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4.大雁归来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掌握下列词语: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滑翔 目空一切
2.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说明的对象大雁的特点和有关科学知识。
3.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及浓浓的抒彩。
4.通过分享作者的发现之乐,理解全文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主题思想,从而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象的特点。 2.生动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注意过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吗?你了解大雁吗?(学生回答:大雁排成“一”字和“人”字)你知道大雁为什么会排成这整齐的雁阵吗?
以前,大雁飞翔的时候,是不排队的。白天,它们忙碌了一天,晚上,就在河边的草丛里、芦苇丛中睡觉。每天夜晚,雁群里都有一只雁不睡觉,为大家守夜,防备猎人在夜里带着火枪来打雁。
有这么一群大雁。一天晚上,它们在小河边的草丛里休息。领头老雁不放心,临睡前嘱咐守夜的雁说:“从现在到天亮,你千万不能打瞌睡呀。要静静地听,仔细地看。一有动静,就赶快煽动翅膀叫醒大家,不然,猎人就会伤害咱们的。”
守夜的雁不耐烦地说:“爷爷你去睡吧,我都知道了。”
老雁不再说什么,跟大家一起去睡了。
这时,正是冬初时节,夜里小风一刮,竟“沙沙沙”地下起小雪来。
守夜的雁又冷又困,它看看睡在草丛里的兄弟姐妹们,真想像它们一样,把脖子弯在翅膀底下,暖暖和和地睡一觉。它看看天,天已经快亮了。它想:“遇到这样的坏天气,打雁的人会来吗?我守了那么多回夜,都没遇到过打雁的猎人,今天怎么会那么巧就遇上他们啊。我还是去睡一会儿吧。”
守夜的雁想来想去,就钻进草丛里睡觉去了。
猎人们都知道,守夜的雁在天快亮的时候最爱打瞌睡,遇到坏天气更大意,打雁人就趁这个时候,带着火枪来打雁了。
打雁人找到了雁群,架起火枪,“轰”的一声,雁群中只飞走了一只大雁,其余的都被打死了。
飞走的是那只老雁。它睡觉时也在惦记大家的安全,所以,它听到响动后立刻就醒了,但是,还没来得及叫醒大家,火枪就响了……
老雁飞走以后,把这件痛心的事告诉了所有的大雁:因为“一”只雁不小心,全家的骨肉都被“人”打死了!
大雁们知道了以后,不但每回守夜更加小心,在天空飞翔时,还排成了“一”字和“人”字,用这整齐的雁阵告诫后代子孙们,千万不要忘记这惨痛的教训啊。
故事中的猎人千方百计捕杀大雁,而利奥波德则把大雁看做与自己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的种种活动。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利奥波德笔下的大雁。
二、背景链接
《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这本书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从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在这种清新的空气中,人们又发现了早已存在的《沙乡年鉴》。《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三、检查预习情况
迁徙(xǐ) 雾霭(ǎi) 窥(kuī)探 缄(jiān)默
狩(shòu)猎 凋(diāo)零 滑翔(xiáng) 顾忌(jì)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思考题: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明确:
(1) 十一月南飞的大雁。 (2) 三月的大雁.
(3) 大雁归来的情景。 (4) 春雁觅食.
(5) 孤雁 (6) 四月夜间大雁的集会
字里行间充满着爱鸟之情.
五、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
1、出示《辞海》中对大雁介绍的文字,分析在语言上与课文的区别: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往往是千百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选自《辞海》
讨论,总结:《辞海》中的语言重说明,客观介绍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并重,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2、探究知识性.
出示思考题: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归纳:
(1) 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 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 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 十一月的大雁一声不吭。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或以六的倍数列队飞。
(7)四月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味形象性.
出示思考题:文中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找一找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思考、讨论、明确:
作用:(1) 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2) 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4、感受抒情性.
结合课后习题二,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作品浓郁的抒彩.
明确:第一句:写出了大雁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它们是春天的使者。
第二句:表明了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天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第三句: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六、归纳本文主旨.
由于岁月的变迁,环境的恶化,更是由于人类的残忍,我们可爱的动物朋友征慢慢从我们的视野重消失,从地球上消失.
1、展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的图片、资料:
穿山甲:生存的威胁主要是栖息地遭破坏和盗猎。
缅甸蟒蛇: 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消费者对它们的皮肤、肉和胆囊的需求,在我国,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远古时代500年才有一种兽类灭绝。但20世纪以来,4年就有一种哺乳动物灭绝,是正常灭绝速率的125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科学家们统计,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中,有5025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边缘,其中我国已达390多种。 (新华网)
2、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主旨: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
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七、拓展训练
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例如: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八、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与一般的动物观察者不同,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呜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得这么美妙,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九、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知识性 保护动物
大雁归来{ }抒情性{
形象性 珍爱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