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

文档属性

名称 诗词五首(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2-11 19: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多媒体课件 25、词五首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并背诵。
2、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词中蕴含的感情。
3、注意与同一时代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进行比较。望江南温庭筠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我国古代著名词人。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在当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走近作者 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他的词风艳丽华美,多写闺情。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词》,首列他的词66首,把他当作“花间派”的开创者。
听课文朗读,思考:1、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如何理解本诗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夕阳的斜光 mò mò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古代词中常以此指代分别的地方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本词为读者刻画了一位倚楼待人、形神兼备的思妇形象。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走近作者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 一定的创新精神。艺术上也颇见工力,颇具特色。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集有《范文正公集》。 听课文朗读,思考: 本词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词牌名题目边塞大雁向衡阳飞去,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秋末冬初大雁向南至此不再南飞。边地上马嘶风号之类肃杀之声。军中号角Zhàng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现在蒙古境内。比喻夜深寒重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苏轼在宋代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背景介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者自称姑且猎犬鹰形容随从很多。jì平坦的山冈全城人出动孙权开阔,奔放拿着符节汉时郡名定将星名魏尚朗读课文,研讨:本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是什么意思?“亲射虎”说的是《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的在马前刺伤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的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仍有少年狂气。“遣冯唐”据《史记》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向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射天狼”,天狼星,这里指代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作 业1、背诵课文
2、预习《武陵春》、《破阵子·为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武陵春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幼有才藻,十八岁适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诗尤为宋代大走近作者李清照 家,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有《漱玉词》。?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调名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述武陵渔人游历桃花源事。又名《武林春》。水名,在今浙江金华城南。 准备。 小船 这首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是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jié然一身。在连天烽 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思考: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厚哀愁。又借助“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将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破 阵 子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大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辛弃疾作者简介: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南渡录》二卷,《窃愤录》一卷等。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注音:
麾( )
炙( ) 的( )卢
霹雳( )huīzhìdíPī lì读诗明示:
根据诗的内容,发挥合理联想,用抒情的笔调,描写此时作者所思的内容。读诗明鉴:
1、用“/”划出诗句的停顿。
2、“可怜”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作者为什么要“饮醉”?醉之后为何要“挑灯”?为何要灯下看宝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军营军旗下切碎的熟肉各种乐器奏指悲壮粗犷的战歌战场像……一样良马名特别响的雷声了结,把事情做完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作 业
1、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词
2、完成可后练习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