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命题原则.doc[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6年高考命题原则.doc[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06-03-23 09: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6 年 高 考 命 题 原 则
一、命 题 原 则
1、高考英语试卷中的语言运用题,在命制中应该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并尽可能不 同的情景中运用
语言交际行为自然需要有交际情景。凭空让考生写一个没有交际意图的题目,如:MY SCHOOL就不符合这个原则。如果需要以此为题目,也应该说明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目的、写给谁看,例如,为来校参观的外宾写一段学校简介,或给已通信若干次的外国笔友写一封信。这两者虽然都是讲自己的学校,但写起来的文体、语气、选择的具体内容都会有所不同。
此外,情景还必须符合实际。比如上面所说的MY SCHOOL这样的题目就不可能是为自己班的墙报写的稿子或给自己的同学写的信,因为自己的学校对同学而言,不可能有什么值得讲的未知情况。如果试题给的是一个脱离实际的情景,考生就不知道如何决定应该写什么和如何写。
另外,所提供的情景必须尽可能多种多样。例如考阅读理解,应该在时间和空间允许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和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
(2)语言必须适合于具体的交际行为:语言适宜性
语言交际行为所用的语言除了需要语音、语法、词汇正确外,还要适合于具体的交际行为,也就是适合于情景、时间、地点、身份、交际目的等。
当然,语言适宜性的要求也有高低和难易之分。不应该要求考生像外交家或文学家那样,看懂外交文件或文学作品。高考英语试卷对语言适宜性的要求,只是最基本、最普通、最初级的要求。中学英语课本中的语音、语法、词汇,除非不拿到实际中去用,否则必须遵循这些基本的适宜性的要求。
(3)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交际目的
语言交际行为考查的焦点应当是:是否达到交际目的。这体现于命题,也体现于评分(主观题的评分)。例如阅读理解题,如果是读新闻,主要目的是获取事实性信息。命题也就应该抓住主要的事实性信息来提问,如在何时、何地对何人发生了何种事件等。如果是读笑话,应该是领会其可笑之点,才算是达到了交际目的。如果试题问了很多枝节问题,却没有问到可笑之处,就等于没有考出作题者是否读懂了这段故事,也就是没有考出是否达到交际目的。
(4)语言交际行为除了需要语言能力外,还需要一些其他的交际能力
语言交际行为既然需要一些语言能力之外的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行为考试自然应当在考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考这些交际能力。然而,这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考语言就该只考语言,也就是只考语音、语法、词汇,就不该考不属于语音、语法、词汇的东西。当然,如果开宗明义地讲,这个考试只考语言知识,理所当然应当只考语音、语法、词汇。但是,如果声称要考语言运用,那么情况就不相同了。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即使是最简单的,都必然牵扯到语言能力之外的交际能力的运用。比如别人对你说“How are you ”你该怎么回答?这绝不是仅仅知道语音、语法、词汇就能解决的。所以,语言运用从来就没有不需借助语言能力之外的交际能力。只不过所借助的其他交际能力有复杂的、有简单的,有种种不同而已。高考英语试卷运用题中要求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之外的交际能力,都是最普通的交际行为所必需的、最基本的交际能力。这种能力都是考生已经具有的,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只顾教语言知识,而忽视了去激活这些能力。
2、高考英语试卷知识题的命题,一般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保证覆盖面要广
考查英语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基础知识;范围不超出我国中学通用的英语课本,题量尽可能大,覆盖面尽可能宽。
(2)尽可能增加综合化的因素
为了保证题量和覆盖面,语言知识题一般以单项形式为主,但应尽量避免全部采用单项形式,应该采用一些综合题,如完形填空题。即使是单项形式的试题也应该努力加进一些兼考词汇和语法的因素。
(3)尽可能增加语境化的因素
高考英语试卷的语言知识题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加入一些语境化的因素。如,完形填空题和短文改错题本身就是有上下文的语篇。具体命题时,要尽可能多问需联系上下文考虑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如果虽有上下文,但可以在句子范围内找出答案,就失去了语境的意义了。
二、能 力 要 求
“掌握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与读是吸收的技能,说与写是表达的技能。只有在大量吸收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表达技能。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意愿的过程中才能培养交流的能力。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手段。只有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语言技能与综合运用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
“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个项目。语言知识是语言整体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基础。”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新思路”的这一要求,高考应该着力检测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亦应该检查其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鉴于难以对“说”这一技能进行大规模的检测,目前“口语”测试仍然由各省单独掌握,仅在外语类考生中进行。
因此,目前的高考英语试卷由听力、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四部分组成。下面,将逐一分析每一部分各个大题的考查要点,并适当讨论备考和应试所应注意的事项。
1、听力
听力是与外国人直接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能力。该部分要求考生能够听懂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简短独白和对话。下面,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考生应该掌握的听力微技能(microskills)为线索分析一下听力部分对考的具体要求。
(1)理解主旨、要义
任何一段对话或独白总会围绕一个主旨或者一个中心思想展开。有时,主旨和要义会比较明确;有时则会贯穿整个对话或独白,需考生自己去归纳、概括。
(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为了说明和解释主旨,对话或独白中需要一些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这些信息是理解和把握对话主旨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常常是听力考试的重点项目。
(3)对说话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能作出简单的推断
话语发生的背景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对话语的含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你擦了几扇窗子啦?”在某些场合为询问,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则是可能就是责怪。对说话北景、说话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人对口语的理解能力,因而也是听力测试所要考查的重点项目之一。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一般来讲,说话者总会有说话的意图,或是提出或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或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意见。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对整个对话的理解。有时,说话者的图或观点是明说出来的,有时则隐含在对话的字里行间,需要听者自己去揣摩、推断。
听力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由5个小题组成,考查考生理解简单的事实性信息和进行简单推断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简短对话,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择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录音材料播放一遍。第二节由15个小题组成,考查考生理解简单的事实性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择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录音材料播放两遍。
下面以考试说明中的样题为例(试题和听力材料见“考试说明”),分析一下听力部分的考查要点。
根据命题指导思想和试题命制原则,各语言材料的话题虽不可避免地多为“日常生活”,但谈论的主题基本上各不相同。20个小题也较好地反映了考试大纲对考生在听力部分的要求,其中,1个小题考查对主旨、大意的理解,10个小题考查对事实性具体信息的掌握,3个小题考查对说话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作出简单推断的能力,6个小题考查对说话者的意图、态度或观点的理解。
2、英语知识运用
语言知识是指语言运用中必不可少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交际,即听、说、读、写,但这四种语言技能的任何一种都离不开语言知识的支撑,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知识的掌握在语言学习中亦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语言知识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由15个单项题组成,考查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较为简单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择项中选出最佳选项。第二节由20个小题组成,考查考生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的具体形式为:在一篇180—210词的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择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单项填空题
该节试题的特点为:内容覆盖面广,考查范围为大纲中所列的所有语法项目;重点突出,强调动词用法的考查。下面仍以考试说明中的样题(试题见“考试说明”)为例,从这两个方面分析该节所考查的知识和能力。
(1)覆盖面广
考查的内容包括动词非谓语形式、时态、被动语态、情态动词、形容词比较级、代词、限定词、连词、从句、祈使句、强调句、习惯表达方式等。该节试题的覆盖面很广,因此,考生备考时需要对语法部分进行全面、细致的复习。
(2)动词为考查重点
该节共有15个小题,其中8个考查动词,包括动词的时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被动语态和一个动词的词汇辨义。把动词作为考查的重点是合理的,因为动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是句子的核心成分。此外,英语动词的变化较多,形式颇为复杂,是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考生在备考时应该在动词上多下功夫。
完形填空题
该节要求考生通读全文、通篇考虑,掌握其大意,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等知识,选出最佳选项填入空缺处,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下面以考试说明中的样题(试题见“考试说明”)为例,分析讨论该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解答完形填空题,有时只需读懂考点所在的句子,有时则必须读懂邻近的句子,甚至是上一段或下一段的有关内容。这段短文中,有10个题逾越句子层次才能选出正确选项(36、40、43、44、45、48、49、51、53、54),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通篇理解短文的重要性。该题考查的另一个重点是词汇意义及用法,该大题的20个题中有17个测试的是考生对实义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掌握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考查考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词汇的能力。除上述两个重点外,该题还设有考查惯用法、搭配、常识、逻辑推理的小题。这就要求考生答题时必须从各方面认真考虑。现在谈一下答题时所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1)从上下文的角度考虑
前面曾经讲到,做完形填空题时必须通读全文,因为许多题只有通过上下文才能正确解答。如,第36小题,四个选项中的任何一个填入空缺处都可以使该句语法正确、语义通顺,但下文的有关内容说明,只有ordinary为正确选项。第40小题也是一个只有结合上下文才能答对的题,“想要人抱,即手指向上指;想要刷牙,即以手指擦牙”,这显然不是“人类的语言”、“口语”或“外语”,而是“手势语”,因此,不理解下文的内容根本不可能正确解答此题。
(2)从词汇意义及用法的角度考虑
NMET完形填空题中考查词汇意义及用法的题目逐年增多。做好这类题必须有较大的词汇量,还应该能够结合上下文确定词义。例如,该样题中的第36和第50小题分别考查考生对形容词和动词意义的掌握情况。考生首先应该懂得四个选项中所用单词的含义,并读懂上下文,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3)从逻辑推理、常识等角度考虑
逻辑推理和生活常识是命题人员经常考虑的一个考点。第44小题要求考生推断Washoe被放置在什么地方,下文中提到该地方有天花板,因此这地方不可能是“洞穴”、“公园”或“博物馆”,只可能是一个“房间”。再看一下第48小题,前文讲到Washoe找到一根棍子捅食物,但这根棍有点短,于是它又找了一根棍,且捅落了食物,由此可以推断,这是一根“长”棍,而非直、硬或重棍,所以C为正确选项。
(4)从惯用法和搭配的角度考虑
惯用法和搭配也是经常考到的一项内容。第37小题考查考生对几个介词的掌握情况,do research on sth. 为固定搭配,on毫无疑问为正确选项;第52小题的a hard day 也可以看做是固定搭配。
上面谈了做完形填空题时所应考虑的几个主要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题仅需从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很多情况下,只有从词义、上下文、生活常识等多个角度考虑才能选出正确选项。因此,提笔做题前一定要通读全文,做题时一定要考虑上下文的有关内容。
3、阅读理解
阅读文章是我国考生接触外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理解是试卷中占比重较大的一部分。“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下面,以阅读微技能为线索分析一下阅读部分对考生的具体要求:
(1)理解主旨要义
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主旨要义。有时从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甚至第一个句子即可得出文章的主旨要义,从这一段或这个句子读者会知道文章描述的是谁或什么(即文章的主题),亦会了解作者希望读者了解主题方面的哪些内容。有时,文章的主旨要义则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断。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有时它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一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确定后,还需要有大量细节信息的支持。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全文内容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归纳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因而不容忽视。命题人员往往会要求考生根据不同的要求,阅读文章以获得某些特定的信息或准确地寻求所需的细节。这类试题有时比较直接,理解字面意思即可答题;有时则较为间接,需要归纳、概括和推理才能答题。
(3)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
正确理解文章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不懂单词含义根本就谈不上理解文章。但同时应该清楚,英语单词的含义并非等同于词典中所标注的汉语意思,其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灵活变化的词义,才算是真正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过去未见过的词,但许多这类生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来。这种不使用词典而通过阅读上下文来认识生词的能力,是一个合格的读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也是阅读测试中经常检测的一种能力。
(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阅读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即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等。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英语文章讲究使用主题段和主题句。主题段通常在文章开头,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句可能在一段的开头,也可能在中间或末尾,作用是交代该段的中心思想,再由全段展开或讨论这个意思。段与段之间通常有词语连接,承上启下,使文章行文连贯。如果希望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住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一般反映在文章的中心思想、文中某一段的大意或指代关系的题目中。
(6)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特定的写作目的,或是向读者传递某个信息,或是愉悦读者,或是讲授某个道理。而这些信息通常并不是明确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总体内容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本部分共20小题,考查考生理解总体和特定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5篇短文的内容(总长度约1000词),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下面,以考试说明中的有关原则和以上6项微技能为纲,以“考试说明”中的样题为例,具体分析一下阅读理解部分的试题。
样题这5篇短文中,A篇是一个小故事,为记叙文;B篇是关于生物间相互依存的小科普文,为说明文;C篇是关于噪音问题的科普文,为说明文;D篇是一个小启事,讲述的是学校假期间的日程安排,为应用文;E篇是从报纸新闻部分摘录的一段资料,也属应用文类。20个小题较好地反应了大纲对考生的要求,其中考查主旨要义的小题有1个(64),考查细节信息的小题有9个(61、63、65、66、67、69、70、74和75),考查推测生词词义的小题有1个(73),考查简单推理和判断的小题有6个(56、57、58、59、60和71),考查文章基本结构的小题有1个(62),考查作者写作意图的小题有2个(68和72)。
4、写作
写作是四项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语言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够写简单私人信函、日记、通知和便条等。下面,以写作微技能为线索分析一下写作部分对考生的具体要求:
(1)写出他人易读懂的文章
写文章的目的无非是记录下某件事情供自己日后参照,或向其他人传输某个信息。这都要求所写的文章格式正确、言之有物,使自己日后或其他人读后能够理解,且获得其希望传输的信息。
(2)语法、词汇、拼写、标点较准确
语言的准确性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信息的准确传输。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程度是写作部分评分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拼写和标点符号运用的正确与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考生的成绩。
(3)使用一定句型、词组,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
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主题,作者应该围绕该主题,借助一些句型、词组等的支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写作部分由第一、二两节组成。第一节考查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的准确性。本节给出一篇约100词的短文,其中10行右边标有题号。要求考生判断是否有错,如有错即将其改正。错误类型包括词法、句法、行文逻辑等。
第二节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写一篇100词左右(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的书面材料。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
短文改错题
该节旨在测试考生发现、判断和纠正语篇错误的能力。考生首先需要判断短文各行是否有错,没有错打勾;如有错,则按照题目要求根据错误的形式打上相应的符号,并纠正错误,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词。错误的形式分别为缺词、多词和错词。一般来讲,短文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文字上都比较简单,文中错误也都是英语学习者写作时常犯的。
英语学习者常犯的各类错误均有可能出现在短文改错题中。只要语言基本功扎实,这些错误并不难识别和改正。下面谈一下练习短文改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短文改错的目的不仅在于考查考生是否能识别错误,还在于通过要求纠正错误考查考生是否正确、熟练地掌握了语言的基本规则。用学过的语言知识来监察语言的输出就是一种语言能力。事实上,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说话和写作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它纠正错句。因此,能否进行有效的监察,足以说明能力的高低。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出考生的语言能力,而复习的目的也应该是培养考生的语言能力。考题中的错误五花八门,但只要有了一定的水平,便什么样的试题都能应付。所以,练习短文改错题时,应尽量从正面入手,要牢牢掌握正确的规则。
(2)做短文改错题,不仅要注意单纯独立的语法或词的错误,还要注意篇章上的错误。在很多情况下,判断错误不能只从某个词本身,甚至不能从整个句子本身去看,而要从上下文,乃至整篇文章去看。只有通晓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才能答好短文改错题。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动词的时态、语态,名词的数,介词的搭配等,更需要弄懂文章的含义,内在的逻辑关系,篇章的结构、内容等。
(3)短文改错集多项语法规则和语言技能于一身,在100个词左右的短文中,错误可能出现在任何一处。做题时切记细心准确,切忌画蛇添足,在本来没有错的地方随便改动。
书面表达题
书面表达旨在测试考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思想交流。试题对写作的目的、对象、体裁及字数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提供给考生的剌激性材料的形式为文字、图画或图表。这种试题的优点是:写作内容有明确规定,评分尺度可以相对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阅卷中的主观性。对考生而言,这类写作比较容易,因为只要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组织好所提供的材料,用明白通顺、恰当得体的英语表达出来,即算是基本完成了任务。
要做好写作题,考生平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多练习写作。练习可分为初级和高级层次,初级阶段包括抄写英语段落、听写短文、背诵精彩片段并默写等;较高层次的练习包括模仿段落、填词写短文、写日记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相应的练习形式。
(2)合理安排时间。考试时时间有限,必须合理安排,不要以为提笔就写是争取了时间,花点时间仔细审题是值得的。
(3)短文必须紧扣要点。写作时,不应随意发挥,写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题目要求写的,都要写进去。细节可以有所增减,但一定要保证整体内容完整并合乎逻辑。
(4)多从交际的角度考虑。
(5)尽量消除汉语式的英语,使用简练地道的英语。
(6)文章写完后应检查一遍,看看拼写有无错误,句型是否恰当,句中主要动词的时态、语态使用得是否准确等。
三、试 题 设 计
1、选择题型时所需考虑的内容
题型在试卷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考试考查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用的题型、各题型的题量和赋分。而确定试卷所需启用的题型时,则应充分考虑到与考试相关的各个方面:
(1)考试的信度
信度是测量的结果是否可靠的指标。当我们说某一次测量完全可靠,是指经排除了一切误差,绝对准确。但控制测量及测量的对象均是人,而人的因素是不稳定的,所以任何测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影响信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第一,试卷的长度:试卷长,题目多,信度就会高。
第二,试题评阅的准确性:试题评阅越客观、公正,试卷的信度越高。
第三,题目的同质性:如果试卷中的题目考的是同一种能力,信度会有所增加。
第四,考生的同质性:考生的能力差异越大,试卷的信度越高。
第五,题目的区分度:区分能力强的题目越多,试卷的信度越高。
其中,试卷长度和试题评阅的准确性对试卷的信度影响最大。因此一份试卷中应该有足够数量的、评阅时客观性较强的试题。而在给定的时间内,增加试卷中试题数量的有效方法是适当减少主观题,同时增加客观题。
(2)考试的效度
效度是一个考试测量了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即它是否考了需要考查的内容,是否考到了不应该考查的内容。效度指的是一个考试的分数,而不是该考试本身,所以准确地讲,效度指的是根据考试分数对测试对象某方面的情况进行推断的准确性程度。与信度一样,影响效度的因素也有很多,主要为:
第一,试题难易度是否合适:过难和过易的试题均会将不同能力层次的考生放在同一个水平上,自然会影响效度。
第二,试题命制技术水平的高低:指示语不清楚、考点不明确、选择项模棱两可等均会影响效度。
第三,题型选择是否恰当:各种题型均有其独到的功能,题型选择不当亦会影响效度。
(3)考试的可操作性
考虑试卷中所需选用的题型时,考试的可操作性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因素。在规模较大、时限较紧的考试中,多启用一些客观性较强的试题,尤其是可以利用阅卷机阅卷的试题无疑是明智之举;而在规模较小的考试,如学校中的年级考试,或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考试中,则应适当多使用一些对教学反拨作用较好的主观性试题。
(4)试卷的难度
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题)的得分率或答对率表示,所以难度实际上是容易度。题型和试卷(题)难度关系较为密切,如,不给出选项的单句填空题难于给出选项的单句层次的多项选择题;不给出任何选项的完形填空题难于给出一组选项的完形填空题;而给出的一组选项的完形填空题又难于多项选择式的完形填空题。试卷中需选用哪种题型必须充分考虑考生的能力水平和试卷的整体难度要求。
(5)不同的能力适宜于用不同的题型进行考查
主观性试题较宜于测量像应用、分析、综合、评估这样的能力;而客观性试题则较宜于测量像知识、理解这样的能力。
(6)试卷的覆盖面
解答客观性试题需要的时间短,所以一份试卷中如果有数量较多的客观性试题,会增加试卷的内容覆盖面。与此相反,主观性试题的覆盖面不可能很广。
2、题型分类及式题设计
恢复高考至1987年,高考英语试卷中采用了许多种题型,且每年所采用的题型均有所不同,总起来看主要有:多项选择、各种形式的完形填空、补全对话、翻译、连词组句、各种句型转换、完成句子、单词填空、简答题、正误判断、依照给定故事写文、情景作文等。1988年以来,为了稳定中学教学,避免猜题押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力求增加考试的透明度,开始向社会发布“考试说明”,英语科考试的题型随之逐渐稳定下来,近两年所采用的题型主要为:多项选择、多项选择式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和情景作文。
说到题型分类的依据,大家公认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依据考查内容和依据评卷情况。在下面的研究中,将仅探讨近年来高考英语试卷中启用的题型。
(1)依据评卷情况进行的分类
从评卷中评卷员人为因素对评卷成绩的影响看,试题分为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两类。主观性试题是指需要评卷员根据一定的标准,按照自己的认识判定试题对错或对错程度,并给定成绩的试题,一般来讲,这类试题容易造成评分误差。客观性试题则是指可以按照给定的标准答案由评卷员或计算机进行评分的试题,这类试题的评分误差极小。
高考英语试卷中现存的主观性试题只有“书面表达”一题。该题是1985年随着对高考进行标准化改革而引进到英语试卷的一种题型,一直沿用至今。
为了保证试卷的客观性、公正性,保证英语科考试内容的覆盖面,高考英语试卷中使用了大量的客观性试题,主要是:
第一,考查听力、语言知识和阅读理解的多项选择题;
第二,考查语言综合能力的多项选择式完形填空题和短文改错题。
(2)依据考查内容进行的分类
1)考查听力的题型及听力试题的设计
①考查听力的题型
听、说、读、写是语言交际能力中不可或缺的四种技能。“听”在整个语言交际能力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高考英语试卷中增加了听力部分。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试验,高考英语科采用了提供三个选项的多项选择题这一题型。利用多项选择题可以充分考查出考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包括:
a .理解主旨、要义,如:
(02—02)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A football player. B.Afootball team. C.A football match
b.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如:
(02—01)Who is Chris Paine
A.A computer engineer. B.A book seller. C.Awriter.
c.对说话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能作出简单的推断,如:
(02—13)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Before class. B.After class. C.During class.
d.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如:
(99—08)Why does the woman make the telephone call
A.She want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club
B.She hopes to find a job in Washington.
C.She plans to go to evening classes.
②听力试题的设计
a .选材
选材是命题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命题的成败,正如谚语所言Well begun,half done.选材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样难,因为材料可以来自很多途径,如教材、参考书等;但也并非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样容易。材料一般必须符合以下要求:a)应该为口头英语材料,听起来自然、真实;b)材料应该创设一个较为明确的语境;c)应该是一段完整的语言材料;d)谈话双方的身份应该明确,应尽量选差异较大的两个人进行的一段对话;e)材料应该有足够的信息量,以供试题设计之用;f)材料中不应该存在生词;g)材料内容应该尽量符合考生的年龄层次,不应该使考生这一年龄层次的人感到过于生疏;h)材料不应该过长或过短。
b.试题命制
根据特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材料后,即开始按既定的测试目标(需要考查的内容)设计试题。命制试题时,一般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a)几个小题应按材料中有关内容的先后顺序排列,且试题应该均匀分布;b)对话的第一句一般不要设题;c)题干应该采用提问题,而非完成句子的形式;d)题干和选项应简明扼要;e)试题应测试考生对对话内容、场景等的理解情况,数学运算和一般生活常识类的试题不应该在听力部分出现;f)各干扰项均应有一定的干扰性,任何一个干扰项都必须有5%的人选取;g)各选项的长度、难度、句子结构应该基本一致;h)应避免各选项相互包容。
2)考查语言知识的题型及试题的设计
①考查听力的题型
语法是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及组词成句等规则的综合。在对某种语言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基本的语法规则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较好地掌握英语,这有助于了解该语言的规律性,从而指导我们的语言实践。
80年代中期以前,与中学英语教学情况相同,语法知识的测试在高考英语试卷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考试采用过的题型主要有:多项选择、动词填空、连词组句、完成句子、句型转换、正误辨认等。之后,随着国外较为先进的语言教学和测试理论的引进,英语科的考试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法知识在试卷中的分值和题量逐步开始降低,单纯测试语法知识的试题开始一步步让位于语法知识运用类的试题,多项选择题成了测试对语法知识运用情况的惟一题型。
多项选择题可以测试考生对各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90—11)Kate and her sister went on holiday with a cousin of .
A.their B.theirs C.her D.hers
(99—21)The purpose of new technologies is to make life easier, it more difficult.
A.not make B.not to make C.not making D.do not make
该类试题考查考生对基础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来讲,考生只要掌握了所考查的知识点,即能答对该题。
(99—13)—I drove to Zhuhai for the air show last week.
—It that you had a few days off
A.why B.when C.what D.where
(99—15)—Will you stay for lunch
—Sorry, .My brother is coming to see me.
A.I must’t B.I can’t C.I needn’t D.I won’t
这类试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所学语法知识的运用情况。考生理解了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语境,方能答对此类试题。在近几年的试卷中,这类试题的数量有所增加。
②考查语言知识类试题的设计
一个好的多项选择题应该能够考查出某一层次的考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命制多项选择题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a.如果指示语中未要求选最佳选项(如某些词汇测试题),题中只能有一个正确选项,而这个选项必须绝对正确;b.每题应该只测一个知识点;c.每个选项放在题干中都必须构成一个语法正确的句子(某些语法测试题例外);d.每个题的难度都必须与考生的实际语言能力相当;e.题干与选项都必须尽量简洁、清楚、不产生歧义;f.各选项的长度、难度及语言结构应大致相同;g.各选项必须互不相容;h.各干扰项都必须有一定的干扰性,至少能干扰5%的考生;i.正确选项出现在各个位置(A、B、C、D)的次数应大致相等。
3)考查阅读理解的题型及试题的设计
①考查阅读理解的题型
阅读是我国中学生接触、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大量语音、语法、词汇练习和听、说、写的训练都是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阅读是打好外语基本功的渠道,阅读能力和写、听、说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应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在历届高考英语试卷中,直接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试题都占一定的比例。从1989年英语科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标准化考试至今,直接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试题一直占全卷分值的40%左右。完形填空、短文改错等试题则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语法或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因而可以说,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英语科考查的重点。直接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题型主要为多项选择题。利用多项选择题可以充分考查出考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水平,包括:
a.理解主旨要义
(02—59)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st
A.Alice—Cities of the Future.
B.Space Travel with H. G. Wells.
C.Enjoy Living Underground.
D.Buliding Down, Not Up.
b.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02—58)What sort of underground systems are already here with us
A.Offices, shopping areas, power stations.
B.Tunnels, car parks, shopping areas.
C.Gardens, car parks, power stations.
D.Tunnels, gardens, offices.
c.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
(02—74)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hassle”(paragraph 1)probably mean
A.A party designed by specialists.
B.A plan requiring careful thought.
C.A situation causing difficulty or trouble.
D.A demand made by guests.
d.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02—56)The explorers in H. G. Wells’story were surprised to find that the “moon people” .
A.knew so much about the earth
B.understood their language
C.lived in so many underground cities
D.were ahead of them in space technology
e.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02—67)The underlined word“them”(paragraph 1)refers to .
A.red terrings B.treasure hunts
C.Henry Ⅷ's six wives D.readers of Masquerade
f.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02—72)The main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text is .
A.to share information about party planning
B.to introduce the joys of a birthday party
C.to announce a business plan
D.to sell a service
②阅读理解部分试题的设计
a.选材
与听力部分相比,阅读理解部分的选材要容易一些,因为国内各类英语书刊、报纸很多,适合中学生的英语读物也不在少数,如中学英语课本及各类辅助读物、各类简易科普读物、《中国日报》、《二十一世纪报》中的部分文章等。有些读物整体看来并不适合中学生,但其中的某些片段经过改写,可能就可以作为阅读材料。这要靠命题者去发现、去挖掘和整理。选材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a)短文的主题应该得当,应该对各类考生均公平合理;b)短文应该语言地道、条理清晰、结构紧凑;c)语言难易适度;d)文章内容恰当,内容不要过于专业;e)文章长短适宜;f)文章应该自成一体,有头有尾。
b.试题命题
在编制试题时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a)题干不应该过于简洁以至于限定不了考点;b)应该尽可能避免带有否定的题干;c)各选项的形式、长度、结构应基本一致;d)各选项不应相互包容;e)各选项均应使用正确、地道的英语;f)正确答案一般不应是材料中的原句;g)选项中不应该出现难以界定的词或词组,如:all/only/always/never(usually wrong)和sometimes/usually(usually correct)等。
4)考查写作的题型及试题的设计
①考查写作的题型
写作能力是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层次的写作能力实际上仅是指利用自己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掌握的生活常识以书面形式进行简单表述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在整个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种能力的考查则是高考英语科考查内容的重点之一。1985年以前,高考英语试卷中启用过许多考查考生写作基本功的题型,如连词组句、完成句子、句型转换等,但这些题型都仅仅是一个方面间接地考查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占分值较小,不足以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足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1985年起,试卷中开始启用“情景作文”这一题型,直接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赋予了较高的权重。
(95—05)假定你是李华。你和几个朋友约定星期天在人民公园野餐。你们的英国朋友Peter也应邀参加。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给他写封短信,告诉他进公园后如何找到你们。
注意:
1.词数:80~100;
2.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June 1
Dear Peter,
We're so glad you're coming to join us on Sunday. Here is how you can find us.
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交际情景和交际所需的内容要点,有助于减少大规模考试容易造成的评分误差。该题综合性较强,它可以考查出考生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考查出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英语科考试说明规定,对作文题进行评阅时将主要从四个角度入手: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准确性及上下文的连贯性。另外,单词拼写、标点符号的使用及书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生的成绩。
②写作题的设计
命制写作题时,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设计一个模拟的、但符合考生年龄特点及生活背景的场景。这一场景及对考生提出的要求应该清楚、明了,不致产生歧义。另外,考生用所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应该能够完成这一任务。
命题写作题时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a.提供给考生的模拟情景需真实可信;b.模拟情景应符合考生的年龄特点,应尽量是考生曾经历过或将会经历的事情;c.不应该考查考生“写作”之外的能力;d.要求写作内容的难度应与试卷其他部分的难度基本持平;e.命题者将试题命制完毕后,应自己写出一份可能性的答案,以检查考生是否可以用已掌握的知识(词汇、语法、一般表达法等)写出所要求词量的短文。
5)考查综合知识和能力的题型及试题的设计
①考查综合知识和能力的题型
高考英语试卷中的大部分试题,检测目标明确、单一,或检测考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或检测考生的听力水平、阅读理解能力或书面表达能力。同时,试卷中有些试题的检测内容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在现行的英语试卷中,这类试题指的是多项选择式完形填空题和短文改错题。
(99—26至99—50)
People of Burlington are being disturbed by the sound of bells. Four students from Burlington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in the bell tower of the 26 and have made up their minds to 27 the bells nonstop for two weeks as a protest (抗议)against heavy trucks which now run 28 through the narrow High Street.
“They not only make it 29 to sleep at night, but they are 30 damage to our historic 31 houses and shops, ”said John Norris, 18, one of the protesters.
“ 32 we must have these noisy trucks on the roads, ”said Jean Lacey, a biology student, 17, “why don' t they build a new 33 that passes by the town Burlington isn' t much more than a 34 village. Its streets were never 35 for heavy traffic. ”
Harry Fields, 19, also studying 36 said they wanted to make as much 37 as possible to force the 38 to realise what everybody was having to 39 .
“Most of them don' t 40 here anymore. ”he said, “They come in for meetings and that, but the Town Hall' s been soundproofed(隔音), 41 they probably don' t 42 the noise all that much. It' s high time they realised the 43 . ”
The fourth student, Liza Vernum, said she thought public were 44 on their side, and even if they weren' t they soon would be.
45 asked if they were 46 that the police might come to 47 them.
“Not really. ”she said, “Actually we are 48 bell-ringers. I mean we are assistant bell-ringers for the church. There is no 49 against practising. ”
I 50 the church with the sound of the bells ringing in my ears.
26. A.Church B.Village C.town D.college
27. A.Ring B.repair C.Beat D.start
28. A.now and then B.day and night C.up and down D.over and over
29. A.difficult B.normal C.possible D.unpleasant
30. A.doing B.making C.putting D.bringing
31. A.old B.new C.big D.small
32. A.IF B.Althought C.When D.Unless
33. A.road B.Station C.street D.bridge
34. A.large B.quiet C.poor D.modern
35. A.meant B.tested C.kept D.used
36. A.biology B.Educatio n C.well D.hard
37. A.noise B.time C.Trouble D.effort
38. A.government officials B.other students
C.town' s people D.truck drivers
39. A.stand B.accept C.hear D.share
40. A.live B.work C.come D.study
41. A.but B.so C.or D.for
42. A.notice B.mention C.like D.control
43. A.problem B.sounds C.bells D.event
44. A.hardly B.unwillingly C.mostly D.usually
45. A.I B.We C.She D.They
46. A.Worried B.Surprised C.Pleased D.determined
47. A.stop B.help C.join D.catch
48. A.proper B.experienced C.helpful D.serious
49. A.law B.one C.need D.way
50. A.left B.Found C.reached D.passed
该题型主要考查才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考生答好该题的关键是(1)掌握一定的词汇知识,主要是熟悉词的搭配和用法;(2)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后能够理解短文所提供的各项信息,包括短文的主旨大意、上下文间的逻辑关系、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并能据此作出推断;(3)有一定的生活常识。
(99—86至99—95)
Now I can' t watch much television but a few year ago 86.
I was used to watch it every night. I was often 87.
a little tired after a day' s work and watch TV 88.
demands very little effort. Unfortunate, there are 89.
too many people among my family. Some wanted 90.
to see the programme while others preferred 91.
another. I am happy with any programme but 92.
the others spent a lot time arguing and there 93.
was no way of settling the matter except by 94.
selling the set. Now someone at home reads instead. 95.
短文改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法、句法、行文逻辑等的掌握情况。考生在该题的答题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书面表达的水平。
②考查综合知识和能力类试题的设计
a.多项选择式完形填空题的设计
命题“完形填空”题,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a)确定考查目的和考查内容;
b)选取适合于命题的素材;
c)设定各个小题。
设定小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完形填空的挖空。
其一,文章的第一句不要设题,因为该句起着让考生熟悉语言环境的作用。其二,各类试题应均衡分布。其三,试题在短文中也应该均衡分布。其四,应尽力避免相互依存的试题。其五,应尽力避免正确答案出现于短文的其他地方,不要给考生以不该给的方便。其六,挖空短语时应注意正确项与干扰项形式上的一致。
b.短文改错题的设计
a)选材
材料内容、难度应贴近考生写作的水平,长度应符合试题的要求,短文中不应该出现生词。
b)确定错误类型
材料选定后,即应该确定错误的类型,如换词、多词、去词和正确行的数量。一般来讲,英语学习者在写作时常犯的错误是错用或错写单词(因特殊需要,正确行例外),因此,该类错误的数量应该多于其他类型。
c)设定试题
设定试题时,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错误不应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或结尾;二是每行最多只能有一处错误;三是设定的试题应该是考生平时易犯的错误。
四、命 题 趋 势
普通高考所肩负的双重任务要求,在研究高考英语科的发展方向时,必须将国际上语言教学与考试的新发展和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结合起来考虑。
1、国际上语言教学与测试理论的发展
60年代至70年代时,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单项测试模式一直是语言考试的主流。这一时期,考试突出强调评分的客观性,测量学家为此而精心设计了多项选择题,该题型被用来考查考生的各种语言能力,甚至于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70年代后,甚至在此之前,就有人开始对单项测试模式提出批评,如Carroll认为单项测试的主要缺陷是一次仅测量一个语言点,这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符合现实生活中语言的实际应用,因此他建议考试的重点应该是语言的交际功能,而不应该是各种语言要素。
与此时同,随着语言教学理论从重视语言要素的掌握到强调语方运用能力培养的转变,语言交际能力测试开始受到大家的青睐。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认为一个人进行语言交际时不仅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还须具备语言本身以外的社会文化规则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Mundy拓展了这一观点,指出所教授的语言应该与学习者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Van Ek在他的“入门阶段”一书中将这一理论付诸于实践,对交际法在课堂教学和试卷设计中的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入门阶段”不是一本教科书或大纲,也不是某一层次的学习者所应掌握的语言要素条目,它阐述了学习者所应达到的目标,着重论述了学习者应如何应用一门语言在讲该语言的国家独立进行日常活动,这些日常活动不仅包括购物、旅游,还包括与其他人交换意见、交流信息。它对课常教学的影响是使语言教学开始从偏重语言结构转向偏重交际情景与交际任务,对所学语言材料提出了真实性的要求。语言测试也随之提出了材料真实性的要求,同时开始从单项测试模式转向重视某一特殊语言情景下的测试任务。
70年代后期以后,语言学家为教学与测试的需要,提出了一些交际能力模型。其中,对当前语言测试较有影响的为Bachman和Palmer的语言运用。
按照这一模型,Language ability由Language knowledge和Strategic competence构成,这一结合体为语言使用者提供了生成与接受话语的能力。
(1)Language knowledge
Language knowledge由Organizational knowledge和Pragmatic knowledge两部分组成。Organizational knowledge是指用以生成和理解语法正确的话语和句子,以及将这些话语和句子组成语篇的形式结构知识。该部分按不同层次分为Grammatical knowledge(生成和理解形式上准确的话语和句子的知识)和Textual knowledge(生成和理解由多个话语和句子构成段落的知识)。Pragmatic knowledge是帮助我们将话语或句子与其意义、语用者的意图及语用情景的相关特点联系起来生成或理解语篇的知识。该部分分为Functional knowledge(帮助我们解释话语或句子和语篇及语用者意图之间的关系)和Sociolinguistic knowledge(帮助我们生成与理解符合特定语言情景的语言)两部分。
(2)Strategic competence
Strategic competence可以被理解为一组元认知成分或策略,它由Goal-setting(决定要干什么)、Assessment(评估已具备和需具备的条件)和Planning(决定如何利用已具备的条件)组成。
对语言测试者来说,语言能力模型非常重要,因为它为能力测试提供了一个范围,而明确测试范围则是检测 一个考试效度高低的先决条件。
交际能力测试要求语言测试者尽力注意语言材料在两个方面的真实性,一是相互作用的真实性,二是交际情景的真实性。相互作用的真实性要求作为语言运用情景的试卷中的材料能引起考生的共鸣,能够考查出考生以下几方面的情况:第一,语言知识;第二,知识概要;第三,元认知策略;第四,对语言功能的运用。就指导命题而言,这一真实性描绘出了问题类型的大致轮廓,例如:写作题要求考生在一定程度上自己制定目标,因而与其他评阅简便的限制性任务相比,具有更强相互作用的真实性。交际情景的真实性要求所用语言材料和问题类型符合非测试状态下的语言运用情景。
2、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国际上语言教学与测试理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提出了一整套新的语言与教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可归纳为三个基本论点:(1)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2)语言知识不等于语言运用;(3)语言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语言知识的掌握;语言考试的重点应该是语言运用,而非语言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以往的单项考试模式,在考试中着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套新的教学理论正在逐步为我国的英语教学界所接受。1992年和1995年,新的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分别开始试用,两大纲都特别强调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新的英语教材(人教版)的出版更是在全国中学英语界掀起了加强基本训练、着重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的热潮,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已渐渐退出课堂,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状况的改善、教学设施的改进和师资水平的提高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学好地道英语的必要条件。更鼓舞人心的是,师范院校锐意改革,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掌握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为中学培养出了大量识教材、懂教法的优秀人才,直接或间接地领导了中学的教学改革。
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经过全国多位外语教学专家的共同努力,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已经制订完毕,将于近期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用。这是英语教学界,特别是中学英语教学界的一件大事。该“标准”有许多不同于以往“教学大纲”之处,主要是:提出了在中学阶段进行校内英语等级考试的概念;以“纲要”的形式明确指出,应该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考查;明确提出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概念,并在各项要求中予以落实;为了“对外改革开放”的需要,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词汇项目由原来的2000增加到3500个。
3、NMET的发展方向
研究国际上新的语言教学和测试理论后不难看出,我国的高考英语试题(NMET)在题型结构、考查内容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令人高兴的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设施的改善正在为进一步完善NMET,使之充分考查出考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积累必要的条件。总起来看,NMET未来几年中将会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发展:
(1)将对考生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
语言是一种综合性的言语活动,听、说、读、写在语言交际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不可偏废。然而,由于大纲、教材、师资、教法等各方面的原因,前几年,我国中学生的听、说能力没有得到适当的培养,许多学生学到的只是聋哑英语,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影响了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掌握和未来的继续学习。新的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颁布和新的英语教材的出版使听、说能力的培养成了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与此相适应,各地中学都开始注意教学设施的改进,有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已购置了语音实验室,专门开设了英语听说课,条件较差的学校也已开始充分利用录音机辅助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以往那种落后局面为NMET中加强听力考试、增加口头表达能力的考查奠定了基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和含听力部分的试卷在全国的推广,口语考试的试点和推广工作也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进行。
(2)将逐步提高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
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英语科在中学阶段的教学时数将会有所增加,同时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将会有所提高。根据该标准培养出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将毫无疑问应该会有所提高。高考是常规参照性考试,主要作用是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如果考生水平提高,而其难度不变,试卷的整体区分度势必会降低,水平较高的考生将很难得到区分,某些高校将难以选拔到所需的人才,因此,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试卷难度亦应该相应提高。
名师英才提高学习成绩测评表
学习能力指数
学生在以下8个项目中,实事求是地选择一个最符合你的条目,在□中划√;把8个选中条目后的分数加起来,除以24,得到的数字就是你目前的学习能力指数。
1. 计划学习
不制定计划□0分 有时制定□1分 计划有目标、内容和时间□2分 计划有目标、内容和时间并能全部落实计划□3分
2.课前预习
不预习□0分 预习时只读教材□1分 预习时读教材并且记笔记□2分 预习时读教材、记笔记且做练习□3分
3.听课质量
听课效率低□0分 不感兴趣的课听课效率低□1分 听课能抓住重点□2分 听课能抓住重点并能当堂弄懂□3分
4.作业前复习
不复习□0分 读书看笔记式复习□1分 回想加看书式复习□2分 回想、看书加复述式复习□3分
5.完成作业
经常不作业□0分 按时作业□1分 作业计时并检查□2分 作业计时检查并小结□3分
6.错题管理
不改错题□0分 全部改错题□1分 有专用改错本□2分 有专用改错本并定期复习□3分
7.难题管理
当天遇到不会做的题时:
全部放弃□0分 问同学解决□1分 问老师解决□2分 通过自己钻研解决□3分
8.考试管理
考试不认真审题□0分 认真审题并检查每一道题□1分 考试中的错题难题归类整理□2分
考后进行丢分统计分析并归类整理定期复习□3分
你的学习能力指数=你的得分/(总分24分)
1-(你的学习能力指数)=你的学习能力的差距,同时也是能力提升的潜力
家庭教育氛围测评(由父母填写)家教氛围指数
尊敬的家长,请在以下4个项目中,实事求是地选择一个最符合您的条目,在□中划√;把4个选中条目后的分数加起来,除以12,得到的数字就是你目前的家教氛围指数。
1.您们每天都能抽出固定时间与孩子交流吗?
从来没有□0分 有时有□1分 经常有□2分 天天都有□3分
2.您们每天都能发现孩子的优点并能及时赞赏孩子吗?
从来没有□0分 有时有□1分 经常有□2分 天天都有□3分
3.您们每天都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吗?
从来没有□0分 有时有□1分 经常有□2分 天天都有□3分
4.您们能够每天抽出时间参与孩子的复习吗?
从来没有□0分 有时有□1分 经常有□2分 天天都有□3分
家庭教育环境指数=你的得分/(总分12分)
1-(你的家庭教育环境指数)=差距(同时也是改善的潜力)
通过学习能力测查,我们认为,目前成绩不理想,说明以前你在那些需要自觉性较高的学习环节上所存在的差距;同时,它也使你明确了提高成绩应该从哪里入手:规范学习行为,培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是快速提高成绩的根本保证!
北京名师英才教育研究中心
网址:www.
E-mail:jzyf 000@
电话:010-66068308
反盗版密码:
请登陆网址,输入反盗版密码,确认此训练手册的真伪,并获得名师英才测评试卷的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