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上学期清远盛兴十二月月考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

文档属性

名称 2008---2009学年上学期清远盛兴十二月月考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2-26 22:06:00

文档简介

高二12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B 6B 7B 8A 9略
10答:(1)答案要点: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
(2)答案要点: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 11略
12.句意理解。选B(A “ 背离了辩证唯物主义,带有唯心主义色彩 ”说法错;C“完全从自己的创作实践的体会中来讲他的道理”绝对化了,“经验主义”也不对;D “反对文学创作模仿现实 ”错。)
13.文意理解。选B E(A朱光潜理论还汲取了其他西方理论和中国古代诗论;C 胡风的美学理论还借鉴了别人的观点。“纯粹”绝对化了;D“生动、活泼”和“影响也更大”因果关系错。)14. 分析综合。①此语是对二人学术水平和历史地位的高度评价;②对上文内容的总结,水到渠成地引出作者的观点。
15.分析综合。① 既要注意对国内外美学理论的吸纳,也需要注意对作家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及理论概括的研究,两者结合,才可能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
16.①在没有演出的剧场,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②对旧照片窥。视欲久盛不衰。 ③以往和如今买书的不同经历 17.答案要点:①人生如书,书如人生。②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③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犹如要从书林中淘出善本精品。 18.①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 ②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起了议论。
19第一问①学员必须循序渐进,不许中途他骛,直至完成学业;
②重在学习专门科学技术,文字语言只不过是工具 第二问:体现了盛宣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意思答对即可。 2 0第一问:①以内政、外交、理财等文科专业为主;②设有师范、小学、中学和大学。
第二问:①为国家培养政法人才;②为新式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21【参考答案】①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办训练班、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
②教育思想先进,学以致用,重视基础教育;
③经济实力强,控制许多大型企业;
④李鸿章的培植,保举做高官,支持办学。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22例如:音乐,无论是含蓄婉约的,还是热烈奔放的,我们都能从中得到启示,从《从头再来》中我们懂得如何去面对挫折;从《生命交响曲》中,我们领略了生命的雄壮。正是这些音乐,才使我们的心灵走向成熟。
23例如: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
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
24 要 注意便条的格式。 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中学部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
12月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选项
第II卷 (共126分)
二(共21分)
9 (9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1(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共18分)
12____________(3分) 13_______________(6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四 (共15分)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五 (共12分)
22(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六(60分)
25作文(60)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_
PAGE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中学部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
十二月份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 共24)
一 (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觊觎 手谕 愈合 坚贞不渝 瑕不掩瑜
B 泥淖 悼念 飞棹 绰绰有余 卓有成效
C 逍遥 瘦削 销蚀 神情毕肖 宵衣旰食
D 诀窍 抉择 联袂 决一死战 群雄角逐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_____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六届三中全会。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______ 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我们主张,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的事情应由各国_____ 协商。
A步骤 趋势 平等 B 步骤 形势 对等
C 部署 形势 对等 D 部署 趋势 平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损害。
B “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经过多次考验,人们更了解我们的消防战士。
C 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D.金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佩服起蔡振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政府机关及其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重视履行自己的职责。
B.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已拟订的国务院机构的改革方案,将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C.近日气温突然下降,使得各医院急诊病人陡然上升。医生提醒市民注意防寒保暖。
D.参加展出的杰出设计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具有节能效果的作品使观众深受好评。
5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是( )
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6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宠命优渥 宠:恩荣 B 听臣微志 听:听信
C 日薄西山 薄:迫近 D 更相为命 更:交互
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A 与相同 B 与相同
C 与相同 D 都不同
8.下列四个句子中的“之”字,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C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 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第II卷(共126分)
二 (共21分)
9.翻译下列句子。(9分)
(1)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皇天后土,实所共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2)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18分)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一书中对美感经验特征的概括,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消化和理解,把产生于西方本世纪初的理论,包括克罗齐的“直觉”说,布洛的“心理距离”说,里普斯的“移情”说,谷鲁斯的“内模仿”说,黑格尔的“个性返照”说和中国古代的诗论等,进行了综合和概括,在综合和概括中渗透了自己的审美的经验。
如果说30年代的“京派”朱光潜是在书斋里完成他的心理学美学的建设的话,那么30年代的“海派”作家胡风则是在革命的文艺实践中创立了他的独特的文艺创作心理美学。胡风在当时对两种倾向不满,一种是对周作人、林语堂的脱离现实的“兴趣主义”和“性灵主义”不满,认为这是与时代精神相背离的;一种是对“左联”内部从苏联引进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及其后在“左联”作家队伍中产生的“公式主义”、“客观主义”不满,在这既反右又反“左”的斗争中,他从自身和同行的创作实践出发,领悟并创构了一个理论,这就是后来给他带来无穷灾难的“主观战斗精神”论。胡风是主张现实主义的,是赞同反映论的,但他深深感到文学创作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模仿,要靠作家“主观精神”的投入。胡风创作心理美学的基本观念是:“真正艺术上的认识境界只有认识的主体(作者自己)用整个精神活动和对物象发生交涉时候才能达到。”(《为初执笔者的创作谈》1935)。这个“交涉”过程决定创作的成败,而所谓“交涉”,也就是主体发挥自己的全部的心理功能,对创作客体进行体验、渗透、选择,形成互相交融的类似化学的“化合反应”。胡风似乎是完全从自己的创作实践的体会中来讲他的道理的,并没有多少学理上的依据。胡风还受阿 托尔斯泰的启发提出了一个创作主客体“相克相生”的非理论化的观点,阿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写作的过程,就是克服的过程。你克服着材料,也克服着你本身”。胡风引申说:“这指的是创造过程中创造主体(作家本身)和创造对象(材料)的相克相生的斗争;主体克服(深入、提高)对象,对象也克服(扩大、纠正)主体,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最基本的精神”。正是主观精神深入和提高了创作的对象,而创作对象也反过来扩大、纠正主观精神,这样艺术家和自己的艺术同步成长。胡风的这种缺乏学术背景的创作美学理论,它的学理性不像朱光潜那么强,尽管它更生动、活泼一些,可也更令人生疑。值得指出的是他的理论早在1949年以前就曾被一些学者批评为“唯心主义”,到建国以后他的“主观战斗精神”论就被指为反对深入生活的“反革命”理论了。但若从今天的观点来看,胡风的理论也许更切合实际,同样包含真理性的东西,只是至今人们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而已。
学者朱光潜和作家胡风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心理学美学30年代自觉期的双峰。他们通往理论的道路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但他们的理论是可以互相补充的。他们给我们今人的启示是:美学研究应走“互补”的路。一方面,我们需要朱光潜的知识、学理和对国外美学理论的吸纳,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胡风的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及其理论概括(尽管可能不规范)。“京”与“海”两者相互结合,也许能够产生一种“新质”的“东西”,这“东西”或许就是我们期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了。
( 节选自童庆炳《“京派”与“海派”——朱光潜与胡风在三十年代对美学的贡献》,《文艺学新周刊》2006年第10期。)
12.整合文中信息,判断下列对胡风提出的“主观战斗精神”论内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胡风提出的“主观战斗精神”论实质上是一种背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只强调作 家主观精神投入来进行创作带有唯心主义色彩的文艺创作理论.
B.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是一种要求作家创作时全力发挥自己的心理功能对材料进行体验、渗透、选择、没有多少学理上的依据的经验主义的文艺创作理论。
C.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是一种完全从自己的创作实践的体会中来讲他的道理。
D.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是一种反对文学创作模仿现实,强调作家主观精神的投入,强调作家用整个精神活动和对物象进行交涉的文艺创作理论。
1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6分)
A.朱光潜的心理学美学是把克罗齐的“直觉”说,布洛的“心理距离”说,里普斯的“移情”说,谷鲁斯的“内模仿”说,黑格尔的“个性返照”说这些西方理论相互融合的结果。
B.胡风之所以提出他的文艺创作心理美学,主要是基于对脱离现实的兴趣主义性灵主义和引进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及左联内部的公式主义客观主义的双重斗争的需要。
C.胡风的文艺创作心理美学是在他的革命的文艺实践中创立的,纯粹是来自自身和同行的创作实践。
D.尽管胡风的理论相比于朱光潜的理论缺乏学术背景,学理性不够强,但却更生动、活泼,因而影响也更大,招致的批判也更多。
E.尽管胡风和朱光潜二人通往理论的道路不同,研究的方法也不一样,而且两者的理论可能有很大不同,但他们的理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对方无可替代的合理性。
14. 从全文来看,你认为第三段中“学者朱光潜和作家胡风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心理学美学30年代自觉期的双峰”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不超过50字)(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何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不超过70字)(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共15分)
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春从心出
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
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当那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
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然落红满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哀伤地葬花 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6.作者在开篇强调“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文中第二、三、四段的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浏览”?
(5分)
1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5分)
18.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5分)
①内容上: ②结构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办大事,作高官”是李鸿章对盛宣怀一针见血的刻画,也可以说是对他一生发展道路的指引。盛宣怀是按照这条道路和程序走的,李鸿章也是照此方针培植他的。盛宣怀所经营的近代企业及与之相应的新式教育事业,在当时都是无先例可循的“大事”,但因为有李鸿章的大力支持而取得成功,并被李鸿章多次保举,直至官拜邮传部尚书。他因办“大事”卓有成效而至“高官”,反过来又利用“高官”的地位和权力来促进“大事”的发展。可以说,盛宣怀是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经过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到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盛宣怀实际上已经全部或部分地控制了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轮船、电报、铁厂、铁路、矿务、纺织、银行等大型企业。他在披荆斩棘、奋力开拓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新式人才十分重要,没有与这些新兴企业相适应的新式人才,将一事无成。那些皓首穷经的学究们绝不可能去搞机器技术和企业管理,科举所取之士对此一窍不通。那么,新式人才从何而来?盛宣怀认为,必须立足于自己培养,聘用洋师只是暂时的、短期的。之所以如此,煤铁矿藏“实以开采为大利所在,未便使外人久与其事”。基于这种认识,盛宣怀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创办附设于企业的带有训练班性质的学堂。比如办电报局时,他在天津、上海等地办有电报学堂;督办汉阳铁厂时,也办有附设的学堂。这些学堂在学制、课程等方面都只注重实用,理论和基础知识则不求系统,属于非正规的训练班。盛宣怀是一个有心人,“精细为群僚之冠”,他对这些训练班及时总结经验,作为以后办正规学堂的准备。
1895年秋,盛宣怀得到直隶总督王文韶的批准和支持,在其权力和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同他办实业一样,盛宣怀在办教育时也以“学以致用”为准则。他给北洋大学堂订了两条规则:其一是不许“躐等”。他说:中国过去学西学的学生成绩不显著的原因之一,就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本大学堂的学员必须循序渐进,不许中途他骛,直至完成学业。其二是要学习专门科学技术,文字语言不过是工具。盛宣怀这一观点的形成,不仅源于他汲取了过去同文馆只学外语因而用途不广的教训,也是他自己在办实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的结果。也正因为这样,后来当他的天津海关道继任者李少东请求将60名学生分别改学法语、德语和日语时,他毫不留情地加以阻止了。
1896年春,盛宣怀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请求“如津学之制而损益之,设立南洋公学”。他非常慷慨地提出“学堂基地由臣捐购”,常年经费也由他所经营的轮、电两局岁捐十万两。此时正是盛宣怀大展宏宏图之际,因而主张南洋公学“取国政之义,以行达成之实。于此次钦定专科,实居内政、外交、理财三事”。显然,南洋公学是全国性的以培养政法人才为主的、由盛宣怀直接控制的正规学校。盛宣怀办学思想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他说:“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先务中之先务。”所以南洋公学陆续设立了师范院、外院(附属小学)、中院(中学)、上学(大学)和特班。郑观应赞誉说:“此乃东半球未有之事,其非常不朽之功业也。”
(摘编自夏东元《盛宣怀传》)
19.盛宣怀在创办北洋大学堂时提出了哪些主张?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教育思想?(4分)
答:
20.盛宣怀创办并直接控制的南洋公学有什么特色?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办学目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1.盛宣怀办学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他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有人认为是他教育思想先进,有人认为是他经济实力强,有人认为是要鸿章的培植。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原因进行探究。(5分)
答:

五 (12分)
22 仿照下面的句子再以“关爱”为开头写两句。(4分)
例句:关爱是一种眼神,给人无声的幸福
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将“音乐也能陶冶情操”扩展为不少于50字的一段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根据下面内容写一张便条。(4分)
张老师让学生李伟把《平凡的世界》送给周老师,周老师不在,李伟把书放在了张老师的办公桌上,并留了张便条。请你替李伟写出这张便条。时间2008年12月22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60分)25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位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