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枸杞豆》教案和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三颗枸杞豆》教案和练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2-12 15: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颗枸杞豆》 教案及练习
[教学目标]
1. 诵读欣赏课文,体会课文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表现出的“我”的情趣。
2. 深入探究三叔语言的深刻含义,分析三叔的性格特点,理解塑造这一人物的意义。
3. 能感悟到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4. 初步认识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
1.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 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探究问题]
1. 景物描写的作用。
2. 三叔语言的深刻含义。
3. 三叔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分析情节的发展过程。
2. 诵读、欣赏、学习课文充满情趣的景物描写,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者简介]
解读程海:
程海最先是以写诗进入中国文坛的。当时他还在一个县城工作,他的诗带有关中原野明丽清新的色彩,对于诗的形式也十分讲究,节奏感很强。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诗歌的研究和深厚的修养。他的小说处处充满着新意,新的感觉、新的形象、新的描写,让你惊叹不已。
程海的小说不好读,但很耐读。他既不靠曲折离奇的故事吸引人,又不是客观的讲述生活事件的过程,直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而是将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充分地心灵化、情绪化,也就是高层次地审美化。
程海的小说蕴藏着对家乡、故土和这片土地上的人的眷恋和热爱,虽然没有爆响,却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渐渐获得读者和文坛上有识之士的刮目相看。
据程海介绍,《三颗枸杞豆》发表于1983年,是程海当初在乾县文化馆工作时,曾在乾县祝家堡驻队,路遇一位癌症病人,与其聊天时注意到,这位垂危病人对树叶的观察如此之细,那种生命终结前对大千世界的感悟、对生命的留恋,使程海感触颇深,回去不久,仅仅用了一个下午,程海就一气呵成地写出了这篇《三颗枸杞豆》。

[整体感知]
个人快速读课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思路梳理]
1—2:交待“我”是一个植物学家,说明小时候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引出回忆。
3:门前小山谷里的树林是我的乐园。
4—34:我逃学到小树林里玩,遇到了三叔,有了许多疑惑。
35—54:在小树林里我再遇三叔,三叔对我说了他的教训、悔恨和对“我”的期望。
55—59:写三叔留给“我”的三颗枸杞豆给“我”的启示。
60:写自己勤奋、刻苦学习的动力。
2. 概括“我”和三叔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小时候,是一个贪玩、不爱读书、爱逃学、不怕打、顽皮淘气、热爱大自然的孩子。后来,在三叔的生命意义的启发下勤奋、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个植物学家。
三叔,是一个身患癌症最终离开人世的人。他有多个理想和志向,但由于没有抓紧时间,不够勤奋,见到困难就退缩,最终一事无成,只留下了对生命的悔恨。
3. 思考:本文要告诉读者的是一个什么道理?你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教学设计>文章实际上告诉读者要珍惜时间,抓住生命,只有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奋斗才能实现理想这个道理。
通过三叔临终前对自己虚度一生,毫无成就的悔恨分析出来的。
景物描写:
1. 有感情地朗读3——9段,找出令你欣赏或动情的句子,分析其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形象地表现小树林是“我”的乐园的?
(1)答案示例: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
“溢”是“充满而流出来”的意思。在这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春季小树林里花草树木蓬勃生长、欣欣向荣的态势,饱含了“我”对小树林的喜爱之情。
(2)“我”在小树林的各种有趣的生活。
金巴牛的外形:像金质盾牌。捉金巴牛:走、捏、堵、挖、捉
花蝴蝶:冒冒失失撞 慌慌张张飞。“我”追蝴蝶:书包跳、书本飞撒一路。自由自在,快乐无穷。
阳光一绺一绺像金色的丝绸。

欣赏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滿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墻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绿杨楼外出秋千”——欧阳修《浣溪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细雨》

欣赏分析:
词语生动。
选用形象的、新鲜的词语来表情达意。“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绿”,“闹”,形象,传神,渲染出无限春意,盎然生机。“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弄”,新鲜,活泼,“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王国维)。“绿杨楼外出秋千”(欧阳修《浣溪沙》),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出”,也有无穷的意趣:“秋千时而从绿杨中荡出,时而隐没,荡秋千的人何等欢愉……”
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景物描写的作用:
探究:如果没有这些景物描写,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的欠缺在哪里?
1. 交待了人物活动的背景。
小树林是“我”的乐园,是三叔表示悔恨、给我启示的地方
2. 渲染了一种浓烈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的气息。
“我”充满了活力,三叔感受生命充实,悟出生命的真谛。
3. 刻画人物形象。
“我”的淘气及成为植物学家,三叔对生命的留恋,我们对生活的热爱,都是借助于景物描写完成的。
第一课时主要收获:
学习作者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对童趣的形象描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探究“我”和三叔的两次相遇对“我”的启示。
2. 感悟:抓紧时间,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热爱生命,让生活充实而有价值。不要虚度光阴。
初遇三叔
1. 速读9——34段,思考初遇三叔“我”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三叔仔细地观察花花草草是他对生命的留恋,是对生命的热爱、渴求。我隐约感到了时间的宝贵,生命的重要。
2. 作者是从对三叔的哪些描写当中体会到这些的?
(1)外貌:瘦弱不堪的病体 眼睛像开得大大的窗户
侧面写消瘦,又说明了想把看到的一切都记在自己的心里。
心灵的窗户是眼睛。
(2)动作:仔仔细细望、凝神望 观察得极为仔细 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留恋。
(3)神态:“狡猾地一笑”表现了三叔有了主意,想考一考“我”的心理,实际上这也表现了三叔对“我”的喜爱,对年轻的生命的喜爱,对“生”的渴望,渴望与人交流,渴望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别人,与别人探讨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眼睛闪射出异样的光辉,脸颊上升起两朵红晕。”三叔仔细观察后有所发现的兴奋,把他自己的发现告诉我,他知道我也是一个热爱自然的孩子。
“叹息”“怪异的声音”“时间已经不多了”“太迟了”:悔恨的心理。
(4)语言:对植物的仔细观察,体现出对生命的留恋,生活的充实,隐含对我的期望。
3. 在和三叔的交往中,“我”的反应是什么?
“我”惊讶于三叔把花看得那么仔细,在这惊讶中,已有了对三叔的敬意。
“呆呆”:既有对三叔知道得如此之多的惊讶,也有对三叔的叹息太迟了的不理解。
“感到很乏味”:三叔知道那么多,而“我”经常在树林里玩,对这些秘密却不知道,三叔这时也不再告诉“我”,我的兴趣被打断了,所以感到很乏味。不是对“乐园”感到乏味,而是自己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了感到乏味。这才和下文的“想念小树林”“想念可敬的三叔”的心理相一致。

再遇三叔
1. 读35—47,思考以下问题。
(1)这次“我”和三叔相遇的时间和上次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2)三叔的神态表现了什么心情?
(3)听三叔的述说,“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三叔为什么要对“我”讲这些?你理解他的用意吗?
2. 读48—59段,辨别“太阳”的含义,体会三叔的感情 。
3. 这三颗红色的枸杞豆是什么意思?“我”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三叔对“我”的期望。
象征着三叔生命的终结。象征着三叔一生的教训。
象征着三叔对我的谆谆告诫。警示!由零为起点,奋发努力吧!

总结课文:
本文记叙了“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懂得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勤奋学习,永不放弃的人生道理,形象而又富有哲理。

[让我们互勉]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是应当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既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更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拓展阅读《两条路》,思考两篇教学设计>文章在主题及创作手法上的异同。
《两条路》
[德] 里克特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道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到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昊天,苦悸地失声喊道:“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它自身的像征。徒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潸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堕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记住吧,等至岁月流逝,你们在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时,再来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是徒劳的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字词练习:
1. 给汉字注音
蹑手蹑脚(niè) 腻味(nì) 摞(luò) 蚱(zhà) 绺(liǔ)
枸杞(qǐ) 半晌(shǎng) 擎(qíng) 香蒿(hāo)
2. 多音字,再组一个词
禅(chán)禅师( ) 撒 (sǎ)撒种( )
(shàn)禅让( ) (sā)撒网( )
鲜(xiān)鲜明( ) 壳 (ké)蛋壳( )
(xiǎn)鲜为人知( ) (qiào)地壳( )
殷(yān)殷红( ) 吓 (hè)恐吓( )
(yīn)殷切 ( ) (xià)吓唬( )
晕(yùn)红晕( ) 豁 (huō)豁开( )
(yūn)晕头转向( ) (huò)豁然开朗( )
3. 辨别字形,再组一个词。
蹑(niè)蹑手蹑脚( ) 躁(zào)急躁( )
摄(shè)摄影( ) 燥(zào)干燥( )
慑(shè)威慑( ) 澡(zǎo)洗澡( )
坠(zhuì)坠落( ) 瓣(bàn)花瓣( )
堕(duò)堕落( ) 辫(biàn)辫子( )
绺(liǔ)一绺( ) 牌(pái)盾牌( )
咎(jiù)罪咎( ) 碑(bēi)石碑( )

二、阅读分析
1. 文中的所提到的是什么样的三颗枸杞豆?

2. 这三颗富有深刻意义,催人奋进的枸杞豆征服了“我”,但在之前“我”是什么样的人呢?之后又变成什么样的了?

3. 以前的“我”淘气顽皮,不喜欢读书上学,总是逃学到小树林里去玩。因此三天两头挨打,“我”有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4. 这三颗红色的枸杞豆是什么意思?“我”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试题答案】
一、略
二、1.
三颗催人奋进的枸杞豆。
富有教育意义的三颗枸杞豆。
有深刻涵义的三颗枸杞豆。
征服“我”的三颗枸杞豆。
记录“我”人生拼博起点的三颗枸杞豆。
2. 之前的“我”,是一个逃学、贪玩、不喜欢读书、顽皮、淘气、热爱大自然的孩子。后来,在三叔的生命意义的启发下勤奋、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个植物学家。
3. 课文的第六自然段。(训斥和拳头,确实让我乖乖的上了几天学。但没有几天,我经过小树林的时候,又旧病复发了。)
4. 三叔对“我”的期望。
象征着三叔生命的终结。象征着三叔一生的教训。
象征着三叔对我的谆谆告诫。警示!由零为起点,奋发努力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