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雨霖铃1、宋真宗京城赶考,金榜不中,填词:
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2、5?年后第二次落第 ,填词《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3、3年后,皇帝圈点放榜,宋仁宗: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奉旨填词” 柳永1、北宋词人。第一个专业词人。
2、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í)卿。
3、排行第七,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4、词千首。多描绘城市风光、歌妓生活、羁旅行役、下层市民生活。善用民间俚俗语和铺叙手法。
5、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6、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雨霖铃》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象征:离愁别恨 教学目标1、体会词中情感
2、把握两种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3、学习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直接抒情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请找出直接抒发词人感情的句子,并概括词中感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愁善感的人离别时都会很伤心
更何况是在这让人不能承受的冷清凄凉的秋天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一次分开,经过的将是一年或更多年的分离,我料想即使有好天气、好风景,也会因无人共赏而形同虚设。
离别了恋人,纵然是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诉说呢?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借景抒情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请找出词中写景抒情的诗句出来,并赏析你最喜欢的一句。 名句赏析
1、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4分)
2、赏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4分)
3、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赏析思路:
手法+依据+作用
借景抒情+意象+意境+感情 1、赏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一句动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
选取了寒蝉、长亭、日暮、雨歇四个意象(1分),
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萧瑟(1分)的送别氛围,
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1分)2、赏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4分)名句赏析 这一句动用了借景抒情,虚景写实情的手法,(1分)
词人借用想象之景:浩渺的烟波,沉重的暮霭,望不到边际的楚天,(1分)
营造了一个迷蒙辽阔的意境,(1分)
含蓄深沉地表现了词人分别后抑郁难舍、孤独寂寞的感情。(1分)3、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同意。 (观点1分)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1分),
词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件事物:酒、杨柳、晓风、月影(1分)
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1分),
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烘托离人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心境(2分)
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小结1分)虚实结合1、实写:
2、虚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4、联想:由此及彼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实相济)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1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4 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5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梦游天姥吟留别》
8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9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10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虚虚实实虚虚虚实虚虚实虚虚概括艺术特点1、直接抒情
2、借景抒情
3、虚实结合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
杨柳、晓风、残月
烟波、暮霭、楚天
请分析鉴赏本词虚实结合的手法。(6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
(手法+依据2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手法+依据2分)。
本诗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
(效果作用2分)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6分)(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
1、边城:唐代边境城镇,与吐蕃对峙.
2、安西:安史之乱后陷落,作者写此诗时安西已被吐蕃辖管三十多年。
3、碛:qì,沙漠。
4 练:白绢,泛指丝绸
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诗中前两句暮雨、低雁、芦、笋为实写(1分),
营造了春天阴沉昏暗的意境(1分),
表达了诗人对紧张恐怖边境的担忧之情(1分);
诗中后两句遥远的驮铃声为实写,驼队应该穿过沙漠后到安西为虚写,(1分)
是想象的繁华的丝绸商运之景,
诗歌通过想象和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作者盼望收复安西边镇 ,恢复往日繁荣的感情(1分)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谢将军:谢尚,东晋人,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袁宏在船上吟哦袁宏自己的作品,大力赞赏。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请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及相关手法艺术手法。6分“空忆谢将军”,“空”,白白的;“谢将军”,知音代表。“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意思是说我在这里高声咏唱,我的知音却听不到。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情感。四、注意研读注释,从注释中找提示。本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情感。2分相关手法有用典、对比及虚实结合 2分注解:用典对比:我与袁宏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年年柳色,霸桥伤别。
——李白《忆秦娥》
绿杨陌上多别离。 ——温庭筠
柳惜别怀远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李清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伤感风(晓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凄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
月(残月) 清 冷c课堂练习2:哪句直接点出了作者的感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课堂练习1:对《雨霖铃》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为这首词奠定了基调。
B、“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全是写景,实际上含的全是情,景无边而情无限。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是说明现在作者正在借酒消愁,但仍无法忘怀。
D.这首词,写的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把别后的情景描绘得真切,又以景衬之,实是柳永手法高妙之体现。
3、按宋代词人的词风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有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⑥/②④
A
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中低飞,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透过丝丝细雨,看见远处的沙漠在低吟着,似乎在诉说着久违的感觉.
河边的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每一片嫩嫩的叶子,都被雨水洗刷着,争着向上生长,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希望.
这时,从沙漠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驮铃声,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支驮运货物在缓缓行进的骆驼队伍,由远及近,穿过沙漠,到达遥远的安西.
同时,诗人的那颗无比沉重的心也随那逐渐向远方消逝的驮铃声,越过了沙漠,飞到了那虽然远在视线之外,却时时进入思念中的安西.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谢将军:谢尚,东晋人,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袁宏在船上吟哦袁宏自己的作品,大力赞赏。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请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6分四、注意研读注释,从注释中找提示。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谢将军:谢尚,东晋人,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袁宏在船上吟哦袁宏自己的作品,大力赞赏。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本诗抒发了作者知音难觅和怀才不遇的凄凉惆怅之情。(2分) 请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6分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
首联“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秋月明朗”的牛渚夜色是实写(1分);
颔联诗人在空阔渺远的境界中联想到谢尚识拔贫寒袁宏的故事是虚写(1分);
首联颔联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难觅知音和怀才不遇的感情(1分)
末联“明朝片帆高挂,扬帆远行,枫叶纷纷飘落”为想象中离别的景色,是虚写(1分) ,
进一步烘托出乐诗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凄凉寂寞之情。(1分) 请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6分 离别环境离别场面此去行程别后情景伤离别背诵指导 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 ?? ---俞文豹《吹剑录》 人生中,每个人或多或少会经历着离别。父母、老师、同学,故乡、母校、祖国┈┈和他们分别,这离别中就蕴涵着深情,或依依不舍,或痛哭流泣。请同学们自己设定一个别离的对象,想象一个别离的环境,借环境中的景物来抒发别情。课下练笔寒蝉 长亭 骤雨
杨柳 晓风 残月大江 浪 乱石
惊涛 樯橹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审美标准:
以阳刚为美
大气粗犷审美标准:
以阴柔为美
具体细腻内容:个人情愁
闺情羁旅 离怨相思
方式: 多含蓄婉转内容:广泛
家国功业 豪情壮志
方式:多铺陈直抒格律 严守格律 自由突破
风格 委婉绮丽 恢宏沉郁 课堂教学思路 1、婉约派与豪放派
2、体会词中情感
3、赏析两种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4、名句赏析
5、技巧新授:虚实结合
6、能力迁移:
A、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B、05天津高考题,张籍《凉州词》:
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