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语 文
课 题:《雨 巷》
雨 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2)、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弄清诗歌的主题;
(3)、以读带品,以品促悟,反复感知,渐进强化。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欣赏诗歌,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
3、德育目标:
(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2)、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诗歌的品读;
2、意象的分析;
3、感情与主题的把握。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先听唐磊的歌《丁香花》,导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人们常常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娇好,但易凋谢。它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
唐磊歌中反复提到一个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实际上,这首歌最初的创作灵感应该是来源于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并欣赏戴望舒先生80年前《雨巷》中的“丁香情结”。
作家介绍:
为什么一首小诗竟引得后人纷纷模仿呢?大家肯定很好奇,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戴望舒是何许人呢?(放幻灯片作者介绍)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欧,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并收入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还出版了《望舒草》、《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92首诗篇。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所谓“十年寒窗无人知,一诗成名天下闻”。
听朗读,整体感知全文,注意品读。
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下诗歌讲的主要内容,并描绘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2、作者是怎样来营造这样的意境的?
老师提问并明确:
1、低沉、惆怅、哀怨(朦胧、含蓄)
2、(1)语 言:寂寥、愁怨、忧愁、彷徨、惆怅、冷漠、凄清……
(2)意象(余光中:意象是构成诗歌艺术的基本部件)
全诗中出现的意象有那些?
背景道具:油纸伞、雨巷、篱墙、丁香;
人物形象:姑娘、我。
五、具体分析文中的意象。
1、油纸伞:真实的雨具;
复古,怀旧,神秘,迷蒙(氛围:冷漠、凄清)
2、雨巷:下着雨的江南小巷;
幽深、寂静 (朦胧美)
3、篱墙:一堵墙(颓圮);
哀怨、凄凉
4、丁香:形状象结、暮春时开、花是白色或紫色
美丽、高洁、愁怨、冷艳、哀婉 (古典诗词中的象征)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古诗李璟词《摊破沙 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代 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类似的意象:梧桐、流水……
5、丁香姑娘:
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美丽高洁
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哀怨彷徨
提出疑问:丁香姑娘在文中又有何指呢?
6、丁香先生(“我”)—— 寂寞 、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我铭记你遗憾时的忧伤。
提出疑问:丁香先生又为何而愁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 ——第二次走进这个空蒙神秘的“雨巷世界”。(回顾课文)
提出问题:
这是一首忧伤的诗歌,全诗弥漫着压抑沉闷的愁绪,那么作者是为何而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呢?还是另有隐情?诗中的丁香姑娘又有何指呢? (引出创作背景)
背景介绍:
这首诗约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作者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内心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雨巷》就是戴望舒这类进步青年心境的反映。
再次分析丁香姑娘与丁香先生: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这表面上是说姑娘,实际上是在说诗人自己;理想难以实现,心情冷漠、凄清又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诗人继续追寻着丁香一样的姑娘,理想渺茫难以实现,诗人仍然怀着对理想的追求。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引出本诗主题:
《雨巷》——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来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最后聆听江涛演唱的《雨巷》,再次感受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雨巷世界”。
课件32张PPT。课 题: 《雨 巷》欢迎各位老师前来听课!语 文 教 研 组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
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花儿枯萎的时候,
当画面定格的时候,
多么娇嫩的花,
却躲不过风吹雨打,
飘啊摇啊的一生,
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
就这样匆匆你走啦,
留给我一生牵挂 ………欣赏歌曲《丁香花》戴望舒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欧,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并收入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还出版了《望舒草》、《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92首诗篇。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
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
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获得“雨巷
诗人”的称号。
“十年寒窗无人知,一诗成名天下闻”。
整体感知听朗读,让我们一起感受戴望舒的“雨巷世界”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思考:1、用你的语言来描述下诗歌讲的主要内容,并描绘一下这首诗的意境。2、作者是怎样来营造这样的意境的?低沉、惆怅、哀怨(朦胧、含蓄)(1)语 言:寂寥、愁怨、忧愁、彷徨、惆怅、冷漠、凄清……(2)意象(余光中:意象是构成诗歌艺术的基本部件。)2、雨巷全诗中出现的意象有那些?1、油纸伞4、丁香3、篱墙5、姑娘6、我背景道具人物形象油纸伞真实的雨具复古,怀旧,神秘,迷蒙(氛围:冷漠、凄清)雨巷篱墙下着雨的江南小巷幽深、寂 静(朦胧美)一堵墙(颓圮)哀怨、凄凉丁香形状象结美丽、高洁、愁怨、冷艳、哀婉
(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暮春时开花是白色或紫色“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古诗李璟词《摊破沙 浣溪沙》:代 赠
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类似的意象:梧桐、流水……丁香姑娘1、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2、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美丽高洁
哀怨彷徨美 丽 高 洁 愁怨,忧愁,哀怨,彷徨;
冷漠,凄清,又惆怅;
叹息,凄婉迷茫;
静默,消散。丁香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
我铭记你遗憾时的忧伤丁香先生(“我”)(寂寞 、惆怅)?时间:地点:情景:道具:人物:丁香姑娘美丽 哀怨 凄婉“我” 惆怅 寂寞暮春小巷细雨油纸伞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走进这个空蒙神秘的“雨巷世界”凄婉 伤感悠长 幽深 寂静空蒙 迷离
复古 怀旧 神秘
我在雨巷想逢着一个丁香姑娘故事: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伤感、忧愁、迷惘主题:一个暮春的早晨……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思考: 这是一首忧伤的诗歌,全诗弥漫着压抑沉闷的愁绪,
那么作者是为何而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呢?还是另有
隐情?诗中的丁香姑娘又有何指呢?(主旨)创作背景写作背景“四一二”反革命事变 这首诗约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
处于白色恐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
的时代。
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
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
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内心充满了迷惘的情
绪和朦胧的希望。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
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
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
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
前途,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阴霾中
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雨巷》就是戴望舒这类进步青年心境
的反映。丁香先生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表面上是说姑娘
实际上是在说诗人自己 理想难以实现
心情冷漠、凄清又惆怅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 —— 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 —— 理想难以实现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 —— 理想的幻灭丁 香 姑 娘丁香先生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人继续追寻着丁香一样的姑娘理 想 渺 茫 难 以 实 现 诗人仍然怀着对理想的追求
《雨巷》
——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本诗主题: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聆听江涛演唱的《雨巷》,让我们再
次感受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雨巷世界”。谢谢各位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