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www.
导 入
精 讲
小 结
欣 赏
关于作者
课件说明
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映射着美丽的光芒。她就是: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她的美丽的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成为痛击侵略者的战场。有“壕沟设险歼顽伪,芦荡出奇灭倭兵。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讴歌颂雁翎”的传颂。
例如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
还有妇孺皆知的经典战争影片《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皆取材于此。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著名作家孙犁写的一篇精彩的小故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白洋淀派”代表作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散文集,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小说的三要素是:
小说的“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抗日战争的岁月里
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
找出文章开篇揭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句子。
找出课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描写,结合社会环境简要分析:
——精析第二自然段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风泛起涟漪,给人要滴落下来的幻觉。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写出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写出苇子长势旺盛。也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依照顺序每人只说一句,用“故事接龙”的方式把课文复述下来,说到最后一句的同学请准备向全班同学复述全文。
(提示:这就要求前边的同学要复述得既简练又准确,争取把最后一句留给下一位同学)。
1、(9~19自然段)
开端 —— 护送
2、(20~54自然段)
发展 —— 受伤
3、(55~63自然段)
高潮和结局 —— 复仇
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
主要人物:老头子
对其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如P.11第3、4段)
行动描写(如P.17-18第55、57、61段)
语言描写(如P.14第21段等)
心理描写(如P.16第47段)
侧面描写:如第8段;第1段首句中的“呆望”;以及文中对二菱怀疑、不信任老头子的描写,都从侧面描写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老头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头子的性格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
具体表现:
(一)过于自信:
P.11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P.12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P.14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
P.15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P.11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过于自尊:
P.15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P.16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
P.16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
具体性格特征:
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自尊自信,固执任性;爱憎分明,有勇有谋。
小说描写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人民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大女孩受伤,第二天严惩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
——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 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雷老夫子之《芦花荡》课件说明:
1、本课件适合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芦花荡》课堂使用,也可作为自学材料。
2、本课件是用Powerpoint2003制作,强烈建议用OfficeXP以上的版本观看。否则课件中的一些相应的动画效果无法实现。
3、若无提示链接的按钮,本课件一律是按空格键或单击鼠标继续播放。部分页面已设置好时间自动播放(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