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素质检测(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素质检测(B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2-24 13: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素质检测(B卷)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其运用
1.抄写下面句子(注意书写工整)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雷锋)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 )
A.初升的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 B.谁能否认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呢
C.通过老师教育,使我有了新的认识。 D.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
3.下面句子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跨世纪的青年一代,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______,才能高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 运用全部精力,掌握科学方法 B. 集中全部的精力,抓紧分分秒秒
C. 掌握现代科技,发扬拼搏精神 D. 掌握现代的科技,发扬拼搏的精神
4.“未尝识书具”其中“书具”指书写工具,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房四宝。
5. 在下列括号中填成语,表示前后两个字之间的变化关系。
例如:念—有―口―无―心—含
①弼- - - - 百 (    ) ②信- - - -何 (    )
③忡- - - - 性 (    ) ④苤- - - -芝 (    )
6.猜谜语:
山东快电(打现代作家名)( ) 孔雀收屏(打《三国演义》人名)( )
7.写出有关“路”的古诗或格言:
8.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春节刚去不久,试对下面春联:
处处春光好, 。冬去山明水秀, 。
9. 仿写下列画横线的句子。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也会莫名的烦恼。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
自从唐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作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体。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又有谁能描绘得那山水的精髓?
凭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溢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去。
10.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的景色。可以用 ____________来概括写景物的特点。
11.文第二段中画出议论、抒情的句子。
12.从作者写景的目的来看,短文写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择你最喜欢语句,并说说理由。
(二) 沉默的竹笛(16分)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4全文以 为线索,叙述了作者从盼望—— —— ——回味的心理变化过程。
15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16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从文中A、B两处选择一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可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
选______________ 。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的“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后来那枝竹笛却“沉默”了。你能找到哪几点原因?请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到了什么?品读文章,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请结合你的经历回答。

(三)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宇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起,要好好儿活……
19“我”的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20自然段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
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3分)
21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 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 这说明什么
 
22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23.首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一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
  
24.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想要表达的主旨。
 
三、文言文阅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官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25解释文中加点词
窃( )已( )辄( )暮( ) 或( )
因( )去( )潜( )异( ) 被( )
26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
②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27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28读完此文后,你获得什么启示?
四、作文
29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500字的记叙文。
第一单元检测(B卷)
1.2.B3.D4.笔 墨 纸 砚5.①左右开弓②无言以对 ③无中生有 ④来之不易6.鲁迅 关羽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8. 家家气象新 春来鸟语花香 9.有欢乐的笑声,痛苦的泪水,也会有宁静的孤独。
10. 桂林到阳朔 清奇峭拔11. 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又有谁能描绘得那山水的精髓?12.表现作者对桂林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13.略
14. 竹笛 兴奋(“喜悦”等) 伤心(“难过”等) 15. 愁闷忧伤听竹笛;如愿以偿买竹笛;回家途中吹竹笛;千辛万苦练吹笛;班会课上演吹笛 (意思对即可)16. A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准确生动的词语,渲染了春天月夜清冷的气氛,烘托出文中少年愁闷忧伤的情怀。 B 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落日、归鸟、小草等美好景象,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兴奋。(意思对即可)17. 班会课上表演失败,内心受挫;辛苦练习没有结果;长大后悟得了有些事并非想做就能成功,并非努力就有结果。18. 作者的感悟: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拓宽了生命的内涵。如答“生命的美丽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人生路上要善于取舍”等也可。我的新感悟: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如结合自身经历答到 “做任何事只要坚持终会有所收获”“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等可得满分。 19.因为她一心扑在瘫痪的儿子身上,无心再侍弄花。20.母亲害怕落叶的景象更引起“我”的伤感。21.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
22.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23.第一段母亲说的意思是你虽然瘫痪了,但是还有娘照顾,要有勇气和信心好好活下去。最后一段“我”说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好好地、坚强地活下去,作为对母亲的纪念。这样写有首尾呼应的作用。24.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歌颂母爱的崇高、伟大。
25.偷偷地 停止,完 就 傍晚 有人 于是 离开 暗中 对……感到惊异 通“披”穿 26.略 27勤学,纯朴 28.略 29.
PAGE
5
吴 云 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