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白下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 二 语 文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008.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对应题号的空格内。
一.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僭越/谮言 押解/解元 澄净/黄澄澄 行伍/景行行止
媲美/庇佑 蛰居/螫针 怏怏/病恹恹 愀然/瞅了一眼
朔风/回溯 长嗥/干嚎 胡诌/文绉绉 脊梁/荒凉贫瘠
炽热/整饬 蹊跷/蹊径 按捺/纳鞋底 自刭/不胫而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 (3分)
布衣草履的父亲看到从校门口走出的一群群风采翩翩﹑气宇轩昂的大学生,陡然有了一种巨大的自卑感。
这次“京剧进校园”活动中的戏剧表演,除《霸王别姬》外,其他的都不瘟不火,很难激发起同学们的兴趣。
北方人司空见惯了这样的大雪,可这对于身处闽粤的南方人来说可是稀罕之物。
浙江省规定,各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处方、检验报告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如果再像以前那样笔走龙蛇,让人无法辨认,就属于违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过徐老师大勾大抹之后,我便看到笔笔立起来﹑虎虎有生气的文字了。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时局动荡,民生凋敝,人们读书以求“荣华富贵”“吃用不尽”的功利心态所造成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自己的耕地,为了减轻城郊失地农民的负担,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年轻的女伴,那是最危险最专制不过的旅伴,你应得躲避她像你躲避青草里一条美丽的花蛇!
4.仿照画线句子,续写四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不朽的名著凝聚了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读古典名著,可以提高鉴赏能力,可以陶冶思想情操。
读《水浒传》,我们可以感受林冲风雪山神庙的落魄困窘,我们可以领略武松醉打蒋门神的侠肝义胆;
读《史记》,我们可以 ▲ ,我们可以 ▲ ;读 ▲ , 我们可以 ▲ ,我们可以 ▲ 。
5.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用笔简洁,平淡中有无限的韵味。请根据所给的这幅漫画,以“人散后”开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别描绘出“闲适”“凄清”的两种画面意境。各40字左右。(6分)
(1)“闲适”:人散后 ▲
(2)“凄清”:人散后 ▲
二.26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一)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二)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节选自《国语·齐语》)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多:称赞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将:扶持
君若宥而反之 宥:饶恕﹑原谅
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 令:听令﹑服从命令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陛下慢而侮人,项王仁而爱人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 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庄公以问施伯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8.下列句子句式特点和“岂管仲之谓乎”相同的一项的是( ▲ ) (3分)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分财利多自与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管仲政治才能的一项是 ( ▲ ) (3分)
①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②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③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④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⑤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 ⑥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A. ① ③ ④ B. ② ③ ⑥ C. ① ③ ⑤ D. ② ④ ⑥
10.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在桓公想任命鲍叔牙为相时,鲍叔牙从爱民、治国、忠君等方面与管仲作了对比,可以看出鲍叔牙的知人、识人,也突出了管仲的才干。
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重视人才,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管仲辅佐桓公,“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内政、外交功名垂著,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一代霸主。对此,司马迁对一代名相管仲给予高度评价。
司马迁认为,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这是治理国家的道理。管仲治国的突出之处在于“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恰当处理了君臣关系。
11.将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4分)
▲
(2)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3分)
▲
(3)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4分)
▲
三.11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姮娥”即嫦娥。
(1)词的前两句词人运用了什么手法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3分)
▲
(2)“白发欺人”化用了唐代诗人薛能的诗句“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这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
(3)清人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说“桂婆娑”“所指甚多”,你觉得有哪些所指呢?(4分)
▲
四.10分
13.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其身正, ▲ ;其身不正, ▲ 。(《论语 ·子路篇》)
然我一沐三捉发, ▲ ,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
▲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
▲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 。(《史记·屈原列传》)
▲ ,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篇》)
柳丝长玉骢难系, ▲ 。(《西厢记·长亭送别》)
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五.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校长何建平
袁劲梅
①我不知道何建平是谁。何建平来的时候穿着一件略大的旧西装,脸肿着。一笑,嘴角上露出两个酒涡,肿着的那边小一点。何建平很瘦,他不太好意思和女人握手。他站在一边,只是笑着。我走过去和他握手,问:“你就是……”他这才说:“我是宝山小学的校长何建平。”说完又憨厚地加了一句:“盐吃多了,牙肿了,不好意思。”
② 男人长酒涡会有女人气。何建平的酒涡一边大一边小,倒把那女人气变成了一种稚气, “我今年26岁。教了6年书,当校长才一年。”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副谦虚谨慎的样子。“你们来,我们真高兴。我们这里没有来过外国人。”说着,搓搓手,然后就不知道把手往哪里放了。
③何建平说的外国人是我的15个美国学生。我写过一个彝族山村小学的故事,我的15个学生都读过。所以我们到中国来交流的时候,他们都愿意到这个彝族山村小学去看看。那个小学是何建平校长管辖下的一间教室,叫“宝山村小”,在离香格里拉不远的深山里。何建平说,知道你们要来,“宝山完小”的孩子送给“宝山村小”一点钱,让他们在教室周围造了一堵土墙。何建平反复说:“土墙是新的。你们去了就能看到。”好像那土墙是他们骄傲的“万里长城”。
④ 我和我的学生对土墙不感兴趣。我们倒是问了不少“宝山完小”和“宝山村小”是怎么回事。何建平说:“我们这里有几百座大山。我家就住在卡巴雪山上。正对着玉龙雪山。”他用手指给我们看玉龙雪山。玉龙雪山的尖顶从一圈厚重的紫云里冒出来,像是浮在空中的一颗大钻石,有棱有角,不同的面闪着色彩无常的光。那时候,太阳正在玉龙雪山对面,远远地和玉龙雪山玩着千年不散的皮影戏。何建平逆着阳光立着,像是这出皮影戏里的一个小配角。何建平知道自己的角色。他说:“从这丽江城里,你们看不到卡巴雪山,其他几百座山你们也看不到。每一座山里都有彝族、纳西族或白族的村庄。这些山村里的孩子属于我的宝山小学。每一个村庄一间教室,教一到四年级的孩子,这就是‘村小’。孩子到四年级,能干农活了,很多家长就不让他们上学了,还有愿意上学的孩子就全集中到山脚下的‘宝山完小’。他们是五到六年级的孩子。他们全部住校。自己烧饭,自己洗衣,自己捡柴。我是 ‘村小’和‘完小’学生的校长。”
⑤ 山里的故事原来和城里的故事不一样。美国学生大大咧咧地请何建平一起去吃晚饭。在餐桌上,何建平小心翼翼地吃了两块鸡,就放下了。像犯了罪一样,低着头,推说牙疼,只吃白饭。 吃完晚饭,我的美国学生拉何建平和他们一起去逛丽江古城。何建平依然以牙疼为借口,推辞不去。我的学生们沿着小河边的青砖路走,挤挤杂杂。我们在一个酒吧里喝咖啡,在另一个酒吧里唱情歌。莲花灯也点了几盏,放到细溜溜的古城河里去了。丽江古城是一粒刻意仿古的活化石,在这种暖风吹得游人醉的地方,校长何建平就被我们暂时忘了。
⑥ 第二天,宿在小客栈的何建平准时出现在我们住的宾馆大厅,来领我们进山去看他那个 “宝山村小”。我们的车从早上一直开到中午。何建平不停地对我说:“能不能先在山脚下的‘宝山完小’停十分钟。让我们五六年级的大孩子也见见外国人。”我没立刻答应,何建平就改说:“山里的‘村小’没有茅房,应该让你的洋学生在‘完小’上了厕所再上山。”我立刻就答应了。
⑦可我的洋学生最终没有一个上他的“宝山完小”厕所。那厕所是半截土墙围着的两个小方块,连屋顶都没有。 不过“完小”的孩子们倒是可爱至极。他们正在自己做午饭。看见我们,挥着黑糊糊的小手,欢呼雀跃。我很快发现不少孩子牙也肿着。问他们怎么回事,孩子们也回答:“盐吃多了。”我奇怪地问何建平,“怎么你牙肿也能教给学生?”何建平说:“孩子们的生活费是25元一个月。一个星期买一次菜,菜只够吃到星期三。星期四到星期六孩子们只能吃白饭就咸盐。盐吃多了牙肿。”我的洋学生听了这话儿,张着嘴说不出话来。何建平说:“这些孩子的生活已经不错啦。一天有三顿饭吃。我读‘完小’的时候,一天只有两顿饭吃。”
⑧我们一到“宝山村小”的山脚下,何建平就兴奋地笑着,指着悬崖上的一堵土黄色的墙说:“看,那就是我们的新围墙!是‘完小’的大孩子捐钱给‘村小’的弟弟妹妹们造的新围墙。”那堵墙有一人高,黄土的颜色很新,还有一些稻草秆子龇在墙上。是一堵朴实的土墙。很憨厚地立在那里。造这样一堵围墙,大概需要500元吧?可对只有25元生活费的“完小”的孩子们来说,给弟弟妹妹们造这样一堵围墙,大概真和造万里长城一样伟大。
⑨ 这堵墙是为了欢迎我们造的。当我的洋学生来到这堵墙下的时候,他们看到了比酒吧和咖啡更深沉、更苦涩的东西。有一种像大山一样深沉,像历史一样苦涩的人性,积淀在这文明圈外的山里。有几个洋学生哭了。我们的洋学生每个人都给何建平的孩子们捐了钱。
⑩但愿,我们生活在文明圈内的中国人也会经常想一想何建平和他的学生们时常肿着的牙。校长何建平的两个酒涡笑起来应该是一般大的。
(选自《散文》,有删改)
14.校长何建平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述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举例说明。(6分)
▲
15.第④段中对玉龙雪山的描写有何作用?(6分)
▲ 16.文章最后写洋学生在围墙下看到了“比酒吧和咖啡更深沉、更苦涩的东西”,你认为“更深沉、更苦涩的东西”是什么?(4分)
▲
17.作者多次写到何建平脸上的酒窝,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8分)
▲
六.70分
18.请以“问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南京市白下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 二 语 文 答 题 纸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008.12
题号 一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19分)(1-3,每小题3分)
1. 2. 3.
4.(4分)
读《史记》,我们可以 ,我们可以 ;
读 ,我们可以 ,我们可以 。
5.(4分)(1)“闲适”:人散后
。
(2)“凄清”:人散后
。
得分 评卷人
二、(26分)(6-10,每小题3分)
6. 7. 8. 9. 10.
11.(1)(4分)
(2)(3分)
(3)(4分)
得分 评卷人
三、(11分)
12.(1)(3分)
(2)(4分)
(3)(4分)
得分 评卷人
四、(10分)(每空1分)
13.⑴ ⑵ ,
⑶ ⑷
⑸ , ⑹
⑺ ⑻
得分 评卷人
五、(24分)
14.(6分)
15.(6分)
16.(4分)
17.(8分)
得分 评卷人
七、作文(70分)
18.
800
白下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9分
1、(3分)B(A项jiàn/zèn jiè chéng/deng háng; B项pì/bì zhé/shì yàng/yān qiǎo/chǒu;C项shuò/sù háo zhōu jǐ/jí;D项chì qī/xī nà jǐng/jìng)
2、(3分)A(B“不瘟不火” 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用在这里不合语境。C“司空见惯”不能带宾语。D“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3.(3分)D(A句“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缺少陈述语。B“原因”“是由于”“所造成的”杂糅。C句“城市化进程”后缺少中心语,可加上“的加快”。)
4.(4分)参考示例:读《史记》,我们可以了解太史公忍辱著书的不屈人格,可以体会楚霸王自刎乌江的荡气回肠;读《红楼梦》,我们可以感悟林黛玉抛父进贾府的凄苦无奈,我们可以发现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的狠毒贪婪。(4分,每句1分)
5.(6分)参考示例:(1)“闲适”:人散后,清雅的房舍里,剩一道芦帘,一张小桌,一把壶,几只杯,帘外是一弯新月,共一水天色,若有若无间,有茶香袅袅,琴声泠泠。
(2)“凄清”:人散后,冷清登场。残月一钩,钩起了芦帘一卷,月辉清冷,似有说不尽的落寞惆怅。晚风带着寒意,吹凉了茶水,吹散了欢娱。
二、26分
6.(3分)D(令:好,善 )
7.(3分)B(A项前“而”表转折,后“而”表并列;B项“于”都表被动;C项前“其”为代词,代管仲,后“其”为副词,表揣测,意为“大概”; D项前“以”是介词,意为“拿﹑用”,后“以”表因果意为“因为”。)
8.(3分)C(例句和C项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定语后置句, B项为被动句,D项为判断句。)
9.(3分)C(排除②④句,②句表现管仲一心为主,④句写的是鲍叔。)
10.(3分)A(鲍叔牙和管仲的对比中没有“忠君”这一方面。)
11.(11分)(1)我被囚禁,受尽侮辱(也可译为“忍辱苟活”),鲍叔并不因此认为我没有廉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感到羞耻,却会为功名不能在天下显耀而感到羞耻。 (4分,每一小句1分,关键词“幽囚”“羞”“耻”。)
(2)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3分,前一小句2分,后一小句1分,关键词“法”“四方”“若”,另外,省略句要补充主语。)
(3)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得到活的管仲把他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让他活着到齐国。(4分,每一小句1分)
三、11分
12.(1)比喻,(1分)写满月当空,月光皎洁,似金波流转,(1分)又似飞镜重磨,光亮如新。(1分)
(2)“白发欺人”指年华易老,光阴虚度,(1分)时间面前无法与之抗衡,有壮志未酬之感,(1分)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愤懑与无奈。(2分)
(3)作者盼望整个大地清光照耀,月中桂树,①既指南宋朝廷内外反对收复中原的投降势力,②又指侵略中原,造成山河割裂的金兵,③也可比喻造成人间昏暗的一切黑暗势力。(4分,每点2分,答两点即给满分。)
四、 10分
13.(1) 通古今之变 (2)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 (3)一饭三吐哺 (4)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5)信而见疑 盖自怨生也(6)仓廪实而知礼节(7)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8)匹夫不可夺志也
(每句1分,错、多、漏、倒一处本空不得分)
五、24分
14.(6分)(1)憨厚﹑质朴﹑谦虚,可举①②段内容分析。(2)热爱学生,献身教育。可举②⑥段内容分析。(3)安贫乐道,积极乐观,这一点可以从“何建平知道自己的角色”,“ 何建平就兴奋地笑着,指着悬崖上的一堵土黄色的墙”等方面分析。(每点2分,特点1分,分析1分。)
15.(6分)(1)壮丽恢弘的景观反衬主人公的平凡普通,他是个“小配角”,引出下文对何建平身份的介绍。(2)点明人物的生存环境,美丽的雪山脚下物质条件却极其恶劣。(3)玉龙雪山的美景也和大山里人们纯朴的心灵相映衬,展示了主人公的美好人性。(每点2分)
16.(4分)孩子们生活条件的艰苦和求学的艰难,“像大山一样深沉,像历史一样苦涩的人性”,“文明圈”内外生活的差异,“圈内”人对“圈外”生活的漠然。(每点1分)
17.(8分)从内容上看:酒窝是何建平肖像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可以显示他的稚气与纯朴,另一方面写酒窝不一样大,也表现了人物生活的艰辛,从而突出其高尚人格;
文章最后写“何建平的两个酒窝笑起来应该是一般大的”,点明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呼吁人们关注何建平们的生存状态。
从结构上看:
文章开头写何建平的酒窝“一边大一边小”给读者设置了悬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何建平的酒窝,和开头形成了首尾呼应的效果。(每点2分)
六、70分
18.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