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 积累运用(20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chī chún suō móu
( )笑 ( )香 婆 ( ) 明( )
2、 古诗文默写(7分)
(1) _________,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2)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
(3)晏殊的《浣溪沙》中有两句对仗极其工整,并包含有一个成语,
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行路难》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 , 。
3.文学名著(5分)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曰甲子吉辰,沭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吩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将近三更时分,怨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同东南风大起。
(1)以上选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_______ (1分)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2分)
(3)从上面语段看,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从原著中再找出一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2分)
4.. 阅读下面的几段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2分)
材料一:一分钱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人们的尊重,全国每年估计有70亿的一分钱消失不见。1989年国会议员詹姆士提议立法,希望政府能在2000年以前停止发行一分钱。
材料二:1992年经济低迷到谷底时,财政部只铸造了91亿枚一分钱,1990年120亿枚,1991年99亿枚,1993年113亿枚,1997年经济好转,则有133亿枚。
材料三:四年前,加州一位小学教师,想向学生表现“100万个东西”的概念,发起捐一分钱的活动,四年时间终于募到100万个“一分钱”。银行反复数过1040遍,去年春天,这100万个一分钱,也就是1万元,利息达到868美元。目前校方还没有决定到底怎么使用这笔钱,不过最大的可能是设立奖学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下面的材料,参照示例,试从另外两个角度提炼论点。(2分)
当我们漫步花园,随处可见小蜜蜂飞来飞去忙碌采花。你可知道蜜蜂酿一公斤蜜,需采花百万朵,如花丛距蜂房1。5 公里,那蜜蜂就得飞行45万公里,几乎等于绕地球12 圈。蜜蜂各尽所能,分工合作。终日忙碌,可索取于人类的极少,贡献给人类的极多。
示例一;从蜜蜂索取于人类的极少,而贡献给人类的极多的角度,可提出论点:人生的价值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示例二:从蜜蜂分工合作,各尽所能的角度,可提出论点:团结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1)——————————————————————
(2)——————————————————————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2分)
新月弯弯 花香。也暖。
像一条小船。 故乡正是春天
我乘船归去, 你睡着了吗?
越过千山万水。 我在你的梦中靠岸。
自己的欣赏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综合性学习(6分)
7.班级要召开“我看小事”主题班会,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下面的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1)你所在的小组讨论后认为:小事有时决定大事的成败,小事往往反映人品修养的高下。大家想拟一个能突出这一中心的演讲标题。你拟的标题是什么 (不超过8个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大家列举一种不重视小事的生活现象,并提供一句关于不可轻视小事的名言。(2分)
你列举的生活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提供的名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小事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44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8—13题 (14分)
生命共同的泪(节选)
①轻的泪,是人的泪,而动物的泪,却是有重量的泪。
②那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是一种比金属还要重的泪。也许人的泪中还含有虚伪,也许人的泪里还有个人恩怨,而动物的泪里却只有真诚。也只有动物的泪,才更是震撼人们魂魄的泪。
③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几乎是被那泪水惊呆了,那是一头老牛的泪。我的一个远亲家里有一头老牛,这牛有灵性,它能听懂我们的语言。每当我们模仿牛的叫声唤它的时候,只要它不是在劳作,它就会一定走到我们身边,然后我们就一齐骑到它的背上,也不用任何指挥,它就把我们带到田间去了。这时,我们就在地里玩耍,它在一旁吃草,谁也不关心谁的事。而当我们之间因为矛盾动了拳脚,那头老牛就像一个朋友那样地走过来,在我们之间蹭来蹭去,就是不让我们任何一方的拳头落在对方的身上。
④传统的民间习惯,总是把失去劳力的老牛卖到“汤锅”里去。而所谓的“汤锅”就是屠宰场,也就是把失去劳力的老牛杀掉卖肉。对此,这头老牛已经是有所准备了,它似是早就有了一种预感。每当它回到家里之后,它就像是在用心听着什么,而门外一有动静,它就紧张地抬头张望。然而,终于这一天到来了,只听说是“汤锅”里的人来了,我们还没见到人影,就看见那头老牛哗哗地流下泪水。没多少时间,老牛就哭湿了脸颊。这时,它脸上的绒毛已经全湿成了一缕一缕的毛辫,而且泪水还从脸上流下来。不多时就哭湿了身下的土地。老牛知道它的寿限到了,无怨无恨,它只是叫了一声,也许是最后向自己的主人告别吧,然后,它就被“汤锅”的人拉走了。
⑤很久很久,我总是不能忘记那泪水,那是一种最真诚的眼泪,是一种留恋生命,又感知大限到来的泪水。而人类总是过于贪恋生命,给爱我们的人留下无尽的痛苦。动物只留下自己的情爱,含着永远的圣洁的泪水向人们告别,它不向人类索求回报。
⑥如果说牛的泪,是告别生命的泪;那么还有一种泪就是忍受生命的泪了。这种泪是骆驼的泪,也是我所见到的一种最沉重的泪。
⑦那是在大西北生活的日子。一次,我们要到远方去劳动,全农场许多人一起出发穿过大戈壁,没有汽车,没有道路,把我们送到那里去的只有几十峰骆驼。于是,就在一个阴晦的日子,我们无声无息地走进了荒漠。
⑧走啊,走啊,从早晨走到中午,又从中午走到黄昏,坐在驼背上的人们已是疲惫不堪了,而骆驼还在一步一下地走着,没有一点躁动,没有一点厌倦,就是那样地走着,默默地忍受着命运为它们安排的一切。此时,我们的心情比骆驼那脚步声还要沉重,也许是走得太累了,我们当中竟有人小声地唱了起来,是一支曲调极其简单的歌,没有激情,也没有悲伤,就是为了在这过于寂寞的戈壁上发出一点声音。果然,歌声带给了人们一点兴奋,立时,大家就有了一种精神;那一直在驼背上睡着的人们睁开了眼睛。但是,谁也不会相信,就在我们一起向四周张望的时候,我们却发现,驮着我们前行的骆驼,也正被我们的歌声唤醒,它们没有四处张望,也没有嘶鸣,它们还是走着,走着,但同时却流下了泪水。
⑨这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这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相互珍爱的泪,这是一种超出了一切世俗卑下情感的泪,这更是我们这个世界最高尚的泪。直到此时,我才彻悟到泪水何以会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沟通,人的泪和动物的泪,只要是真诚的泪,那就是生命共同的泪。
⑩我看到过动物的泪,那是一种比金属还要沉重的泪,那更是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辉煌的泪;那是沉重的泪,更是发自生命深处的泪,那是我终生不能忘记的泪啊!
8、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结合具体语境,写出两处划画线的词的含义。(4分)
(1)A、脸颊 B、阴晦
(2)A、而动物的泪,却是有重量的泪。
重量:
B、那更是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辉煌的泪。
辉煌:
9、为什么动物的泪会给作者乃至人们以巨大的感憾?(2分)
10、第⑥段中的划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11、下列对文意与表达特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篇散文以动物有重量的泪为线索贯穿全文,在材料的组织上充分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
B、 文中主要赞颂了动物那发自生命深处感憾人心的泪,同时也以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人的所有的泪都是虚伪的。
C、 文章的语言表达质朴,情感真挚,综合性地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
D、 文中所说的“告别生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而“忍受生命”则意味着要承受生命旅程中的种种困苦与折磨。
12、人的虚伪的泪,固然毫无价值,但人间亲情的泪,同样也是有重量的泪,请你仿照第⑨段划线句中的“这是……,这是……,这是……,这更是……”的句式,另写一组歌颂人间亲情的泪的句子。(2分)
。
13、从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抄下来,并谈谈你喜欢的理由。(2分)
句子:
理由: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4— 17题 (10分)
学 会 微 笑
( l ) 和谐,是需要微笑的。
(2)这是因为:微笑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面部的武装已经解除,嘴上的哨兵已经撤岗。这种标志,犹如联合国大厦门前的那个雕塑:枪管已经扭曲,子弹已经不存,隐喻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思想。
(3)微笑是一种宣示。它宣示着:与人疏远的沉默已经结束,与人接近的叙说已经开启。这种宣示,犹如开岁发出的春令:来吧,我们是朋友;滋荣吧,嫩绿的百卉;斗芳吧,艳丽的百花。微笑是一面旗帜。它表达着:吾心谦和,与人为善;相逢一笑,重金胜玉。这种旗帜,犹如君子之交,虽形淡如水,却道直如弦,心心相印。微笑是可亲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快乐。《论语·宪问》曾言:“乐然后笑。”可见,笑由喜悦来,相从心头生。微笑是可敬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友善。北宋时期有一个叫程颐的哲学家、教育家在其《外书》卷二中曾言:“乐取于人以为善。”可见,为善使人乐,好善乐天下。微笑是可贺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再造。早在1900年,法国学者柏格森在其出版的《笑之研究》中就认为:笑是对不合和谐、不合生命、不合社会的惰性、刻板、造作等现象的一种智力反应和纠正,具有使人恢复灵活生命、适应社会的功利性。可见,一笑失百忧,生命如逢春。
(4)微笑在心。心动笑发。心之精微,有时虽口不能言、书不能文,却可喜形于色,挂在脸上。这种表现,如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云:“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
(5)微笑在诚。诚动笑出。诚就是真心实意。诚还是无所隐伏。诚可生情,情可生笑。虽说“含娇含态情非一”,但毕竟惟有“披心腹”、心见诚,才可“见情愫”、笑溢出。
(6)只要微笑,成功不远。美国有位企业家在谈到用人的成功经验时说:“宁雇一名满脸微笑的小学毕业的职员,也不雇一位面孔冷淡的哲学博士。”可见,微笑,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情况下,是多么的重要。
(7)学会微笑,以柔克刚。《伊索寓言》中有则显示强大的故事说得分明:大风靠狂怒以显示强大,让地上的老人把衣服脱掉,结果却适得其反。风越大,老人把衣服裹得越紧,而且恨不得再多穿上几件衣服;太阳则相反,靠微笑以显示其力量。结果感动得老人不断地增加热量,不断地擦去汗水,最后心甘情愿地把衣服脱下。这说明,在一定时候、一定条件下,微笑比狂怒更有力、更能取得成绩!
(8)民间有一俗语:“莫笑莫开店。”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科技含量高的好产品还不够,还要有好态度、好服务。只有相逢开口笑,才能盼得人气旺、生意火,从而“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14、请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7)段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认为微笑是“可亲、可敬、可贺的”,请你分别解释“可亲”、“可敬”的原因。( 2 分)
可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读第(2 )段,仿照其中一种格式,再提出一个观点井展开论证。(3分)
徽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 (2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8 ----24题 (14分) (1)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军霸上—————— 将军约——————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2分)
①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选文后,请谈谈周亚夫是怎样一个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本段结尾文帝派使者“称谢”的话对刻画周亚夫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将军”李广也是汉代一位将军,《汉书》对他有如下的记载。请阅读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孝文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为郎,骑常侍。数从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
22.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
2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
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鉴赏 (6分)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 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 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 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 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娉婷:指美丽的弹筝女。②湘灵,用娥皇、女皇之典故。
25. 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上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下篇重在 写音乐,最后三小句意味深长,试作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50分)
(一)请以“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补全题目,自定立意。
2 不少于600字。
3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
( 二) 常言道:一句话,一辈子。智者和哲人的话,以他们的洞察力和智慧,时时警醒着你;父母和老师的话,以他们的期望与关爱,时时教诲着你;同学和朋友的话,以他们的理解和鼓励,时时感染着你… … 这些话,成为了你的座右铭,影响着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请你以“永远的座右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PAGE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