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推荐古诗词赏析 (32首)
一、(19)《观沧海》
1、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2.头两句“(观)”字统领全篇。三四句一个“何”,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作者(惊讶、赞美)的感情。
3、解词 : 临:登临 何:多么
4.中间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5.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每章都有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6.哪些诗句最能反映作者博大的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东临碣石”的目的是(以观沧海)
二、(20)《饮酒》
1、作者是(晋)代的(陶渊明 )
2.诗中的物我两忘、超然神韵的千古流传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指作者的隐居或田园,“真意”指人生的真谛或自然纯真的情趣。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四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家。
5、诗人归隐之后,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悠然自得 的 心境。 6、作者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秋季的傍晚,诗人徜徉在简陋的篱墙下,手捧摘来的盛开的菊花,无意间抬眼见到南山正掩映在夕阳之下,飞鸟相伴回巢,景象佳妙神奇,展现出一种宁静、自由、和谐的意境。 作者通过展现这样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归隐之后的那一份恬静、闲适、惬意的情怀以及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7、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诗中蕴藏的几幅图画?
远望南山图、徜徉篱下图、慢摘菊花图、飞鸟回巢图、晚霞掩映图、悠然自得图
8、诗中无一字写酒,无一笔画饮,为何题目为〈〈饮酒〉〉?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一首,题为“饮酒”,原序说这些诗都是醉后写的,所以总题为“饮酒”,其实,作者在饮酒之后,醉眼迷离,心中多少有些快意,暂时忘却并远离自己在现实中的烦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与大自然的纯洁、闲适、恬美融合在一起,眼睛里都是美的色彩、美的景物,山、鸟、花、霞、人交互相爱,亲切自然。
9、诗中问答妙趣盎然,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同样运用了设问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三、(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作者是(王勃)他和(骆宾王)、(卢照邻 )、(杨炯 )并称为“初唐四杰”。
2.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
A.城阕/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摸眼泪。
4.有唐代陆龟蒙的“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你会想到本诗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它一改过去送别诗中那样黯然消魂的情调,而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的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
6.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一扫离别怨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7.本诗中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意思相反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请你再写出任意的送别诗句。
例: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流马行处。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第(1)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2)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10.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宽阔豁达)的胸襟。
11.“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好在哪里?
[从长安城实际上望不见“五津”,这里是诗人的想象,它使人感到气象开阔。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送别,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四、(22)《次北固上下》
1、作者是唐代的诗人(王湾),“次”的意思是(驻扎 )
2.“风正一帆悬”的“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3.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4.赏析有误的一项( C )
A.这首诗既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潮平”与“一帆悬”既有实景之美,也有虚景之壮阔。
C.颈联写出风景极佳,万事万物十全十美。
D.本诗仍然是写景诗,就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可谓触景生情。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2)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五、(23)《使至塞上》
1、作者是唐代的(王维),苏轼评价其说“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全诗有三层意思:(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各用四个字概括] ,与题目紧紧相扣。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首联仅扣题目“使至塞上”四字,交代自己这次出使的任务是问边。
B.颔联既是虚写塞上秋景,也是以蓬雁自比,想象枯蓬,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天大雁南飞,常引起相思之愁。
C.颈联“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日之低,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描绘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尾联写途中得知君情,语透雄豪,显示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争的关心
D.本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但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象博大。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以垂直的孤烟衬托沙漠的寂静辽阔,茫茫无涯,以落日与淘淘黄河的奇妙组合极写边塞的荒凉,令人油然而生苍凉悲壮之情。
(2)这是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荒凉图景,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他们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3)对仗工整,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因此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
(4)这两句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5、颔联以征蓬归雁自比,即景设喻,表达出诗人怀念故乡、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6、诗人描写沿途风光时,写的有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表现出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特点。
7、诗中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问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六、(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是唐代(李白),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 ),“左迁”的意思是(贬官)
2.“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 春末夏初),又渲染了( 离恨伤感 )的气氛。
3.本诗中因构思奇特,感情深沉而流传千古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此诗首句写景,其作用是什么?
[诗人选取飘落的扬花和啼鸣的子规两种景物加以描绘,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5.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艺术特点。
[诗人通过丰富而奇妙的艺术想象,将月亮赋予人的情感色彩,将客观景物人格化,最终真切的表达了李白对友人诚挚的情谊]
6.说说你对三四句的理解。
[我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7.“明月”在古诗文中多指(思乡),你能再举出古诗文中含有“明月”的名句吗?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春风有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8.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9.诗中表达作者(深深的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10、请默写两句体现这位诗人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1、(1)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2)诗中写景的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中可知?
通过此景表达了人生的一种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七、(25)《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1、“垂钓碧溪” 和“乘舟梦日边”这两个典故分别指什么?用典的用意是什么?
答:“垂钓碧溪”指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垂钓。“乘舟梦日边”指传说伊尹受成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用典的用意是借古人的实力激励自己,表达自己对前途的信心。
2、以动作描写表现诗人内心极度悲愤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选诗的主旨是什么?
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苦闷的心情,同时表达诗人自强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4、选诗出自《 行路难 》,作者是李白,请再写一句最能体现诗人风格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2分)
5、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
⑴玉盘珍馐直万钱。( 夸张 )⑵多歧路,今安在?( 设问 )
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对偶 )
6、用原句填空:
⑴描写作者离京时内心苦闷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⑵反映朋友对诗人的深情厚意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⑶描写诗人对前途乐观自信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⑷描写诗人想到历史人物进而充满信心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⑸正面描写作者行路难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揭露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 B、表现诗人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
C、反映诗人在世路艰难中的痛苦和失望。D、表现诗人顽强坚持理想的品格。
八、(26)自背《望岳》
1、作者是唐代的杜甫,字子美。
2、首句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的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首联写远望中的山势。
3、“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造化钟神秀”写近望中的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
4、细望(凝望)之景的是(当胸生层云,决眦如归鸟)。
5、诗人以“望”为线索,从远望到近望,细望终止望而生情,写景抒怀,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全诗未着一“望”字又句句扣题。
6、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会想到本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诗中最后两句是千百年来众人皆诵的名句,请谈谈原因。
这两句诗富有哲理性,启迪性和象征意义。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 ,也反映了杜甫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气概,站的高,看的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这种理想 和壮志激励着历代一切力争上游的人们。
8、请从“钟”字入手,对“ 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九、(27)自背《春望》
1、作者是唐代的 杜甫
2、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C)
A首联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颔联意为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颈联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是抵得上万两黄金
D尾联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3、诗歌的体裁是五言律诗其中形象地表明作者忧思深重的句子是尾联。
4、这首诗以“安史之乱”为背景,通过荒城春望触景伤情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或感时伤别、忧国思亲的感情。
5、题目中“望”的具体内容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被后人称为千古名句的原因是什么
(1)拟人手法(2)含蓄未言时事则时可知矣(3)以花鸟可娱之物衬托诗人内心的忧伤痛苦。
7、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盛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 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
8、花和鸟本是人们喜爱之物作者却溅泪惊心 这样写是否不恰当,为什么?
答:恰当。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虽然面对美好的景物,也无法高兴起来,相反,它更增加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9、杜甫历来被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杜甫这两个称谓的理解。
答:杜甫历来被人尊为“诗圣”,是因为他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而且诗歌艺术质量上乘;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用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些都可以从这首短短的《春望》中得到表现。
十、(28)阅读唐代杜甫的古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高者挂卷长林梢: ⑵唇焦口燥呼不得:
⑶秋天漠漠向昏黑: ⑷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对这首诗的有关语句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议论)
B、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叙事)
C、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景)
D、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情)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节所写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4、试分析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原因。
5、第三节“ ”一句诗与第一节秋风所破屋的内容上联系很紧密。
6、“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丧乱”指的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7、说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独”的思想内涵。
8、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9、诗歌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境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答:“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了秋风之肆虐;
“飞”、“渡”、“洒”、“挂”、“飘转”等词写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
文写屋漏遇雨自己境遇之惨蓄势。
10、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他却反常态只写了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十一、(29)自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作者是唐代的边塞诗人岑参。
2、全诗贯穿着一条明显的叙事线索:开始写胡天飞雪的图景,接着写中军帐里的告别宴会,最后写轮台东门送别的情形。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更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3、前十句写漫天大雪中边地的壮丽景色,紧扣诗题中的“白雪歌”三字,为送别作铺垫;后八句写送别友人的情形,紧扣诗题中的“送武判官归京”六个字,一边叙事,一边抒情。
4、理解填空:
1 咏雪的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以夸张的手法,承上启下,写出了诗人豪放的情怀和惆怅的思绪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 既是景语,也是情语,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仍伫立远望,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心情,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流马行处。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描写了怎样的雪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所写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固然有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更多的则是渲染雪中的奇寒、愁云的惨淡。
全诗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6、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雪花给树木披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万树的梨花。
7、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⑴写雪后美景。“忽”字不仅写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⑵以春花喻冬雪,形象贴切,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
⑶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表现出诗人乐观、开朗的性格。
十二、(30)自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作者是唐代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2、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
3、由朱自清《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会想到本诗最精彩的一句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体现了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色特点。
4、后两句从写景转入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了早春的可爱。
十三、(31)自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作者唐代刘禹锡,乐天指白居易“酬”的意思是答谢。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3、第(3)句引用 典故表达了诗人 第(4)句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认为他能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5、烂柯人原指晋人王质,这里指作者自己。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的打击,长期被贬异地的愤懑及自我解脱之情。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十四、(32) 自背《观刈麦》
1、作者是唐代的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2、贫妇拾麦的目的是 拾此充饥肠。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 。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
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E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和贫妇人悲惨处境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自始至终洋溢于字里行间,自然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诗人最后的慨叹更引人深思。
4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悲惨艰辛的诗,请你再背默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十五、(33)《钱塘湖春行》
1、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
2、从诗中的初、早、新、才清晰的看出时令是早春。
3、“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句一句一景,依次是春水初平、早莺争树、新燕啄泥、草没马蹄。
4、色彩美是本诗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绿杨荫”、“白沙堤”以外,你还能从本诗中读出哪些色彩?
答:碧水、白云、黄莺、紫燕、红艳的花、嫩绿的草。
5、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 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春景。
D、 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等是 美不胜收。
十六、(34)自背《雁门太守行》
1、作者是唐代的李贺
2、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就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其中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4、颈联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的刺客荆轲的《易水歌》。
5、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的燕昭王所筑,引用这个典故,作用是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5、赏析有误的一个是( D )
A、前四句写日落前景象,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一死报效朝廷。
B、这首诗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点染以“金鳞、胭脂、红旗、黄金台、玉龙”,画面色彩斑斓,用浓墨重彩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
C、这首诗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藩镇割据势力之间的长期战争,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军官将士们坚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调,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D、诗中只写了三个画面,先写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接着写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最后写中夜,写出唐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反映了战争的艰苦性。
6、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所说的“报君”、“为君死”跟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有着本质的区别,“君”这是中央集权的象征,“为君死”即为维护中央集权战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句也可算得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了。
十七、(35)自背《赤壁》
1、 作者是唐代的杜牧。
2、 诗的前四句写兴感之由,从折戟写起,以次引出对历史的慨叹,后四句是议论感慨,表达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3、 作者借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表达自己的感慨,写二乔的命运的目的是“二乔”在这里的形象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两位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深刻警策,也是借古喻今,告戒当朝统治者要励精图治,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4、 请写出东、南、西、北风的诗句。
(1)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2) 古道西风瘦马。(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 想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十八、(36)阅读唐代杜牧的古诗词《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作者是唐代的杜牧。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连用两个“笼”字突出了水边夜色的 迷离冷寂 特点。
3、“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答: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景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的意态,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迷离冷寂的景色特点。
4、“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答:形象的表达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也蕴涵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5、本诗的三四句是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吗?为什么?
答:表面上是,实则批评那些一味沉醉于靡靡之音不知亡国恨的达官贵人。
6、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十九、 (37)《夜雨寄北》:
1、 作者上唐代的李商隐。
2、 本诗虚实相配,前两句实情实景,后两句诗人想象亲人团聚情景,来反衬今日的愁苦,极有感染力。
3、 本诗回环往复,跨越时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期”、“巴山夜雨”上,把今日此时此地此景,与他日彼时彼地彼景交织起来,构思极为巧妙。
4、 第一句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5、“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实写),后一个是将来回味的夜雨,时空交错,回环往复,缠绵曲折。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活化出的成语是“剪烛西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想象将来与友人相聚,共剪烛于西窗之下,向友人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友人的情景,诗人的感情中,今日的愁苦里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
7、“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达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二十、(38)《无题》
A、 1、作者是唐代李商隐。
B、 2、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C、 3、选择有误的一个是( C )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4、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相征爱情;而死泪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5、 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
“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相见难,第二个“难”是见后难舍难分,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身意厚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 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 ,“泪始干”隐喻 相思之泪 ,后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
母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二一、(39)《相见欢》
1、作者是唐代的李煜。
2、词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西楼,时间是夜晚,季节是秋天,写景简洁而有序,“月如钩,”写仰望之景,天空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俯视之景,地面之景,
3、“剪不断,理还乱”,在本诗比喻什么?现在人们用它比喻什么?
答: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纷繁难解,现在人们常用之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怎样的感受?
答:表达诗人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是饱含辛酸,极其痛苦的伤心之论。
二二、(40)、阅读下面古诗《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政治家、文学家,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是《岳阳楼记》。
2、这首词的上片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暗示出将士们的 之情;下片着重写边关将士生活的 以及思乡报国的感情。
3、由“长烟落日孤城闭”你会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大漠古烟直, 长河落日圆”。另外再写出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境相近的一句唐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答: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5、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为主,着力渲染边塞景色的 ,尤其是一个“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 孤寂、荒凉 ;下片以抒情为主,其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戍边将士的 。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 的矛盾心理。(2分)
6、用“/”划出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1分)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7、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
A、浊酒/一杯/家/万里 B、燕然/未勒/归/无计
C、羌管/悠悠/霜满/地 D、将军/白发/征夫/泪
8、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燕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起”。
C、这首词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壮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9、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衡阳燕去无留意”是说衡阳的大雁不留意地离开了,可边防军人没有走,他们坚守在边关。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但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人”包括全体边防将士,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因为久戍边地,也不免留下了思乡的泪。
D、诵读这首词,我们感觉到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一种悲壮的英雄气概感染着我们,这就是作家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10、试分析评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守边将士思念家乡亲人是人之常情,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塞军人的内心情感,真实合理。但抗敌大功尚未完成,回家的事也就不能去计议了,这突出表现了他们以天下为先、以国事为重的胸襟。
二三、(41)阅读宋代晏殊的古诗词《浣溪沙》,回答问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至少写出两句。)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落寞孤独 。
3、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已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社会人生中的无法言语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自得的奇偶佳联,通去人在花开花落、燕去燕来中衰老,表达对 时光流逝 的慷慨(感叹)。
5、苏轼也曾在《浣溪沙》中写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从词的创作风格来讲,苏轼是 豪放 派代表,而晏殊是 婉约派代表。
7、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⑴“新”与“旧”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对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⑵“去”与“来”的对比。好处:“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抒发了惜春伤时之情。
8、“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既是写景,也是词人心情的反映。于是借景抒情,形象生动地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怅惘,抒发了不尽的幽思与愁苦;同时,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处有虚,蕴涵哲理,它所包含的哲理是什么?
答:时光流逝,人事无常。
10、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答:从“去年天气”、“旧”、“几时回”等字眼看表明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11、这首词通篇写景,但字字皆情,这种情似乎又难以确指,根据你的体会,你认为词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1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谈谈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答:主要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作者借助夕阳西下、花落、归雁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向我们倾诉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同时,也有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表现作者对岁月和生命的珍惜。景与情自然结合,浑然一体。
二四、(42)《登飞来峰》
1.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2这首诗是写景诗,但通过景物的描写却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
3“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诗中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不畏”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4.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寓抽象事理于具体形象之中,这样写形象生动。)
5.这首诗后两句仅仅是自然现象吗?
(不是,表面写自然现象,实则指社会现象,作者表现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碍)
6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是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等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7.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既是眼前实景,又借景来议论抒情。
(2)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广阔胸襟。
(3)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只要我在政治上能高瞻远瞩,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就不怕一切奸佞之徒的阻碍,我的远大政治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5)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二五、(43) 阅读宋代苏轼的古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1、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2、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 亲射虎,看孙郎。 ,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作者在本词中使用了“孙郎射虎”、“冯唐持节”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
孙郎射虎: 以孙权自喻,显示自己 过人的胆略与勇气。
冯唐持节: 希望朝廷召回自己,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
4、词中对出猎场面的描写,突出词人何种形象?
答:这首词写出猎,场面壮阔,气氛紧张而热烈,表达出词人狂放快意的情怀。
6、 从词风上看,本词属于豪放派,你感到这首词就这一点看体现在哪里?
答:这首词写出猎场面,激动人心,全词感情豪壮高昂,音调激越铿锵。
二六、(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作者是(宋)代的苏轼,与(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达了诗人强烈(思念亲人),却有不能相间的(无奈和痛苦)。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豁达的胸襟);体现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怀子由”表达诗人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词中代表实景景物的词语有(明月、酒、青天、风、朱阁、绮户),虚景是(宫阙)
6.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事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7.赏析有误的一项(B)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诗,“子由”指其弟苏辙 。
B.全诗的基调是伤感的,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C.上阕写(月下饮酒),下阕写(对月怀人)。
D.全诗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赏析“起舞弄清影”中“弄”字好在哪里?
(表现舞姿不断的变化,使人联想到动作的美妙)
二七(45)《游山西村》
1.作者是(宋)代的(陆游)
2.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3.这首诗写出了(农村淳朴民风)。
4.首联是作者对(淳朴民风)的赞美,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游览之地的恋恋不舍。
5.该诗那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产生 许多希望,蕴涵人生哲理,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二八、(46)阅读古诗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①五十弦翻塞外声 翻:奏 ④点兵:检阅军队
②沙场秋点兵 沙场:战场 ⑤马作的卢飞快:作:像
③可怜白发生 可怜:可惜
⑥八百里分麾下炙 八百里:牛 炙:烤肉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而醉,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梦回吹角连营”和“八百里分麾下炙”写一望无际的军营连着军营,处处炊烟烤牛肉,极言兵力的强大,军威大振。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义军的所向披靡。
D、“可怜白发生”从梦中回到现实,与前面九句形成强烈地对比,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和作者痛苦无奈的感情。
3、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4、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1分)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5、“赋壮词”即创作一首表达雄心壮志的词。
6、“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事”指恢复中原等大事(统一祖国大业)。
7、“可怜白发生”表现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和遗憾的思想感情。
8、上阕的“吹角连营”与下阕的“霹雳弦惊”描绘了规模宏大、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9、对这首词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辛弃疾写这首“壮词”寄给陈亮,既是对好友的困顿不得志表示慰藉,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词人从乐曲的演奏中,听到的却是沙场校阅的军声,这是何等感人的爱国激情啊!
C、词人只是在梦里重现抗金杀敌的场面,醒后便忘却了。
D、这首词通过了酒醒梦回后的追忆,极写对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活的向往,景象雄阔,笔墨酣畅。
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表达了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11、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说说理由。(C)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D、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理由:A、B、D可以看作豪放派风格,与战争、军事、杀敌有关;而C项属于婉约派风格,是表达思念之情。
12、这首词写的是军营生活。“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则写出了作战的目的和作战的理想。“了却君王天下事”一句,词人“了却君王”的“事”是指统一祖国的大业。
13、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破阵子”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的抗金壮志。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末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遗憾的思想感情。
14、辛弃疾说这首词是“赋壮词”,试结合词的内容,从题材或思想感情或语言风格等方面说一说其“壮”在何处。
答: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是“赋壮词”。
二九、(47)《过零丁洋》
1.作者是(宋)朝的(文天祥)。
2.文天祥从起兵抗元到被俘已经过了四年,这从诗中(干戈寥落四周星)可以看出来,包含了作者多少的(辛酸和遗憾)。
3.巧借两个情感色彩的地方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句,这两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颔联以形象的(比喻)修辞手法表现宋朝国事危亡和个人身世坎坷,用“风飘絮”来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三字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这两句写出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
5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已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6.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这两句直抒胸臆,以死明志,表现自己坚决抗元决不投降的决心。+
(2)这两句激情慷慨的诗句,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这两句诗既是诗人伟大民族气节的写照,也是对历史上一切有气节的人的赞美。
(4)全诗以这两句作结,使本诗的主旨得以高度升华,使本诗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5)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忠心报国,为过捐躯的决心,显示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十、(48)阅读的古诗词《天净沙·秋思》,按要求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作者是元代的散曲家马致远。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深秋晚景图
1、 前三句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4、“夕阳”照应上文中的“昏”字,见此情此景,自然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5、最后两句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6、本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突出了景色的 萧索、凄清 ,诗中 枯、老、昏、古、西风、夕阳 (不少于三个)等字暗合了这种景色的基调。
7、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天涯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8、除了“夕阳西下”,词中点明时间的词语还有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等。(答出三个即可)
9、“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看似恬静明丽,与上下句凄凉意境迥异,其实,它更能反映诗人的浓浓乡愁。为什么?
答:因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虽美,但却更能使游子想起自己的羁旅生活,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样以乐景写愁,表达效果则更好。
三一、(49)自背《山坡羊·潼关怀古》
1、作者是元代的散曲家张养浩。
2、理解填空:
①战争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景象的句子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②以警句的形式道出全文主旨,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罪恶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怒”用的好吗?为什么?
答:好。“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用拟人手法,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咆哮发怒,如人生气,尽显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5、这首曲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万口传诵的千古名句,它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规律?
答:在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生活。
三二、(50)阅读古诗《己亥杂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⑴本诗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的作品,体裁是 七言绝句 。(1分)
⑵ 诗歌首句用“浩荡”来修饰“离愁”,用“ 白日斜 ”来烘托映衬“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南归的心情是极度痛苦的。(1分)
⑶诗歌前两句既有 离别 的忧伤,又有回归的喜悦,在无限感慨中表现豪放洒脱的气概。(1分)
⑷诗歌后两句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表达了作者 为国家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的高贵品质。(1分)
⑸《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