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说课稿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散步》。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我充满情感导入新课的: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温暖的家。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讲诉时荧幕出示课题作者并配乐《让爱住我家》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设置情境。这样的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又给课堂定下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整体感知,怀着真情读
我让学生首先走进字词认识作者,巩固“双基”。接着怀着真情读课文,并设计一道问题“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通过朗读思考,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学生在下面先自由朗读,然后小组推选代表选择喜欢段落朗读进行小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通过朗读思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
三、师生互动,带着真情品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让学生再次速读课文设计问题:
1、“我”为何要出来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又是如何解决这矛盾的?
2、体现了我对母亲和我的母亲对孙子怎样的感情?
3、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哪条小路的?
4、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真情品读课文,学生通过对问题思考,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在回答第四道问题时,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我在预设时设计让学生反复读、品味,鼓励他们对发表独特见解,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同时我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初步挖掘出课文的主旨。
四、探究合作,赏读一些美句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分四人小组合作,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圈画出写景的句子 传情的句子、对称的句式,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学习本文运用语言的方法。在探讨这问题时,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提出质疑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体会它们的对称美。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文章语言特点。
五、做出假设,感悟一种亲情
这一环节我做出下面假设: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这样的假设让学生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品味文章的意境,逐步领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学生对假设做出的结论文章的主旨便已跃然纸上,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挖掘主旨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感悟,涌动真情说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1、趣味说话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带你出去散步的事呢?请你学学老人的口气说出老人当时的真切感受。
2、讲一段你看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亲情故事。分别3-4人说。
3、荧幕出示: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节选部分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学生齐读,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让学生倾吐自己的心声,使“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再次升华,引导学生联想回忆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情感都是在细小事情上体现出来的。
七、升华主旨,充满真情写
通过上述环节的设计,课堂气氛已经达到高潮,教师在学生对情感急于表述的情况下,布置作业让学生充满真情写。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不是有那么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吗,它唱出了父母的辛劳,也唱出了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一份孝心。请你们以“我爱我家”为题,讲述家庭生活中表现浓浓亲情的故事,抒发你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
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再一次升华,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品味感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八、总结课文
在总结课文这个环节,我说出本课学习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九、板书设计
我这节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23、《散步》
儿子 母亲
爱护 责 尊敬
任
“我”和妻子
本课的板书,我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