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中学部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

文档属性

名称 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中学部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2-26 22:28:00

文档简介

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中学部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
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11题,每题3分,共3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得分
第II卷 (共117分)
四(共27分)
12(4分)(1)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4(9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共18分)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5________________(4分)
六 (共12分)
26(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七 (60分)
28作文(60分)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_
PAGE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中学部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
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Zjgang1961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 共33)
一 (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则柯(kē) 大汗国(hán) 实惠(huì)
B 逞能(chéng) 洪水来袭(xī) 柏林(bǎi)
C 茅于轼(shì) 淡薄(bó) 补贴(tiē)
D 诉诸( zhū) 攒钱(zǎn) 弘扬(hó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 用素净的大理石____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边缘内,_____着匀称的海滨卵石。碑石____“耳”字形,有如____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声音。
A 雕 铺 呈 贴 B塑 铺 像 画
C塑 摆 像 贴 D雕 摆 呈 画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
B 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朴实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
C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D.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C.艾滋病(AIDS)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病毒侵入人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D.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足球、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到各社区。
5《雷雨》最本质的矛盾冲突是哪一项( )
A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
B周朴园同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C周朴园同繁漪——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
D鲁侍萍同周萍——母与子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 (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常常想:世界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错综万端。它是从古到今,全人类共同缔造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贡献也许有多有少,但是,谁也离不开其他地方人们的支援和帮助,谁也不可能一柱擎天,谁也不该妄自尊大。
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是海洋。许多小涧小溪汇合而成江河;许多江河汇合而纳入大海。世界文明的形成,也很像一片树叶的叶脉,许多微小的脉丝纳入支脉,许多支脉纳入主脉。“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一幅地图上江河的风貌,一片树叶上叶脉的状态,也昭示了这个既复杂,也简单的道理。
古代世界有五大文明: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岸边的中国文明,还有古代美洲的印加文明。试想一想,今天世界任何地方的居民,有哪一处不拜受这些古代文明的厚赐?印加帝国( )已经灭亡了,( )它的石雕和美洲金字塔,直到今天还足令世人震惊。( )没有印加文明,世界各地的居民今天( )没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火鸡、辣椒、巧克力可吃,没有橡胶、金鸡纳霜等东西可用了。其他几大古代文明影响之深就更不待说了。英国的李约瑟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研究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其实,对世界上任何国家,一经研究下去,它们的贡献也都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张清单。
今天,世界的航海、航空、电子、医学、生物、化学、物理、宇宙飞行等等科学,都已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你能说哪一门科学技术只是某一国人的贡献吗?不能!它们的形成源远流长,都是各地人们智慧的汇合和结晶。有时,一件小小的事情,例如从来未曾被人发现其卵子,但是却能繁衍后代的“鳗鲡”之谜,它的解答,就经历了许多世纪,好些国家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当前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收藏了各国学者专家的作品;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陈列着世界各洲各国的物产。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它将使智慧和智慧碰击,从而迸发出更加绚丽的文明火花。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它将可以医治许多人的自卑感、自大狂、狭隘民族主义、沙文主义,这类东西,如果本着历史眼光看来,不过是人类从半蒙昧时代遗留下来的短视之见罢了。?
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扬弃吸收,使为我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消除本可消除的误解,增强理应增强的友谊。文明在号召人们,互相支持比互相仇视好,握握手,比吐唾沫、瞪眼睛好。?
让我们为国际文化交流唱一曲赞歌,发出高亢的声音,怀着深厚的感情。让它响遏行云,腾插天下。
6.下列各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虽然 但是 如果 就 B.不管 然而 如果 就
C.如果 那么 如果 就 D.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7.文中加点的“它”指代的是( )
A.一件小小的事情 B.发现其卵子 C.“鳗鲡”之谜 D.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8.下面四句中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是( )
A.世界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错综万端。 B.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海洋。
C.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 D.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
9.下边四个题目中,作本文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
A.国际文化交流赞歌 B.世界文明赞 C.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 D.世界文明
三 (共2题,每题3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1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0选出下列句中“其”与其他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余嘉其能行古道。 B 吾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其孰能讥之乎? D 距其院东五里。
11本段的中心观点句是( )
A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第II卷(共117分)
四 (共27分)
12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4分)
(1)于是余有叹焉 (2)常在于险远
(3)无物以相之 (4)其孰能讥之乎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无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
(2)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
(3)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王毕,______.蜀山兀,______.
五 (共18分)
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共18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 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中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侬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惆。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举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得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则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已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趵瘠缩缩地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余的僵冻的果儿,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 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⑥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16.对于笼中鸟,作者以为“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意思说: (3分)
17.第⑤段中,作者说“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为什么?(3分)

18.第②段和第⑥段用了什么手法 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分)

19.下列对文章鉴赏,表述不当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触景生情,借物抒怀,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自己对鸟的种种感受。
B.作者爱所有的鸟,对鸟的悲苦给予深深地同情。
C.文章借对鸟的感受,抒发了对于自由、平等、博爱、幸福生活的怀念和追求的感情。
D.文章逐层加以细致描写,内容丰富,层次井然。
E.这篇散文善于发挥联想,在写鸟的各种情态时,十分自然地联想到了济慈、雪莱、哈代有关鸟的作品,联想到自己经历中有关鸟的种种镜头,丰富了描写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20.“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看到街边上呆在上了棉罩的笼子里的鸟正安闲地“饮啄”,麻雀们会怎样想?请试着根据本文作者的观点写一段麻雀的心理活动。(4分,50字以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瓷的中国心
瓷还有什么秘密吗?可能对只是浅浅地面对过它的人们来说,应该是还有一些的。譬如瓷的形制,看得出人们对于自然的依恋。譬如柳叶瓶,就像柳叶给人的感觉,这线条清新中总有些凄婉。这柳叶就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柳叶的临摹,而是因为柳叶在中国人心里的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凄婉回味了。还有胆瓶,就有一对好联记着它的美好的:“拳石画临黄子久;胆瓶花插紫丁香”。还有海棠碗,曾见过唐越窑的一个海棠碗,那种雍容和大度,怎么看也感觉它只能出生在盛唐了。大抵有花瓣口的碗,往往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有时细细想来,这四、五、六的区分,还是有心迹可寻的,那就是人心在渐渐变得细致了。就像唐诗和宋词那样,忽略不计和时时关心的内心特征区分得很充分。再譬如斗笠碗。斗笠是古人和自然交往中最贴己的产物。古人对斗笠的依恋,其实就是对自然的依恋。问题是斗笠作为碗的形制,吃饭喝茶都不必扬起脖子就可以把碗中的饭和茶吃喝干净。不扬起脖子就可以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这是古人把斗笠作为碗的形制的又一种依恋的原因。还有譬如橄榄瓶、蒜头瓶、葫芦瓶、抱月瓶、棒槌瓶、荸荠瓶,凤尾尊、鱼篓尊、瓜棱尊,苹果尊、萝卜尊,马蹄杯、菊瓣盘、梨壶、秋叶洗,真是举不胜举,中国瓷在和自然的因缘上,实在是密不可分。
还譬如瓷的釉色。青花是对青色和花容的认同。青花之前,是先有单色釉。单色釉的单纯和清澈的美,是中国文化纯美境界的一种表达,或许也可以说,单色釉甚至比青花更接近瓷的本意。单色釉有燕支水、豇豆红。燕支也就是胭脂,从草中提炼出来,是古代女子用来抹口红的。宋词词牌“点绛唇”也是这个意思。豇豆红红中带紫,这种美色在自然界也就是豇豆才有,而这么美的颜色,瓷上还真有了。单色釉中黄鼬为贵,黄是帝王的颜色。藤黄是色彩中的名贵。而瓷让许多的黄都上了釉面。有意思的是鳝背黄,活脱是鳝背的黄色,只是这黄现今的鳝背上很难见到了。只有在野生的黄鳝背上才能见到了。瓷上的鳝背黄,黄釉中依稀可见墨纹和散点,而且这黄厚道和沉稳。物是人非,黄鳝背上的这点美意,如今也没了。还有青色。青色可以说是瓷的本色。宋影青,釉上的划花,或是草或是鱼,都像真的活在水天之间。越窑是青瓷的重镇。晋时清峻,唐代肥润,之后真可以说是宋元青未了。梅子青,粉青,都是刻骨铭心的气色。譬如蚕豆青,从蚕豆的出落到最后的干枯,所有经历过的青色,在瓷上都留下了痕迹。最让人心动的大概是雨过天晴的那一种青色,那时最名贵的宋代汝窑的釉色,也是所谓秘色瓷的釉色。人居住在天空之下,头上的天空永远让人敬畏,也永远让人向往。而瓷正是以敬畏和向往之心,临摹着雨过天晴的青色。
瓷对自然的依恋,还在于它关系着天意人心。哪怕一个瓷杯,也要经历七十二道工序。在景德镇每道工序都设专人制作。也就是说一件瓷器的完成,至少要经历七十二人之手。这在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有详细记载。然而这样的流水作业,还是少不了天意的参与。譬如釉色在烧制过程中的所谓“窑变”,这种釉色只能归之于天生地养。这样的釉色不能复制,是永远的唯一。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就是在烧制过程中,出现了冰裂的纹路,之后也就有了哥窑的冰裂面貌。高岭土是最好的瓷用土,而这种神奇的瓷用土,竟是在景德镇成为瓷都许多年后才发现的。它的出现,让景德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景德镇。瓷在英语里就是中国的意思。全世界后来早早晚晚都有瓷的制作。然而瓷毕竟在中国生成了它最美的形象。瓷对自然的依恋,除了上述的天意,还有就是人心。中国人对釉色和形制的感觉,无一不在中国人审美的范畴里。譬如釉色,无一不在中国人的生活和风景里可以找到,譬如形制,大大咧咧或者精致入微,和中国人端庄谦和的模样完全一致。观看瓷器,如果感觉釉色不舒服,到不了心里去,很大可能是外销瓷。如果是形制看上去不舒服,哪怕是一处线条有些别扭,就可能是东洋瓷。中国瓷旷世无双,因为它团聚的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选自《解放日报》2007年7月3日)
21.“瓷还有什么秘密吗?”这里的“秘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柳叶在中国人心里的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凄婉回味”这句话中套用了宋代词人 创作的词《 》中的句子。(4分)
23.为了说明中国瓷对自然的依恋,本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本文最突出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3分)

24.读罢全文,谈谈你对“瓷的中国心”含义的理解。(5分,50字以内)

2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4分)
A.从唐代到宋代,花瓣口的碗花瓣数量的变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心理在渐渐变得细致了。
B.唐诗和宋词相比,“忽略不计和时时关心的内心特征区分得很充分”,意思是说,唐代的人观察和认识事物往往比较粗心。
C.生活中,人们喜欢“斗笠碗”的形制,是和追求“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心理一致的。
D.第二段中,“物是人非,黄鳝背上的这点美意,如今也没了。”这句话中,隐含了作者对于当下人们的审美心理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变得杂乱、浮躁的忧虑。
E.宋代“哥窑的冰裂面貌”,实际上是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冰裂”纹路,也就是说是失败之作.
六 (12分)
26 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句。(4分)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面两段话中各有两处错误,请将修改后的两段话写在横线上。(8分)
(1)重庆工艺美术的真正兴盛是明末清初。明末清初,重庆的挑花刺绣迅速崛起,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4分)
改正:
(2)“科技下乡”的热潮,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县“科技下乡”小分队来到桃花乡,大约半个小时左右,近千份科技信息资料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4分)
改正:
七 (60分)
28作文(60分)
请以“试试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