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孙权劝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3-08 11:31:00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猜人物: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魏武帝。字孟德。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猜人物:三国蜀国君王 。字玄德 。桃园三结义 。猜人物:字仲谋。 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赤壁之战。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作者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给后人以教育意义。 司马光(1019-1086)
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中主要人物: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文中主要人物: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 (172-217),字子敬。三国时吴王孙权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文中主要人物:一 读(读准字音)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 读(读准字音)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qīngwéiyé shègēngsuì 友情提示: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要特别注意。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请借助课文注释梳理文意,并口头翻译,不懂的句子划出来。二 读(读懂文意)二 读(读懂文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文言翻译五字法:友情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等。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二 读(读懂文意)三 读(读出语气)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三 读(读出语气)及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 学吕蒙 学鲁肃 学试背课文劝就赞练笔:  学习了本文, 想想吕蒙的变化、孙权的善劝、鲁肃的敬才爱才给了你什么启迪?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个小片段,把你的感受记下来。赠言: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冰心 再见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文中人物对话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1.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3.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例如
孙权:(面对吕蒙,扶其肩,耐心
劝告)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考考你的想象力 分别说说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的性格。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个?
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孙权吕蒙 鲁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好学。善于听取建议,会读书,
有进取心。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劝赞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
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二人情投意合。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小组讨论吴下阿蒙:两个成浯的含义: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刮目相待: 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的人。 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学习要趁早。
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
待人真诚,友谊常在。
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启示: 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罢了”。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表示什么语气。 孙权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