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9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3-05 15: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2008年赫山区说课比赛《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一、背景分析 二、教学目标三、教法与学法四、教学过程五、教学评价一、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二、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2、学习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
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提高学生赏析小说的能力;3、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
揭示主题的手法;4、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
的金钱关系,教育学生珍视亲情,营
建人性化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教法与学法1、问答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2、诵读表演法。①、速读法 ②、分角色朗读表演法3、温故知新法。第一课时:
理清故事情节,揭示文章艺术魅力由来
的两个方面: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的
运用,引导学生多元评价作品主题。第二课时:
揭示文章艺术魅力由来的第三个方面:
精巧的构思,续写文章。 第一课时教学分
四大部分一、激趣导入二、整体感知三、合作探究四、拓展深化1、资料激趣:多媒体显示几段评价莫泊桑杰出的文学地位及《我的叔叔于勒》
一文高超的艺术手法的文字。 在世界文坛上,擅长写短篇小说比比
皆是,但真正称得起“巨匠”的,却寥若
晨星。19世纪后半叶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
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便是灼灼耀目的一颗
。他在短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约
300篇中、短篇小说,虽不能说篇篇精萃,
字字珠玑,但若着眼整体,委实花团锦簇
,异彩纷呈。其中的名篇佳作,令人心驰
神往,虽掩卷仍久久激荡于胸臆 之中,发
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样
一篇作品,足以体现莫泊桑 短篇小说的风
格、特色和功力。
——选自《外国古典名作赏析(一)》2、悬疑激趣:
①作者在文中究竟批判了怎样的
社会现实?
②文章的艺术魅力到底从何而来? 这篇小说的主题不是多么深奥的,情节
不是多么曲折复杂的,用平常的人物,平常
的情节, 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够表
达得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这正
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独到之处。
——选自《初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五册(二)、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速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出现了几位人物,分别是谁?
主人公是谁?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一回什么事,
简述文章的故事情节。填一填: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题吗?送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2、合作、讨论。盼遇躲2、合作探究
读一读:从文中找出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读一读。
说一说:这些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填一填:他们的内心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嫌———( )———( )———( )
想一想:①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又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演一演:从中选择一个场景演一演。(三)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细腻的心理描写。1、多媒体出示张志公的评论,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3、小结
文章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
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
揭示人物性格,揭露社会现实,这
正是文章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1、温故知新:学生回忆《故乡》一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填写表格3、小结:对比手法的运用,刻画了人物性格,揭示了文章主题。合作探究二:对比手法的运用于勒的处境败家子—发了财—穷光蛋于勒和家人的关系恐怖—福音—灾难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
的态度送走—盼望—躲避景物描写蓝色的大理石—紫色的阴影运用对比手法,
刻画人物性格,
揭示文章主题。1、提供话题,开放思维

话题一: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否有其辛酸和无奈?
话题二:于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否真如菲利普
夫妇、老船长所说的是“流氓”、“贼”?
话题三:文中“我”的言行与父母相同吗?由此,你想到
了什么?
(四)、拓展深化畅谈:你认为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联系实际,深刻感悟我认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做的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做人应该有责任心,能担多大的责任,
方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洪战辉语录:特奥会精神 勇气、爱心、分享以及
超越国家、政治、性别、年龄、种族、宗教
的界限带来的快乐。 3、小结
小说让我们反思我们的生活,反思我们的人生,反思金钱关系对我们人性的扭曲和破坏,希望我们都能在反思中把我们的灵魂从现实的、物质的、金钱的关系中升华出来,提醒我们不要失去对人的真诚的爱心和同情,因为,只有这样的心灵,才是人类最健全、最美好的心灵。4、重素质的提高1、重兴趣的激发2、重方法的传授3、重能力的培养敬请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