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2004—2008年《考试大纲》的说明 解读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姚瑞兰Ⅰ. 关于《考试大纲》的说明 Ⅱ. 关于考试要求的说明
一、语言知识二、语言运用1、听力 2、阅读理解 3、写作 Ⅲ.关于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难度
与命题要求的说明
Ⅳ. 参考试卷附录 1 语法项目 表
附录 2 词汇表
高考分省命题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实行高考自主命题的省份:
1987年上海;
2002年北京;
2004年天津、重庆、江苏、广东、浙江、湖南、湖北、
辽宁、福建
2005年山东、安徽、江西
2006年 四川、陕西
2007年 海南、宁夏
至此,全国共有18个省市试行高考英语自主命题。
Ⅰ. 关于《考试大纲》的说明 为了保持高考试题的稳定性,利于考生复习备考,2008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以教育部颁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考试大纲》(英语)(以下简称《全国考试大纲》)为依据,参照教育部颁发的现行《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并结合我省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进行。
Ⅱ. 关于考试要求的说明一、语言知识
为了命题的需要及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精神,本《说明》全部收入《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词汇表的词汇,不作任何的调整。二、语言运用 1.听力 听力是与外国人直接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能力。该部分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对话,在听的过程中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和处理信息。考生应能:
任何一段对话或独白总会围绕一个主旨或者一个中心思想展开。有时主旨要义会比较明确,有时则会贯穿整个对话或独白,需要考生在听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自己去归纳、概括。
(2)? 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为了说明和支持主旨,对话或独白中总会出现一些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这些信息是理解和把握对话或独白主旨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常常是听力部分的重点考查项目。( 1 )? 理解主旨要义(3) 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 话语发生的场合、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对话语含义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些话语内容的预测、背景的推断、确定事物的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人对口语的理解能力,因而也是听力测试所要考查的重要项目之一。(4)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一般来讲,说话者总会表明说话的意图,或是提出或回答问题,或是阐述自己的想法;或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意见,对此的理解或推断在一般交往中非常重要。有时,说话者的意图或观点是明确表达出来的,有时则隐含在对话的字里行间,需要听者自己去揣摩、推断。
考生在听的过程中还应能排除说话者的口音、背景音、语速等因素的干扰。 2.阅读理解
阅读文章是我国考生接触外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权重较大。该部分要求考生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l) 理解主旨要义 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主旨要义。有时从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甚至第一个句子即可得出文章的主旨要义,从这一段或这个句子读者会知道文章描述的是谁或什么(即文章的主题),也会了解作者希望读者了解主题哪些方面的内容;有时,文章的主旨要义则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断。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它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如确定文章的标题)有一定的要求。(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的阐述往往需要大量细节信息的支持,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全文内容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归纳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命题人员往往会要求考生根据不同的要求阅读文章,以获得某些特定的信息,或准确地寻求所需的细节;这类试题有时比较直接,理解字面意思即可答题;有时则较为间接,需要归纳、概括和推理才能答题。(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正确理解文章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不懂单词含义根本就谈不上理解文章。但英语单词的含义并非完全等同于词典中所标注的汉语意思,其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灵活变化的词义,才算是真正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过去未见过的词,但许多这类生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来。这种不使用词典而通过阅读上下文来推断生词含义的能力,是一个合格的读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也是阅读测试中经常检测的一种能力。(4) 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阅读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即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 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等。(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英语文章讲究使用主题段和主题句。主题段通常在文章开头,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主题句可能在一段的开头,也可能在中间或末尾,作者是交代该段的中心思想,再由全段展开或讨论这个主题。各个段落通常由某些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连接,以使文章连贯。如果希望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住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一般反映在理解文中某一段落的作用或某些词语的指代关系的题目中。(6) 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特定的写作目的,或是向读者传递某个信息,或是愉悦读者,或是讲授某个道理。而这些信息通常并不是明确地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总体内容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3.写作
写作是四项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语言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情景和提示,书面表述事实、观点、情感和想象力。考生应能:(l) 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 语言的准确性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信息的准确传输。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程度是写作部分评分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拼写和标点符号运用的正确与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考生的成绩。(2) 使用一定的句型和词汇来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主题,作者应该围绕该主题,借助一些句型、词组等的支持,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Ⅲ. 关于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难度与命题 要求的说明一、考试形式
2007年我省仍采用含听力测试题(分数占全卷20%)的考试形式,听力测试部分试题用全国卷,其它部分试题由我省自行命题。全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试卷由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组成。第一卷包括第一、二、三部分,为选择题。第二卷即第四部分,为非选择题。二、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听力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简短对话,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录音材料仅读一遍。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录音材料读两遍。
听力考试进行时,考生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后,考生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第二节: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在一篇200至250词的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25分钟。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测试考生阅读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短文的内容(不少于1000词),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5分钟。第四部分:写作
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给出一篇约100个单词的短文,要求考生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作出判断,如有错将其改正。错误类型包括词法、句法、行文逻辑等。
第二节:满分2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40分钟。三、试卷难度
根据《全国考试大纲》规定、我省高中发展和高校招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要求,确定本学科试卷的难度。英语科试卷的难度值(P值)约为0.55--0.60左右。试题以中档题为主,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3:5:2(容易题的难度值为0.7以上,中档题的难度值为0.7-0.5,难题的难度值为0.5-0.3)。
⒈ 听力试题
听力部分的试题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题。命题要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全国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四、命题要求听力试题评价2007年高考听力要求明显比2006年降低,听力部分语境不难,语速较慢,语音清晰,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可以接受并能从容答题,为笔试部分的答题奠定了良好心态。本大题平均分为23.5 分,难度为0.78。
各小题得分情况如下:
1(51.5%),2(60.3%),3(57.5%),4(66.9%),5(83%),6(72.6%),7(80.2%),8(89.9%),9(84%),10(95.8%),11(88.3%),12(75.4%),13(68.7%),14(76.4%),
15(84.5%),16(89.9%),17(96.2%),18(92.7%),19(76.1%),20(78.6%)
听力题学生得分率为全卷中最高,基本上没有什么难题,除了第1、3题的得分率分别为51.5%、57.5%外,其余均在60%以上。说明了采用全国卷的听力试题对我省考生来说明显偏易,拉不开学生的档次,不少中等生在听力部分试题中能得满分。省质检试卷
听力试题设计情景非常丰富真实,有很强的交际性和实用性,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浓郁,既有与中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又有中学生必须关注的话题,材料范围非常广泛,《教学大纲》中的《功能意念项目表》和《话题项目表》中常见内容在听力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⒉ 语法和词汇知识题
本大题的命制要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题的命制要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在特定情景中的应用和情景理解。命题要特别注意语用和情景理解的设置,并保证主干知识的覆盖面,增加综合性和语境化因素。本大题难度控制在0.6左右为宜。 在各项考查内容中,考查频率最高的是时态语态、非谓语和连词;考查频率较高的有指代、词汇、冠词、情态动词和交际用语;其次,介词、比较级和搭配。
⒊ 完形填空题 完形填空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词汇的综合运用能力,是能较好拉开考生档次的区分度很强的题型。所选语言材料要有利于考生进行语篇分析,要保证本大题有一定的难度与区分度。难度控制在0.55左右为宜。 记叙文,内容为“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经历及感悟,18份试卷中,有15份是记叙文,只有广东卷(说明文)、山东卷(议论文)和上海卷(说明文、议论文);有五篇具有趣味性,有十二篇具有教育性。大多数记叙文夹叙夹义,一般在文章的结尾给出少量的议论,使文章内容由简单的故事升华到一定的理论的高度。上海的水平比较高,分别为说明文、议论文,内容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也不具备较强的思想性,纯粹从语言出发,语言明显具有明显的难度和深度。
⒋ 阅读理解题
这部分的能力要求是《教学大纲》的重点要求。所选语言材料应力求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语言地道,并且能够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阅读题的词汇量(含题干与备选答案)不宜太少;试题设计要切中要点。难度值控制在0.55左右为宜。⒌ 短文改错题
该题考查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的准确性。所选材料应力求贴近考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反映学生在书面交际中的常见错误。难度值控制在0.6左右为宜。
⒍ 书面表达题
该题考查考生用书面形式表达思想、情感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命题题材应以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有利于考生体验、实践英语语言的特点、技巧和规律。难度值控制在0.6左右为宜。Ⅳ. 参考试卷附录 1 语法项目 表
附录 2 词汇表
谢谢!课件15张PPT。英语高考自主命题:三点一划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黄远振0.引言
选题说明: “三点”与 “一划”。
Q 1:07年全国有多少份高考英语试卷?
Q 2:建国以来我国高考有过几次的大规模(分省)自主命题?
第一次,1952年之前,自主、分区命题;
第二次,1958年,但只实施一年。
第三次,1977年恢复高考时,实行一年;
第四次,2004年分省自主命题,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改革之策。 1.热点
1.1 江苏方案
用5句话概括:
第一,资格看必修。
第二,入围看选修。
第三,学业考试与高考挂钩。
第四,录取看3门。
第五,素质评价作参考。
1.2 改革进程
作为报考资格的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已经结束。 1.3 负面效应
第一,减“副”。把学业水平测试等同于以往的会考,减掉“副科”的课时 ……
第二,加压。有的学校教学抓知识点,把书上的东西标出来给学生背;有的教师在模块考试中采用高考试题,进行“高强度训练”,导致高中生心理压力加大。
第三,夺主。高二一年的教学重心全压在必修学业水平测试上,加大必修课的课时量、作业量和教学难度,严重影响语、数、英三门主课正常教学的秩序。 1.4 问题反思
从课改角度看,江苏的高考改革不可谓不先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尴尬,这是改革设计者始料未及的。
把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挂钩的改革可能是模仿美国的做法。
江苏这一改革走势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不敢妄加评说。但这似乎应验了刘海峰教授的话——“理论上正确的不一定是可行的,只有可行的才是有效的。” 2.重点
重点是开发命题队伍的人力资源。命题人才资源紧缺,英语学科命题研究冷清。
第一,从总体看,目前高考改革宏观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多,学科高考研究成果少。
第二,从横向看,英语高考命题研究成果比其他学科明显少得多。
英语命题改革难成热点的原因:其一,研究高考命题难度大;其二,新一轮高考自主命题才实施四年;其三,研究周期长。
何以解决这个现实问题?
建构一支专业英语高考命题团队。命题人员素质与试卷的质量息息相关,试题难易程度、权重多少,不仅关乎学术问题,而且涉及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之大局!
建议成立专业考试机构,负责选拔和培训命题人员的工作,但谈何容易?! 3.难点
纠正负反拨效应关键:加强高考命题研究-改革考试内容-突出能力立意,路径:
其一,从考记忆转向考思维。
其二,从考知识转向考能力。
其三,从考知识转向考文化。
“文化”界定;考文化是考查学生文化积累和人文素养,即三维目标情感和价值观。
从国际视野看,……;从发展眼光看,……;从课程改革看,……。4.策划
第一,建构“命题研究共同体”。获得决策者的支持,获得人才和财力的投入,建构命题研究团队。理想的命题团队是自下而上金字塔形的梯队结构。
第二,编写考试说明。但从根本上讲,分省的考试说明是依据全国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和价值取向,又突出本地区在课程改革和人才选拔方面的一些特殊需求。
福建省近年《考试说明》遵循五个原则: 如何看待《大纲》与《说明》的关系?从理论上讲, ……从实践上讲, ……
目前各省考试说明的自主、灵活和突破:一是考点的增减,二是考点的整合,三是题型的突破。
专家的评价:
保守派:观点1—“题型突破”是自主命题的创新点,但“考点的增删”似乎不妥,应严格遵循国家规定;观点2—各地自主创新应是渐进而不是突变,每年创新比例应控制在多大范围,教育部应有明确界定。 激进派观点:大纲与说明之间不同是应然的,相同反而非应然,现在分省说明的突破还很不够。
现实问题:大纲与说明之间存在基本要求和细化、本地化的关系;大纲和分省说明根本就没有试题质量要求。
第三,编制与研发词汇表。编制原则:
1)既要考虑教,又要考虑学;
2)既考虑语言理解,又考虑语言产出;
3)既要考虑词汇量的增加,又要考虑核心词汇的巩固和延伸;4)既要考虑单个词,又要考虑通过高频词搭配而形成的各种意义; 5)既要考虑词的意义,又要考虑不同意义所出现的语境;
6)既要参考各种现成的词表,又要通过语料库方法收集更多词汇信息。
7)既要考虑词汇的广度(总量),又要考虑词汇的深度。
第四,探讨高考英语题型。
第五,设计英语高考样题。 1)First,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more about myself….(NMET,’97改错)
2)If it is quite ______ to you, I will visit you next Tuesday. (天津,’05单选)
A. convenient B. fair C. easy D. comfortable
3)I was on the highway when this car went past followed by a police car. They _______ at least 150 kilometres an hour. (重庆,’05单选)
A. should have been doing B. must have been doing
C. could have been D. would have done试题中建构语境是大有学问和技巧的。语境分间接语境和直接语境。间接语境,是指利用大脑背景知识而重现的情景,如在虚拟情景中开展对话,作为旁观者使用外语,评议情景中的内容,互动发生在评议过程中。直接语境,即说话者身临其境,自身为情景的一部分,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语言语情景语境的直接互动过程中。
区别对外语学习的意义:认识语境、促学.
区别对命题的意义:以考促学。 第六,开展试题预测与取证。要研究考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区域教育平衡。语料库利用与开发目前有困难,但进行预测和取证的实证研究是可行的。
信度是指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效度是指试题正确性程度,即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命题者想要测量的概念的真实含义。课件30张PPT。2019/3/7 高考英语测试(分题型命题)的有效性问题 2019/3/7所谓有效性问题即是涉及效度的问题。在这里主要讨论分题型的构念效度问题,即各题型考查的能力能否体现考试大纲中要求体现的能力。 2019/3/7阅读理解题《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是,除了考查考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信息加工能力之外,重点在于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2019/3/7一.2004-2007年阅读理解题命题概况1.文章体裁
2019/3/72.试题类型
1)事实细节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直接信息选择正确的答案,考生一般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到明确的答案。该题型难度较小,属于浅层理解题。
2)主旨大意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后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考生需要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抓住文章开头的主题句或文章最后的结论,从而找出能概括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的选项。
3)推理判断题:要求考生根据全文所提供的事实及自己的一些常识进行合理的逻辑推测,判断作者意图,人物动机,目的以及性格特征,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等。
4)词义猜测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上下文,根据已知的信息或常识来推测尚不熟悉的词或短语的语义。 2019/3/72019/3/7推理判断题的命题英语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而是要求阅读者根据字面意思,通过全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这就是判断推理题。
判断推理题在阅读测试中属于难题。 2019/3/7命题时应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出发,运用篇章逻辑,并借助一定的常识进行分析、推理,确定考点。
①要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线索。
②要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挖掘加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
③要忠于原文,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
④要把握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语篇的结构。2019/3/7判断推理题经常使用的提问方式有:It can be inferred/concluded that 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we draw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passage implies, but doesn't directly state that ___.
The writer suggests that ___.
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___?
The writer probably feels that ___.
The author uses the examples of ... to show that ___.2019/3/7高考英语完型填空题针对高考英语来说, 完形填空是在语篇层次上考查考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的一种题型,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阅读能力和总体语言水平,是考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的综合体现。
完型填空综合检测学生在有信息空缺的前提下理解整篇文章的能力,要求通过上下文判断,选择恰当的单词或词组填入空格中,使之成为上下合乎逻辑、语言通顺、意义连贯的文章。2019/3/7完形填空的题目命制要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首先:完形区别于其他题型的一大特点, 就是语段内部的各个词语句子之间在形式上、 内容上、 逻辑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个显著的特点。
其次: 经过删词处理的完形填空所给出的文章虽然残缺不全,但整篇文章仍留有足够的线索,可以让考生根据这些线索,对被删掉的词做出判断,选出正确选项。2019/3/7e.g.Not two long ago, an incident that happened at Walt Disney touched me greatly. A guest _____ out of our Polynesian Village resort at Walt Disney was asked how she _____ her visit. She told the front-desk clerk she had had a(n) _____ vacation, but was heartbroken about _____ several rolls of Kodak color film she had not yet ______ . At that moment she was particularly ______ over the loss of the pictures she had shot at our Polynesian Lusu, ______ this was a memory she especially treasured.
(2004 福建省完型填空题第一段)2019/3/7题目命制1.选文章
完形填空是一种考查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综合题型,命题时首先要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寻找一篇难度、 长度、 题材、 体裁都很合适的真实语料。
文章的长度一般在240字到320字之间, (波动比较大)。题材很广泛, 不过校园生活和奇闻逸事比较常见。不过从体裁的角度来看, 高考完形填空就相对固定, 通常都是记叙文(福建省也是一样)。
单纯的说明、 议论体裁的完形填空基本都集中在上海卷的历年真题里。
所选篇章应该信息丰富,语篇逻辑性和可读性强。 2019/3/7(一)记叙文1)首句完整,线索清楚。
2)叙述灵活,侧重语境。
3)实词为主,虚词为辅。
2019/3/7(二)说明文?说明型完形填空选材难度一般低于试卷中的阅读理解大题。在设空与选项设计方面充分能体现语言知识运用题的要求 。
1)开头点题
2)结构清晰
挖掘考点,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第一点:从上下文的角度考虑,挖掘考点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点:从词汇意义及用法、惯用方式和搭配的角度去考虑。
第三点:从逻辑推理、文章的寓意及隐含意义等角度考虑。
第四点: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角度去考虑,避免错误。 2019/3/7(三)议论文1)首句论点明确
2)结构清晰,脉络有序
on the contrary, all in all, in short, generally,
worse still, on the other hand, in conclusion,
as a consequence, hence, also, personally,
further more, definitely, surely, undoubtedly,
obviously, additionally, besides, likewise,
for the sake of, firstly
3)采用一定的论证方法2019/3/72.删词一般来说, 一篇完整的文章中, 单词和语句共同构成了一张语义网络。在这个语义网络上, 很多字词都有不同形式的再现和重复。命题时根据文章上下文构成的语义场, 选取那些重复的词, 那些在其他地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的词。 2019/3/73.拟选项回避在四个选项中其中两个选项是一对同义词或反义词
Eg. 2006福建省完型填空题:
40. A. strong B. weak
C. warm D. light
46. A. long before B. long ago
C. before long D. long after
各选项的语法形式须一致
语法形式一致, 一般指的是词性一致。 2019/3/74.完型填空的设题类型完型填空的空格分为三种:语法性空格、词汇性空格和篇章性空格,前两项虽与语法、词汇有关,却更注重对上下文的理解,第三种属于较难的,考察对全文及作者意图的理解。2019/3/72019/3/7从命题的角度看,完型填空试题类型呈现以下趋势1.纯语法题和同义词辨析减少。
2.词汇重复率减少,词眼互相呼应。
Eg. 2005 福建省完型填空题
The president wasn’t _moved_ . Instead, he was shocked. “Madam,” he said, “we can’t put up a statue for every person who studied at Harvard and died. If we did, this _place_ would like a cemetery.” “Oh, no,” the lady _explained_ quickly, “we don’t want to put up a statue. We would like to give a _building_ to Harvard.” The president rolled his eyes and _glanced_ at the couple and then exclaimed, “……..
3.综合考查学生的经验、推理、推断能力。
不只单纯考查语法,词汇知识,而是以考查这些知识的运用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的推理、推断等能力。 2019/3/7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并不是检测语法知识,而是检测语篇处理能力和在特定语境中对语言使用进行评价的能力。短文改错也不同于单句改错,其改错的过程是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进行的,其中的每一个错误都与上下文息息相关。因此,短文改错中的错误涉及到语法或词汇,但却要求考生处理这些问题需要根据短文的整体语境来进行判断。 2019/3/7近年来全国卷的短文改错题有以下趋势: 1)体裁多样,且都是高中生们所熟悉的内容,均是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话题。
(福建卷改错题文章体裁均为叙述文,
05,06年以书信文体形式,07年以日记文体形式)
2)语言易懂,篇章结构难易适中,无生僻语言现象、无超纲词汇。平均每篇短文约9个句子、总词汇量平均110个词。2019/3/72019/3/72019/3/73)错误设置均为高中生学习中常犯的基本语言应用错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题以篇章为单位的, 要求考生有很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语言感觉和语言能力要求较高,但改正的错误往往比较简单。
4)试题设置的考点角度灵活、测试层次多、涵盖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其中习惯搭配、句法结构、逻辑推理等错误所占比重有所增大。
5.以“136”为题型设计的原则。即,只有一行正确;三行缺词或多词;六行需找出错误并改正。2019/3/72019/3/7综合近年的高考题,主要在以下语法项目上设题: 1.名词和限制词的搭配
2.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非谓语动词
3.代词的误用
4.数词的误用
5.形容词与副词
6.考查英语中的并列现象
7.考查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but, and, so,however, otherwise等一些并列连词和连接副词的误用。before, after, when, until, since等状语从句引导词的误用等。还有肯定和否定的误用等。
8.一些相似结构的误用
如used to do, be used to do, be used to doing等结构的误用。
9.惯用法的搭配 2019/3/7作文题----作文题须体现区分度作文题须体现区分度
写作历来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考英语试题中最具灵活性的部分,因而最受考生与教师关注。
“作文题多是学生熟悉的话题,但是部分作文题的语用目的不够明确,学生虽然有话可说,但因为写作目的不明确,表达容易流于空泛。”在分析06年高考作文题时,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子问说。
高考英语作文题不能单纯考查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更应考查学生有目的地运用语言进行思考与写作的能力。
高考英语作文题要让考生的写作言之有物,而英语水平较高的考生也能够有发挥的余地。
高质量的英语作文题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考生的生活体验,同时又能让考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而且使英语水平较高的考生有发挥的空间,不同考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才能很容易区分出来。
2019/3/7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