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文档属性

名称 藤野先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3-14 11:30:00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藤 野 先 生
鲁迅
作于1926.10.12
收入散文集
《朝花夕拾》中
遵化二中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鲁迅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
草》、《朝花夕拾》
《呐喊》、《彷徨》《华盖集》、《坟》
等。本文选自散文
集《朝花夕拾》。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
2、阅读课文提示及
注释,了解文章写作
年代及时代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回
忆了1902—1906年留
学日本的片段。鲁迅
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
民,但后来却弃医从
文了,我们在本课的
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
思想变化的原因。
听课文录音
思考:按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
换可将本文分成哪几大部分?
结构:
第一部分:见藤野前 (在东京)
第二部分:与藤野
相识
相处(在仙台)
离别
第三部分:对藤野的怀念(离开仙台)
第一部分:在东京
逛公园赏樱花、学跳舞
修辞:
对于他们这样的生活,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作者描写了中国留学生的几件事?
作者极其厌恶他们这种浑浑噩噩、糜烂庸俗的生活
比喻、反语、夸张
去仙台
的路上
第二部分:
日暮里:触发忧国
之情
水户:反清志士
客死之地
爱 国
第二部分:
(文中写了几件与藤野先生相处的事?)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循循善诱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没有民族偏见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第二部分:
除了与藤野相处的事之外,还有哪些内容?
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个人、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看电影---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爱 国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
藏讲义
挂照片
写文章
怀念之情化为斗
争的勇气和力量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未寄信及照片-——
第三部分:
愧疚
本文的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主题思想
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研读欣赏:
默读1—3节,思考:
1、“东京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对东京失望的失望情绪。
2、分析第三节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引起下文的作用。
3、为何描写中国留学生在东京的生活?
这样写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也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
默读29——31节,思考:
1、“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体能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
2、“也无怪他们疑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但在我,这一声却听得特别刺耳”中“这一声”是指什么?“我”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反语
他们有民族偏见,认为中国人低能。
“这一声”指的是“万岁”。听得刺耳的原因是:这种欢呼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4、指出加点的“他们”分别指代的对象。
①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②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5、31节“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指“受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
指麻木的中国人
决定弃医从文
结合全文思考:
1、文章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他有什么关系?
有联系。如写中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课后习题
一、作者从东京到仙台的原因是什么?弃医从文的原因又是什么?
①看到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深感厌恶,决定离开东京到仙台去。
②在仙台,他看到的是国民的愚昧和麻木,如果说作者学医是为了救国,但此时作者才真正意识到,医学救不了愚昧的中国人,只有拿起笔来,用文字作为战斗的武器,才能真正挽救群众。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用文艺唤起民众的觉醒,拯救麻木的国民 。
二、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他给了我怎样的影响?
①藤野先生是一个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热情、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学者、师长。
②他对”我”的影响是深广的:从他的治学严谨,“我”的学习有了很好的成绩;从他的正直诚恳,“我”对民族的感情,对民众的认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他的身上,“我”获得了勇气和力量,也就有了后来的一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三、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着重号的词语的作用。
1、标致:反语。“标致”用在这里,辛辣嘲讽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揭露其腐朽灵魂,表达了作者的憎恶之情。
2、正人君子:反语。这里的“正人君子”意在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
作业布置
1.详细整理本文知识点;
2.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二十年了,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境。