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阿长与《山海经》[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8-13 20: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阿 长与《山海经》初识阿长:——谈谈你眼中的阿长你们喜欢有这样一位保姆吗?作者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自己童年时期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找出描写长妈妈的事件或细节,并说说这些事件或细节体现了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情。1.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 2.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长妈妈睡相不好)3.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4.长妈妈“逼”着我吃福桔 5.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6.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长妈妈地位低下。——长妈妈是一个粗人。——长妈喜欢饶舌多事。——长妈妈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长妈妈是无知而又淳朴的。——长妈妈是一个真诚,善良,关心孩子,尽可能帮助孩子的好人。读懂阿长:——透视鲁迅眼中的阿长标出表明“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语句。作者欲扬先抑,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哦”也是‘不耐烦的”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讨论探究 找出对阿长描写最精彩的词句,并说说你的理解。1.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表现我对《山海经》的渴望。揣摩语言2.为何阿长来问时,“我”却觉得“说了也无益”?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仁厚黑暗的地母呵,
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作者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 长妈妈是一个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的人。文章开头写阿长名字由来的目的是什么?阿长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她的前任叫这个名字,而大家又叫惯了,并非是她真的叫这个名字。久而久之,她的真名倒无人记得了。作者这样写,形象地刻画出阿长是一个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形象。此外,以写名字的由来开头,还能起到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而很自然地引人下文的作用。思考讨论:文章1—18自然段都在写“不大佩服”“讨厌”“憎恶”阿长,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文章没有入笔就写长妈妈这好那好,却用了近2/3的篇幅来写长妈妈的“缺点”和“错误”:饶舌、多事、睡相不好、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而在后文又用她给我买《三海经》的事,表现出她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性情。这就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作者以此凸现出长妈妈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表达自己的深切思念。这样文章更加真切生动,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文中略写的部分可否删去?明确: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 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重点与难点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简析过渡与照应在本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渡,是连接段落、层次之间的纽带。一般来说,内容上的转折、叙述中的总分、行文中的起讫都要安排过渡。文章中有过渡性语句,如文中“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也有过渡性段落“这种敬意……我惧惮她什么呢!”这些过渡使文章能够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照应:通过照应强调了阿长的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文中照应的例子很多。照应不是重复,而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前后映衬,加深读者的印象。是指文章有些内容前后呼应,前面讲了,后面也有着落。如文中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文是这样照应的,“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总结全文: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日于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 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寻找“阿长”:——回想身边的“阿长” 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姨……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1.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随笔。2.课外阅读《我最恨的人去了》(《视野》2004年综合版11期)再 见识记与理解: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阿长( ) 疮疤( ) 诘问( ) 惧惮( ) 震惊( ) 粗拙( ) 憎恶( ) 絮说( ) 惶急( ) xùchuāngchángzēnghuángzhuózhèndànjié2.选词填空:(l)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审问、诘问 ),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基本、完全、全部)消灭了。
淡薄消失又却完全诘问3.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指出下列各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4.判断正误
(1)《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这本集子。( )(2)文中的“我”表示的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非真的是指少年鲁迅。( )(3)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4)从题目〈阿长与山海经》可知,课文详写的是阿长买《山海经》送“我”这一件事,其余的都是略写。( )对错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