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对比分析及高考复习策略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试卷对比分析及高考复习策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2-22 20: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6张PPT。高考试卷对比分析
及高考复习策略一、2009高考的基本格调 稳定一是《考试大纲》和应考知识点不会变; 以下内容仍不列入今年考试范围: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默写的范围仍为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写作仍将限制文体。
今年命题使用的工具书仍为:《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和《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一、2009高考的基本格调 稳定一是《考试大纲》和应考知识点不会变;
二是试卷构卷的几大板块不会有变化;一大题:语言知识及运用,共5小题,15分。
二大题: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共4小题,12分。
三大题: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1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道,9分;翻译题1道(3句),9分;简答题1道,3分。
四大题: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共2小题,11分。其中鉴赏题1道,5分;默写题1道,6分。
五大题: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共4小题,17分。
六大题:文章赏析,共1小题,14分。
七大题:写作,共1小题,60分(其中含卷面书写分,3分)。 一、2009高考的基本格调:稳定一是《考试大纲》和应考知识点不会变;
二是试卷构卷的几大板块不会有变化;
新增的能力层级——“探究”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 “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项链》中路瓦载夫人有没有错?
他假如得到赔款之后会怎样? 探究题基本的特征 1.题型的主观性。(2008年宁夏海南卷)夏东元的《盛宣怀传》阅读之18题:盛宣怀办学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他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有人认为是他教育思想先进,有人认为是他经济实力强,有人认为是李鸿章的培植。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原因进行探究。(8分)
【开放性答题,言之成理就行。】探究题基本的特征 1.题型的主观性。
2.问题的启发性。(2008年广东省高考试题)巴西作家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小说《河的第三条岸》的第18题: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你“偷”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我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当父亲接受你的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探究题基本的特征 1.题型的主观性。
2.问题的启发性。
3.问题的开放性。(2008年山东省高考试题)张炜的散文《歌德之勺》第22题: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答案: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牟宗三的人物评传《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的第22题: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
启示有四点。(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探究题基本的特征 1.题型的主观性。
2.问题的启发性。
3.问题的开放性。
4.答案的拓展性与个性化。2007年高考山东卷第22题 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探究题基本的特征 1.题型的主观性。
2.问题的启发性。
3.问题的开放性。
4.答案的拓展性与个性化。
5.答案的多元化性与综合性。2008年宁夏海南高考试题 欧·亨利的小说《二十年以后》的第14题: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1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2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我认为吉米既忠于职守,又没有背叛友谊。(明确观点)他选择了抓犯人,这说明他忠于职守。在面对情与法冲突的时候,他深刻地明白,只有将鲍勃绳之以法,使他接受教育,才能获得重生,这才是真正的忠于友谊。可是于情来说它又无法亲自去逮捕鲍勃,他只好选择让他人去抓鲍勃,这既避免了朋友之间的尴尬和自己可能会产生的犹豫,又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说明他既重情义,又忠于职守。他努力做到了二者的兼顾,于情可通,于理可明。(结合文本,分析陈述理由) 探究题基本的特征 1.题型的主观性。
2.问题的启发性。
3.问题的开放性。
4.答案的拓展性与个性化。
5.答案的多元化性与综合性。
6.答案的论述性。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1、明确观点:我认为奥蒂是英雄,2、陈述理由:“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3、结合文本分析: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斧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4、结论: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探究题基本的特征 1.题型的主观性。
2.问题的启发性。
3.问题的开放性。
4.答案的拓展性与个性化。
5.答案的多元化性与综合性。
6.答案的论述性。
7.评价的灵活性。探究题的基本形式 1.文本研讨式。
2.社会、生活探讨式。
3.知识积淀式。
4.创新发掘式。一、语言知识与运用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第1题.doc2006年将语音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测试,有强调考生从具体语境中读准现代汉语用字语音的趋向,2007和2008年则重点测试课本中出现过的一些相当难认的字,有回归课本、重视识字量的倾向。07年起改以往在具体语境中辨识语音而从词语中测试,保证了较大辨识密度。今后要注意对课本中难认字的整理与归纳。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第2题.doc命题组曾在命题报告中说,“我们要求考生在具体语境中去查找错别字,以期引导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注重正字这些基本功”,这一点依然在2008年的试题中得到延续,这就表明有强调考生从具体语境中写好用好现代汉字的趋向,且题型有重视动态的语境的趋势。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第3题.doc 有如下特点 一是每个选项所用语句书面色彩很浓;二是无论所考成语还是词语,都是书面色彩很浓的词语,有些甚至并不经常用到;三是词意的理解不能只注意字面义,还应考虑比喻义和引申义;四是强调词语的运用不但要重视语义,还必须考虑语境。 辨析并修改病句 第4题.doc语言中出现的错误,有语法上的,有逻辑上的,有时也有修辞上的。按照考试说明,应测语病类型共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类。前四类属于结构性语病,后两类属于语意性语病,我们湖南试题重视结构性语病的测试,而且连续三年考的都是“搭配不当”。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简明、连贯、得体 第5题.doc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
“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
“生动”指形象鲜明感人,能运用修辞、句式等手法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 可能出现的题型(1)关于简明、连贯、得体单一知识点的;
(2)以连贯为测试重点,与得体、简明、生动等结合的;
(3)以连贯为测试重点,与语段、句群行文连贯流畅中心一致相关联的。07、08现代文小阅读得分情况小阅读.doc 对应考点具体测试跟踪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doc 考点分布 具体测试跟踪 关于文言文的简答题07年的评价是:难度较大,考查代词的指代也未能充分体现“注重文章理解”的意图。因此,从思路上值得肯定(文言文阅读应该加重“理解”),但设题未能有效实现这一意图。
08年的评价是:“简答题”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且需要较强的理解力和概括能力,与此题的赋分3分有些不协调。 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古诗鉴赏古代诗歌.doc 命题特点从2006到2008,三年考试中有两年采用了比照鉴赏的命题思路。从导引式补全式赏析到开放式赏析再到2008年的定点式赏析,有一个明确学生赏析范围的趋势,这一是便于学生答题,有明确的方向,二是便于阅读评分。作为抒情性文学式样的诗歌,重视情感分析,体会情感态度,是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方向。 古诗文默写 默写.doc出错原因及复习方略应该说,这是学生最有把握得到的分数,但为什么总得分还是偏低呢?06年的30%,07、08因为增加对古文默写的自由选择,但得分依然在50%至60%间徘徊。这主要原因应该是来自虽然能记得住句子,却不能将字全部写正确。
我们要做好几点:早读分段安排,逐册落实;读默相间,重点纠错;月考默写分册分段对应;将识记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章) 大阅读.doc考点分布 具体测试跟踪 从2006年至今年,每年都考了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但这种理解,超越了词义本身,需要在具体语境中来理解词语内涵和情感;每年都考了对句子的理解,句子的理解,又不是单一层面的理解,字面信息和隐含意义的立体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结合,是理解句子的关键;有两年考到了层次的划分和层意的概括,这是读懂文章的基本层面的试题,也是帮助学生在阅读时建立起清晰的阅读思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对内容的推断,是理解能力的高级测试形式;对文题的理解,是对整体阅读能力的检测;原因归结,态度把握,诗句求同分析,同属理解层面。文章赏析 具体测试跟踪 2007年有这样的说法:本题尽管在赏析角度上有所变化,但这些角度都在相关人士的预期之内。考生也作了大量准备,而这些准备又可以转化为实际的得分。客观地说,此题的命题和作答已经模式化,检测考生鉴赏能力的有效度大大降低。是否它已走到了尽头? ?
2008年是这样表述的:对于此题,最也无话可说。
2009年,这道题还应该会出现在湖南高考语文试卷中。从题目类型和命题形式上看,“三家分晋”的态势趋于稳定 一是采用话题作文形式的省市大为减少,而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增多 。
二是命题作文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题目+要求;导语+题目+要求。
三是材料作文有以全国卷为代表的新材料作文,有福建卷的情境作文,还有江西卷的看图作文。
四是自定立意几乎成为一种普遍要求 。
五是有些作文试题强调“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安徽卷)、“文体特征鲜明”(山东卷),表明高考作文进一步重视写作基本功的考查。 从内容特点上看,心系社会关注成长是主旋律。 (1)重视人文情怀
(2)体现时代特征
(3)引导感悟生活
(4)重视哲理思辨湖南卷作文 具体命题跟踪 作文.doc命题特点 (1)命题形式在不断变化。
(2)强调文体特征。
(3)回避社会热点,强化人本中心。
(4)材料设置格局稳定。
先是引入情景,接着诠释解析、启导提示,进而提出写作要求。 2007年北京作文题材料“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应当今的世界……?2008年湖南作文题材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 2004: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意识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
2005: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
2006: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2008: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