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背影[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3-03 08:41:00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背影 朱自清
作 者 简 介
朱自清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文学研究会成员。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写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一、读准下列词语。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簌簌( ) 差使( ) 迂腐( ) 琐屑 ( ) 栅栏( ) 颓唐( )晶莹( )
一、读准下列词语。
交卸(xiè) 奔丧(sāng) 狼藉( jí ) 簌簌(sù ) 差使(chāi) 迂腐(yū) 琐屑 (xiè) 栅栏(zhà) 颓唐( tuí)晶莹(yíng)
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奔赴亲人的丧事 ( )
乱七八糟的样子 ( )
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 )
精神不振作。 ( )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细小而繁多的事。( )
奔丧
狼藉
赋闲
颓唐
蹒跚
琐屑
改正错别字:
狼籍:
妥贴:
锁屑:
不能自己:
“籍”改为“藉”
“贴”改为“帖”
“锁”改为“琐”
“己”改为“已”
背影是本文的焦点,文中一共几次写到了背影?
点题的背影
买橘子的背影
离别的背影
思念的背影
1: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a: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b: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动作:走、探、穿、爬、攀、缩
作用: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
父亲的爱子之情。
阅读课文第6节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看看哪些语言最具有表现力?
为什么要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
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是父亲最费劲,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请问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入微的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独特的角度---父亲的背影
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含蓄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苍白的;
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自私的。
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哪几次
思考讨论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难过之泪
感动之泪
感伤之泪
伤心之泪
归纳小结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悲哀之泪(见父亲 睹家境 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 父子离别)
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莹莹)
祖母死了
父亲失业新教师汇报课教案
背 影
教 学 者:林 洪 海
教学班级:初二(11)
教学目标
1、 体会日常生活中可贵的亲情,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庭、爱亲人的感情。
2、 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语言的朴素感人。
3、 在诵读中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
学情分析
《背影》是老教材的经典篇目,作者的真挚的情感流露与优美的文笔,使本文一直深受学生喜欢。但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不大容易体会出细节背后蕴涵的深切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引导。
教学理念
1、 本文的一大特点是以情感人。情之动人,不在教师的讲,而在于学生的悟。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体悟欣赏课文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我体验中感悟和体验。
2、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课文的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父爱的真实与可贵。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
本课是传统篇目,教师可以讲给学生的可能很多,那就有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准备抓住重点,即直接从中间两处“背影”入手,抓住精彩部分欣赏体味,特别是买橘子时的“背影”。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等手段。
教学实施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起来的,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父母是爱我们的。那么,在生活中,你从哪里感受到父母的爱呢?
学生讲述,教师视学生讲述情况而定如何导入新课。
注:学生讲述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有得说;二没什么好说。
2、 生字词学习。
1、读准下列词语。
交卸(xiè) 奔丧(sāng) 狼藉( jí ) 簌簌(sù )
差使(chāi) 迂腐(yū) 琐屑 (xiè) 栅栏(zhà)
颓唐( tuí) 晶莹(yíng)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奔赴亲人的丧事。 (奔丧)
乱七八糟的样子。 (狼藉)
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 (赋闲)
精神不振作。 (颓唐)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蹒跚)
细小而繁多的事。 (琐屑)
3、改正错别字。
狼籍:“籍”改为“藉”
妥贴:“贴”改为“帖”
锁屑:“锁”改为“琐”
不能自己:“己”改为“已”
3、 请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留意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说一下自己觉得文章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4、 学生自读。
5、 学生讲述,教师引导。
准备几个问题:
1、 文章是表现“父爱”的,文章的题目却是《背影》,看来,“背影”在文章的地位举足轻重,请同学们找出文章写了几处“背影”?
2、 作者着力描写第几个“背影”?
3、 买橘子时的“背影”描写里哪些词语最具感染力?
4、 父亲的几句话。
注意几点要求:
1、 观看视频片段。
2、 小组讨论第三个问题。
3、 朗读“我说到:‘爸爸,你走吧。’————————我的泪又来了。”并要求背诵。
教师准备的分析:
1、开头设题——难忘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与父分手——惜别背影
结尾思念——照应背影
2、第二个背影。
3、比如:“蹒跚”这个词,意思是腿脚不灵便导致走路缓慢摇摆。看着父亲一摇一晃地走到铁道边,我的心情自然可想而知。“攀”、“缩”、“微倾”,这些描写,都写出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
6、 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表达的一个深刻的主题,那就是“浓浓的父爱”。是的,父母亲是爱我们的,古人有诗:慈母手中线,儿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所以:一个不懂享受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苍白的;同样,一个不会回报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自私的。那么,回去再阅读本文,看看作者朱自清对父亲的情感又是如何?
7、 教后记。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