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8-01 11: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
  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长方形建筑物,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侬神庙。巴特农神庙是雅典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战火已经使得庙顶坍塌,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
★ 希腊巴特农神庙
导语激趣★ 古埃及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出现在公元二千年前,其雄伟壮丽的金字塔建筑象征着法老王灵魂不死。然而,拿破仑的炮火也曾给它以毁坏。导语激趣★ 罗马的斗兽场导语激趣★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导语激趣走近北京圆明园  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三园。园内珍藏着许多中外古今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瓷古玩。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导语激趣★古籍描写中的圆明园鸟瞰图导语激趣★人间仙境导语激趣★水城风光导语激趣★ 湖山秀美导语激趣浩然亭之秋夏溢狮子林雾绕仙山亭春临江南渔舟唱晚黄昏五孔桥会心桥之晨冰雪鉴碧亭福海远眺曾经仙境似的圆明园遗憾的是,这一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杰作,分别于1860年、1900年两次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他们野蛮地洗劫了北京城的同时,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英军在广州(1856)★ 英法联军攻击大沽炮台(1858)★英法联军进入紫禁城(1860)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圆明园残迹之一★圆明园残迹之二★圆明园残迹之三岁月抹不去的痕迹,孤独的历史巨人,民族耻辱的象征,它让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感到深深的震撼……断瓦残垣的警示   ——我们当自强!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福景外国语学校 程 征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圆明园的有关知识。
3、读一读,写一写(注音解词)
4、摘录作者赞美圆明园的句子。
5、摘录作者讽刺侵略者的句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1802──1885年)法国作家,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是流传到世界各国的宝贵文学遗产。
读一读,写一写
给予(jǐ)琉璃(liú)珐琅(fà) 箱箧 (qiè) 惊骇(hài) 晨曦 (xī) 瞥见(piē) 劫掠(lüè)
荡然无存: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眼花缭乱:眼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感到迷乱。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
整体感知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作者持什么立场态度?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动力难。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胸怀博大。请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画出来,看看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
请把信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画出来,看看有什么艺术效果.自主探究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 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 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再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再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
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 了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直接指斥和反语的方式,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品味语言方法指导:比较法 替换法
品味关键词 品味修辞效果
品味句子的深刻含义和特殊含义
品味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
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替换法是揣摩语言常用的方法。“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为,义正辞严,批判力强。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力强。 “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 事情。”(注意品味关键词) 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以极大的勇气,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公开指斥强盗政府。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法兰西政府入侵中国,掠夺、焚毁围明园,是卑劣的强盗行为,劣迹斑斑。“干干净净”是友爱、热爱和平、崇尚正义的意思。这个夙愿迟早会实现,但前提是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民族之林。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我们完全为雨果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要求:格式正确,观点鲜明,内容丰富,不少于400字。
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采用信的形式,写读后感)你对雨果观点如何评价?你对雨果产生了什么感情?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赃物归还中国,这夙愿怎样才能实现?中国当年被侵略补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雨果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雨果的评价对坚定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课堂小节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绚丽的一笔。 读了雨果的信,请你说一说、写一写1、雨果说,“岁月创造的一切属于人类。”你对人类文明的瑰宝遭到侵略战争的毁灭或损害有何感想?
2、你对法国作家雨果对本国政府侵略的辛辣嘲讽作何评价?
3、雨果盛赞中国是一个“超人的民族”,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4、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阅读探究(一)1、有两种性质的战争: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在英法联军和作者眼中,这次远征中国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2、找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句子。
3、“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对待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阅读探究(二)4、找出作者讽刺侵略者的句子。
5、“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