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二语文月考答案
一、
1、(.1)。留取丹心照汗青 (2).折戟沉沙铁未销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5)、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⑴你用卫生纸擦座位是讲究了个人卫生,但将纸团扔在地上却破坏了公共卫生。
⑵我也会讲究公共卫生的。 3.略 4.略
二.(一)5.①大概,大约 ②互相交错 6.C
7.(1) 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2) 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8.潭中景物、小溪源流
9.“ 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凄苦). 说明了作者志向难酬,觉得触景生情。小石潭肃森的气氛,促发了作者内心的陷痛,以夜不可留,含蓄地概述了作者求解脱的忧虑心情,这是作者被贬后伤感的曲折反映。
(二)10.①①/ ② ③/ ④ ⑤ ②从主到次 ③补充说明
④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
11.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12.列数字、举例子
13.①“大约”说明句中的时间只是推测,目前尚不能确定,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②是否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并不能断言,所以用了表示猜测的“很可能”,用语严密、准确。
14.警告世人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让人们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三)15.人的才能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16.承上启下
17.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18.这样安排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9.深化中心论点,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0.方仲永年少时就能吟诗,全乡人刮目相看,可由于其父亲没有认识到后天勤奋学习的重要性,“不使学”,结果“泯人众人矣!”
21.成功=1%的灵感+99%汗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四)
1、C 2、A 3、B
4、例如:①公孙龙知人善任,广纳贤才,能用人之长。②善呼者为谋求职业,勇于自荐,以发挥自己的才能。③公孙龙收罗“鸡鸣狗盗”之徒,浪费了人力资源,助长了人浮于事的风气。(任选一个人物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中学部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
12月月考初二年级语文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说明:1。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序号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为了与中考接轨,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00分。
一、基础整合和综合运用 (18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
⑴.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1分)
⑶.《过故人庄》中,描写作者进村时见到的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2分)
⑷、《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词中,写潼关险要壮观的语句是 ,
, .(3分)
⑸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分)
2.张静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李容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啊!” 张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______________”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4分)
(1)李容的话言外之意是:
(2) 张静该怎样说才得体:
3、本学期,你一定读过不少中外名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一部的主题。(2分)
例如:《鲁滨逊漂流记》一书赞扬了勇于开拓,不畏艰险,敢于跟困难作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
。
4..语文课外小组进行家乡旅游资源调查活动,我们家乡有许多风景名胜和地方特产,请你选一个用一句话来介绍。注意突出其特征,语言力求简洁优美。(句式和修辞不作要求)(2分)
二、阅读 (42分)
(一)阅读《小石潭记》,完成5——9题。(12分)
①从小丘西行进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犬牙差互( )
6.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有( )(1分)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以其境过清 D.因以为号焉
7.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8.上文第①—④段依次写了发现小潭、 、 和潭中气氛。(2分)
9.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 ”,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 ”。(两条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
(二)阅读《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节选),完成10——14题。(16分)
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
必不可少的氧氧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更从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
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命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
10.读第一段文字后作答。(7分)
①划分层次。(2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②“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说明的顺序是 .(1分)
③括号里的文字起到 的作用。(1分)
④“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指的是(用文中3个短回答):
________、 ___ 。
11.画出能概括第二、三段说明内容的一个句子。(1分)
12.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2分)
1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①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
.
②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
14.最后一段引文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
(三)阅读《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完成15——21题 (14分)
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学习也是实践,不断地学习初中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时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就是在这7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余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3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4万页资料,试验过1600多种矿物和6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79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135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若的努力,都能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40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啃出一双肢印。马克思的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6、文章第2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
17、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
。(3分)
18、文章第2段论述了所谓“天才”、“神童”的可悲后果后,紧接着在第3段列举了牛顿等人勤学成才的事例。简要分析作者安排材料的作用。(2分)
。
19、简要分析第5段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
。
20、文章第2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2分)
。
21、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限于选文以外)(2分)
答:
。
三、作文 (40分)
请以《_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在生活中,你也许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自信的,也许是坚强的……只要写出真实的你,那就是最感人的!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字数在600字左右。
四、附加题 (10分)
善呼者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淮南子 道应训》)
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
②汜:河岸。
1、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4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 )(2分)
A、游玩,游览 B、游历,游学 C、交往,交际 D、游走,游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衣服) 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回头)
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 D、往说燕王(游说,劝说)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2分)
与之弟子籍。
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 B、给他弟子的身份。
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 D、给他弟子的书籍。
4、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4分)
。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