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人生

文档属性

名称 巴金的人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1-16 20: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巴金的人生
巴金的人生巴金是1928年写《灭亡》时的笔名1907年全家福。左三为怀抱巴金的外婆,右三是巴金的母亲。巴金,生于1904年11月25日,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曾于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此后的50余年中,先后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 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1984年10月,接受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沉痛悼念文学巨匠巴金巴金遗体告别仪式于2005年10月24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生前好友、上千群众为巴老送别,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送花圈。 鲁迅在三十年代曾说: “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是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巴金的名言 是什么东西把我养育大?首先在我头脑里浮动的就是一个“爱”字。父母的爱,骨肉的爱,人间的爱,家庭生活的温暖。我的确是一个被人爱着的孩子。……我爱着一切的生物,我愿意擦干每张脸上的眼泪;我希望看见幸福的微笑挂在每个人的嘴边。
我的生命大概不会很长久吧。然而在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和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盏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有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旧家庭给我留下的阴影扫除了的也是它。
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随着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无论大小,我都会感到喜悦。
我对人世还不能没有留恋。牵系着我的心的是友情,因为我有无数散处在各地的朋友。
我常说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灯。
文坛巨匠,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 1934年摄于上海寓所巴金的创作动机与其人格:潜意识中理想的自我:
“憎恨黑暗,反抗现实,献身事业”的热血革命青年(大家族的出身、对下层人的深切同情和无政府主义的感染)
2.巴金的个性:生性忧郁,讷于言、慎于行。
决定了巴金无法像无政府主义者那样投身到激进的社会运动中去,只有呆在狭小的书斋内用笔来发泄自己的怒火和悲愤之情。
3.巴金的创作成功是人格分裂的结果。
巴金写作是为了宣泄心中的热情,却导致了他的成功,被奉为青年的偶像。

“巴金的痛苦就是巴金的魅力,巴金的失败就是巴金的成功。”
——陈思和
巴金创作的分期:青春激情期:
二、三十年代,以《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为代表;
2. 现实沉思期:
四十年代以《憩园》《第四病室》《寒夜》为代表;
3. 忏悔反思期:
80年代初《随想录》,95年后的《再思录》为代表。
《日》主题《日》,不直接写太阳,而赞美扑向灯火的飞蛾,渴死旸谷的夸父,表达了作者要给“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带来“光和热”,要像飞蛾那样“轰轰烈烈的死”的浪漫情怀。这里作者要表达的是,对光和热的赞美。作者写《日》,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抗日将士为国捐躯。《月》主题《月》,集中体现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笔下的月,只觉冷光扑面。一个人在月光下踱步,孤寂清冷。这正反衬出巴金对光和热的渴求。尔后,写到了“姮娥奔月”。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其目的仍是追求光和热。可以说,飞蛾、夸父和姮娥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