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银川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1-24 21: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银川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
语文期末检测试卷(苏教版)
温馨提示:1、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们一定有许多收获吧。请你认真读题、仔细答卷。
2、试卷总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分4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卷面分 总分 评卷人
得 分
1、 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湍急 憧憬 茅塞顿开
B 惊羡 荟萃 沸沸扬扬
C 折叠 凫水 孜孜不倦
D 霎眼 契而不舍 闲情逸致
2.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委我于心(储积) 惆怅(伤感)
B 茅塞顿开(忽然) 闲情逸致(情趣)
C 千里共婵娟(春秋时的女作家) 凫水(游)
D 憧憬(向往) 温故而知新(复习)
3.背诵、默写(10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
② ,不知道秋思落谁家?
③ ,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④先自度其足, 。
⑤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
⑥古今诗词中,描写“雨”和“雪”的诗句很多,请任选其一,写出相连的两句。
, 。
4.《“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作者是 ,该作者的代表作是 。
《繁星》的作者是 原名 。(2分)
5.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把下面诗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分)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6.请你概括下面这幅漫画所揭示的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2分)
7.七年级一班要举行诗歌朗诵会,邀请学校团委书记张老师参加,邀请张老师时,下面几种说法比较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你可一定要来啊 B、欢迎不吝赐教
C、恭候大驾光临 D、请您亲临指导
8.名著阅读填空(2分)
A.汤姆·索亚是一个正直、勇敢、纯洁、真诚的男孩,这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图画。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
B.他是梁山泊的军师,足智多谋,在108条好汉中排名第三,这个人是 。
9.综合实践考查(3分)
学习语文,应密切关注生活。近年来,一些词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新的内涵。
A.写出下列词语派生出来的新含义
绿色通道
绿色食品
B.举出一个你所知道的有新含义的词语,并写出它的含义
2、 阅读(39分)
(一)(12分) 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0.你观察过小草的生长吗?文中运用“偷偷地”“钻”这两个词好在哪里?(2分)
11.“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自志南的《绝句》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
风”,本文的作者引用它是想把文章引入一个什么样的意境?(2分)
12.树上写了三种花,由虚到实。请问:由春花联想到了什么?这中写法的好处是什么?(3分)
13.野花遍地,杂样繁多,文章把野花写活了。请你谈谈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美的?(2分)
14.这篇作品作为经典一直被保留在初中教材里,前面把春渲染到了极致,品味它的语言,就好像真正徜徉在美的画卷中。请把你看到的美景写下来,不少于50字。(3分)
(二)(13分) 心灵 桥梁
心灵多种样 有一座桥梁
有的像花 它有时很短
阳光下欣欣绽放 它有时很长
有的像泉水
从深山幽谷 莫问为什么
流向四方 面对别人的苦难
会哭泣悲伤
各自的心灵 莫问为什么
也曾在一些场合 痛饮别人的欢乐
被扭曲、被损伤 像美酒琼浆
当黑夜望不见
连小孩走路 心灵与心灵之间
也得要拐杖 有一座桥梁
虽然它有时很短
心灵与心灵之间 有时又很长
15.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是什么吗?(2分)
16.正如诗人所说,心灵多种样,你对“心灵”的理解是怎样的呢?试依照诗句
的形式,写出自己的理解。(2分)
有的像 ,
17.这首诗的诗句不但优美,而且非常有哲理,请摘录出你欣赏的诗句,并分析
出其中的哲理。(3分)
美句摘录:
哲思感悟:
18.本诗的一、二两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修辞手法:
作用分析:
19.阅读相关材料,探究思考。(3分)
有一天,教授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要喊?”所有学生都想了很久,但没有一个答案让教授满意。
最后教授解释说:“当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而为了掩盖当中的
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要喊起来,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喊声更大……”
品读《心灵 桥梁》,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如何才能让心灵与
心灵之间的距离最短?
(三)(14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 , ,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0.三峡 、 和 的总称。(1分)
21.填补原文空白。(2分)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
2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4.文段分别写了三峡哪些季节的景致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3分)
_
_
25.最后引用渔者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2分)

三、作文(50分)
题目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它是一片毫不起眼的叶子。整整一个夏天,它以自己的本色隐没于大树的盛装之中,给炎
热的日子平添上一抹绿意。可是,如今秋天到了,在瑟瑟风中,它日渐干枯,模样也变得愈来愈难看了。
终于有一天,它从高高的枝头飘落到了地上。那一刻,它不由得发出最后一声叹息:“唉,可悲的命呀,现在我一无用处了!”
恰好那时,一只小虫子经过,看到面前的落叶,二话不说,就钻到了它的下面。“多厚实的被子!”小虫子发出由衷的赞叹,“这一冬天不用发愁了,到时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
题目二;
世界上最美的是
要求:
1.从上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作;
2.文题一的题目自拟,文题二需要补齐后再写;
3.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4.字数不少于500。
银川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参考答案(苏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
1、D 2、C 3、略 4、雨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巴金 李尧棠
5、略 6、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他们不惜辛苦为孩子铺路。 也可理解为教育的不当,父母错误的爱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走了一条弯路。 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在铺好的路上背负着沉重的书包,他非常痛苦。
7、D 8、马克·吐温 吴用 9、A绿色通道:绿色是指安全、快捷、畅通 绿色食品:绿色是指无公害、无污染 B举例:黑马,比喻在比赛或选举中,出人意料获胜的竞争者。
二、阅读
(一)10、好在细腻地描写了小草的成长,逼真地写出了小草想捉迷藏似的和你在玩。
11、引入到触觉、嗅觉、听觉的春风中来,像母亲的抚摸,闻到了个中气味,听到了大自然
的宛唱。 12、联想到了果实。先写三种花争相斗艳,把花写活了,再写花朵之多,颜色
之美,最后写花味,虚实结合,情趣盎然。 13、“遍地”指数量多,“杂样”指种类丰富,
通过比喻和拟人,把眉目传情的野花写活了。 14、略
(二)15、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与关爱。 16、像美酒,精心窖藏,醇香绵长。 17、略
18、对比,通过对比表明心灵多种多样,心灵与心灵之间需要“桥梁”。
19、要宽以待人,结合本诗的主旨理解他人、关爱他人,作出具体的回答即可。
(三)20、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21、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22、(1)真(或实在) (2)寂静 (3)连续 (4)快 23、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24、夏、春冬、秋。 ①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③秋季:林寒涧肃
25、是对前文写景的补充,借渔歌更加突出三峡秋季凄凉、哀伤的气氛
三、作文 略
县 区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线


线
姓 名
班 级
学 校
县 区
PAGE
七年级语文(苏教版)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