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阶段性评价考试-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阶段性评价考试-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2-26 21: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阶段性评价考试
高一学年语文学科试卷
                        2009年1月4日
考试说明: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试卷分为Ⅰ、Ⅱ两部分,Ⅰ卷为单选题,总分为44分,答案填写在机读卡上;Ⅱ卷为笔答题,分为46分和60分,分别答在Ⅱ卷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 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形、注音共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 )
A毗邻(bì) 角逐(jiǎo) 慢调斯理(tiáo ) 乘虚而入(chéng )
B鹊跃(què) 绯闻(fěi) 正当防卫(dāng) 自怨自艾(yì)
C简炼(liàn) 肄业(yì) 追本溯源(sù) 责无旁待(dài)
D粗犷(guǎng) 裨益(pì) 融汇贯通(huì) 凭心而论(pí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B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
C十七大后,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但是,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暗中违规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
D时下,攀比风盛行,一幢幢超豪华办公楼正拔地而起,许多单位甚至不惜一掷千金,而其中首屈一指的,非央视莫属。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霸王”本是令许多人讨厌的一个词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提高,语言王国的“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
B在进入2007年—南京大屠杀事件70周年之际,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不但没有深刻反省,反而掀起了一股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更加猖狂地兴风作浪。
C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D由于煤炭价格以及电价等能源价格上涨,加上供热区域相对分散、供热主体较多等原因,今年,哈市供热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由于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风雨,刚刚进行了半场的比赛被迫 。
(2)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 ,中国人民又一次显示出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终于战胜了洪水。
(3)村长在结束该村成功经验时介绍说:“ 一句话,还是党的富民政策好呀!”
A 中止 灾难 归根结蒂 B 终止 灾害 总而言之
C.中止 灾害 归根结蒂 D. 终止 灾难 总而言之
5.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 。
①缕缕白色的炊烟 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 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
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 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
A ①③⑤②④ B ⑤①④③② C ④⑤③①② D ④①③⑤②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每题3分,共9分)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严肃……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样式、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的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整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蒙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
由于有关建筑美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所以至今对其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6.第二段中划线的“某些特定的内容”主要指的是 ( )
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里更多的内容。
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主观因素。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内容、演变等三个方面阐述作者观点的。
B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但是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等主观因素。
C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品格和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建筑美学。
D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8.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建筑美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的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的健康发展。
C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
D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三 课内阅读(9—14题,每题2分,共12分)
现代文课内阅读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9.对文中动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上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
C一个“泻”字,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
D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 生动地起到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用“照”字也可以,是更直白,更如实地写,“照”的范围更宽,能与“流水” 相照应,不呆板,显得灵泛。
10.对月色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流水作比 ,写出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B月光下杨柳的“倩影”,在“峭楞楞如鬼一般”的灌木“黑影”的比衬下,越发显得阴森。
C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阴暗,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
D通过光与影的矛盾写月色:和谐的旋律。
文言文课内阅读
11.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鱼虫、鸟兽,往往有得
(2)不知东方之既白
(3)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4)耳得之而成色,目遇之而成色
(5)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6)不能喻之于怀
A(1)(2)|(3)(4)(6)|(5)
B(1)(2)|(3)|(5)|(4)(6)
C(1)(2)(5)|(4)(3)(6)
D(1)(2)|(4)(3)|(5)(6)
12.下列各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 死生亦大矣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客有吹洞箫者
C 又申之以揽茝
当其欣于所遇
D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大王来何操
13.下列各组中不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芳菲菲其弥章
B 蒲苇纫如丝
契阔谈?,心念旧恩
C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世之内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D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4.对下列加点字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可烧而走之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侣鱼虾而友麋鹿
A(1)(2)相同,(3)(4)不同
B(1)(2)相同,(3)(4)相同
C(1)(2)不同,(3)(4)相同
D(1)(2)不同,(3)(4)不同
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每题2分,共8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kūn)钳(qián),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 ”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15.对下面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 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背叛
C 然孟舒自髡钳 髡:剃去头发
D 士争临城死敌 敌:敌人,仇敌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B 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作计何不量
C 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
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⑤
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土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对他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第Ⅱ卷 (共106分)
19.翻译下面句子(7分)
①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3分) 。
②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2分) 。
③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2分) ?
五 默写与文学欣赏
20.在下面两组题里任选其一,按照要求填写诗句。(8分)
第一组
①夫夷以近, ; ,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 ,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 赤壁赋》)
④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思难忘。(曹操《短歌行》)
第二组
(1) _______________,海不厌深。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2)送子涉淇,至于顿丘。_______________ ,子无良媒。(《诗经·卫风·氓》)
(3)且夫天地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 ,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①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4分)
②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2——26题(20分)
明 月 清 泉 自 在 怀
贾 平 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那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 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选自《青年博览》2006年12期)
22.结合文意,概括并依次列出作者理解王维的诗《山居秋暝》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不同感受?(3分)
23.作者不止一次的造访、观赏、盘桓于终南山的苍松、黄帝陵的古柏和碑林前的唐槐前,他钟情于它们的原因是什么?(4分)
24.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5分)
(1)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那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3分)
(2)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2分)
25.作者为什么说“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3分)
26.从全文来看作者谈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什么作用?(2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3分)
七 语言运用题(5分)
2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字数不得增减)(2分)
无论是千里冰封的北国雪原,清澈明净的高原湖泊,还是雄奇险幽的名山深谷,婆娑起舞
的南岛椰林,都无不以它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们不远千里地去领略它的风姿,获得美的
享受。
修改为: 。
28.请为下面的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40字)(3分)
最近,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说,天文学家去年利用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拍摄到另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照片。这颗系外行星的体积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5倍,温度是它的10倍。这颗系外行星围绕一颗年轻的棕矮星运行。但棕矮星与行星很难区分。天文学家早先说过他们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230光年的物体围绕棕矮星运行,亮度仅为后者的1/100。但他们不能确定这个物体是一颗棕矮星,还是绕棕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可今年早些时候的观测报告根据它一年来的运动轨迹证明,该物体确实是系外行星。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拍到系外行星的照片。
导语:
八 作文(60分)
2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要求。
有位老铁匠,打铁技艺有口皆碑,因为他木讷寡言,所以生意并不红火。同样一个物件,别人敲敲打打一上午就能完工,他非要认认真真干上两天才行。人们都说他心眼太死,像个榆木疙瘩。但他不管这些,仍旧一丝不苟地锻打着每个物件。有一年,他打了一条船用巨链,被用作一艘大海轮的主锚链。但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条巨链并没有派上用场,被搁置在船上形同一堆废铁。几年后的一天晚上,海上突然风暴骤起。在风急浪高的海面上这艘巨轮像一叶浮萍,随时都有可能被冲到礁石上。紧急关头,船长果断决定紧急抛锚,但被抛下去的锚链都像纸做的一样,根本经受不住风浪,全都被挣断了。就在大家感到绝望的时候,有人突然想起了那条锈迹斑斑的锚链,赶紧把它抛下海去。全船一千多名乘客的生命系在了这条铁链上。一分钟、十分钟、一小时过去了……当一切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发现,坚不可摧的铁链依然像只巨手一样紧紧地拉住船体。全船的人为此热泪盈眶,欢腾不已……
其实,人生也需要这样的一条铁链,用它来抵挡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请以“生命铁链”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
期末学业阶段性评价考试高一学年语文学科试卷
答题纸(第Ⅱ卷46分,作文60分)
19翻译下面句子(7分)
① (3分)
② (2分)
③ (2分)
默写(8分)
20第一组
①夫夷以近, ; ,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 ,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 赤壁赋》)
④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思难忘。(曹操《短歌行》)
第二组
(1) _______________,海不厌深。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2)送子涉淇,至于顿丘。_______________ ,子无良媒。(《诗经·卫风·氓》)
(3)且夫天地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 ,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21
①(4分)
答:

②(2分)
答:
22(3分)

23(4分)

24(5分)
(1)
(2)

25(3分)
26(5分)

27(2分)
修改为:
28(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