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复习(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

文档属性

名称 古文复习(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2-13 17: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分析比较两篇(段)文章的异同,可以先写相同点,再写不同点。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1、内容:两篇文章是不是都是写同一种内容,如果相同,就写“这两篇文章都是写( )的文章;如果不同,就分别写出各篇的内容。如:《小石潭记》后两段的内容,两段内容是都是写景,但不同的:上段内容是写溪流的样子,后段是写潭周围的环境。
2、思想感情:表达(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或反映了( )的主题。
3、写法:内容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或怎么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4、表达方式:各篇(段)文章属于哪一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然后分别写出。
5、侧重点:侧重于哪方面的描写。如:《小石潭记》后两段的内容,上段侧重景物也就是溪流的样子的描写,突出溪水的曲折、悠远的特点;后段侧重于情和景交融在一起,突出“凄清”、“悄怆”的感觉。(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和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6~10题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

3、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2分)愉快地,高兴地 想,思考 共同,一起 只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4、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点?(3分)

?
5、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两段文字都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运用了侧面描写;(A)段描写的详尽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段描写的粗略些。(注:这题是我根据以往经验杜撰的,(B)段中我从四望皎然猜测是描写月光的。 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的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 一、文言实词
[习题训练]把加点字的本字写在括号里
①圣人非所与熙( ) 也。
②缚者曷( )为者也?
[习题训练]解释下列加点的一词多义词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不可知其源( )
清:①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
3、古今异义
[习题训练]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王曰,何坐( ) 请坐下( )
(2)其实味不同( ) 其实我不该来( )
4、词类活用
[习题训练]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从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
(2)潭西南而望,斗( )折蛇( )行二、文言虚词
[习题训练]
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
④何以都不闻消息( )⑤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为: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③为其来也
④何为者也( )⑤橘生淮南则为橘( )
其: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不可知其源( ) ③为其来也( )
④非相度不得其情( )
于:①泥于掌故( )②往来于环训荒村野水之间( )③生于淮北则为枳( )④相与步于中庭(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习题训练]
1. 翻译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 将下列句子省略的部分添在括号中。
(1)日光下彻( ),( )影布( )石上。
(2)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六、背诵默写:主要是名句。
《小石潭记》
⑴描写小石潭全貌的语句: 。
⑵用反衬的手法写小石潭水清至极的句子: 。
⑶作者写潭的源头的走向及岸势用了两个比喻句: , 。
⑷本文中最能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两句话是: , 。
⑸在沙尘暴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的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本文中语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
⑴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的语句是: , , 。
⑵表现出作者淡淡的哀愁的几句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