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教材潜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江苏省宿豫中学 陆帅
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高中新教材的突出特点。为达此目标,各类学校的英语教师都在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以及提高学生全面语言能力的教学辅助手段及有效途径。笔者通过自身摸索、亲身实践以及借鉴同行的宝贵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用教材本身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方法。笔者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只要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并结合自己学习英语的实际,完全可以立足课本,通过挖掘教材内部的潜力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提高他们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利用和发掘教材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根据教材灵活多样地设计听力练习。
从2000年开始高考加试听力,一些英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听力便想法设法搜集听力材料。我认为与其把大量时间花在寻找与教材内容无关的听力材料上,倒不如自己去潜心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各种有针对性的听力练习。当然前提是必须能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与欲望。由于教材是学生朝夕相处的伙伴,因此,达到这个目标是不难实现的。我认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就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听写练习。
(1)在新授课之前,可把即将学的对话或课文中的部分段落以空缺重要词汇和短语的形式预先印制在学案上,课前发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捕捉对话课文中特殊信息的听的能力,一般可放两遍录音。当然这些空缺的词汇和短语一定要是学生以前学过的。这种听力练习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2)就学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听写训练。听写的内容可以是课文或对话中含有重要语言点、语法知识的单个句子,可以是课文中的部分段落,也可以是经过改写的课文片段或课文缩写。教师应以正常的语速朗读听写材料,如果是比较长的内容,通常读三遍。第一遍:要求学生边听边写所听内容,教师朗读时句与句之间应适当地停顿,如果一个句子太长,教师应尽量注意句子意群间的停顿,以给学生思考和写的时间空隙,但教师读时不能为了照顾学生能准确地记录下来而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以免破坏正常的语速而使学生捕捉不到连贯的语意信息。第三遍处理疏漏或未听清的词汇,这一遍教师最好仍不要停顿,仍要以正常语速连贯地读。最后把学生的听写记录收上来批阅并做好反馈工作。
2.设计与高考题型密切相关的听力选择练习。
高考试卷上出现的听力选择题无非是几组简短的对话以及内容稍长的短文,题材均是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而教材中每单元的第一课对话及第二课阅读课文正是各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正好可以作为听力选择练习较好的素材,我们在设计听力选择练习时,应尽量把握对话与课文的全局,设计的问题所涉及的内容一般贯穿对话与课文内容的始终,并且尽量模仿考试所要求的考查题型,注意听力选择难易梯度的把握。由于对话内容较短,一般设计五个听力选择练习;课文内容较长,一般设计八到十个选择练习。在题型设计上,我们可以采用考试时常见的问题设置形式,如:when , where , what , how , why , how , why , how long , how many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几个听力选择练习的难易梯度。为达此目的,一般可设计下列三种题型:(1)能从对话、课文内容中直接捕捉到答案信息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一些与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有关的信息。这种题目难度较小。(2)学生必须通过对听到的关键词汇进行适当的同义转换以及简单的数字计算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这类题难度稍大,需要学生在紧张的听的过程中进行快速的思考后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3)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对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如: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 wrong / not true 这就要求学生对三个选择项进行逐一分析、比较,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题型虽然学生一开始比较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便会逐渐适应起来。这也是拔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必要手段。
3.就对话与课文中的一些特殊信息设置正误判断题。
以上的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听力练习,由于针对性强、使学生听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听的欲望和兴趣,学生听时一般能专心致志、非常投入,课堂反馈的效果良好。
二、以教材为本,调动学生说的兴趣,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新教材大纲规定,高中英语教学要使学生口头上具有初步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在对话课上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而忽略了利用课文教学对学生加强口语训练的机会。我认为尽管对话课与课文课属于不同的课型,对学生采取口语训练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但目的和最后的结果是一致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尝试下列一些具体做法:
1.对话课采用交际法课堂教学,大面积调动学生说的兴趣,提高学生说的机会。
(1)针对对话中的句型,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操练。这些操练不仅能锻炼学生语感及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新课中的句型,可谓一箭双雕。但教师应尽量避免机械的重复与操作,而要充分起到协调组织的作用,使整个句型操练热烈、活泼。
(2)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练习。教师给出一些与对话有关的话题,让学生两两表演,也可以安排两排学生或两组学生进行表演。这是对学生进行大面积口语操练的重要一环。
2.采用启发诱导提问法和课文复述法加强课文课教学对学生口语的培训。
(1)启发诱导提问法用于导入新课时使用。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尽量简洁、自然,尽量从学生较熟悉的常识入手,针对与新课有关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式提问,逐步推进、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学生说的意境。比如在讲授SBII Lesson 42 Hurricane一课时,在进行完复习环节后,我们可设置下列一系列连环问题:A:Have you heard about the hurricane B: Can you describe it to us C: Is the hurricane very dangerous and can you give us some examples D: Which parts of China have the hurricane E: Can a hurricane happen in our area Why do you think so 当然学生在回答时可能会遇到一些表达上的困难,教师应适当地予以启发、提示。如当学生对问题B回答有困难时,可作出提示:Is it a very soft wind or a very strong wind What about the speed of a hurricane 学生很快便会作出正确的回答。启发诱导提问法由于给学生创造了可以说的条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说的勇气,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2)课文教学结束后,采用复述法检查学生对课文掌握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经过听力练习以及阅读训练,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有了很深的了解,这时让学生分别利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是很好的锻炼他们口语的机会,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可把课文各个环节相关的重要词语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根据headline进行复述,这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key words用自己的话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条理的衔接,而不会由于忘记其中的部分环节而使复述毫无章法。例如在教授SBII Lesson 18 Charlie Chaplin 一课时,在课文教学结束之前,可把与卓别林有关的年代按先后顺序列出来,让学生对照这些年代试着复述有关卓别林的生平,遇到个别学生在个别时间上回忆不出发生的相关事情时,再进行适当地提醒,以保证学生口头复述的连续性。经过实践,这些做法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生的口语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三、瞄准高考,多角度挖掘教材内容,有效培养学生阅读技巧,阅读速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在选材上总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注重了语言的实用性。而新编教材所选的课文也正是结合生活实际,注重了语言的实用性,体现了高考的选材原则,题材涉及体育、政治、科技、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的现实生活,文字新颖,也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因此完全可以以教材中的课文作为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素材,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培养学生快速目标阅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学案上设置一些true or false , yes or no question 和wh-question , 给学生很短的时间,在文章中进行重读、跳读、扫读等快速目标阅读法的应用训练。
2.设置各种难度的阅读理解选择练习,对学生进行限时练习,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速度。由于这种题型和考试时题型一样,教师只要精心设计,从难度和题目新颖度方面下一番功夫,学生是很有兴趣去做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仅靠高三一学年短暂的专题强化训练是不够的。只要教师做到从高一高二时就抓好平时的阅读训练与指导,学生应试时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我们在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阅读理解选择题时,应从高考常考的题目设置形式出发,力求由易到难、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把握能力。在具体设置题目时,也要模仿高考,就该篇文章的信息设置一些诸如计算题、正误判断题、字句理解题、归纳概括题、推理判断题等高考常见题型。例如在设计SBII Lesson 47 Escape from the zoo一课阅读理解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推断题:What did the keeper mean by saying “ She prefers beef . Still , you will know next time , won’t you ”
A. He wanted to let Mrs Cousins know the fact that the lion preferred beef to pork.
B. He wanted to let Cousins feed beef to the lion next time .
C. He was angry with Mrs Cousins.
D. He just played a joke with Mrs Cousins.
学生必须在把握上文的基础上,通过作者的笔调语气判断出作者的意图,从而才能选出正确答案D。
当然,教师在进行着方面训练时,一定要在学生做完后,进行精练的解析。教师要把阅读理解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通过课堂阅读训练巧妙地、不失时机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掌握他们应该具备的阅读理解应试能力。
我认为,只要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应试能力不会提高不上去的。
四、以教材为主阵地,通过翻译练习、书面练习,逐步增强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我们在设计书面表达练习时,字数、形式、难度、参考时间均应以高考为参考,力求书面表达形式的多样化,如可以是表格、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给出要点等,同时,模仿高考,题材尽量接近现实生活。一般每周或两周一次,教师认真批改,按高考25分的标准严格打分,然后再进行总结、讲评,对典型错误进行一一列举、分析和纠正。设计书面表达来训练学生写作能力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要看教师能否精心设计一篇好的文章。不难想象,只要长期坚持这种做法,学生的写作能力肯定能有较大的提高。
当然,在具体进行课堂教学时,我们很难在一堂课中进行上述四个方面全部训练。但是我们可以按照正常的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把听说读写几方面训练灵活地楔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这样做也不是要平均地使用课堂时间来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某一方面有侧重的训练。
以上只是笔者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一定有不妥之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英语教师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英语教学质量一定会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