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情感态度点滴体会
陕西省大荔中学 张华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标准将情感态度列入其中,体现了教育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本文从分析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入手,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归纳分析如何才能把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人文主义思想贯彻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情感态度 心灵施暴 学生意识 生命体验
新课程改革的钟声早已敲响。今年夏天,终于一浪高过一浪地来到我们眼前。教师们带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开始了对新课标的零距离接触。首先触及的是新的课程目标:高中英语课程包括五个维度的基本目标,即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学会学习比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要。就我们国家的英语课改而言,把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作为课程的具体目标,在我们的课改发展史上尚属首次,这充分体现了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在这里,我主要谈谈对情感态度这一目标的初步认识。
课改专家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五个基本目标的关系,特制了一幅示意图:
各部分之间都有虚线相隔,则说明他们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共同为培养综合语言能力而发挥作用。中国人在座位的设置上是有讲究的,即使在这个圆盘上也能透出传统文化的痕迹。把情感态度而不是语言技能列在上位,充分显示了我们的新课改更关注一个人的发展。人是感情动物,他有思想、有各种不同的需求,所有课改活动中首先关注的是人,其次才是他所学的知识。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讲的就是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学生的情感在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他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动机,学习行为就不会发生。相反,当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欲望时,才会为之付出努力,而付出努力是取得成绩的基础。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老师,才能让他喜欢这门功课。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设法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树立稳定的学习动机,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尽力让学生保持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更加主动和努力,从而带来更大的成功。同时,外语教师还要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信意志,合作精神,强化学生的祖国意识和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捧着一颗真诚之心。真诚是友谊的催化剂,对师生关系也不例外。当教师以敬业的态度、期待的心情和充分关爱的语气与情态介入课堂时,学生心理放松,会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与老师积极配合,这样会形成课堂学习的正磁场,相互积极影响。同时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语言练习的机会。在学校每年进行的评教活动中,学生给分高的都是那些深谙教育心理学的教师,他们对工作和学生有饱满的热情,关爱体贴学生,善于和学生交朋友,了解学情,在课堂上注重启发,提倡互动,鼓励探究,真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尊重学生,请勿心灵施暴。自尊心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无论是认知活动,还是情感活动,自尊都起着关键作用。在自尊受到保护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有效。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中,教师似乎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并在有意无意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灵施暴,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不要让训斥成为一种习惯。孩子在小时候都有很多的问题,可是越长大,问题就越少。并不是他们不需要问了,而是这些问题在老师那漫不经心的回答时,那嗤之以鼻的冷笑中,或教鞭一挥的断喝里慢慢消失了。这种忽视甚至践踏学生自尊的现象在初中高中,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都普遍存在。而这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影响自信心地建立。学生不可能发生兴趣,从而不可能形成动机。
三.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瑞士有一位教育家号召教师具有一种心理情结:“我和学生一般高。”如果教师把自身高高置于学生之上,要心灵交融恐怕就难了。新课改专家们也特别希望教师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教师是否按照学生的思维来思考教学了)和童年意识(是否把学生提出的稚嫩的问题和“天真”的想法当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了)。很多功课不好的学生问老师问题时本来就犹豫再三,如果教师见到问题时双臂交叉于胸前并带着抱怨的口吻说:“这还不会呀?”可能你就永远将这个学生问题的大门关闭了,对这门功课兴趣尽失。在英语早读时间里我处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时常常发现有问题互为提示,相互关联,既为同一类型,又具不同风格,经过稍微加工后放在一起讲解再好不过,我称它们为“民间资源”,课堂上即时让学生资源共享,触类旁通,学生们禁不住为这种“突然明白了很多”而叫好。
比如学完定语从句后,学生遇到了这些问题:
1. The reason ____ he explained it sounded reasonable.
2. That was the reason ____ he brought out yesterday.
3. Is this the reason ___ he explained at the meeting for his carelessness in his work?
4. Has she asked for the reason ___ may explained his coming late?
reason后的句子都是定语从句,但引导词分别为:why ,that, which, 关系代词在从句中有的可以省略,有的则不能,因为它们在句中功能各异。讲解中要求学生将其边缘概念清晰化,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成就感。问题来自于学生,回归于学生。我们教师既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当懂得守护灵魂、敬畏生命。让知识融于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注于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四.让课堂成为新鲜的生命体验。课堂应该是愉快的、兴奋的、人人参与的、获得知识的乐园,它像一个温暖的怀抱,将温情传递给每一颗心灵,这里,有的是平等、民主、安全和愉悦,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 人会受到“审判”。新课程第一册unit3 话题是有关traveling的。有一节课,我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怎样为旅行做准备。我给学生准备了大量图片,让他们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物品并说明其原因。很多同学都有外出旅游的体验,于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有话可说。旅游中淋过雨的同学认为umbrella重要,摸过黑的同学主张拿flashlight,也有走过弯路的同学建议带上map......我对同学们的看法和理由一一肯定,而在这时注意到了衣着朴素,表情羞怯的张宇没有发言。我用鼓励的目光望着他,而他的回答令大家愕然:馒头。班里同学笑成一片,也有同学喊着: When you travel, money is first of all. 显然,这个同学笑话他老土,现在出门谁还带干粮呀。这一次,我破例没有让他讲原因,因为突然想起了张宇的父亲给他办入学手续时手中的毛票。是啊,对一个家庭贫穷的孩子来说,馒头是最实在的东西,也是最省钱的办法。在学生的笑声中我赶快附和:你和老师真一个样,到了外边不习惯当地的饮食,还影响旅行的心情呢。就爱吃家里的馒头!你很真实,我喜欢!一个从未旅游过的贫穷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最大的维护,我对自己的课堂应变感到满意。
就是在高三教学中,教师也不能独霸课堂,而是要让课堂教学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我们要通过一个个富有挑战的知识,鼓励学生具有合作精神,共同向未知方向挺进。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师生之间的智慧交融。这些活动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另外,现在课改强调学习语言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以及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为学习国外先进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
研究调查表明,一个外语整体学得好的班级里的学生对其它课程都有相应的促进作用。因为外语学习互动的过程使学生富有更多的想像力,这样赋于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因此这样的班级整个的思维、学习态度都好于其他班级。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作为一个多年教英语的班主任,我班的英语成绩和高考整体成绩连年优异,让我累并快乐着!
教育是育人工程,融入情感的育人工程是优质的育人工程。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育中的情感因素,用纯洁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精彩的英语天地,使学生“想知”,“乐知”,让每堂英语课都成为情感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我们渴望这种新的教育理念能渗透到每位教育者的心灵中去,体现在每位教育者的行为当中。
二○○七年九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