再陌生,看着散发恶臭的尸体,小男孩将脸转向一旁。麻木的眼神让看到的人都感到心痛。 如果说说明文字侧重用平实客观的叙述让人了解图片的历史背景的话,那么解说词更倾向于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合理的联想来传递图片的丰富内涵,增强图片的感染力。尝试给另外三幅图写解说词a、呼啸着俯冲的轰炸机,此起彼伏的凄厉的爆炸声,如山崩塌的断壁残垣,惨不忍睹的横陈的尸体,汩汩流淌着的鲜血,在日寇轰炸后留下的一片废墟上,受伤的小男孩孤独无助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妈妈,你在哪里……” b、天灰蒙蒙的,刚下过雨,空旷的机场上,一个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军人和他的亲人紧紧相拥,然而旁边的地面上却多了一根拐杖。回想,曾经他是迈着怎样雄健的步伐出征的,现在却失去了左腿……只是不管怎样,他终于还是回来了。 c、战争是无奈的,孩子必须要等待。其实父亲是很爱这孩子的,但为了保护更多的人,他必须离开自己的孩子,也许他会死,也许孩子也会死……? 综合第一组图片,说说这四幅图片所表现的共同主题。 摄影者捕捉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在战争中,人的命运如此悲惨,这些人本来可以有正常的生活,有幸福的家,有对美好明天的追求,然而战争夺走了一切。这一组图片表现了战争的丑恶,控诉战争罪恶。 研习第二组图片第二组图片与前面一组最大的不同在哪儿?第二组图片的细节是什么?刻画了群像 笑容表现的主题?
人们渴望和平,为来之不易的和平欣喜若狂 还有什么比此刻的笑容更灿烂?还有什么比此刻雷动的掌声更动听?男、女、老、少,他们的脸上再没有了往日的哀伤和痛苦,他们在干什么?欢迎凯旋的队伍吗?那高高举起的因为用劲而拍红了的手掌多像一片沸腾的海洋啊,它们在欢快地为和平而起舞。图一解说词: “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同胞。”
——弗朗索瓦·费奈隆 勃兰特 消息一: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消息二:
每年8月15日前后,日本内阁成员都要掀起一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风潮。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年1月1日第四次参拜靖国神社。自当选以来,小泉曾四次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8月10日表示,他不会屈服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明年还要参拜靖国神社。 勇敢的一跪勃兰特 解说词: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华沙老城原犹太人聚居区,以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站在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面对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默默屈身垂首,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可耻的参拜小泉作为当今日本的首相,不顾亚洲人民的情感,以首相身份参拜供奉日本历次侵略战争中死亡军人及二战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谁人理解他参拜靖国神社的“苦心”。关心日本鬼神,为何不对亚洲的战争亡灵表达同样的关心﹖a、呼啸着俯冲的轰炸机,此起彼伏的凄厉的爆炸声,如山崩塌的断壁残垣,惨不忍睹的横陈的尸体,汩汩流淌着的鲜血,在日寇轰炸后留下的一片废墟上,受伤的小男孩孤独无助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妈妈,你在哪里……”
b、天灰蒙蒙的,刚下过雨,空旷的机场上,一个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军人和他的亲人紧紧相拥,然而旁边的地面上却多了一根拐杖。回想,曾经他是迈着怎样雄健的步伐出征的,现在却失去了左腿……只是不管怎样,他终于还是回来了。
c、战争是无奈的,孩子必须要等待。其实父亲是很爱这孩子的,但为了保护更多的人,他必须离开自己的孩子,也许他会死,也许孩子也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