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8-01 11:27:00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相关背景:
1850—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侵略战争,1858年5月攻陷大沽炮台,同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8月攻陷大沽,进占天津,直攻北京,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焚掠圆明园,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他们野蛮地洗劫了北京城的同时,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北京的圆明园
岁月抹不去
的痕迹,孤独
的历史巨人,
民族耻辱的象
征,让每一个
中华民族的子
孙感到深深的
震撼……惊骇hài 瞥见piē 箱箧qiè 制裁cái
赃物zānɡ 晨曦xī 给予jǐ 洗劫jié
野蛮mán 琉璃liúlí读一读,写一写作者简介课文解读思想感情问题探究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由于政治和文学方面的贡献突出,在法国有很高的威望。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
作家简介 雨果生于法国东部贝桑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母亲是保皇主义者,少年时期的雨果受母亲影响较大。雨果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1820~1827年为第一阶段。这时期他政治上保守,文学上受古典主义影响较深,他曾在《颂歌集》中公开表示拥护波旁王朝。1827~1848年是第二阶段。这时期他写有剧本《克伦威尔》和《爱尔那尼》,还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48~1885是第三阶段。这时期一直坚持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斗争,他写政治讽刺小册子和政治刺诗,猛烈抨击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
贯穿他一生活动
和创作的主导思
想是人道主义、
反对暴力、以爱
制“恶”。代表作
是:《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
界》等长篇小说整体感知问题解决描述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
主 要 内 容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问 题 解 决1.雨果是怎样描述圆明园的?蕴含了怎样的感情?2.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总评 : “世界奇迹”分说与巴特农神庙比较具体讲述园中之物概述耗费劳动之巨总述:亚洲文明杰作圆 明 园充满赞美之情赞美圆明园“世界奇迹”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具体讲述园中之物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概括具 体概括哭泣的圆明园 完 整 目 睹 过 圆 明 园 的 西 方 人 把 她 称 为 “万 园 之 园”, 意 为 什 么 样 式 的 园 林 这 里 都 有。 的 确, 如 果 今 天 还 和 140 年 前 一 样 , 这 座 超 巨 型 园 林 就 是 当 之 无 愧 的 “世 界 园 林 之 王” 了。
圆 明 园 由 圆 明、 长 春、 绮 春 三 圆 组 成, 总 面 积 达 350公 顷。 它 的 陆 上 建 筑 面 积 和 故 宫 一 样 大, 水 域 面 积 又 等 于 一 个 颐 和 园。
圆 明 园 的 南 部 为 朝 庭 区, 是 皇 帝 处 理公 务 之 所。其 余 地 区 则 分 布 着 40 个 景 区,其 中 有50多 处 景 点 直接 模 仿 外 地 的 名 园 胜 景, 如 杭 州 西 湖 十 景, 不 仅 模 仿 建 筑, 连 名 字 也 照 搬 过 来 更 有 趣 的 是, 圆 明 园 中 还 建 有 西 式 园 林 景 区。 最 有 名 的 “观 水 法”, 是 一 座 西 洋 喷 泉, 还 有 万 花 阵 迷 宫 以 及 西 洋 楼 等 , 都 具 有 意 大 利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的 风 格。 在 方 河 里 还 有 一 个 威 尼 斯 城 模 型, 皇 帝 坐 在 岸 边 山 上 便 可 欣 赏 万 里- 之 外 的 “水 城 风 光”。 圆 明 园 还 是 一 座 珍 宝 馆, 里 面藏 有 名 人 字 画、 秘 府 典 籍、 钟 鼎 宝
器、 金 银 珠 宝 和 稀 世 文 物, 集 中 了 古 代 文 化 的 精 华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讽刺劫掠者谴责巴特农神庙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长方形建筑物,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侬神庙。巴特农神庙是雅典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
这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战火已经使得庙顶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金字塔 埃及是一个极稳定与保守的文明,埃及建筑中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金字塔,金字塔出现在公元二千年前,除技术和材料外,其严密的奴隶制度以及将法老王视为神祉的化身,并相信灵魂不灭,因而造就了伟大的金字塔。然而,拿破仑的炮火也曾给它以毁坏。 法国的巴黎圣母 院罗马的斗兽场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整体把握:
世界奇迹圆明园[文明]
征求意见 全部赞誉
给予赞誉
两个强盗洗劫[野蛮] [谴责]
反语
雨果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充分表现了 他的正直、公正、人道、
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
民族主义情结,以及胸
怀博大。思想感情
雨果在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使用了很多像“漂亮” “丰功伟绩” “收获巨大” “文明人”等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问题研讨 巴特勒等人期待雨果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怒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1861年2月23日至4月10日,拿破仑三世公然将抢来的园明园文物在当时的王宫展出。雨果称之为“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雨果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文物是“富丽堂皇的破烂”? 圆明园的物品虽然是富丽堂皇的,但强盗的行径是丑恶的,把抢来的东西拿来展览就像展览毫无价值的“破烂” 。问题研讨 读了本文之后,你对雨果这位作家有了怎样的认识?请作出你的评价。 —他是一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1.中国当年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失去了圆明园,我们教训惨痛,对于身边的文化遗产,我们该拿出哪些行动来保护?
3.文化与艺术有国界吗?
4.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历史?深层反思
岁月抹不去的痕迹,孤独的历史巨人,民族耻辱的象征,让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感到深深的震撼…… 听读下面的文章《圆明园
的哭泣》,说说我们应该怎样
对待历史。联系实际谈感想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蹫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时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断瓦残垣的警示 ——落后就要挨打!断壁残垣的警示 ——我们当自强! 作业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要求:格式正确,观点鲜明,内容丰富,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