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春水》复习材料

文档属性

名称 《繁星春水》复习材料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2-22 14: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繁星》复习材料
有关知识:冰心是五四时期个诗派的代表诗人,她于1923年出版的诗集《繁星》和《春水》曾风靡一时。
学习要点:这几首小诗体现了冰心的“爱的哲学”。由于时代、家庭、个人经历等因素,五四时期的冰心不仅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基督教教义以及泰戈尔哲学的影响,从而形成冰心的以“母爱”、“童真”、“大自然”为基本要素的“爱的哲学”。并且这种“爱的哲学”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那么,冰心为什么会写<繁星)、《春水)的小诗呢 用她自己的话来解释,主要由于看了泰戈尔的《飞鸟集),遂想用那样的方法来记录、收集自己“零碎的思想”。于是便以三言两语的短小体式,自由抒写内心瞬间的感触,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追求诗意的真纯和意境的清新隽永。
《繁星》一 :这首诗有如一曲优美、温婉的"天籁之音",随着诗人的吟唱,便有如一副图画在我们眼前幻化出来:繁星、深蓝的天空、微光,这是怎样的一副美景?这首诗还将中国古典诗词和外国文学的两种韵味调融在一起:"沉默中,微光里"明显带有泰戈尔诗的韵味:"繁星闪烁"亦育古诗之味。描绘一副夜景,表现瞬间的情感,含蓄蕴籍,清莹隽永,字里行间流荡着温婉的情韵、淡淡的盼望,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典雅清丽如一株含苞待放的君子兰。
《繁星》二:童年是我们梦中的真实,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梦,表现了作者对童真的向往,希望我们能够保持拥有一颗纯洁的童心. 繁星春水的主题思想是: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想告诉我们:要活在一个纯真的世界,崇敬真,善,美,要有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繁星》三:描写月亮升起的景色和环境.万顷的颤动指海洋,月亮从海上升起,黎明又落入海中.海对于月亮既是出生(升起)的地方又是死亡(降落)的地方,所以是生之源, 死之所.在这里,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轮回的思想,世间万物都有这个规律,从哪开始到哪里结束,都是轮回的.人生也是,先是成长.然后到了老了的时候又返回儿童的心理(老人其实多和他们接触会发现他们的心理很象小孩子).这是世界的规律。
《繁星》四: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繁星》五:这首小诗把黑暗比喻的十分恰当,并没有用了许多华丽的词藻,而是把黑暗比喻成十分清晰,先说心灵的深深处,如果你的心没有任何杂念,我相信在心灵的深深处是没有黑暗的。接着又说道宇宙的深深处,可是我并不是这么认为,宇宙的绝大部分是黑暗的,但是终归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给人们带去光明、温暖。最后说道灿烂阳光的休息处,可不是么?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只有黑暗。他说的休息处只不过是夜晚,夜晚就是阳光休息的时间,但是终归黑暗是短暂的,黑暗永远战胜不了光明。
《繁星》七:意在唤醒麻木的人,算命的锣意味着将至的残酷的未来,茫然的活着的人应该意识到而警醒奋起。
《繁星》八:冰心老人用鸟儿飞去匆匆和落红满地的情景来与生命做比较,她猜想生命会不会和她在世界中看到的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侧面冰心老人可能是在为某人叹息她(他)的生命是如此狼狈,为她(他)婉惜吧!
《繁星》九:梦和现实都是诚实的告诉了你,你如何理解它则是你问题的关键。告诉人们要真实对待自己的内心。
《繁星》10:芽儿和嫩绿显示青年人的希望,朝气和活力。花和淡白蕴含着艰辛,谦逊与高洁。果和深红象征着成熟,奉献与牺牲。从芽儿,花儿、果儿对青年的“告白”中,不仅可以看到芽儿、花儿、果儿对青年的期望、渴望;从芽儿、花儿、果儿的话中,还可以侧面看出芽儿、花儿、果儿的平时生活怎样的,通常它们都默默地去奉献自己。
《繁星》11:这里的无限的神秘应该就是冰心所赞美的真、善、美。合起来意思就是:有时真、善、美的体现其实很简单,话都不必说,一个微笑就足够了,并不像人们想像的多么无限的神秘。
《繁星》12:虽然每个人的人生具体经历都各有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漫漫人生长路上行走着,所以比喻为长行的旅客,直到生命终结的一天,所以说每个人的归宿都是一样,就是死亡。因为人总是会死的,在这既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中,人与人之间与其互相仇视抵触,痛苦度日;倒不如相亲相爱,和睦相处,让人生充满爱和欢乐。这句话其实反映了冰心一直崇尚的“爱的哲学”。
《繁星》13:每一个人都要有远大的目标,要向前看,无论是谁都要在这苍苍茫茫的世界中实现目标!即使是天上的人。
《繁星》14:将人类喻为婴儿 ,将自然喻为母亲 ,将宇宙喻为摇篮 。人类在宇宙中就好像是摇篮里的婴儿般弱小,表达了冰心对自然的赞美,对宇宙的赞美。
《繁星》15:你要好好的保护我的花儿.,保护自然,爱护生命。
《繁星》16:这首诗很通俗,一读就懂。诗人劝诫我们要把握好现在,勤奋努力地学习,脚踏实地地工作。只有“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将来的事业才辉煌,人生之路才宽广。在你“回忆往事的时候”才“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你才能够自豪地说:我的这一生是过得丰盈充实的,是有意义的。一个“小心”,用词精妙、无限关爱、叮咛之情力透纸背。
《繁星》17:静而不思~是高境界...沉静着,也是一种思想。
《繁星》19:首先,这是很形象的对在海中漂泊的孤舟的描写,其次,这起伏不定的感觉不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心情的恰当比喻。表达诗人孤独的追求人生的心境。
《繁星》22:歌颂母爱。
《繁星》23:这首小诗主要是说明心灵的灯,先说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心灵的等好像是心灵黑暗中的一盏灯,给心灵带去光明,温暖,可是这盏灯只有在寂静中点燃,为什么呢?往往在安静的环境下,人们才会想开,这盏灯才会发挥作用,而在热闹中,这盏灯就会熄灭,因为在热闹中,一切思想都不会受大脑支配,会胡思乱想,这盏灯会失去它的作用,不会给你心灵的深处带去温暖、光明。
《繁星》26:心灵的灯,不会熄灭,就是希望不破灭,永恒之光,永恒的希望。
《繁星》28:在明美的画面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记忆中的故乡,有“飞溅的浪花”和“海波”,正是大海,这壮阔的自然景象,“从前怎样”到“现在也怎样”地敲击着作者的心弦;《繁星》(七一)除此之外,成为诗人“永不漫灭的回忆”的就是那沐浴于温馨的月光之下,依坐在母亲膝上的儿时情景。这两首小诗,前者侧重于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后者侧重于深切地赞美母爱。《繁星·一四四》这几首诗展示了冰心小诗基本的情调。冰心的诗情属于黄昏和夜晚。她几乎没有歌咏过蓬勃的日出,没有赞叹过明朗的白昼,就连高山、大海这些在别人眼里雄健阔大的景色,到了冰心的笔下,也会幻出一种温柔的女性色彩。她缺乏那种喷薄炽热的感情,她的内心过于均衡,她的诗情过于和谐了。这种和谐的诗情,驱使她寻找着最适合于表达它的意象,于是,她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渐浓渐近的黄昏和愈深愈厚的夜晚。在她的笔下,不厌其烦地反复出现深深的树影,临照着夕阳的池水、清云淡月、晚风星辰……这种柔静的景色,最适于寄托冰心那种静穆的情感。她诗中的自然景象不是背景,而是一种糅合着自我意识在内的主体形象。你看,窗外飞进的一缕琴音犹如来自天外的仙乐;在久久不散的余音里,她的心与晚风中悠悠的树声、天幕里朗朗的月辉不知不觉地融和了。在这种忘我的境界里,她体会到大自然无限的伟力;月夜,幼年的冰心偎在母亲怀里,静静地透过藤萝枝叶的间隙,眺望着如水的月光洒落在花园中,也洒落在母亲爱抚的话语里。人与景交融得那么和谐,透出一种静穆的诗意;在暮色笼罩的古院旁边,在只剩一抹余辉的夕阳之下,这种诗意增添了苍凉的色彩,而在明媚的春色之中,圣洁的莲舟载着轻灵的梦想,则又使一切显得多么圆满!……诗人与自然结合得这样紧密,以至于我们无法分辨,她笔下的景色究竟是外在自然的人化,还是内在人格的景化 ?
《繁星》35:在冰心眼里,儿童总是圣洁的、美妙的,一样充满了神秘感。诗人在第2,74篇章中都体现了这样的主题。在歌咏和赞美儿童的时候,冰心是站在成年人的视角上来思考和表达的,当然,诗人所扮演的这个成年人,又不是纯然的成年,有着饱经风霜的心怀,而是怀揣着一棵翡翠的童心,什么是童心呢?冰心指出:“所谓‘童心’就是儿童的心理特征。‘童心’不只是天真活泼而已,这里还包括有:强烈的正义感——因此儿童不能容忍原谅人们说谎作伪;深厚的同情心——因此儿童看到被压迫损害的人和物,都会发出不平的呼声,落下伤心的眼泪;以及他们对于比自己能力高、年纪大、经验多的人的羡慕和钦佩——因此他们崇拜名人,模仿父母师长兄姐的言行。他们热爱生活,喜欢集体活动,喜爱一切美丽、新奇、活动的东西,也爱看灿烂的颜色,爱听谐美的声音。他们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勇于尝试,不怕危险……” [1] [3]也就是说,在冰心看来,“童心”就是用莹洁、善良和和美的眼睛与胸怀来理解和感受这个世界。正因为用这种童心来阅读儿童,儿童在诗人笔下,就成了真与梦的结合体,他们“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就连刚刚学着说话的婴儿,也是世上最优秀的诗人,他们用“不完全的言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繁星》33:这是用晶莹的童心来品尝伟大的母爱,母亲的怀抱是孩子的避风港,是灵魂安顿的好处所,足以见得母亲在孩子生命中的地位与分量。同样的主题也出现在下列的篇章里:102,159。
《繁星》36:在第二句中作者(冰心老先生)以极小的刺果为主人公,后来刺果借助阳光的力量伴随着自己的信心解放了自己的幽囚;因为借助阳光的力量和坚定胜利的信力,刺果最终穿出来了,坚固的岩石(盘石)被裂成两半了。本篇这首诗中写出刺果坚定的信念,想要成功,必须坚定得追求。
《繁星》48、131、127、125:不管写哪一种自然事物,都能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了,自然事物通过诗人的心灵烛照,马上呈显出非凡的意义和隽永的诗情来。诗人在对自然事物进行诗意描画时,不仅注意发觉了平常事物的不平常意义,还通过若干典型物象的组合,使诗歌呈现出富有古典美的意境来。“井栏上,/听潺潺山下的河流——/料峭的天风,/吹着头发;”(三八)“阳光正好,/ 野花如笑;/看朦胧晓色,/隐着山门。”(九二)“怎能忘却?/夏之夜,/明月下,/ 幽栏独倚。/粉红的莲花,/深绿的荷盖,/缟白的衣裳!”(一三四)“夏之夜,/凉风起了!/襟上兰花气息,/绕到梦魂深处。”(一三八)“塔边,/花底,/微风吹着发儿,/是冷也何曾冷!/这古院——/这黄昏——/这丝丝诗意——/绕住了斜阳和我。”(一四四)在这些诗句中,“井栏”、“天风”、“野花”、“晓色”、“莲花”、“荷盖”、“兰花”、“微风”、“斜阳”等,都是古典诗歌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诗歌意象,它们的入诗,既增强了诗歌的古典韵味,也使美妙的意境油然而生,诗歌从而散发出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繁星》55: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虽然展现在每个人面前的花朵都那样娇艳美丽,但是又有谁会知道在她们美丽的背后有着她们无限的努力,而有的人,面对困难就会退缩,再回到诗中看一看明艳的花,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学习她们奋斗的精神,她们坎坷的过去。这首诗交代了成功的来之不易,绚丽的鲜花同妩媚的人生一样,在芬芳的笑靥背后,藏满了多少坎坷与艰辛。
《繁星》70:诗人对空中小鸟的聒噪加以责备,无疑是对现实社会中那种普遍的“围城”心态的一种讥嘲。
《繁星》
《繁星》98:这首诗重在劝诫青年人要树立自信心。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不怕人生路上的艰难坎坷,不畏生活中的风霜雨雪。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鸣金收兵,不要受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不要经受一点委屈就意志消沉,不要遭到一点打击就萎靡不振。还是《国际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朋友,“相信自己罢”,“只有你能创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在世人面前亮出自己亮丽的风采,展现一个全新的自我。
《繁星》100:这是劝勉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处世观的哲理诗。青年人要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也就是要正确地去对待生活中的“烦闷”。人生在世,要生活,要学习,要工作,就必定要与人相处。在与人相处中,就一定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因此,就一定会产生“烦闷”。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只有从容豁达地去面对,勇敢乐观地去迎接。古人就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只有在困难和挫折中你才能增长智慧,增长才干。有圣人说:“困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真是精辟精彩。青年人不像老年人那样饱经沧桑,饱经忧患,有时一回想往事,就难免心有余悸,痛苦不堪。青年人面对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青年人没有生活负担,没有家庭拖累,没有太多的杂事羁绊,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生存危机。因此,即使有一点“烦闷”,比起老年人来,也是“温柔的”。
《繁星》116:这首诗中提到了岩石和海波,在海滩上,我们细心观察,海波会同潮水涌上来撞到岩石,撞到了又退了下来,就这样千篇一律地,海波给与岩石重创,岩石一次又一次抵御住了海波的进攻。等海波灾区询问岩石的时候,岩石表现的还是沉默。岩石的心中在想着很多,只是不回答罢了。谁都会记仇,动物也是一样,海波一次又一次去撞岩石,岩石心里会怎么想呢,岩石沉默,是想让海波知道自己的无知,心里面感到内疚,就为了这些,岩石忍让了,也付出了代价。而当海波去慰问岩石的时候,岩石会怎么想,岩石保持沉默,他并不是无话可说,而他想说的话都埋藏在心里面了。其实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有一些像海波那样的人时时会来骚扰你,而我也跟岩石那样保持沉默,譬如班中的某位同学,他坐在我的周围,也不只怎么的,他处处挤兑我,处处挖苦我,处处看我的笑话,乐极生悲,而且还要拆散我和朋友之间的感情,我都表示沉默,不去理他,我想让他知道,他那么做很无聊,他会想他愧疚于我,尽管这样做的话我要慢慢地区忍让,但是我也要和跟岩石那样,不管海浪怎么撞击他,他依然矗立在海滩上。
《繁星》131:这是冰心童年回忆中的大海,是童年印象在冰心心灵中的回响。你能感到大海的潮汐声在儿童听觉中那格外清越和鲜明的形象。它不是郭沫若笔下那男性青年的阳刚而又热情的大海,而是冰心笔下童年女性的清澈而又靓丽的大海。形式上,连续三次反问构成了这首诗,结构完整,贴切地表达了主题:海永远在冰心的记忆里,就像每一颗星都有光,每一朵花都有香。
《繁星》136:花的芬芳花的颜色皆是代表着浮华的事物,果实代表辛苦付出的所得,风雨过后,浮华褪去,留下的唯有实在的劳动成果,花的价值只能在果实上得到体现!!!浮华不过是过眼云烟,而果实才是浮华背后的真实!!!花的价值因它的果实而定,人生的价值也是由他对于社会的奉献而定,朴素的诗句传达出永恒的真理。
《繁星》159:赞扬了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她对母亲表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联系自然,读来委婉柔和。
冰心曾说过:“一个作家要养成他的风格,必须先养成冷静的头脑、严肃的生活和清高的人格。” [2] [4]冰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习惯于以深邃的眼光来打量世界,以冷静的头脑来思考人生,她的《繁星》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繁星》迷人的地方,除了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切感悟外,还在于诗人通过若干短小的篇章,发出了许多富于哲理的声音。在《繁星》中,体现出诗人哲理沉思的诗章,首先是对人生哲理的宣示。她认为生命就是“向死而生”的长途旅行:“人类呵,/相爱罢,/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一二)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有着不同的心境和情思(106):在这里,老人和小孩的对白,形象地交代了他们各自的生命态度,同一世界在他们眼里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在表现人生哲理里,《繁星》中的不少诗作都把思维的触角伸向了青年,如:“青年人呵!/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一六)“青年人!/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创造你自己。”(九八)“希望那无希望的事实,/解答那难解答的问题,/便是青年的自杀!”(一三○)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告诉我们:青年是一生中最好的时日,不要辜负,千万珍惜,要用今天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繁星〉164:张契说过:"诗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这句话恰恰是尾诗最好的写照。冰心将发扬小诗的重任寄望于"我的朋友们",并为他们"留好最后一页",字里行间透露出多少深情、多少厚意。"伟大的爱心--艺术的真源"(闻一多语),冰心正是用她"伟大的爱心"培育出了新诗史上的一朵奇葩--冰心体小诗。尾诗虽很短小,但可谓字字珠矶。"我的朋友们"提纲擎领 quot;别了"对上句进行照应:"我把最后一页,留与你们!"寄寓厚望。殷评王维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能出常境",用于尾诗亦可谓恰到好处。诗在寄寓厚望的同时,还有一丝浓浓的愁绪流露出来。通过对〈繁星〉首诗和尾诗的分析,从中我们不难把握冰心小诗的脉络和独特风格:纯洁的思想、典雅清丽的文字,浓厚的深情,和那带着一丝愁绪的温柔、欲说还休的情韵。试想,看到这么清新秀丽的小诗,谁能见之而不凝视?
冰心小诗以真实简练的文字,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在刹那间的情思变迁,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星群,永远地闪烁着。
认真复习课文附录有关《繁星春水》的资料!
《春水》导读、赏析
《春水·一》流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固定的象征意义,它是流逝的时光的代表。冰心在这首小诗中采用了春水这一象征义,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作品赋予春水人格化的特征,通过春水与诗人的对话反映出时间永不停息,生命也不应休止的深刻内涵。时光是稍纵即逝的,运动是它的永恒本质。诗人指出,人不能停留在时间身后,哀叹光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而应积极主动地把握时间的脉搏,保持维命的动感,捕捉大自然中瞬间而永恒的美。诗人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不再是低沉的咏叹。
《春水·三》诗中说的是关于人生道路选择的问题。在这首诗中,一开篇诗人便深情地呼唤青年人,诚恳地告诉青年们:如果不能像风一样意气奋发、昂扬飞腾,那么就应当像山一样沉稳静默、厚重深沉。“不能”“应当”明确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和希望。浮云似的,飘忽无常,无依无着的人生在诗人看来是无力的、没有意义的,大抵只能做诗人笔下批判的材料。“浮云”形象地描画出一种没有目的,没有理想的人生图景。
《春水·五》这是冰心写的一首以“小河”为中心意象的小诗。从旁观的人看来,小河流水,无论在平荡流淌的时候还是在曲折流淌的时候,他都没有什么“快乐的声音”;在小河看来,他的“快乐”,就是流淌,就是不管外界是“平荡”还是“曲折”,都要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由地流淌,因此,小河的快乐,就是按照自己本原的生命形式自由地运动,者就是小河的规律,人们应该自觉尊重的生存形式和运动规律。尊重,带来快乐。
《春水·六》是冰心对诗人的劝勉,同时也是对自己内心的告白:无论是写诗还是做人,都应当少一分伪饰,多一分自然。这自然就是纯真质朴的人生境界。
《春水·一一》冰心赞美自然,肯定自然的力量,并用拟人化的手法加以表现。
《春水·一二》是涉及算命这一社会现象的小诗。诗直接以一个算命瞽者为中心人物,以揭示算命这一现象作为作品的主题。在冰心看来,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请人算命,尽管是对生命前景的困惑与渴求,但却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中,生命也随之在算命人的锣声中化作无奈的轮回与宿命。作品表现出冰心对算命这一文化现象的思考,也是对人生和命运观念的体悟。相信算命恰恰是盲目无知的迷信表现。把命运交给别人主宰,人也就成为失去灵魂的躯壳。
《春水·一三》《春水·一四》《春水·一五》《春水·一六》赏析:把自然视作一切生命的来源是冰心小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冰心笔下,人的心灵是枯燥的,在生活的奔波劳碌之中逐渐丧失了内心的诗性。这是因为人类越远离自然,便越失去了自然对心灵的浸润。自然是生命之源,失去了这一源泉,生命就会枯竭,诗人的灵感便无所寄托。因此,必须使生命与自然相融,实现与自然心灵的沟通,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发展人的创造性。
《春水·一八》中由于对诗中“占”的理解不同,往往有两种解释。一种看法认为诗人高度赞扬梅花的敢为天下第一的精神,另一种看法是认为诗人批评了冰雪中梅花抢在白花之前开放,独占鳌头的做法。“占”字体现了梅花骄傲自满,俯看小花随它开放的洋洋得意之情。
《春水·一九》冰心的作品虽短,却不是在象牙塔中的精心雕琢,而是以诗人博大的胸怀,直视人生的苦难,体现出深切的现实关怀——一种对众生的慰安。这种慰安的心绪,是诗歌情感的基点。它使冰心小诗中的爱的情感避免流于空泛,具备了深沉的思想内涵。
《春水·二二》诗人鼓励青年人应做先驱者,披荆斩棘,开辟前进的道路,这样国家才有前途和希望。
《春水·二三》、《春水·二四》这两首是诗人从自然景色中生发出的哲学思考。有了夕阳的涂染,连平常不足道的池水都变成了一片金海,用夕阳、池水、金海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小岛”既然称为“小”为什么那么挺拔呢?怎能挺拔?这是相对于无数沉入海底的山峰而言,是那些沉入海底的山峰的衬托出了小岛的挺拔!在生活中不是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吗?如果我们换一个参照物,这一事物可能就变成另外一个模样了。当我们站着不动去看树,树是静止的,而当我们坐在飞驰的车里去看树,你发现树却飞快的向后跑了。原因就是对树来说,它的参照物改变了。
《春水·二四》还有另一种解释,就是小岛与山峰的“挺拔”与“沉沦”是由于立脚点不同造成的,因此,小岛千万不可以“挺拔”自傲,否则就太可笑了;山峰则不必因为沉沦而悲哀,自己的实际价值、实际高度并不以在水下还是水上而贬值。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占据高位,春风得意,未必就是人品高尚、能力优秀的证据,越是“挺拔”,就越显得可笑和愚蠢;默默地支撑这个世界,伟岸的身影常常不为人所知,但不足为悲哀,更不应该自卑,即使永远不能与小人得志的“小岛”们一比高低,自身的价值,存在的意义,仍然客观存在的。
《春水·二五》可以看出自然的柔美。因此,不要埋怨强劲的朔风,如果没有她心中的温柔,有怎样裁出朵朵美丽的雪花?诗人用美丽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了自然美丽多情的世界。
《春水·二八》冰心希望看到自然最本真的面目,也希望把这些所知所见与朋友们分享。
《春水·二九》因为爱海,所以一切的美,就不能不与大海有关,不能不是大海的姊妹,连西湖都成了“大海的小妹妹”。
《春水·三一》冰心作为主张文学为人生的文学家,主张应自觉地以真诚为品格,以自然为导师,本着自然的规律和真诚的原则去思考、去发现、去创作。
《春水·三三》此诗用简短的几句话传达了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孤芳自赏,自恃清高,天地在他眼中都小了。天地本来是广阔无垠的,可是长在墙角的花只看到了自己的美丽,看不见墙角之外广袤天地中其他美丽的事物,自鸣得意。可参照《繁星·四五》阅读。
《春水·三六》诗以老人与青年对比,突出了生命过程的意义。人生是一种循环,冰心以温婉的语气道出了人生的微不足道。体现了冰心作为现代作家直面生活的深刻与冷静,也为她充满温情的诗歌作品涂抹上了一层冷峻和峭拔之色。可参照《繁星·一○六》、《繁星·一一○》、《繁星·五八》阅读。
《春水·三七》当我们面对广袤无限的宇宙,不由会产生渺小的感觉,发出无法把握的感受。冰心一生终爱自然、可是每当她独立宇宙体验生命的时候,仍然产生不可捉摸、无法把握的慨叹。
《春水·三九》冰心主张创作应顺应自然,此诗就表达了这样的理念。水流月落,这完全是自然规律所决定、所制约的,是不以诗人的心情如何而转移的。诗人的职责,不是改变自然的规律,而是忠实地遵从自然的规律、发现自然的规律、反映自然的规律、契合自然的规律,“听它呼唤”,为它唱歌,便是诗人的本分。
《春水·四三》诗中表现了自然温柔的力量。不需语言,你看那泥土里拱出的新芽,枝头的绿意,面庞拂过的春风,万物都从枯冷中醒了,嫩绿的叶儿似诗情一般愈来愈浓,再看绿水边,游鸭嬉戏,嘎嘎地欢叫,洗衣的少女们多么欢快!还有那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沐浴在春光里,悠然自得,多么美好的自然图景!
《春水·四九》展现了自然的力量。自然用它的微笑化解了人类的怨怒,还有它博大的胸怀容纳我们,让我们洗尽铅华重获新生。这是对自然多么崇高的礼赞!人类的枯燥与冷漠和自然的新鲜与热情,如此鲜明的对比!在广博、崇高的大自然面前,人类该是多么渺小呵!去爱自然吧,与自然和为一体,那将是何等美妙的境界!
《春水·五○》诗人的心是敏感的,所以她的快乐和忧怨,当然也就是世界的、人类的快乐和忧怨,她的心血,自然就会灿烂地开放成为世界性的同情之花,这样的诗人,本身就是一首最美的、最动人的诗,无论写出来还是未曾写出来,其人其诗,都是充满诗意的。
《春水·五九》这是《春水》集中最富于寓言性和哲理性的作品之一。对待同一问题,人们常常会持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些人注意不该做什么,另一些人却注重应当做什么。前者的态度是适应性的,它可以克服前进过程中的障碍,却可能在一些更大的困难面前止步不前。而后者的态度是主动性的,它摆脱了客观条件的束缚,真正实现了生命的自由。诗中的舵工就已经达到技艺上游刃有余的境界。
《春水·六二》在我们追忆中,在我们试图挽回过去的时候,“现在“已开始成为”过去“了。不必叹息过去,一切要从现在做起!
《春水·六三》燕子飞来飞去,有它自己的道理,不因是柳花开还是芦花开而擅自改变南下北上的行期;柳花与芦花也有它们自己的道理,也不因燕子的飞来还是飞去而改变自己洁白的颜色——万物各行其是,各自遵照既定的规律,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个世界就会和谐稳定,就会欣欣向荣。人类在处理类似的问题时,难道不可以借鉴这样的道理吗?
《春水·六七》诗人在鼓励青年的同时也不忘劝戒青年们在成长中需要克服缺点:不要一味盲目地信仰,完全服从于某种思想,因为这样的盲目会导致自己的灵魂和思想的毁灭,没有自我的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春水·六九》由于对诗中“却”的不同理解。一种看法侧重春花却能开在沉寂的谷底,冲破了沉闷冷寂的环境,表现出一种蓬勃的生机和向上奋发的精神。一种看法是侧重于沉寂的渊底只能照着红艳的春光,那鲜艳的花只开在高高的山崖上,渊底只能映照它的倒影,表现是一种清冷、沉寂、枯朽的体验。
《春水·七○》诗人认为为了将来的收获果实,必须保护今天的花朵;任意采撷美丽的花,不但将来没有果实,而且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扼杀了生命,扼杀了美。
《春水·七三》冰心认为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如,春花,它自有它开放的自由,与人的是否愁苦并无关涉;所以人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是否愁苦,来要求、干涉春天的开放,以至取代或者违背了自然的规律。
《春水·七五》从中可以看出正是大自然的这种良辰美景,种种令人深思的景观,像滴滴春雨,润泽人间,更积淀在诗人心海当中,结晶为诗意,升华为诗情。
《春水·八二》要想真正的体会春色,就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才会领会其中的真味。冰心主张尊重自然,贴近自然。
《春水·八七》世界在大踏步地前进,作为青年人,是祖国的脊梁,怎么能只是回顾呢,过去的终将过去,快大步向前跟上世界的步伐吧!
《春水·八九》桃花和小草自有它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世人不懂,偏要强不知以为知反而强求自然来“慰安“花草,希望花草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存,如此愚蠢。
《春水·九一》表现了美丽的花朵绽放在枝头,让赏花的人不得不驻足观赏。可是想到将来花要结果,只好把花留在枝头不能摘下赏玩它的美丽了。有些美丽的东西我们是不应该破坏的。
《春水·九二》现实世界的复杂,迫使人们把眼光上移,纷纷追求超越,纷纷瞄向太空,这又是一种多么不自然的境界!
《春水·九三》反映了诗人思想的迷惘。本来,“湖水”与“石矶”都是固定不动的,但由于风的吹拂,水似乎爱向后流,石矶则好像是在向前、走——风造成了假象,j连带动摇着“我胸中的还岳”,到底哪是真理,哪是假象?真与假,应该如何分辨?
《春水·九六》作者用一问一答加一个判断的方式结构全诗,通过对答,触目惊心地给我们展示了许多人都有的想法:着急什么,还有明天呢,明天过了,不还有后天吗?诗末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依据这些人想当然回答的思路做了一个反问式的回答,“来生么?”如果一切都等到来生,还需今生吗?
《春水·九七》表达了冰心对母亲有着执着的爱。“湖”也好,“山”也好,无论它们有多么美,有多么重要,比起母亲的爱来,有算得什么?
《春水·一○○》是冰心对青年的勉励。青年人肩上的担子太沉重,有太多的事业要去完成,能卸下这一重担吗?如果青年人身上没有了责任的重担,再勇敢的心都将因无所事事的孤独而悲哀,因为,这责任本该我们青年人担起!
《春水·一○三》写了“情”与“智”这组对立统一的范畴。在人类无休无止的敌对、抗争中,从来就是充满血腥的杀伐征战、攻城掠地,人类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战争史,流血史,无辜弱者的死亡史!面对如此血腥的历史和现实,充满爱心的诗人,一直在呼唤“人类的同情”,宣扬一个大写的“爱”字。
《春水·一○五》诗中呼唤的造物主是自然子灵,是产生爱的源泉。诗人回到了童年,重新获得了童心,在母亲怀中感受母爱,又一起沉浸在代表大自然的明月与大海之中。童心是至真,母爱是至善,自然是至美。冰心的“爱的哲学”的至高境界便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
《春水·一○八》表现了冰心对母亲的眷恋。
《春水·一一二》“浪花”“磐石”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这样的一幅图景:汹涌澎湃的大海,一层高过一层的浪花迎面扑来,海中的巨石一动不动,默默地矗立着。凝立的磐石,沉默持守这是一种静中之美,沉着之美。你看,那浪花愈大,磐石等待搏击的快乐也愈大。这里我们看出了诗人对磐石的赞颂。生活中,学学磐石吧,管它风浪有多大,面对挑战你会感到胜利者的快乐!
《春水·一一三》小诗从“星星”闪烁着的暗淡的光芒可能灰白了青年人的头发这一现象引发开去,用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语言向世人宣告:青年人永不灰心!
《春水·一一九》是冰心对创作者的希望。冰心认为平凡的生活中,本来就有许多令人心动的凡人小事,蕴含着诗意,体现着哲理,值得我们认真地发掘、体会、感悟、表现。从细微处焕发精神,从平凡里发现真理,这才是诗人不同于常人之处,他们的心灵的独特之处。
《春水·一二五》花静静地开放,慢慢地枯萎,果实悄悄地跟在花后面成长,这是大自然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启示。花儿多像一位有修养的绅士,默默无闻,为他人的成功铺路搭桥,毫无怨言。有了花儿的奉献,才有了果在光明里的结实,才有果儿在众人面前的辉煌。
《春水·一三○》冰心喜欢凝神远眺,想像海上的情景。越是离开了海,就越是思念海,身在山中,只能空想,但却思通千里,如闻其见,其乐无穷。
《春水·一三一》五四运动以后,由于新文学阵营的分化,一些进步的青年直接加入革命文学的阵营中,另有一些走上了远离社会隐退的道路,还有许多知识青年则茫然失措、痛苦彷徨,包括冰心自己也有这样的深刻体会。这首诗便是当时矛盾心情的表露。
《春水·一三四》冰心对海的思考,与海的感情的联系,都是具有多样性的。她有时从海取喻,使自己多感悟到的人生哲理,更为形象具体,也更有说服力。
《春水·一三五》是对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惋惜和无奈。谁也无法预料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只能默默等待刹那的机遇,所以梦想不过是小女孩在严冬划亮的一根短短的火柴,只能慰藉我们的心灵,却对真正的现实无补。冰心对比,发出这样沉重的叹息。
《春水·一三八》表达这样的思想:自然是永恒的,死亡,则是将人与自然融合从而获得永恒的唯一途径,所以,能够达观、理智地面对死亡,正反映了一个人对人生体悟的深刻与否。冰心在这个方面的认识,应该说是极其客观、冷静的。死亡对她来说,并非哭天抢地的悲痛与难舍,而是从痛苦中提炼出来的深深的震撼与沉思。
《春水·一四一》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清新纯美的江南,又仿佛带我们回到了无忧的童年。
《春水·一四三》在冰心看来,真理孕生艺术,这就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秘密,是大自然帘幕后的谜底,是人们应该早就领悟的一个不可违拗的事实。
《春水·一四四》冰心热烈地希望着诗人以快乐和忧愁的诗句,为这个世界写满同情,但又为诗人的无能深深感到惭愧。
《春水·一四六》表达了一种不能穷尽的烦恼。花开了结了果实,然而这一过程还未结束,因为果实中的核将还需成长为花,再结果实。所以核是烦恼的,它将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再去积累经验,才能最终结出智慧的果实。人也是如此。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地增长经验和见识,消除愚昧无知的东西,最后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人的知识增长了,智慧多了相应的烦恼也跟着来了。知识多了,想的就多,理想和愿望也就越高,对快乐的要求也高了,又因为这些高的要求在生活中很难实现,所以烦恼就多。
《春水·一五四》柳条、小桨、莲瓣、扁舟、春海——诗人笔下的它们是多么轻盈柔和,诗中的动词“削成”“做了”“容”“泛”多像小朋友们在做小手工活!把细柔的柳条削成小小的船桨,把美丽的莲花瓣做成弯弯的小船,再把它们轻轻地、柔柔地放在春海里,啊!仿佛躺在了母亲温暖的怀抱里。
《春水·一五五》写了生病前后的两种心情,生病以前看到枝头开满了鲜花,病好之后再去看,花已经开始变成小小的果了,于是感叹:我们只不过是改换了一个面孔又相见了,我是病好后的我,你是开花结果后的你。
《春水·一五八》是诗人对“先驱者”的鞭策,诗人在赞颂他们的同时,也要他们警惕那些动摇的因素,内心潜藏的怯弱,前途的危险重重,这都是可以拉住前进的脚步的。因为你是众人的榜样,需要引领众人前行,你所做的一切不仅只为你个人,还为其他人,所以怎能停留,怎能退缩!
《春水·一五九》是化苏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来的,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淡淡的愁绪和寂寞,想要乘风归去可是却发现无处可归!
《春水·一六三》对“小道”这一意象的描述,我们可以很好地把握,人生的路,漫长而又多舛,收拾起静心、爱心、和慧心,扔掉那些浮躁和不安、猜忌与浅薄,就一定可以走得扎杂实实,无怨无悔。昏昏宇宙无法认识,曲折的生命小路“我”不能自主地走着,多么难以把握,又多么无可奈何!仰望新月,对遥远的前途只有不可言论的感慨!
《春水·一六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乡间图画:绿色的池塘边,小河了一群鸭子自由自在地游着,几个洗衣的姑娘们“口邦口邦口邦”有节奏地敲着木棰,诗人骑着小毛驴云游四海,寻找到了这幅自然的画卷。
《春水·一六八》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清”、“静”的世界。这里没有喧哗和躁动,我们甚至都能感触到诗人那种静静的、默默的心情。诗人似乎有些忧伤、有些寂寞,朦胧、静院、岑寂。这些冷色调的词是非常有助于营造清冷的气氛。在看诗中的假设:“不是……便……也”如果没有清磬的声音,那么这里连花落的声音都能听见!用这种清磬发出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更衬出朦胧月下,长廊静院里的“静”。这里的反衬恰到好处。一个“破”字更加恰切,它是这首诗最关键的动词,周围的一切全是静,只这清磬响起的声音打破了宁静。
《春水·一七○》中“灯蛾”也是“生灵”之一,它的生命也是值得珍惜的——从人的生命的无辜被葬送,联想到灯蛾的生命也是应该珍惜,诗人的爱心,顿时扩大起来,贯通起来,这就是“人类的同情”是诗人极力倡导的一种美好的感情,这也是冰心关于爱的哲理的表达。
《春水·一七四》像一个语重心长的长者的呼唤: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今天也就将成为昨天,青年人快拿起笔来描绘吧,描绘祖国美好的蓝图!如此宝贵的时间,如此美好的青春,好好珍惜吧,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悔恨,才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春水·一七八》中,我们看到英雄之梦幻,落叶的寂寞,前者与诗人无缘,后者是诗中的常客,冰心的无能为力的惆怅,在对比中显得分外鲜明!
《春水·一八二》是《春水》集的最后一篇,也是冰心全部小诗创作的收束。诗人对春水的告别是对触发了她诗思的自然的告慰。第二节表现春水流向人间,实质上也是要把无限的诗思带到人间。这更加证实了冰心小诗并非是对个人心灵的吟诵,而是关怀世界,慰安众生。
《迎神曲》、《送神曲》
赏析:《迎神曲》和《送神曲》中有“问与答”正是这种“悟彻”的记录:“来从何处来?去向何处去?”“来路便是归途,归途也成来路。”这绝非是故作玄虚飘渺的谚语,而是一种宗教上的超脱,所以冰心说:“这样的人生,有什么趣味?纵然抱着极大的愿力,又有什么用处?又有什么结果?到头来也不过是归于虚空,不但我是虚空,万物也是虚空。”自我的虚空感便极易导向自我趋向于某个绝对永恒的想象中。这时候与其说“宗教”乘虚而入地利用了人的脆弱,不如说处于困境中的自我在寻求一种顽强的反抗。这才有了“迎神”、“送神”的咏颂。
《病的诗人》(一)、(二)赏析:(一)中描述的是天明时诗人享受自然之美而不愿动笔;(二)中描述的是夜晚的情形。
《诗的女神》赏析:她从幼年起就极其爱好读书,所读的书籍,又以小说为主,小说中所流露的,既有对自由的向往,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人生哲想,又有追求自由而不得的苦恼,如《聊斋志异》中那些善良的花妖狐魅的悲剧的结局——不是从自身的遭遇,而是从文学世界中体会到的人世的艰难,使幼年的冰心也不无一丝半缕怅惘和忧虑。这一切,综合地交织在她的诗篇中,就形成一种为冰心所独具的特色,温柔善良,健康含蓄,有略带着淡淡的忧愁。《诗的女神》中“诗的女神”的美好形象,即是冰心心目中最美的形象的具体表现,也是冰心诗歌艺术风格的最恰切的艺术概括。
《谢“思想”》赏析:诗人的创作往往受思想的启发,有感而作,所以才有了《谢“思想”》的诗篇。
《假如我是个作家》赏析:冰心的创作基础思想内容是“爱的哲学”、“童真”、“大自然”等基本要素。她深切的爱心和对人生中美的追求,使她的作品渐渐形成了清新、细腻、隽永的风格。“真”是冰心坚持了一生的文学观。她写的短诗,也都符合于她所倡导的创作信条:“写自己”。冰心的诗从含蓄、温婉、典雅、清丽著称,当然也带着沉沉的哀愁。《繁星》、《春水》出版后,对它们的评价一直是曲曲折折,每一度挫折,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冰心的这种探索和尝试在中国新诗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小诗流行时代”的出现,她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表现在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将来”的女神》赏析:对于将来,我们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幻想,冰心把“将来”作为不肯回顾的“女神”,写下了下面这个诗篇。
《向往》导读:冰心一生追求“爱”和“美”,而且也从歌德那里接受了泛神论的思想。在这位伟大的德国诗人逝世九十年之时,冰心写下了自己的向往。
《晚祷》(一)赏析:冰心和基督文化的确有着很深的情缘。冰心在“我入了贝满中学”等文中谈及她的家庭与基督教的关系时说,她和她的三个弟弟出生时都由教会女医生接生,父母对他们的印象很好。家人也与教会牧师有较多的来往,冰心的二伯在福州英华书院教中文,那里的很多教师多为传教士,大都到过冰心的家。这些都给年轻的冰心留下了很好的印象。1914年冰心考入了贝满女中,开始接触基督教文化,并系统学习了《圣经》,如她自己所言:“我们的圣经课已从《旧约》读到了《新约》”。就这样,冰心在具有浓郁基督教文化的环境中学习了四年,之后又受了基督教的洗礼。总观冰心早期的文学创作,我们能感受到其间浸透着的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气息。体现在诗歌中,是冰心对宗教情感的倾诉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扣问;体现在小说中,是对基督教赎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赞颂。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冰心对《圣经》文本资源的创造性借鉴与化用上。沉积在早期作品中的浓郁的宗教情愫和强烈的生命意识,为冰心在数十年的文学生涯做好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上的储备。本诗就是相关的一首。
《晚祷》(二)导读:本文中诗人歌颂了满天繁星及其闪烁的光明,情真而意深。
《哀词》导读:求“真”是冰心的文学主张,她也以自已的实践,证实了自已的信念。但如果环境强迫诗人不能表现他真实的感觉,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了。
《十年》赏析:好像生活就是这样,转瞬即逝,让人难以换留。十年前的朋友,恋人十年后可能都会变得面目全非,时间是最难以把握的东西,那我们现在怎么样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呢?
《纪事》导读:在冰心的心中,弟弟们那么天真、可爱,惹人挂怜,他们是未经外界污秽重染的最自然的天使。下面就是给弟弟的赠诗。
《歧路》导读:歧路使太多的人丧失了目标,毁了一生,所以诗人才有了下面的呼喊。
《中秋前三日》导读:中秋是团圆之时,但团圆后的分别会让人更加感伤。这首中秋前三日的诗表达了一种珍惜现在的情绪。
《安慰》赏析:在《安慰(一)》中,诗人希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在《安慰(二)》则寄情于海。在冰心的文学创作中,歌颂母爱,礼赞大海一直是她的主要内容。人在孤独的时候总会寻找自已最愿意亲近的事物,以求慰籍,诗人也是上这样?
《致词》导读:冰心拥有母爱,一直处在无比温暖的环境中,所以一旦与母亲分离便格外的伤感。也便 有了下面的致词。赏析:本文取名致词,是献给母亲的歌。作品分三节来倾诉自已对母亲的感情。“我”已成长,要远离母亲,“像慧星般地走了”“如落花般地去了”,但离去却有母亲的牵连。母亲永远是我轨道中心的太阳。永远是我生命根源的故枝。我如围在母亲身边的一点光明,我如散发微微芬芳的花瓣是和母亲永远脱不开的。尽管有七十年的漫长,尽管有不同的空间隔断,最依恋、最缅怀的仍是与母亲同体的时刻。语言无法倾诉彼此的永难隔断,只能凝然、含泪。“万全之爱无别离,万全之爱无生死!”这是母子至情的壮语。
《信誓》导读:文艺与作家之间的关系,很难说谁选择谁,谁驾驭谁,在《信誓》中,诗人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自已对两者关系的理解
《纸船》导读:纸船一向被视为感情的承载物,由一方传导给另一方。冰心用这纸船也传达了对母亲的爱。赏析:首先诗人的执着让人感动。对感情的执着,对爱的执着,即使纸船没有流走,但仍要叠。“一只一只”表现出所叠纸船数量之多,“从不肯”写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的由来之久。叠纸船是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纸船不一定要漂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要漂到母亲的梦里。这首诗的意境很美,在诗中有一种淡痰的忧郁,写出游子漂泊在外的寂寞,永远也不停止对家里的思念。你会想到一个女孩儿坐在船上,正痴痴地盼望纸船能够带走她给母亲的心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会叠着一只只纸船的。
《乡愁》导读:在异乡的游子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其中往往蕴含着沉沉的感伤,这就是乡愁。冰心是如何对它阐释的呢?赏析:在本诗中,诗人恢复了童心,觉得远离了故乡的自已,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孩子,而与自已同船的游伴,也像她一样,都变成了小孩子,他们不知道面前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只顾向着远离了的祖国遥望。因为只有那边,才有爱他们的亲人。在文学中,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的创作不绝于耳。现列举两首如下:
《远道》导读:1923年初夏,二十三岁的冰心以优异的成绩从燕京大学本科毕业,并得到了燕京女子的姐妹学校 ——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奖学金,于是开始了大学彼岸的求学生活。这对从未离开过亲人,特别眷念家庭的冰心来说,的确又是一件伤心事,于是写下了《远道》。
赏析:冰心在异国求学,她舍不得离开父母亲,也舍不得离开弟弟们和亲戚、朋友们。为了不惹父母亲人们难过,多情而又细心的冰心,不得一直强忍着离别之苦。在《远道》这首诗中,她写到自已是如何盼望接到家中的来信,而因为“信差忽然关上了信柜/微笑说 ‘所有的都在这里了’”,她“微微的起了战栗”,“这是何等残忍的话呵!”(《远道﹒五》)她常常带着这样渴怀着希望,又带点恐惧的走下楼来,却常常“因着空的信匣/却诅咒了无味的生活”。 (《远道﹒三》)
所以她只能反复苦读过去收到的家书,聊以自慰。又经常在梦里,梦见自已回到了家中,只要收到家里的来信,就会使她高兴得流泪。而如果这时候恰逢有同学闯入,也就“对着凝视我的她/揉着眼睛/掩饰的抱怨着烦难的功课”。 (《远道﹒十二》)
如果有一位美国的同学对她说:“再见,我回家去”四个字,就会使她“呆立了半晌” (《远道﹒十五》),想念自已那个远在万里之外的家庭,因而羡慕这位家在近旁的回家者的好福气。当有的同学向她炫耀,“我的父亲是世界上最好的爹爹,母亲是最好的妈妈!”她那颗温柔的心里,“竟起了无谓的不平”。(《远道﹒七》)因为冰心觉得,只有自已的父亲才是世界上最好的爹爹,只有自已的母亲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她在睡梦中见到了这位最好的母亲,梦中的母亲正像过去一样嘱咐她:“秋风起了,不要尽到湖上去呵!”(《远道﹒八》)为了安慰思念母亲的自已,她“连梦中的母亲的话语/也听从了!”(《远道﹒八》)她苦苦地思念着母亲,却清晰地记得临别时母亲对她嘱咐的一句话::“自已爱自已”!(《远道﹒十七》)
她懂得母亲这句话的分量,那是因为爱女远去他方,慈母无法随时照料,而要求女儿自已照管好自已的一片心意。她为了使远在彼岸的母亲放心,努力地这样做了,还自嘲地说:“离开母亲三个月了,竟能悠悠地生活着!忙中猛然想起,就含泪的褒奖自已坚强。”(《远道﹒十四》)
《赴敌》
导读:冰心受五四思潮的影响,也曾是满腔热血,对未来充满希望,本诗就表现了诗人这样的激情。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