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1 《黄河颂》光未然说黄河1.背景介绍 《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弘气势后创作的,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气魄,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2.作品介绍《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颂黄河1.自读《黄河颂》,读准字音,注意语速,把握语调,揣摩感情。
2.听读《黄河颂》。
3.试读(1)全诗的感情基调是豪壮激越的。
(2)注意朗诵词和歌词之间的停顿。
(3)“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度。
(4)“啊!黄河!”反复了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
(5)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着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4.分析诗歌的结构 诗歌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的“望”写到“我”对黄河的赞颂,再写到“我们”的决心。
第一层 (从“我”到“南北两面”)……
第二层 (由“啊!黄河”到“发扬滋长”)……
第三层 (最后四行)……5.研读诗歌 体会情感美(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2)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4).诗是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看,你认为朗诵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朗诵词概括了黄河的精神,引起下面的唱词。(5).作者为什么 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也滋养了世代的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固城防。6.品读诗歌,赏析语言美提示:赏析“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万丈狂澜/……劈成南北两面”中动词的妙处。
“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也有想象的;“奔”字写出了黄河之水奔腾不息的气势;“掀”字写出了黄河浪涛汹涌澎湃的特点;“劈”字表现了黄河水流的湍急,增强了黄河的气势。
赏析可以从这首诗歌优美的旋律、壮阔的画面、修辞手法的运用,雄浑豪迈的风格等方面去赏析。
绘黄河1.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述黄河。
请你模仿朗诵词部分的写法,仿写一段话,表现黄河的精神。课堂小结 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反复、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歌颂黄河,热情赞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的代表,作者从黄河的气势、源远流长的历史、英雄般的体魄等方面写出了战胜敌人的必胜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